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08年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2014-5-11 0:11:33下载本试卷

08年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李军伟  楼学杰 张方镇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作为文学革命先锋的诗歌,它的发展嬗变,也并非始终是高歌猛进、永往直前的,而是几经艰辛几经磨难,既有引以自豪的光荣,也有前所未有的困窘(jiǒng)。

  B.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bì)睨大国轻。

  C.沪深股市28日早盘大跌,跌辐双双超过5%。对此,许多本来处(chǔ)变不惊的成熟股民也不由得惊慌失措。

  D.艺术家应当秉持以文化人、以德治艺、以艺载(zài)德的道德良知,齐心协力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价值观建设的舆论氛围和形成保障公民道德价值观建设的社会条件。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家长的教育必须配合老师的教育,老师的教育同样也要关切到家长和孩子,二者在观念上必须一致。否则,教育上的    必将影响孩子的思维和知识的形成。

  ②2008年的第一场大雪让整个江苏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冬装,而江苏体彩的两大重量级玩法——7位数和超级大乐透在漫天飞雪中迅速   奖池,静候年前即将刮起的“彩市暴风雪”。

  ③按照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两防”(防过热、防通胀)已成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2008年起,我国改变实施近10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A.歧义 累积  进而     B.歧异  累积 转而

  C.歧异 累计  进而     D.歧义  累计 转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他很想把车停到那个自己中意的车位,但又投鼠忌器,怕刮擦了旁边的车。

  B.尽管遭了大灾,村民们还是备足年货,贴上春联,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听说总理来了,村民们奔走相告,纷纷燃起鞭炮,欢迎总理。

  C.他这人傲得很,老是喜欢在人前摆出一副高姿态,不拿正眼看人。

  D.我们正在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泛滥成灾的会场官话套话,与这一目标分道扬镳,既不利于工作的高效推进,也有损政府形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她的努力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七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曾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肯定和奖励。

  B.美国国防部14日发表声明称,将利用海基导弹,把一颗已失去控制能力的本国间谍卫星击落,以尽可能减少其对地面的威胁程度。

  C.由于推出了诸多优惠措施,春节期间进国家图书馆的人数明显上涨,仅大年初一全馆就接待读者2249人次,创三年来同日接待量新高。

  D.随着杭州的城市化现代化,西湖其实已经非常大众化、平民化和商业化,不要说一方安静休闲的空间,就是一方吟诗作赋之地,也似乎很难觅得了。

5.以下各联按“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相逢马上纷桃雨  喜见树前闹杏花

  ②夜如何其,晓钟未动  岁云尽矣,更漏频催

  ③清光同会合 秋色正平分

  ④避恶茱萸囊 延年菊花酒

  ⑤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⑥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A.①⑤③②    B.⑤④⑥②    C.①④③⑥    D.④①③⑤

6.下面是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①河汉清且浅,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短歌行》)

  B.①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②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C.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②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D.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飘飘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油纸伞:消失的精致

  江南多雨,一年之中,有一半日子都在雨水里泡着。即使不下雨的日子,出门之时,行囊里也会塞上一把油纸伞。

  油纸伞是雨伞家族里的主要品种。由于它的作业均需通过手工完成,制作者的悟性以及手中活计的好坏,几乎成了产品质量惟一的依靠。其工艺过程一般是这样的:第一步选竹,第二步削伞骨,第三步上伞面。前后工序三十余道,一名熟练的工匠一天辛苦下来,平均也只能做成一把。

   汉代以前的伞,尺寸比现在的可要大多了,而且用的材料也不是油纸和丝绢。中唐以后,随着丝织品在生活领域里的普及,丝绫替代乌羽成为伞面材料的首选,深受当时上流社会及女性们的喜爱。但真正为它带来革命性飞跃的,是后来造纸技术的发展。由于制作成本明显下降,这只昔日的“王谢堂前燕”,从此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南宋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末,这长达八百多年有关雨天的历史,主要是由它来书写的。真正以纸张为材料的雨伞,是从明代以后才开始大量进入中国人生活的。

  杭州的油纸伞在古代一直负有盛名,人文资源的厚重是一方面,制作工艺的精湛是另一方面。沈括《梦溪笔谈》“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的描写,可能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有关它的最早记录。根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里的零星描述,南宋时当地的制伞业,俨然已是全国的生产中心,有大小黄罗伞、青凉伞、红绿小伞、方伞等诸多品种。

  油纸伞之所以在江南有着广大的市场,除了价格低廉、分量轻巧、取用方便等特点外,更深层的因素在于地域特色的制约。那里每年近2000毫米的降雨量,以及变化无常的天气,决定了它角色空间的不可限量。如同无法想象武松会抱着弦子坐在书场里来一段弹词开篇,你同样也无法想象,一把轻巧的油纸伞,会出现在燕山大如席的漫天风雪中,顶着严寒踽踽独行,这就是地域文化的差异。

