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打通中学2003级高三月考第三次考试
语文试题
考点 考号 姓名 得分 .
注意:第Ⅰ卷为选择题,做在机读卡上,机读卡填涂要标准;第Ⅱ卷为笔答题,做在机读卡上,题号要写清,书写要清晰规范。考试结束只交机读卡和作文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反诘 佶屈聱牙 鱼贯 坐收渔利
B 激励 厉精图治 喧闹 暄宾夺主
C 矫健 矫枉过正 馈赠 振聋发溃
D 画象 气象万千 不迭 高潮叠起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没有学好的功课除非赶紧补,要不就没法跟上去。
B 就现在的材料,还不能下此结论。
C 这个古字岂但我们不识,恐怕那些老先生们也未必知道。
D 北约轰炸南联盟后,西方国家声称,纵然南联盟不接受西方拟就的和平协议,北约就将继续轰炸下去。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部影片感人至深,故事主人公的 ,就是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桑兰。
②随着时光的 ,他脸上的皱纹更深更密了,古铜色的面庞犹如深秋沟谷纵横的山野。
③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消息,他 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
A 原型 流失 勾通 B 原型 流逝 沟通
C 原形 流逝 勾通 D 原形 流失 沟通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战士们奋不顾身地扑火,火烧着了头发,烧灼着皮肉,他们忘乎所以,直到把火扑灭为止。
B 短短几日,对海南的印象究竟只是浮光掠影。但我却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们的祖国只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就会取得四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C 秋雨湿透了衣衫,画出了他消瘦凸起的肩胛骨:他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D 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告,却视而不见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5.下列个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晚会上,他们神情自若,舞姿潇洒,谁能相信他们不是年过花甲甚至年愈古稀的老人呢?
B 一个人是否浮躁,关键在于他的政治修养、理想志趣、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否强。
C 昨天,市图书馆举办知识经济讲座,聘请了东南大学的教授,会议室里的座位真是座无虚席,好多人站着听了一下午。
D 由于思想水平不高以及文字表现力差的限制,本书的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
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
①西岸一望无际的是草原,②西岸,草原一望无际,③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④像波浪一样逶迤着的是绿色,⑤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的还是绿色。⑥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
A ②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徙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曰:“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曰:‘供舆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扰法耶?”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太宗乃免校尉之死。是时朝廷大开选举,或有诈伪阶资得,太宗令其自首,不首,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太宗曰:“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污法。”太宗曰:“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是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太宗曰:“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贞观政要》)
7.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是时朝廷大开选举
B 太宗令其自首
C 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
D 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B 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扰法耶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C 太宗将从其议 备必喜而从命
D 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 吾属今为之虏矣
9.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太宗)召
B (太宗)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
C 更令(戴胄)定议
D 而生死顿殊,(大臣)敢以固请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戴胄严正执法的一组是
①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
②误不如法者,皆死
③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④既付有司,臣不敢亏法
⑤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
⑥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1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复议。
B 戴胄引法典“……误不如法,皆死”,劝太宗不要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能因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C 戴胄针对当时有人用欺骗手段谋官骗财,建议太宗敦促他们自首,否则就重判,而在实际处罚中,却又改死罪为流放,以显示太宗的“大信”。
