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2014-5-11 0:12:13下载本试卷

江山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2002.9)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命题:吴根华   审题:严旭东

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马 工 险 怙恶不  巡不前

B.悟 草 捷 涩难懂 人不倦

C.然 篱 息 云覆雨 龙凤逸

D.基 壮 劣 咄逼人 相形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间谍 喋喋不休 纱锭 露出破绽

B.谙习 万马齐喑 辨析 唯物辩证

C.辐射 幅员辽阔 圆梦 世外桃园

D.蜻蜓 山清水秀 松弛 风驰电掣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审定(审查、决定) 审时度势(等待时机,估量形势)

审慎(周密、谨慎) 博学审问(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

B.消沉(情绪低落)  烟消云散(像烟雾浮云一样很快消散)

消气(平息怒气)  冰消瓦解(冰块破碎后马上消失)

C.形迹(举止和神色) 浪迹天涯(到处流浪,足迹遍于天下)

行迹(行动的踪迹) 畏影恶迹(害怕自己的难看的影子和足迹)

D.处置(处理或发落) 泰然处之(任何情况下都能沉着镇定地对待)

处事(处理事务)  处心积虑(费尽心机地策划谋算)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官场上一干就是十五年,李向廉依旧危言危行,不褪共产党员的本色。

B.下塘镇为了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邻近好几个村的羊、鸭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应骗取扶贫资金,这一做法令人叹为观止

C.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大家的发言才活跃起来。

D.2002年NBA新秀状元姚明在11月15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时第一次和全美观众见面,继王治郅、巴特尔之后又一名中国篮球队员在NBA粉墨登场了。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茶馆  不大,不过生意还是很兴隆。

②韩日两国考虑到世界杯决赛期间的安全问题,在每个赛场的出入口增加了有关检查手续,球迷们则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  规定得过于繁琐。

③整座城市那么大,  我又不知道他的详细住址,很难找到他。

A.固然  不免  何况  B.虽然  不免  况且

C.固然  未免  况且  D.虽然  未免  何况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对WTO问题的关注上,过去主要集中在行业、企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上,多是从微观层面考虑问题,而对于经济体制等宏观问题却思考甚少。

B.出席大会的除我校的师生员工外,还有市教育局负责人、兄弟学校的代表也参加了大会。

C.据《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居民百分之四十三的储蓄用于子女的教育,这个比例已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房的储蓄比例。

D.中国足协将采取强用力的措施,制止球迷揭发少数裁判的黑哨假哨现象。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字,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策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衡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策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策的组绳称作“纬绳”、“韦编”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扎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绳’,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谓汲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为麻绳。”毫无意义,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7.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一项是( 

A.把横向编联简策的组绳称作“纬绳”、“韦编”是理所当然的。

B.孔子读《易》,竟然多次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

C.既然“纵”字在汉代写作“从”,那么把“韦编”写作“纬编”是合理的。

D.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纬编即编联简策的纬绳。

8.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尚未见到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解释为皮绳可能是错误的。

B.只有“韦编三绝”的“韦”是皮做的绳子,其余编联简册的“韦”都是“素丝编”和“青丝编”。

C.历史上未见到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因此“韦编三绝”的“韦”被解释为皮绳是错误的。

D.“韦编三绝”的“韦”被解释为皮绳,只见于史书的记载,而尚未见到过用皮绳编联简册的实物,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

B.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C.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

D.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帛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韦编”。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把汉人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句中的两个“汉人”指的是汉族人,因为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

B.“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句中的《易》指的是《周易》,春秋时期即已传世。

C.本文作者对“韦”字做出了新的解释,但这并没有改变成语“韦编三绝”的含义。

D.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人们借助汉字表意的特征,在文献考订中,常能有新的发现。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瞯氏宗人三百馀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瞯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面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竇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竇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竇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郅都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济南瞯氏宗人三百馀家,豪猾  豪猾:豪强不守法度