  一把小小的雨伞,承载的历史竟也是这般厚重。从伞面上蜿蜒而下的,是雨水,也是

时间和沧桑。但这雨水,必定是江南的雨水,这时光、这沧桑,也必定与江南的人文历史

息息相关。如今,本来习惯搁在门背后的油纸伞,留给它的位置只能是记忆的角落了。曾

经抵挡千年风雨的伞面,最终没能挡得住工业时代暴风骤雨的侵蚀,这是科学的进步,抑

或文化的遗憾?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3期 作者柯平 有删节)

7.下面关于油纸伞的基本情况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油纸伞都是手工制作,前后共有三十余道工序,制作较费时。

  B.油纸伞虽出现于汉代以前,但大量进入中国人生活则是明代以后的事。

  C.关于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古代文献中记载并不多。

  D.主要由于地域特色的制约,油纸伞在江南有广大的市场。

8.根据全文内容,以下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即使不下雨的日子,出门之时,行囊里也会塞上一把油纸伞。”

    油纸伞制作工艺精湛,是工艺品。

  B.“这长达八百多年有关雨天的历史,主要是由它来书写的。”

    由于制作成本下降,伞进入“寻常百姓”家。

  C.“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

    粗略地反映了当时油纸伞的主要制作工艺:油漆、曝晒。

  D.“这是科学的进步,抑或文化的遗憾?”

   油纸伞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这既是科学进步的体现,也不由得让人心生文化消逝的遗憾。

9.以下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手工制作的特点决定了油纸伞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制作者的悟性以及手中活计的好坏。

  B.古代制伞的成本主要是在面料上,所以在造纸技术有较大发展前,伞的使用者主要是上流贵族及女性。

  C.由于人文资源厚重及制造工艺精湛,南宋时,油纸伞有大小黄罗伞、青凉伞等品种,杭州已经成为了全国油纸伞的生产中心。

  D.油纸伞只能留在“记忆的角落”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落后与效率低下。

10.作者说“无法想象,一把轻巧的油纸伞,会出现在燕山大如席的漫天风雪中”,根据文意,下列哪种情形也是“无法想象”的?(  )

A.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B.皇城根下的老北京捧着大碗茶,在四合院中听驯鸽的飞声。

C.阿炳在无锡“天下第二泉”边演奏二胡曲《二泉映月》。

D.齐鲁大地的人喝着燕窝汤,吃着莲子,听评弹。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许习险。前年到睦州,又足中有鬼,且雨甚,不得上。今从台荡归,六月五日上钓台也。

  入先生祠,古柏阴风,夹江滴翠,气象整峻,有俯视云台之意。由客星亭右,径二十余折,上西台,亭曰“留鼎一丝”。复从龙脊上骑过东台,亭曰“垂竿百尺”。附东台一平屿,陡峭畏眺;一石笋横起幽涧,蹇仰恣傲,颇似先生手足。蹬道中俱老松古木,风冷骨脾。此两台者,当日振衣之所,空钩意钓,何必鲂鲤?吾不以沧桑泥高下也。

  亭中祠中,俱为时官匾尽。夫子陵之高,岂在一加帝腹,及买菜求益数语乎?人止一生,士各有志。说者谓帝不足理,此未见梦见文叔,何知子陵?

  子陵诚高矣,而必求所以高不在士,则蟠溪之竿,将投灶下耶?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子陵官,许由薄皇帝,人不咏许由而咏子陵者,则皇帝少而官多也。身每在官中,言每在官外也。

  夫兰桂之味,以清口出之,则芳;以艾气出之,则秽。咄咄子陵,生得七里明月之眠,而死被万人同堂之哄,子陵苦矣。然则尽去其文乎?曰:“出高水长,存范仲淹一额可也。”

注:①《后汉书·严光传》:“(光武帝刘秀)因共(严光,即严子陵)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②《高士传·严光》:“司徒(侯)霸与光素旧,欲屈光到霸所语言,遣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光不起,于床上箕踞抱膝发书。读讫,问子道曰:‘遣卿来何言?’子道传霸言,光曰:‘天子征我,三乃来。人主尚不见,当见人臣乎?’子道求报,光曰:‘我手不能书。’乃口授之,使者嫌少,可更足。光曰:‘买菜乎? 求益也。’”后用 “买菜求益”比喻争多嫌少。

  ③《后汉书·严光传》:“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着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④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赞严子陵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足中有鬼  值:碰上,遇到。

