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届广东省高中(必修)阶段测试
语 文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区县、学校、试室号、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卡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76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共40分)
㈠古诗文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8分)
|
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石头城》)
|
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
(李煜《虞美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进学解》)
㈡古诗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4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①上,相思愁白蘋②。
【注】①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②白蘋:一种水草,花白色。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用“望”、“挥手”等动作写出为友人送行的情景,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B.“飞鸟”隐喻南游的友人。“没何处”写出诗人深切关怀着远行的友人,烟水迷茫,前途未卜,不知何处才是友人的归宿之地。
C.“远”字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视线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一帆”形容友人只身乘船南游的孤寂。
D.尾联写诗人想象友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白蘋出神,久久不忍离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
3.“青山空向人”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和景?请简要分析。(4分)
4.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写离愁别绪?请简要分析。(5分)
㈢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6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项脊轩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乳:喂奶,哺育
B.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
C.一日,大母过余曰 过:经过
D.比去,以手阖门 比:等到
6.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3分)
⑵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
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宏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以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注】卤簿,侍从卫士,即仪仗队。
(选自《梁书》)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亲戚:内外亲属
B.姊适于氏,住在市西 适:到,往
C.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 与:跟,介词
D.僧珍常导以卤簿 导:引导,带
8.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从父兄子宏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3分)
⑵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3分)
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2分)
僧珍曰:“吾 荷 国 重 恩 无 以 报 效 汝 等 自 有 常 分 岂 可 妄 求 叨 越 但 当 速 反 葱 肆 耳。”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36分)
㈠文学作品阅读(18分)
阅读下面长篇小说《家》的两个选段,完成10~11题。(18分)
《家》是巴金代表作《激流三步曲》中的第一部,写于1931年,巴金27岁。《家》以“五四”运动高潮后二十年代初期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展现一个四代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
主人家的第三位孙少爷觉慧与侍女鸣凤相爱了:
折 梅
“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觉慧依旧在屋子里踱着。“我要出去,我一定要出去,看他们把我怎样!”他说着,就往外面走。走出房门下了石阶,进了花园的外门,一直往花园里去了。
他进了一道月洞门。一座大的假山立在他的面前,脚下是石子铺的路,路分左右两段。他向左边走去。路是往上斜的,并不宽,但很曲折,路的尽处是一个山洞。他走出洞来便看见路往下斜,同时一股清香扑到他的鼻端。眼前一片浅红色。这是一片梅林,红白两种梅花开得正繁。他走进了梅林,踏着散落在地上的花瓣,用手披开垂下的树枝,在梅林里面慢步闲走。
他无意间抬起头,看见前面远远地有蓝色的东西晃动。他披开下垂的树枝向那个地方走去。他走了几步,便认出来那是一个人。那个人正在弯曲的石桥上走着,显然是向他这一面走过来。他看见了来人的全身,他还看见垂在背后的辫子。这是鸣凤。他看见鸣凤正在折一枝往下垂的梅花。
“鸣凤,你在这儿做什么?”他带笑地问。
鸣凤的注意力正集中在那枝梅花上面,不曾看见他走近。她忽然听见他的声音,不觉吃惊地松了手来看他。她看见来的是觉慧,便放心地笑了笑,说:“我说是哪个?原来是三少爷。”她又伸手去把那根枝子折断了,拿在手里看了看。“哪个喊你折的?为什么在这时候才来折,不在早晨折呢?”
“太太喊我折的,说是姑太太要,等一会儿二少爷带去。”鸣凤说着看见左边有一枝,花很多,形状也好,便伸手去折,但是她的身子短了一点够不着。
“你看,那有一支很好的!”他高兴地说。
她抬起头,笑问道:“在哪儿?”
“那儿不是?”他伸手向着旁边树上一指。她的眼光跟着他的手指望去。树上果然有一枝很好的花。这一枝离地颇高,花也不少,大部分都是含苞未放。枝子弯曲而有力,令人注目。
他几步便爬上树去。一只脚站在分枝的地方,一只脚踏住一根粗壮的枝子,把近中央的那一根粗的树枝夹在两腿中间,伸出一只手去折,但是手还抓不到那枝花。他便缩回手去。树枝大大地动了一下,花朵纷纷地往下落。他听见鸣凤在下面叫:“三少爷,当心点,当心点!”