B.而都独先严酷          严酷:严厉

C.得以便宜从事          从事:处理政务

D.以危法中都           危法:危险的法令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贾姬

  至海陵,高沙

B.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客就车

C.问无所受

  父母岁有裘葛之,无冻馁之患

D.为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

  操军从华容道步走

1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 称代前文的“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郅都不让他去救贾姬一事

B.竇太后闻之,怒    称代前文的“郅禁吏不予”而至临江王自杀一事

C.匈奴患之        称代前文的“郅都的节义”

D.欲释之         称代前文的“郅都”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郅都有节义的一组是( 

①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②至则族灭瞯氏首恶,馀皆股栗

③公廉,不发私书

④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

⑤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⑥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郅都因为说服汉景帝不可自轻而受到竇太后的赏识,后来因为对列侯宗室也毫不留情,激怒了竇太后。

B.汉景帝时,一些豪强利用宗法关系,结成强宗大姓,勾结权贵,在地方上横行霸道。

C.郅都不去救贾姬,是因为贾姬是汉景帝的宠姬,他作为一个臣子应该避让,不可入厕相救。

D.匈奴人素来仰慕郅都的节义,所以听说他担任雁门太守后便撤军了,一直到他死都没有进犯雁门。

II卷(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2分)

  译文:              

(2)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3分)

译文: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_______,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景物,又描绘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                   的心境。(3分)

(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简述理由。(3分)

答: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若三题均做,则以前两题给分)(4分)

(1)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李白《行路难》)

(2)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

天 

布封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大自然对于任何禽类都没有赋予这样多的高贵而柔和的优美,使我们意识到它创造物类竟能达到这样妍丽的程度。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种舒畅、那种陶醉,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古代神话把这个媚人的鸟说成为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一切都证明这个富有才情与风趣的神话是很有根据的。

我们看见它在水上活动的得那么轻便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典型。可不是么,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道地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我们的池沼里,如果它不能享受到足够的独立,使它毫无奴役俘囚之感,它就不会逗留在那里,不会在那里安顿下去。它要任意地在水上遍处遨游,藏到灯芯草丛里,钻到最偏僻的湾汊里,然后又离开它的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它似乎是很欢喜接近人的,只要它在我们这方面发现的是它的居停(寄居之处的主人)和朋友,而不是它的主子和暴君。

驯天鹅的惯常叫声与其说是响亮的,毋宁说是浑浊的。古人描写的那些和鸣锵锵的天鹅,显然不是拿一些像我们驯养的这种几乎喑哑的天鹅做蓝本的。我们觉得野天鹅曾较好地保持着它的天赋美质,它有充分自由的感觉,同时也就有充分自由的音调。可不是么,我们在它的鸣叫里,或者宁可说在它的嘹唳里,可以听得出一种有节奏、有曲折的歌声,有如军号的响亮,不过这种尖锐的、少变换的音调远抵不上我们的鸣禽的那种温柔的和声与悠扬朗润的变化罢了。

此外,古人不仅把天鹅说成为一个神奇的歌手,他们还认为,在一切临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中,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用和谐的声音作为它最后叹息的前奏。据他们说,天鹅发出这样柔和、这样动人的声调,是在它将要断气的时候,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这种声调,如怨如诉,低沉地、悲伤地、凄黯地构成它自己的丧歌。这个传说控制了古希腊人的活泼而敏感的想象力:诗人也好,演说家也好,乃至哲学家,都接受着这个传说,根本不愿意怀疑它。我们应该原谅他们杜撰这种寓言。对于敏感的心灵来说,这都是些慰藉的比喻。无疑地,天鹅并不歌唱自己的死亡,但是,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前所作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想到这样一句动人的成语:“这是天鹅之歌!”