D 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太宗下令“……不首,罪至于死”,也与法典相背。戴胄敢于据理力谏,足见其忠直不阿。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据有关地球每日温度的调查报告称,满月的月光能使地球的温度发生变化。
据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三位学者共同撰写的报告说,卫星对低层大气温度测量的结果表明,满月时地球两极地区的温度比月缺时要高0.55℃,但对热带地区的温度则影响不大。
气象学家早就试图找出月球与地球气候之间的联系。两年前,这几位学者就声称,全球气温出现随月相变化略升高的现象,因为他们发现,满月时地球的平均气温升高了0.02℃。随后他们有按纬度与卫星测得的数据惊醒核对,结果发现,满月时地球两极气温升高的幅度是地球平均气温升高的25倍。但在中纬度地区,情况却截然相反,月缺时气温略高,满月时气温却略低。
科学家们认为,月球距热带地区比距地球两极近,因而对热带地区地区气温的影响应比对两极气温的影响更大些。虽然他们尚不能对月运周期与两极温度变化的原因做出准确的解释,但他们推测,两极空气比其他地方的空气清洁,因而照进的月光更多些;满月时受潮汐力的作用,地球两极的空气比别处的空气受更多的压缩而发热,这可能是其中的原因。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上述观点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证实。
12.根据文意,对画线的“情况”一词的所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地球平均气温因月相改变而引发饿变化。
B 地球两极气温引月相改变而引发的变化。
C 中纬度地区因月相改变而引发的气温变化。
D 热带地区因月相改变而引发的气温变化。
13.根据文意,能对“全球气温随月相变化略升高”作出正确解释的一项是
A 满月的月光能使地球的气温发生变化。
B 满月时地球的平均气温升高了0.02℃。
C 满月时地球两极气温升高的幅度是地球平均气温升高的25倍。
D 满月时地球两极地区的温度比月缺时要高0.55℃。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地球两极空气比其他地区的空气清洁,受到更多的压缩而发热,反而比中纬度地区气温升高的幅度更大些。
B 地球两极照进的月光更多,满月时受潮汐力的作用更大,这可能是热带地区比两极距月球近却受满月的影响小的原因。
C 月球距热带地区比距地球两极更近,因而对热带地区气温的影响本应比对两极更大写,但测量的结果却不是这样。
D 满月时地球两极地区的温度比月缺时平均高出0.55℃,但对低纬度地区的温度则影响不大。
15.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亚利桑那州大学的学者首先提出满月会影响地球气温的变化的说法,两年后他们撰写报告对这一现象作进一步的阐释,另一些学者认为这个观点好需要完善和证实。
B 气象学家早就试图找出月球与地球气候之间的联系,亚利桑那州大学的三为学者研究出满月会影响地球气温的变化,但这个观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证实。
C 亚利桑那州大学的三位学者提出满月会影响地球气温的变化的说法,科学家们不能对月运周期与两机温度变化的原因做出解释,因而这个观点还需要完善和证实。
D 气象学家和亚利桑那州大学的三位学者早就试图找出月球区域地球气候之间的联系,满月会影响地球气温的变化的观点提出后,另外一些学者认为还需要完善和证实。
第Ⅱ卷(共105分)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节选) 朱自清
1923年8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匕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穿。于是桨声汩一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地远了,又像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经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青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渡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辞,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蜜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歌声里了。
呢市河里热闹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他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做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这实在因为我们的新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尔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确也腻人,即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和我们一堆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总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眦垢,也是枉然。这真够人想呢。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在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下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与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等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16.①“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滋味了”句中“蔷薇色的历史”所指的意思是什么?(3分)
□□□□□□□□□□(不超过10个字)
②“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辞”句中“因袭的言辞”指的是什么?(3分)
□□□□□□□□□□□□□□□□□□□□(不超过20个字)
17.联系全文看,为什么“生涩的、尖脆的调子”“也正可以快我们的意”?(4分)
□□□□□□□□□□□□□□□□□□□□□□□□□□□□□□
18.本文的篇名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文中为什么还写月色?(4分)
□□□□□□□□□□□□□□□□□□□□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作者写邀约俞平伯同游5秦淮河,是有意排遣郁闷,借此抚慰自己枯涩的灵魂,隐约地表现“五四”高潮之后,知识分子的郁闷和惆怅。
