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一)

2014-5-11 0:12:12下载本试卷

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形和字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chǎi)摩   (bǐng)弃   (jìn)锢   拘 (nì)

 B: (páo)制    (yān)红    (chǎn)息  (pēng)击

 C:测 (duó)    (bān)驳    (xiá)想    (quán)曲

 D:宿 (sù)怨     (tuān)急   (shé)本   弹 (hé)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词的字形、字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忖度 (cǔn duó推测)    痴心想(wàng 荒唐)

   诚(qián恭敬)       直言不 (huì 避忌,隐讳)

 B:体 (wè仔细体会)      远见识( zhuō 高超)

   匹敌 (pǐ dí对等)      屡试不 (shǎng 差错)

 C:防(dī 小心防备)       气长虹(guàn 贯穿)

   然( wǔ 伤心)        按就班( bù 步骤、次序)

 D:醉(táo 欢乐)        百折不 ( náo 弯曲、屈服)

   劲( qiú 雄健有力)

   百无聊赖 ( liáo lài 依赖,指生活或情感上的依托)

 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 )里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要做到(  )反映情况,非常(  )的一点是不搞形而上学,坚持唯物辩证法。要从事物的(  )来看,要从各个部分的( )来看,要区别主流和支流,要区别现象和本质,要一分为二。

  A:恰当 重要  发展 联系

  B:如实 主要  联系 发展

  C:如实 重要  发展 联系

  D:恰当 主要  联系 发展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他非常自负,总认为自己说过的话是不容怀疑的真理。

 B:教学中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动脑动手,培养他们的能力,不能包办代替。

 C:他的基础好,不管环境多嘈杂,都能不动声色地埋头读书,所以成绩很好。

 D: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我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   

   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B: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

   错过了。

 C: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君写了一点

   什么没有?”我说“没有。”

 D:在世妇会期间,北京青年志愿者,将承担机场的注册,参观,旅游购物的志愿服务工

   作。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这个报告,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B: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缺点,不应该袒护,而应该及时提出批评,加以帮助。

 C:我国发明的指南针,不仅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而且在航海事业中也很有实用价值。

 D:不论环境的恶劣和情况的混乱,他们总是忍受着痛苦,为人民作出贡献。

7.在括号里,填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读罢你的英雄事迹,我们自然想起陈毅同志的那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

 A:这诗好像是专门为你写的,你就是一株不畏风雨的青松。

 B:这诗好像是专门为你与的,你真是一株不畏寒风大雪的青松。

 C:这诗好像是专门为你写的,你就是一株不畏大雪的青松。

 D:这诗好像是专门为你写的,你真是雪里的青松,雪里的红梅。

8.下面对作家、作品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老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是因为1950年底创作了《龙须沟》。

 B:曹禺、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C:屈原的《楚辞》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集。

 D:郦道元、沈括、徐宏祖都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文学家。

9.下列作品与作者配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两都赋》 张衡  ②《二京赋》 班固   ③《阿房宫赋》 杜牧

  ④《采草药》 郦道元 ⑤《赤壁之战》司马光  ⑥《过秦论》 贾谊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   C:③④⑥  D:③⑤⑥

10.对下面人物称谓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①王忠肃公翱    ②左司马曹无伤  ③原轸    ④马副使鸣禄

  ⑤庐陵萧君圭君玉  ⑥留侯张良    ⑦孟长姚公 ⑧蓼洲周公

  ⑨长乐王回深父   ⑩百里孟明视

 A:以上人物称谓中,①有谥号,⑥有封号。

 B:以上人物称谓中,②和④含有官职,⑤和⑨含有籍贯

 C:以上人物称谓中,③不含姓氏,“原”是封地,⑩是复姓。

 D:以上人物称谓中,⑦和⑧都是字在前,姓在后,加“公”表示礼貌和尊敬。

11.下面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恒山,西岳华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中的“人”,原为“民”,所以这样做,是为避唐太宗李

   世民的讳;《治平篇》将“玄孙”的“玄”写作“元”,也是避清圣祖玄烨之讳。

 C:“江表英豪咸附之”的“江表”,指长江以南;“淮左名都”的“淮左”,指淮水东面。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史,都督诸路军马”这