19.文章画线句“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中,(1)“天生的美质”指什么?(2)“自由的美德”指什么?试以简洁的语言回答。(4分)

答:(1)                 (2)                 

20.结合文章最后两节内容,谈谈作者对天鹅的歌声有何评价。(5分)
答:                                   

21.文章通篇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天鹅?请结合材料,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答:                                   

22.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中第二节以工细之笔描绘天鹅的航行英姿,如在眼前;第四节中通过对比“野天鹅”与“我们的鸣禽”的叫声,凸现了前者的特点。

B.作者心中有爱,笔端含情,不仅描摹了天鹅的“天生的美质”,更表现了它“自由的美德”,使全文情景交融,情理交汇。

C.本文结尾一节情文并茂,天鹅的临终绝唱哀婉凄怆,深沉动人,曾经打动了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学者,也成了文学艺术史上传诵不绝的佳话。

D.作者先虚写后实写,形神结合、细腻生动地刻画了美丽而又温和的天鹅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天鹅的礼赞之情。

E.文章两次引用神话传说,巧妙点染,使天鹅不同凡俗的形象有所附丽,焕然生辉。

六、(12分)

23.下面的句子前后有些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它完整连贯。(2分)

我市成立了搬运公司管理委员会,委员共十九名,除十二名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在工人中产生的以外,公司的经理、工会的代表、总工会和公安局的代表等七名。

答:在    加上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4分)

阅读教学需要朗读,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读时要口诵其声、目观其文、其意心通、其音耳闻,才能到达最佳的效果。

修改为:                    

25.根据画线语句的形式,续写三句话,分别写“小草、风、树”,每句不超过12个字(6分)

孩子:这条路上有什么好看的东西吗?

老人:有啊,有石头,有水流,有小草,有风,有树……

孩子:那有什么好看的?

老人:……石头旁边长着小花,水流里藏着歌声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其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借纸逼迫自己写好字。

又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

许多时候,我们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总觉得自己的人生草稿还有很多,很多。其实,属于我们的人生草稿是极其有限的。人生有别,又怎样在自己有限的人生草稿上写出最好的字呢?

  请以“人生的草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简析

一、18分,每小题3分)

1.D (A项“骏”、“竣”、“峻”均读jùn,“悛”读quān,“逡”读qūn;B项“悔”读huǐ,“莓”读méi,“敏”读mǐn,“晦”、“诲”读huì;C项“幡”、“藩”、“翻”读fān,“蕃”读fán,“蟠”读pán;D项“础”、“茁”、“拙”、“咄”、“绌”分别读chǔ、zhuó、zhuō、duō、chù)

2.C(“世外桃园”中的“园”应为“源”)

3.D(A 项“审时度势”为“观察或了解时机,估量形势”;B项“冰消瓦解”为“冰块消融,瓦器破碎”;C.项“畏影恶迹”为“害怕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的足迹”)

4.A(B项“叹为观止”是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贬失当;C项“抛砖引玉”意为自己先发表的意见很肤浅,目的在于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是谦辞,语体不符;D项“粉墨登场”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多含讽刺意味,感情色彩不当)

5.C(A项“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语气较轻,“虽然”一般用于上半句,后半句往往用“可是、但是”配对表转折,语气较重;B项“未免”表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之意,“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难以避免;D项“况且”表示后面进一步申述或追加理由,“何况”常与表让步的“尚且”、“都”相呼应,具有对比性,一般用在反问句中)

6.C(A项缺主语,去掉句首的“在……上”;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还有……的代表。”或“市教育局、兄弟学校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D项为歧义句,可改为“制止少数球迷揭发的……”)

二、(15分,每小题3分)

7.B(B项指出了“韦编三绝”典故的出处和成语的本义,是本文所考证的对象,而不是作者考证结论的依据。)

8.C(本文要证明的就是新版《辞海》对“韦编三绝”中“韦”的解释“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原因有二。划线句正是原因之二,故C项正确;A项中“可能”表示的是不确定性,而原文“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句表示的肯定性的判断;B项错在没有理解文本的意思,与文旨不相符;D项错在“只见于史书的记载”,与划线语句所表达的意思相反。)