   B.入先生祠   肃:恭敬。

   C.将投灶下耶  爨:炉灶。

   D.子陵官    薄:轻视,看不起。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六月五日上钓台也      王尝语庄子好乐

  B.身每在官中,言每在官外也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当日振衣之所         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说者谓帝不足理        赢而不助五国也

13.下面诗句都是有关钓台严子陵的,其中对严子陵评价与众不同的一首是(  )

  A.赤伏君王访旧游,富春男子只羊裘。一竿本为逃名去,何意虚名上钓钩。

  B.君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

  C.一着羊裘不蔽身,虚名传诵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

  D.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注:“赤伏君王”指刘秀。赤伏,赤伏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的简称。“富春男子”指严子陵。他在光武即位后,“变名姓,隐身不见”,在齐地的一个大泽中披着羊裘钓鱼。)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作者小时候私下心仪而欲登不能入笔,叙说对钓台的神往之情,既交待了登台的原因,更是为下文的议论和抒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B.第二段重在写景,但作者又以景写人,借景抒情。景色的清幽、冷峻、孤高,正是严子陵人格冷峻清苍、清风高洁的精神风貌的写照。

   C.作者认为来往官员题匾赞扬严子陵,只不过是借严子陵的招牌来标榜自己的清廉与方正,实际上反而成了对耿介狂狷的严子陵的玷污,可谓文势凌厉。

  D.本文题为“钓台”,却并不着意对钓台景物进行描写,而是借题发挥,通过鲜明的对比,深刻批判了昏君及官吏们装腔作势、沽名钓誉的丑恶行径。

(非选择题,共108分)

四、(19分)

15.(8分)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空钩意钓,何必鲂鲤?(2分)

 ②然则尽去其文乎?曰:“山高水长,存范仲淹一额可也。”(3分)

 (2)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臣 闻 爱 子 教 之 以 义 方 弗 纳 于 邪 骄 奢 淫 逸 所 自 邪 也 四 者 之 来

  宠 禄 过 也 自 古 知 爱 子 不 知 教 使 至 于 危 辱 乱 亡 者 可 胜 数 哉

1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8分)

黄州  (宋)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①楚囚,语出《左传》,本指楚国战俘,后借指处境窘迫之人。②齐优,语出《史记·乐书》:“自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司马贞《索隐》云:“齐人归女乐而孔子行,言不能遂容于鲁而去也。”③仲谋,孙权。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1) 概括诗歌具体所叙之事、所写之景。(2分)

  事:

  景:

 (2) 根据诗意的推进,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说说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6分)

17.文学常识填充。(3分)

 (1) 名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出自美国作家     的小说《      》。(1分)

 (2) “游园惊梦”是明代    (作家名)的《       》(作品名)中著名的一出戏。《游园惊梦》则是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创作的小说。(1分)

 (3)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等都是古代戏曲中的     名。(1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古镇静气

庄子瑜

  正是吹面不寒扬柳风的春三月,车行往西,不出百里,就是朱家角,再过去三十里,是周庄。模糊觉得,这些古镇的存在是上海的福份啊,不然,老在城市里,人不是会枯萎吗?不然,当春天在心里萌动的时候,到哪里去找江南呢?

  江南不单纯是一个地理,更是一种记忆,一种气韵生动的生活,一种乡愁一般年年会发作的病。

  是不是像我这样有病的人越来越多了?周庄这样的古镇是一日比一日嘈杂起来。小河被拥挤的游船划出一道道互相打架的水纹,尽管春风中的人,流动在古桥旁,也当得起“游人如织”这个好词,人流有织锦一般轻盈的美感,但还是略微有些让人烦闷。

  没想到,烦闷的一群人在聚宾楼突然老实了,哑巴了。眼睛直了。

  一个操三弦的修长小生,一个捧琵琶的年轻姑娘,在台上说书呢。

  一上来没听懂内容,可是那调儿入耳,动心,那旁若无人的两个人——太抓人了!

  谁见过这样的艺术家吗?这是星期天的周庄啊,虽然说不上人山人海,可是天南地北的人都有,聚宾楼不过是巷边的一座五六张桌面的茶楼,哪里的人都可以闹哄哄地进来,坐下吆喝着要茶喝的,不坐下来只是站着看两眼的,给客人上茶、上油炸臭豆腐的,可这两个年轻人就在一边的小台子上,宛转曲折地唱着他们的苏州评弹《玉蜻蜓·庵堂认母》。一是年轻,抓人;一是这么年轻,却这么有定力,更抓人。

  弹三弦的小伙子,着暗赤长衫,虽然是一张娃娃脸,可是目中一点漆,有股同龄人身上罕见的俊朗硬气,三尺长的琴操在手里,像一把有声音的剑;捧琵琶的姑娘,着宝蓝色长旗袍,外套一件黑色披衫,脚上踩的是麂皮靴子,雪白肌肤,头发染成浅浅的黄,卡通得很,可是一对眼睛,读过中学的人立刻能想起来的就是老残游记里的那句:“就像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清而不寒,秀而不媚”。又岂止是那双眼睛像,周围的一切都有种神似:嘈杂的环境,两个说书的艺人,把嘈杂与人心,一一收拾!

