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考语文试题 - 正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10套)附答案或详解

2014-5-20 5:59:07下载本试卷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五)

二十六、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1},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至公车刺取{2},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贤吉。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1}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
    {2}刺取:刺探。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丙吉“为人宽厚”和“于事善分主次”的一组是
   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
   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
   公府不案吏,自吉始。
   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
   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
   岁竟奏行赏罚而已。
   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非所当于道路问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吉以狱吏出身,修习《诗》《礼》,通晓大义,最终官至丞相。他处理政务以宽松礼让为怀,三公之府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
  B.丙吉的车夫因酒醉而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吉认为因醉酒将他赶走,会使他无处容身,于是劝西曹主吏予以容忍。
  C.车夫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他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问时,丙吉能从容应对,受到褒奖。
  D.丙吉观察问题十分细致,长于以小见大。他见到牛近行即喘息吐舌,进而联想到气候可能出现异常,将产生不利影响,他的下属对此十分佩服。

二十七、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远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年四十二,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丰 致富,有子二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贵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赀遣之归。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清·张惠言《周维城传》,略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寓富阳,抑郁无聊 无聊:精神无所寄托
  B益跅弛,不问生产 生产:生活与财产
  C殆不自觉也 自觉:自己意识到
  D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生平:有生以来,平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B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C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D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
  问其与饮食者,皆富贵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维城优良品质的一组是
  ①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 ②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
  ③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 ④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
  ⑤吾愧吴翁、焦翁 ⑥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维城祖上本为富人,后来家中发生火灾,周家资产荡尽。十余岁时父亲离世,他开始学习经商,并因经商而致富。
  B作者并没见过周维城,从他人的转述中了解到他的许多事迹。在作者看来,周维城虽是商人,但身上具有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值得称赞。
  C高傅占曾向作者谈起吴翁、焦翁,二翁均能施舍助人。周维城同样也能施舍助人,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
  D焦翁出资让渔人从洪水中救起许多落水者,并将他们留下来,供给饮食,等到他们赚了钱以后,再把他们分别遣送回家。
二十八、

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庭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泉汩泥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几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今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日:‘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醲,当饥饱鲜,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③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①劘(mó):磨擦。②鹢(yì: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③矧(shěn):况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舟,则离败而         胶:搁浅。

B.庭甚芜              除:废弃。

C.疆场无侵削之           虞:忧虑。

D.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D

 

A

C

 
视其沼,浅混而污             卖州县者乎

王如知此,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        今者天下无金革

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四海大,有几人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B.则必折篙鹢而后止

C.则必泉汩泥鱼而后止      D.金,笑与秩终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二十九、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囿,宜以为后。”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刘晔对曰:“猎胜于乐。”勋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上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埒,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繇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注:标埒liè:标记。

1.对下列句子中四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手为之请罪  书:书信

B.滋甚       恚望:怨恨

C.刘晔不忠    佞谀:奸伪、奉承

D.勋奏遣       绌:通“黜”,罢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以下3--4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3.①及重此事    ②刘曜欲推之

A.①又加上了这件事    ②刘曜想要查办他

B.①又加上了这件事    ②刘曜将陷害他

C.①又从重判了这一案子  ②刘曜将陷害他

D.①又从重判了这一案子  ②刘曜想要查办他

4.①勋无活分   ②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

A.①勋顽固不化

②然而刘曜已经私下里散布了鲍勋徇私情宽免孙邕的事

B.①勋顽固不化

②然而刘曜却秘密上表奏报了鲍勋私自宽免孙邕的事

C.①勋已经没有活命的指望了

②然而刘曜却秘密上表奏报了鲍勋私自宽免孙邕的事

D.①勋已经没有活命的指望了

②然而刘曜已经私下里散布了鲍勋徇私情宽免孙邕的事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鲍勋“守正不挠”的一组是(  )

①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    ②勋不敢擅纵,具列上

③文帝将出游,勋停车上疏   ④百僚严惮,罔不肃然

⑤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   ⑥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帝即位前,鲍勋曾在东宫任职,那时他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他的请托,就更被他厌恨。

B.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猎罢归来后,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他为右中郎将。

C.文帝抓住鲍勋私解孙邕一事,要泄私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张从重判刑,这使得文帝十分愤怒。

D.文帝不顾大臣们的求情处死了鲍勋。不久文帝也死了。人们都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鲍勋叹息和遗憾。

三十、

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诌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上尝陈乐于勤政楼,垂帘观之。兵部待郎卢徇谓上已起,垂鞭执,横过楼下;徇风标清粹,上目送,深叹其蕴藉。林甫尝厚以金帛赂上左右,上举动必知之,乃召徇子北谓曰:“尊君素望清崇,今交、广藉才,圣上欲以尊君为之,可乎?惮远行,则当左迁;不然,则以宾、詹分务东洛,亦优之命也,何如?”徇惧,以宾、詹为请。林甫恐众望,乃除华州刺史。到官未几,诬其有疾,州事不理,除詹事、员外同正。

上又尝问林甫以“严挺之今安在?是人亦可。”挺之时为绛州刺史。林甫退,召挺之弟损之,谕以“上待尊兄意甚厚,盍为见上之策,奏称风疾,求还京就医。”挺之从。林甫以其奏白上云:“挺之衰老得风疾,宜且授意散秩,使便医药。”上叹吒久;夏,四月,壬寅,以为詹事,又以为汴州刺史,河南采访使齐浣为少詹事,皆员外同正,与东京养病。浣亦朝廷宿望,故病忌之。

1.对下列加粗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势位将己者 逼:逼迫,胁迫     B.惮远行  若:你

C.亦优之命也  贤:通“闲”      D.林甫恐众望  乖:违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

A.        B.

C.    D.

3.下列各句中“为”字与“挺之时为绛州刺史”中的“为”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为詹事             B.视为止,行为迟

C.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李林甫任丞相时,嫉贤妒能,使卢循、严挺之等人不能被重用。

B.李林甫颇有欺下瞒上的本领,但皇上对此毫无觉察。

C.李林甫利用欺骗手段以达到自己排斥贤才的目的,确实说明他是个狡猾卑鄙、诡计多端的人。

D.本文以奸相当道的史实,说明唐玄宗是个昏庸无道、偏听偏信的昏君。

 二十六 1.B 2.D 3.C
 二十七 1.B 2.D 3.A 4.C

二十八 1 .B 2.B 3.D 4.A

二十九 1.A 2.B 3.A 4.C 5.D 6.B

三十  1.D 2.C 3.A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