“不要怕。”他说着便放开腿,把右手紧紧挽住近中央的那根树枝,先把左脚提起,在另一树枝上重重地踏了两下,试试看树枝是否载得起他,然后把右脚也移了过去。他俯下身子折那枝花,折了三下才把那一枝折断,拿在手里。他又把右脚移回到先前的那根树枝上,埋头去看下面,正看见鸣凤的仰着的脸。
六十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看上了鸣凤,高老太爷逼鸣凤三天后嫁给冯乐山为妾。第二天的晚上:
投 湖
鸣凤不回自己的房间,却一直往花园里走去。她一路上摸索着,费了很大的力,才走到她的目的地——湖畔。湖水在黑暗中发光,水面上时时有鱼的唼喋声。她茫然地立在那里,回想着许许多多的往事。他跟她的关系一幕一幕地在她的脑子里重现。她渐渐地可以在黑暗中辨物了。一草一木,在她的眼前朦胧地显露出来,变得非常可爱,而同时她清楚地知道她就要跟这一切分开了。世界是这样静。人们都睡了。然而他们都活着。所有的人都活着,只有她一个人就要死了。过去十七年中她所能够记忆的是打骂,流眼泪,服侍别人,此外便是她现在所要身殉的爱。在生活里她享受的比别人少,而现在在这样轻的年纪,她就要最先离开这个世界了。明天,所有的人都有明天,然而在她的前面却横着一片黑暗,那一片、一片接连着一直到无穷的黑暗,在那里是没有明天的。是的,她的生活里是永远没有明天的。明天,小鸟在树技上唱歌,朝日的阳光染黄树梢,在水面上散布无数明珠的时候,她已经永远闭上眼睛看不见这一切了。这时候她下定决心了。她不再迟疑了。她注意地看那平静的水面。她要把身子投在晶莹清澈的湖水里,那里倒是一个很好的寄身的地方,她死了也落得一个清白的身子。
平静的水面被扰乱了,湖里起了大的响声,荡漾在静夜的空气中许久不散。空气里弥漫着哀叫的余音,好像整个的花园都在低声哭了。
10.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折梅》色彩欢快明朗,作者运用圆润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青年男女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动人情景。
B.“眼前一片浅红色。这是一片梅林,红白两种梅花开得正繁。”写出了觉慧和鸣凤两人对爱情的憧憬和坚贞不渝的精神。
C.作者详细地描写了觉慧主动、热情地为鸣凤折取梅花的经过,从觉慧的一言一行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的束缚。
D.《投湖》通过具体细致感人的行动描写,刻画了鸣凤纯洁善良的性格和不幸的命运,增添了悲剧色彩,推动了情节发展。
E.“空气里弥漫着哀叫的余音,好像整个的花园都在低声哭了。”《投湖》这样的描写,达到欲扬先抑、景与情合的艺术效果。
F.《折梅》和《投湖》前后对照,反映了年轻人美好的青春和追求自由的理想被封建势力摧残后的不幸,富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11.当年巴金谈及“鸣凤”这一人物原型时,曾有这样的一段话:
“……我们家里有一个叫翠凤的丫头。关于这个女孩子,我只记得一件事:我们有一个远房亲戚要讨她去做姨太太,却被她严辞拒绝。她在我们家里只是一个“寄饭”的丫头,她的教父苏升又是我家的老仆,所以她还有这样的自由。她后来快乐地嫁了人。她嫁的自然是一个贫穷的丈夫。然而在我家里的人都称她有胆量。撇弃老爷而选取‘下人’,在一个丫头,这的确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巴金“家”里的“翠凤”快乐地嫁人了,巴金《家》中的“鸣凤”却凄惨地投湖了。对作家这样的艺术处理,有的人认为很好,有的人认为不好,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请结合小说《家》或《家》的选文进行分析。(12分)
㈡实用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篇通讯,完成12~13题。
歌声传出难民营
“太阳给我们光明,月亮给我们宁静,我们在森林里奔跑,蝴蝶在我们身边飞舞,朋友们,让我们在自然母亲的怀抱中尽情玩耍……”在科伦坡以南约100公里处泰尔瓦塔海啸难民营的一个简陋帐篷里,当地的孩子们、来自科伦坡的同龄人,以及来自菲律宾的心理医生,共同唱起了这首动听的僧伽罗语歌曲——《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欢笑》。13岁的舒兰·吉卡泪流满面,因为歌声让她想起了被海啸夺去生命的同学们,想起了已经逝去的亲友,他们永远无法和自己一起歌唱了。一曲终了,吉卡和来自菲律宾的心理医生特卡莎·西松紧紧拥抱在一起。西松不停地安慰孩子说:“一切都会过去,生活会重新好起来!”