   两句的“路”,都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名称。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齐欲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卷 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俱,谢将休士也。

1. 下列句子中“伐”与“齐欲伐魏”中的“伐”译意不同的一句是(   )

 A:近者奉辞

 B:齐欲

 C:怀王怒,大兴师

 D:每一令出,平其功

2. “犬兔俱罢”中的“罢”在文中的正确含义是(   )

A:无能           B:结束

C:停止           D:通“疲”,疲乏。

3.“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韩子卢是天下有毛病的狗。

B:韩子卢是天下的病狗。

C:韩子卢是天下妒忌的狗。

D: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

4.“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在文

  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绕山三次,越过山五次,兔子在前面尽力跑,狗在后面紧追,最后

    狗和兔子都停下来,各找个地方去死。

  B: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绕山三周,越过山五次,兔子在前面尽力跑,狗在后面紧追,最后

    狗和兔子都显得无能,各自就地死去。

  C:韩子卢追赶东郭逡,环绕山三周,越过五座山,兔子在前面尽力跑,狗在后面紧追,狗和

    兔子都结束追逐,各自累得就地死去。

  D: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绕山三周,越过山五次,兔子在前面跑得精疲力竭,狗在后面追

    得困倦不堪。狗和兔子都极度疲乏了,各自就地而死。

5.“田父见之,无劳卷之苦而擅其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农夫看见了它们,没有劳倦的辛苦,却独得了那个成果。

  B:农夫看见了它们,没有劳倦的辛苦,却有很大的功劳。

  C:种田人的父亲看见了,一点也不辛苦就得到了那个成果。

  D:种田人的父亲看见了,一点也不辛苦就有了很大的功劳。

6.“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在文中的正确意

  思是(   )

  A:现在齐国和魏国长久地(把战争)相持下去,屯驻他们的军队,蒙蔽他们的百姓,我害怕

    强大的秦国和楚国跟在它们的后面,获得种田人的父亲那样的好处。

  B:如果齐国和魏国长久地(把战争)相持下去,使他们的军队抖擞,欺骗他们的百姓,(那

    么)我担忧强大的秦国和楚国跟在它们的后面,获得种田人的父亲那样的好处。

  C:如果齐国和魏国长久地(把战争)相持下去,使两国的士兵很困苦,使两国的百姓很疲

    劳,(那么)我担忧强大的秦国和疆域开阔的楚国跟在它们的后面,获得农夫那样的好

    处。

  D:现在齐国和魏国长久地(把战争)相持下去,屯驻他们的军队,残害他们的百姓,我担心

    强大的秦国和疆域的楚国跟在它们的后面,获得农夫那样的好处。

7.“齐王惧,谢将休士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齐王害怕了,就遣散将领,让士兵休整。

  B:齐王害怕了,就遣散将领,让士兵回家。

  C:齐王害怕了,感谢众将领,让士兵休整。

  D:齐王害怕了,就告别众将领,让士兵休息。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选择题。

  1980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阿尔弗雷兹博士提出:6400万年前的一天,一个直径几公里的外星体猛烈撞击地球,冲击波使大量植物折断。此后,又形成约1.6公里厚的灰尘层,遮住了阳光,使光合作用无法进行。这种现象(  )了一年甚至几年,使吃植物的动物失去食物来源,造成了恐龙的集群灭绝,灰尘层逐渐下落,造成了一米多厚的沉积,铺盖在含有恐龙遣骸的沉积物之上。

  这个说法怎样被证实的呢?