9.D(文中说“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策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对照发现,D项把竹简与编绳的“纵”“横”顺序弄反了。)

10.A(原文“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句中的两个“汉人”意思是不同的,前者指司马迁,后者指汉代人;另外,“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使用简册”之说在文中没有依据,故该项错误。)

三、(15分,每小题3分)

11.D(“危法”应解为“危害法律”)

12.B(分别解作“谢罪”,“辞别”,动词。A项两个“如”均为“到”或“前往……”之意,动词;C项两个“遗”均读wèi,解作“馈赠”,动词;D项两个“引”意为“率领”,动词)

13.C(句中的“之”代“郅都”)

14.B(⑤句所述为汉景帝对郅都的信任,⑥句则反映了匈奴人对郅都节义的敬畏,即排除A、C、D三项)

15.C(据文中“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句,郅都不去救贾姬的原因叙述错误)

II卷(共105分)

四、(12分)

16.译文(1)陛下纵然不看重自己,又如何对待国家和太后呢!(2分,给分点为:“纵”的词义和“奈……何”固定结构的翻译,错一处扣一分)(2)魏其侯派人乘隙送给临江王纸笔。(3分,给分点为:“以”、“间”词义的理解和“临江王”后省略成分的补充,错一处扣一分)

17.(1)幽静(1分)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得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2分)(2)3分,言之成理即可。没有答出理由的、对原句理解错误的、不符合原诗基调的均不给分。简析:前六句几乎每句都有一幅画面,突出的都是幽静。诗人悠闲地看飞来飞去的燕子和水中的鸥鸟,老妻稚子闲来无事画棋句作钓钩,均体现了悠闲自得、愉悦恬静的心境。第二问,要先摆明自己的观点,再联系诗歌展现的具体情境,作具体分析。

1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3)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4分,每处一分,有错别字该处不得分,若三句全答出的,则以前两句所答情况给分)

五、(18分)

19.(4分)(1)指优雅妍美的形态,善航的最美的典型。(2分,答案包括两点,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酌情扣分。答案可从一、二自然段中筛选、概括)(2)指任意遨游,无拘无束;只接近友善之人,不接受奴役。(2分,答案也包括两点,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酌情扣分。答案从第三自然段中筛选、概括)

20.(5分)天鹅的歌声并不动听;天鹅并没有临终绝唱,但人们愿意接受天鹅之歌的传说,因为它能给人以慰藉。(包括三个要点:一是“歌声不动听”,二是“没有临终绝唱”,三是“天鹅之歌的传说能给人以慰藉”,其中第一、二点各2分,第三点1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酌情扣分。要点一从第四自然段中筛选概括,要点二、三可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概括)

21.(5分)拟人手法。(2分)好处是:将天鹅人格化;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自然、贴切地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会于艺术形象之中;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3分)(共四个要点,任答三点即可得3分,意思对即可)

22.(4分)A、E。(本文并没有情景交融、情理交汇的特点,故B项错误;天鹅本无临终绝唱,更谈不上“哀婉凄怆,深沉动人”,故C项错误;本文行文是先实写,后虚写,故D项错误。答对一项给2分,答案超过三项不给分)

六、(12分)

23.在“公司的经理……”前面加上“还有”或“另外有”。(2分)

24.修改为“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4分,结构调整2分,顺序调整2分)

25.本题没有对句式提出要求,但对内容作了限制,续写的三句话的话题有规定;另外,还要注意到老人是在回答小孩的问题,也就是围绕着“好看”来展开的,因此最好能写出“趣”来,每句2分,参考例句:①小草旁边长着大树,春风里藏着星星点点的绿,树梢上萌发着希望。②小草旁边有一只小羊糕,风里飞翔着燕子,树枝上挂着鲜红的果子。③小草掀翻了石头,春风吹醒了大地,树枝上歇着五颜六色的小鸟。

七、(60分)