泰尔瓦塔,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斯里兰卡小渔村,因为海啸而闻名于世。在海啸中,这个约有500个家庭的渔村,有300多名村民在海啸中丧生,有35名孩子失去了母亲,23名孩子失去了父亲,17名孩子失去了双亲。房屋大量倒塌,绝大多数村民赖以维生的渔船也被破坏殆尽。海啸改变了很多村民对大海的看法,有人对夺去亲友生命的大海感到愤怒,有人感到恐惧,甚至有人因为难以面对灾后的惨象而失去生活的勇气。
特卡莎·西松说,她和她的39名同事自愿来到这里,目的就是帮助村里的孩子们克服眼前的困难,除去海啸留下的心理阴影。在一顶帐篷下,记者看到十几个孩子和西松并肩坐在凳子上围成一圈,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发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讲出自己的恐惧,更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愿望。西松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发言的孩子。
唱孩子们熟悉的歌曲是心理辅导的一部分。游戏的另一项内容,是大人牵着孩子们的手,孩子们互相牵着手,手拉手走出昏暗的难民营,来到阳光下。大人们不停地告诉身后的孩子:“拉紧手,往前走!”
和西松在一起的,还有一些本地的志愿者。他们细心地跟着心理医生做每一件事。西松说,她和同事们在这里的时间毕竟有限,她们将把心理辅导的技能传授给本地志愿者。她们走后,这些志愿者会将心理辅导工作继续下去,帮助孩子们恢复正常的生活。
17岁的伊莎拉·瑙杜纳是科伦坡一所中学的学生。听说西松和她的同事们来给灾区的孩子们做心理辅导,她立即决定跟着她们到灾区,义务担当僧伽罗语翻译。她说,海啸对斯里兰卡人来说是极大的不幸,但海啸让斯里兰卡人空前地团结起来,也让斯里兰卡更紧密地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她从中看到了斯里兰卡的未来和希望。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 这篇通讯报道的事件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灾难后,菲律宾的心理医生在斯里兰卡当地志愿者的协助下,为经历海啸打击的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与他们齐心协力,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B. 这次海啸是一次突发性的灾难,顷刻之间就夺去了斯里兰卡泰尔瓦塔村孩子们的亲友、房子……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C. 心理医生西松和她的同事们以及当地志愿者不分国界,团结互助,义务为灾区的孩子们提供帮助,他们的爱心行动令人感动。
D. 这篇通讯以《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欢笑》一曲开头,既描述了西松进行心理辅导的情景,也照应了文章的标题,为全文营造了和谐亲切的氛围。
E. 第四段的“手拉手”游戏,引导孩子们不要总是躲在昏暗的难民营里悲伤流泪,而要走到阳光下,转移注意力,锻炼好身体,除去心理阴影。
F. 这篇通讯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灾难是极大的不幸,但它可以使人们团结起来,使世界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而这正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
13.(1)这篇通讯中在报道哪些人物时既用了人数又用了人名?请列举出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使用材料。(5分)
(2)泰尔瓦塔村刚刚受到海啸的重创之后急需救援,这时到灾区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合适不合适?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7分)
第二部分 表达交流(共74分)
三、语言表达(共14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这位农民企业家说,自己爱读书并不是附庸风雅,而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发展的需要。
B.在新产品会展中心,刘主任告诫同行的厂长,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我们要加大自主开发新产品的力度。
C.联欢晚会上,杂技演员们在空中飘来荡去,潇洒自如,一个个惊险刺激的动作让人感到触目惊心!
D.父亲说:“他今年炒股赔了本,现在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别指望他借钱给我们了!”
15.在开展“走近经济”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时,张林同学带领学习小组的同伴,来到年产值近8千万的南华镇富华家私厂实地考察,准备通过访谈和调查,了解企业,认识经济,写出调查报告、访谈纪要或新闻报道等等。
下面是张林跟厂长见面时说的话,请找出语言运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起码修改2处。在答题卡上本题相应位置的括号内填上要修改的句子标号,再修改这个句子。4分)
刘厂长,我们今天慕名而来,走进您的工厂就像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 到处花香鸟语,真是
①
比公园还漂亮!这么多高大的厂房,真像长城一样宏伟壮丽!您真是中国的比尔•盖茨,难道您
② ③ ④
不想把您发家致富、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告诉我们吗?我们会记录下您的业绩,向社会广泛宣传
⑤ ⑥
的!