  80年代初,在全球范围内,在距今6400万年前恐龙灭绝这段时间的岩石中,发现了富含铱元素的沉积物。在地球的壳体中,铱元素是微乎其微的。科学家认为,这大量的铱元素是小行星带来的。

  一些人对此表示怀疑。不久,又在富含铱元素的地层中,发现了地球上不应有的锇的同位素、微波陨石和冲击石英。这些物质的存在,证实了6400万年前地球上曾发生过(  )的事件。

  还有一部分人持反对意见。后来,科学家又在这沉积物中发现了一种地球上不曾有、而在某些外星体却大量存在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不可能在温度高达几千度的地球内部存在。在同一时期的沉积中,碳的含量比其他时期高出一万倍。科学家推断,小行星撞击力约达10亿百万吨级,可形成华氏3000度的大火球,造成森林大火,把生物烧成灰烬。

1.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A:存在  极不平凡   B:延长  很不一般

  C:延续  极不寻常    D:继续  很不平常

2. 文中第一段提供的信息概括为以下几点,从全文看,选取哪几点重要信息来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 6400万年前一个巨大的星体撞击了地球。

 ② 撞击后形成的灰尘层使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③ 恐龙因失去食物来源而集群灭绝。

 ④ 灰尘下落后形成一米多厚的沉积,铺盖在恐龙的遗骸沉积物上。

 ⑤ 这一论断是阿尔弗雷兹在1980年提出的。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④

3. 文中第三段所说的发现,证明了第一段所说的哪一点或几点?

  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④

4. 文中第四段所说的发现,证明了第一段所说的哪一点或几点?

  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

5. 文中第五段“还有一部分人持反对意见”,对他们所持观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认为所谓“地球上不曾有”的氨基酸只是以前没有发现,实际上早已有了。

 B:他们认为某一时期的地层中含碳量比其他时期高出一万倍,是植物埋在地下碳化的结

   果,与所谓巨大的灾变无关。

 C:他们认为锇的同位素、微波陨石等是地球固有的。

 D:他们认为铱与锇的同位素就是地球上固有的,陨石等在哪个星球都有,不足以证明造成

   了巨大的灾变。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选择题。

  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a有所作,每b绝唱,或犀角烛怪,或肝胆照人。如“横眉冷对千夫指,(   )”,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c是。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d来者也。

  鲁迅先生也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擎,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后人宝之,非因人而奖也。

  然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荀子《劝学》篇有云:“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鲁迅先生,人之所好也,请更好其诗,好其书,而日益近之。荀常手抚简篇,有如面聆謦 (qǐng kài,此指谈笑),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身心获益靡涯,文笔增华有望。

1.依次填入第一段中a、b、c、d空缺处的四个字,恰当的一项是(   )

  A:但 为 全 惊      B:每 成 极 无

  C:凡 是 尽 有      D:偶 臻 俱 启

2. 写出下面诗句的下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           )

3. 第一段的末句是从哪一个习惯古语脱胎而来的?

  (          ),后不见来者

4. 第二段中“听任心腕互交应”,

  说的是(        )方面的事,其意思是笔随心之力,(         )

5. 第二段“非因人而奖也”一句的意思,正确理解的一项是(   )。

  A:不是因为别人都说鲁迅先生的书法好,自己才跟着夸奖它。

  B:不是因为别人的原因,大家才夸奖它。

  C:不是基于字是鲁迅先生写的,人们才认为这字好。

  D:不是基于诗歌是鲁迅先生写的,人们才认为这诗写得好。

6. 第三段“然诗如其人①,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②宛在。荀子《劝学》篇有云:学莫便乎近其人③。”标有序号的三个“其人”所指的含义是

  其人①: (         )

  其人②: (       )

  其人③: (     )

7. 第三段“身心获益靡涯”一句的正确解释是

  精神上的收获将更是不可限量的。

  请判断:(   )

8. 表达全文写作目的语句是

  鲁迅先生,人之所好也,请更好其诗,好其书,而日益近之。

  请判断:(   )

五、写出下列各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愈《进学解》)

2.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3. (          ),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4. (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5. (      )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参 考 答 案

一、 1.D   2.A    3.C    4.C    5.B    6.B

   7.C   8.C    9.D   10.D    11.A

二、1. D    2. D   3. D   4. D   5. A   6. C   7. A

三、1. C   2. D   3. B   4. A   5. D  

四、1. D    2. 俯首甘为孺子牛  3.  前不见古人  4.  书法写字时;不生硬做作

  5. C  6.  鲁迅先生其人;鲁迅先生;贤师    7. 对  8. 对

五、1. ( 行成于思,毁于随 )   2.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3. ( 海内存知已 )

  4. ( 锲而不舍 )      5. ( 己所不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