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考语文试题 - 正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10套)附答案或详解

2014-5-20 5:59:03下载本试卷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六)
三十一
蚊对    (明)方孝孺
  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1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谮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腹,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谮吾血者耶?尔不谨,蹇帷而放之入。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今有同类者,啜栗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谮,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本文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形受质  质:资质。      B.今人乃自贵其贵   贵:以......为贵。
  C.畜妻而育子,同也 畜:养。    D.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 陵:欺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B.尔不谨,褰帷而放之人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C.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    其孰能讥之乎
  D.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生困暑,夜卧(于) 絺帷中      B.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其)端
  C.其烟勃郁,(烟)左麾右旋,绕床数匝  D.蚊一举喙,(人)即号天而诉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本文借用"对"的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
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
D.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

  三十二、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注]①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②摙 (liǎn):担运。③糗(qiǔ):干粮。④近幾(jī):京城附近地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A.                B.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C.                  D.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
B. 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
C. 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
D. 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

三十三、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悦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而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濮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
 ①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樊哙可斩也!
 ③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
 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⑤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 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三十四、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逐分家粟于氓,致任器○1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2无走,四顾无告。而君不恤,日夜饮酒,令国至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梁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3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逐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架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之康○4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原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逐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撩,使足以毕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薪撩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1任器:装粟米得容器             ○2敝撤:艰难的样子
     ○3乐:喜欢、乐意               ○4康:大路

1.下列语句总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
  D.委之百姓   委:任命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三请,不见许          B.  令国致乐不已
    徒行见公曰             狗吗室妾,不已厚乎
  C. 公驱,乃之康内         D.  晏子乃返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 (但)无乐有上矣。       B. (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C. 惟夫子之令(是听)。      D. 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4.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 ①②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③④⑥
5.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 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 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 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三十五、
  王衷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轨到墓日:"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
                          (选自《晋书·孝友传》)
     [注]①裒:音póu。  ②佥:皆。 ③邴原:汉末学者。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有助之者,不听               听:听任
  B.裒告求属令                  属:联系
  C.安丘令以为诣己                诣:造访
  D.犹思慕不能进                 慕:依恋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步担干饭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B.因执手涕泣而去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此则京邑之人也
    无以,则王乎
  D.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某所,而母立于兹
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裒有操行的一组是
  ①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
  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④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杀痛而不仕。
  B.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
  D,王裒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三十一    1.A  2.B  3.C  4.D
三十二    1.C  2.C  3.B
三十三    1. A  2..D  3. B
三十四    1.D  2.D   3.A   4.C   5.B
三十五    1.B 2.A  3.D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