16.林洁不愿意参加到南华镇富华家私厂的考察活动,觉得自己读读课本、做做练习就行了,以前没有参加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也一样学语文。如果你是活动小组组长,你将怎么说服她?请写下你要说的话。(7分)
四、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总是不断地探求什么:真理,知识,爱情……有人只求得结果,有人却只乐于探求的过程,有人的探求既重过程也重结果,当然,也有人什么都不在乎……
请以“探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2007届高中(必修)阶段测试
语文答题卡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总 分 | |||
(一) | (二) | (三) | (一) | (二) | ||||
得分 |
注意事项:
1.考生答卷前必须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位号填写清楚。
2.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以下指定的各题答题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40分)
(一)⒈⑴ ,
⑵ ,
⑶ ,
⑷ ,
(二)⒉ 【 】
⒊
⒋
(三)⒌ 【 】
⒍⑴
⑵
⒎ 【 】
⒏⑴
⑵
9.“吾 荷 国 重 恩 无 以 报 效 汝 等 自 有 常 分 岂 可 妄 求 叨 越 但 当 速
反 葱 肆 耳。”
二、(36分)
(一)10. 【 】 【 】
11.
(二)12. 【 】 【 】
13.(1)
(2)
三、14. 【 】
15.⑴修改的句子是【 】,应改为:
⑵修改的句子是【 】,应改为:
16.
四、写作(60分)
200 | |||||||||||||||||||
400 |
600 | |||||||||||||||||||
800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00 |
广东省2007届高中(必修)阶段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76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40分)
㈠古诗文默写(8分)
1.⑴①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②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⑵①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⑶①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⑷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行成于思,毁于随。
(每组只评1小题,每小题两空,补写一空正确得1分,错写、漏写、多写1字则该空不给分。)
㈡古诗阅读(12分)
2.(3分)D(尾联写诗人自己悠然不尽的离愁别绪。)
3.(4分)
此句描写诗人伫立江边远望,只见舟去人远,惟有青山如黛,依依向人(或:惟有一带青山,似乎也恋恋不舍地向着远去的友人)。(2分)“空向人”烘托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空虚、寂寞、惆怅的心境。(2分)
4.(5分)参考答案:
⑴借景抒情,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
⑵虚实结合,譬如“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一联,景随情迁,以眼前的“旅程漫长”和想象中的“春光融融,景色宜人”相对照,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依恋和思念。
⑶以景衬情,用具体的景物“飞鸟”“青山”等表现对友人的忧虑和关注。
(列出其他手法,言之有理也可。起码要列出2种手法;答对一种手法得1分,能正确分析得3分;答对两种并正确分析得5分)
㈢文言文阅读(20分)
5.(3分)C (“过”应是“来访,探望” )
6.(6分)
⑴(3分)东院的狗对着西院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译出大意2分,“宴”译对得1分)
⑵(3分)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像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译出大意2分,“号”译对得1分)
7.(3分)B(应是“出嫁”)
8.(6分)
⑴(3分) 吕僧珍堂兄的儿子宏起先以买卖葱为职业,吕僧珍就任以后,就放弃这一职业,想要求他在州里安排个官当当。(译出大意2分,“既”译对得1分)
⑵(3分) 吕僧珍的旧宅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他的住宅。(译出大意2分,“益”译对得1分)
9.(2分)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标对1处得0.5分)
附参考译文:
吕僧珍在位期间,公平对待属下,不徇私情。堂兄的儿子吕宏起先以贩买葱为业,在吕僧珍就任以后,就放弃贩葱业想求他在州里安排个官当当。吕僧珍说:“我蒙受国家大恩,没有什么可以报效的。你们本来有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要求得到不该得的职分!还是应当赶快回到葱店去吧。”吕僧珍老家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他的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这官署,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迁走它来扩建我的私宅呢!”他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小屋面临马路,又混杂在各种店铺中间,吕僧珍经常带着仪仗队到她家,并不觉得辱没了身份。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36分)