  又唱起了《杜十娘》。一阵弦子过后,秋风落叶江中急流般的唱段出来了:“风华绝代

杜十娘……”

  身子还是一副闲散的样子坐在台下,可是心里已经恭敬了,喝茶的时候眼睛也只敢望

着鼻子尖。禁不住的浮想联翩:这是怎样的一所学校里教出来的学生?这么高傲!这是怎样的一门艺术,这么高傲!他们的师傅是怎么训练他们的?要教他们媚,还是教他们不媚?教他们怎么对待观众?面对各色人等,怎么样若即若离,怎么样不卑不亢,怎么样静如处于?这两个人通身的气度,竞只有在史铁生《命若琴弦》里依稀见过。那个瞎子老琴人,说“天底下好东西多啦,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待他们休息时,我们一群原本烦闷的人都活了过来,像追星族一样眼睛亮亮地凑上去。仗着比他们虚长几岁,问他们话儿。原来他们是苏州评弹团的专业演员,周庄与他们团签了长期合约,这次轮到他们,在这里要演出一个月。这里并不是最理想的演出环境,可是磨练人。男生说他工作五年了,姑娘工作了两年。从评弹学院毕业的,三分之二都改了行。他们属于那三分之一,喜欢。那些长篇说唱,一部要说半个月,男生说觉得过瘾,“长知识”。

  长知识!听到没有?

  相信是“书”中的“知识”,带给他们那种境界。其中的悲欢离合,振作与沉沦,忍耐与企盼,在历史的长河里淘洗了多少遍,清亮了,稳定了,唱这些本子,天长日久,不比流行歌曲长人的底气?我问他们成“角儿”了没有,他们不好意思地笑笑,摇头。

  在周庄是碰得到角儿的,周庄与好多著名戏团都签了约,除了这处聚宾楼,还有个古戏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有演出。但我相信这两个不是“角儿”的人,将来也会闯出一方天地。

  其实,更重要的,应该是由他们启示给我们的那方天地吧,那种艺人的修炼,静水流深的滋养,不自傲,不自弃,不是一切人生的宝贝吗?

  那天离开周庄的时候,周庄还是喧哗的,可是心里已经有了一股静气。回想起周庄,好像它也有些不一样了。它静静地蛰伏在江南水草中,不卑,不亢,任人来人往。即使人流如潮,又怎么样?

18.作者说“是不是像我这样有病的人越来越多了?”根据文意,具体说说作者得的是什么

  “病”。(3分)

19.加点的“旁若无人”、“高傲”两个词在用法上有什么特点?(1分)它们在文中的确切含义是什么?(3分)

20.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周庄的喧哗,各有什么作用?(6分)

2l.文章描写捧琵琶的姑娘的肖像时特别提到了“头发染成浅浅的黄,卡通得很”,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5分)

六、(11分)

22.汉语魅力无穷,单是词序的变化,便有无穷奥妙。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六个字循环往复,让人感受到了学校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下面请你用“您 说  的  想 听”五个字组成两个对称的五字句,来反映新闻媒体的工作宗旨。(3分)

                                   

23.下面是记者和梁晓声关于“学术明星”易中天的一段访谈,请根据梁晓声的回答推断并概括主持人的提问语。(3分)

  记者:                                    

  梁晓声:很多人跟我讲了,说易中天在电视上讲“三国”,讲着讲着就火了,而且出书

的版税已经高至百万。对易中天本人以及他讲“三国”的方式,我没有任何成见,但那么

多人如此喜欢易中天,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悲哀,这说明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少了。

24.深入阅读下面一则管理寓言,完成后面两个题目。(5分)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             ” 

  管理心得:事有“本末”、“轻重”、“缓急”。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      

                  。(不超过30个字。标点不计)

(1) 为寓言故事补写一个合理的结尾。(3分)

                                       

(2) 补全“管理心得”的内容。(2分)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花的纤柔是一种姿态,树的挺拔也是一种姿态;山的沉稳是一种姿态,水的灵动也是

一种姿态。迅疾奔驰是一种姿态,悠闲徜徉也是一种姿态态度;仰望天空是一种姿态,关

注脚下也是一种姿态……

  你心目中最美的姿态是怎么样的?请以“最美的姿态”为话题或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或题目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