26.参照200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一: 文言文译文(供参考)

郅都是杨县人。孝文帝时担任过郎官。孝景帝时,郅都担任中郎将,敢于直言进谏,在朝上当面指责大臣的过失。曾经跟随景帝去上林苑,贾姬上厕所,一只野猪突然进了厕所。景帝用眼睛示意郅都去救贾姬,郅都没去。景帝想自己拿着武器去救,郅都伏地上前说道:“少一个贾姬会有另一个姬进上,天下少的难道是贾姬这样的人吗?陛下纵然不看重自己,又如何对待国家和太后呢!”景帝回转身,野猪也离去了。太后听说这件事后,赐给郅都一百斤银两,并从此看重郅都。

济南的瞯氏同宗有三百多户人家,强横不受法度,地方官不能管制他们,于是景帝任命郅都担任济南太守。郅都一上任就将瞯氏的头号恶人诛灭三族,其余的人都吓得两股战栗。一年多以后,济南郡中出现了路不拾遗的安宁景象。济南旁边的十几个郡的太守像惧怕丞相一样惧怕郅都。

郅都勇猛,有力气,公正廉洁,不发私人信件,不接受亲友的馈赠,也不答应别人的请求嘱托。他自己常常说:“既然已经离开家人出来做官,自然应当在任时奉公尽职,守节义而死,终究顾不上妻子儿女了。”

郅都升任为中尉。丞相条侯很尊贵傲慢,而郅都只是以向丞相行礼的礼节对他们作揖而已。当时的民风纯朴,百姓害怕犯罪,人人自重,而郅都却率先严厉执法,执法时不回避显贵要人,侯王和皇室宗亲看见郅都都要侧目而视,人们称他为“苍鹰”。

临江王奉旨到中尉府对证,他要求纸笔写信向皇上谢罪,而郅都禁止吏卒给他纸笔。魏其侯派人乘隙给临江王送去。临江王给皇上写完谢罪的信后,就自杀了。竇太后听说这件事,很生气,以危害法律中伤郅都,郅都被免职回家。汉景帝于是派使者拿着使节任命郅都为雁门太守,不必入朝谢恩,直接上任,可以不须请示,自行处理政务。匈奴人一向了解郅都的节义,听说是郅都守边,便带兵离去,一直到郅都死也不敢靠近雁门。匈奴人曾经做了郅都的木偶像,让骑兵在马上用箭去射,但没人能射中的,他就是这样让人害怕。匈奴人很讨厌郅都。竇太后后来却用汉朝的法律来中伤郅都。景帝说:“景帝是个忠臣。”想要释放他。竇太后说:“临江王难道不是忠臣吗?”于是将郅都处死了。

附二:200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  础  等  级

发展等级

减分

切合题意

符合文体

内容充实

中心突出

感情真挚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美观

符合题意

大体符合文体

内容比较充实

中心明确

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端正

基本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文体

内容单簿

中心基本明确

感情基本真实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体清楚

偏离题意

不符合文体

内容空泛

中心不明

感情不真实

结构混乱

语病较多

字迹难辨

1.深刻透彻

2.生动形象

3.有文采

4.有创新

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50-41)

较好

(40-31)

(30-21)

(20-0)

一项突出:1-8分;两项以上:5-10分

江山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答案题卷(2002.9)

班级:    姓名:    学号:    

卷包括1-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

答案

卷包括16-26题,共计105

16.(1)译文:               (2分)

(2)译文:                 (3分)

17.(1)环境特点是_______(1分)                  的心境。(2分)

(2)                                  

                                     (3分)

18.(1)                   

(2)                   

(3)                   

19.答:(1)              (2分);

(2)                      (2分)

20.答:                                 

                                     

21.采用了      修辞手法(2分)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分)

22.正确的两项是(  )(4分)

23.答:在    加上      (2分)

24.修改为:                         (4分)

25.                                 。(6分)

26.(60分)写在作文稿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