(一)文学作品阅读(18分)
10.(6分)A F (B 这是觉慧眼中的梅林,鸣凤还没出场,“写出了觉慧和鸣凤两人对爱情的憧憬和坚贞不渝的精神”是错误的。C 从觉慧的一言一行中可以看到觉慧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与“封建势力”无关。D 《投湖》主要是心理描写,有行动描写,但不是具体细致。E “欲扬先抑”是无中生有。)
11.(12分)这是一道审美能力考查题,不设具体答案,回答“好”与“不好”均可。评分参考意见如下:
观点:5分
①能表达出自己意见的,如“好”与“不好”,2分。
②能从审美范畴上表达自己意见的,如谈及“艺术的真实与虚构”、“人物的典型意义”、“悲剧的价值”、“主题意义”“表现手法”等其中一点的,3~5分。
分析:7分
①有分析,且与观点一致的,3分。
②能结合具体材料分析,且与观点一致的,4~5分。
③能结合具体材料,分析全面或有独特的个人理解的,6~7分。
评分时,应先根据学生实际设立标准卷,用踩点得分的办法进行评分。
㈡实用文阅读(18分)
12. (6分)不正确的选项是A、E。
A项是考查学生能否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选项概括了这则通讯内容的基本要素。错在文章并没有涉及“齐心协力,克服困难,重建家园”的内容。
E项是考查对文章具体语段的正确理解。只要认真研读文段,注意其中一再出现的“牵”“拉”“互相”等字词,可以知道这个游戏是鼓励海啸后的斯里兰卡的孩子们团结互助,一起勇敢地战胜困难,走向阳光灿烂的明天。文段没有孩子们“总是躲在昏暗的难民营里悲伤流泪”的内容,游戏也不是要孩子们“转移注意力,锻炼好身体”。
选择的答案A项着眼于对全文的把握,E项着眼于对具体文段的理解。
13.(12分) (1)这篇通讯列出了受灾儿童、心理医生的数字和人名(志愿者不列入评分)。(2分)作者这样使用材料,使报道有面有点,而且显示了新闻的真实确凿,具体生动,使通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3分)
(2)泰尔瓦塔村刚刚受到海啸的重创之后急需救援,这时到灾区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是否合适,学生的看法可以不同。
比如,可以赞成这种做法,说明海啸给孩子们造成的严重创伤,分析这些心理阴影对他们未来以至一生的严重影响,分析对未成年孩子的心理创伤进行及时、有效的疗救的重要性,分析这种做法体现了对人的关爱的人文精神,等等。
比如,也可以反对这种做法,说明海啸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泰尔瓦塔村路毁房倒,伤亡严重,灾民流离失所,缺衣少食,面临疾病的威胁。灾民的生存是第一位的,这时更为重要的是提供物质的捐助,保证灾民基本的生活需要,保证孩子们的健康,并尽快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比如,也可以认为提供物质的捐助和心理的疏导同样重要,等等。
清晰准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占1分;有理有据说明观点,占6分。
第二部分 表达交流(共74分)
三、语言表达(共14分)
14.(3分)C(触目惊心是形容事态极为严重,用在此处不当。)
15.(4分)①②⑥没有错。③将厂房比作“长城”不妥,可将“长城”改为“城堡”之类;④将刘厂长比作“中国的比尔•盖茨”不妥,可以改为“您是我们镇的骄傲”等等;⑤反问不妥,可以改为“请把您发家致富、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告诉我们吧”。
修改2处即可。修改1句正确可得2分,修改2句正确可得4分。
16.(7分)要求切合情景,以理服人,符合自己的身份,顾及对方的感受,语气亲切自然。开放题,答案不惟一,言之成理即可。
四、写作(60分)
17. 等 级 评 分 标 准
基 础 等 级 40分 | 内 容 20分 | 一等(20-17分) | 二等(16-13分) | 三等(12-10分) | 四等(9-0分)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 ||
表 达 20分 | 一等(20-17分) | 二等(16-13分) | 三等(12-10分) | 四等(9-0分) |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文字流畅 书写工整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文字通顺 书写较工整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文句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 |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文句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辩 | ||
发 展 等 级 20 分 | 深刻 | 丰 富 | 有文采 | 有创新 | |
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 ④材料丰富 ⑤形象丰富 ⑥意境深远 | ⑦词语生动,句式 灵活 ⑧善于运用修辞手 法 ⑨文句有意蕴 | ⑩见解新颖,材料 新鲜,构思新巧 11推理想象有独到 之处 12有个性色彩 |
[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特优表达可以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病句每个扣1分;错别字每2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每4个扣1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