B 全文秾丽纤细,笔触雅致委婉,以完美和谐的笔调,描绘秦淮河朦胧的夜景,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了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知识分子积极向上的热情。
C 文字缠绵,蕴涵眷恋悱恻的气息,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有一种独特的美:细腻而隽永,朦胧而真切。
D 这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游记散文,“秦淮河”其实就是古老而又美丽的中国的缩影,作者启迪人们去反思、去探索:为了这美丽的祖国,我们每个人应该为它奉献出什么。
E 作者重彩浓墨描摹十里秦淮河的朦胧夜景。他倾心神往明末秦淮的艳迹,为的是追求梦境的慰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浓浓地抹上了作者本人的个性色彩。
五.(15分)
20.补充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语句。(4分,任意选填四句,每句1分)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②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③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⑤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7分)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注:叹门外楼头——隋文帝派大将韩擒虎率兵伐陈,从金陵朱雀门攻入。其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正在结绮楼上寻欢作乐。此处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意。
(1)对这首词中画线句子应怎样理解?(4分)
“画图难足”: 。
“漫嗟荣辱”: 。
(2)请对这首词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
。(3分)
22.翻译第二大题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
。
(2)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是喜怒之所发耳
。
六.(12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表达句意。(个别字可删减)(4分)
(1)这场篮球赛将在下午四点钟开始
(2)这场篮球赛将决定哪队是冠军
①强调比赛重要性的句子:
②强调比赛时间的句子:
24.下边是新华社记者罗京生2月28日发自北京的一篇关于围棋国手刘小光战胜俞斌九段获得向上届围棋天元常昊挑战资格的新闻报道,读后请补写出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4分)
刘小光夺得天元战挑战权
□□□□□□□□□□□□□□□□□□□□□□□□□□□□□□□□□□□□□□□□□□□□□□□□□□。
本盘比赛,刘小光九段充分表现出算路精确,善于力战的特长。他抓住俞斌中盘时的一步缓手,先采用弃子战术,将黑棋的一个角地取为己有,然后又先手在黑棋左下大本营中活出一块棋,最后将右边的两颗白子强硬逃出,和黑棋展开决战,座钟将右边到中腹的一条黑棋巨龙围歼,中盘获胜。
天元战五番棋挑战赛定于3月25日至4月2日举行,胜者将在今年5月和8月分别同日本天元小林光一和韩国天元李昌镐进行三番棋对抗赛。(罗京生)
25.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大事业,而重在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饿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林木中挺拔的一棵; , ;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白云中祥和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 , ;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够了。
六.(60分)
26.作文(60分)
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个信息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时时处处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交流:与历史交流,与时代交流,与国际交流,与父母交流,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交流……交流,成了我们每天必做的事情。
选择一个适当的角度,按下面的题目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题目:交流
答案:
1-15 CDBBDA BDADA CBAC
16.六朝金粉的繁华;沿用别人的语言,没有自己感情的歌
17.“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
18.为了映衬或渲染。或:为了写出秦淮河灯光和月色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色。
19.BD。20.不尽长江滚滚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长风破浪会有时;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同是天涯沦落人。
21.(1)眼前金陵美景,用画笔都难以完全描绘出来。长长地感叹伤嗟亡国者的耻辱。(2)此词怀古讽今,用含蓄的笔法点出宋王朝潜伏着很大的危机,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情。上阕借景抒情,用典贴切,既追忆历史往事,又处处联系现实,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此词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笔力雄健,最后用无知商女还唱亡国之音作结,寓意深远,开拓了词的境界。(答出一方面即可)
22. 陛下如果记取他的功劳,那不是由司法部门决定的事。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宣布大信用的,言语是因当时的喜怒说出来的罢了。
23.下午四点钟开始的这场篮球赛,将决定哪队是冠军;决定哪队是冠军的这长篮球赛将在下午四点钟开始。
24.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刘小光九段今天在中国围棋天元战中执白中盘战胜俞斌九段,获得向上届天元常昊挑战的资格。
25.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里晶莹的一滴 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
26.(按高考评分要求,分基础分和发展分两个等级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