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常识第五课巩固练习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题最符合,每题2分共48分)
1.“没有永久不变的敌人,也没有永久不变的朋友,永久不变的只是我们的国家利益。”这说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A.是变化不定的,这种变化只和国家的利益有关系
B.是变化不定的,这种变化与国家的性质是无关的
C.是经常变化的,这种变化必须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前提的
D.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这是因为国家的利益是永久不变的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一些爱国教育基地和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开展纪念活动,提醒国人勿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中华。据此回答2-3题。
2.中日战争中,我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我们今天要努力捍卫主权。这是因为
A.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基本要素 B.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C.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的依据和前提 D.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
3.中日战争再一次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落后必然挨打。因此,我们
①必须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 ②要坚决履行好国家的保卫职能
③要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④要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002年3月20日,美国限制钢铁进口的“201条款”正式启动。3月27日,欧盟进行反击,决定对进口钢铁产品采取为期6个月的临时保障措施。美国、欧盟的上述行为表明( )
A.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
C.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多方面
D.对外开放已成为当代各国普遍实行的基本国策
5.在印度尼西亚海域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的海啸造成几十万人的死亡。12月30日上午10时,国家派35名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员奔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重灾区开展国际救援。这表明
①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职能
②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④我国大国地位正逐步加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在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没有人可以凌驾在法制之上,国家无论大小,无论是在反恐还是国际贸易,或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都要遵循法制。”这说明
①主权国家享有国际法确认的权利,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
②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③国际法是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的法律
④国际法是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5年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联合国的改革和发展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回答7-9题。
7.一年来国际局势的发展表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仍不可替代,联合国的作用亟待加强。因此增强联合国作用的呼声进一步高涨是本届联大会议的几大特点之一。这说明
①联合国是世界上各国间的最高权力机构
②人们希望联合国在维护世界的和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③联合国维护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宗旨深得人心
④一超独霸的单边主义危及国际集体安全体制的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警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有关安理会的改革成为本届联大另一令人关注的焦点。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等国都渴望成为新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些国家之所以要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职位,其根本原因在于
A.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B.提高本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维护本国的利益
C.联合国安理会是惟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机构
D.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重大的国际问题具有否决权
9.在台湾当局的唆使下,冈比亚等极少数国家提案大会总务委员会,要求本届联大审议所谓“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我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这是因为( )
①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机构
②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根本没有资格以任何名义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
③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国家都无权插手和干涉
④台湾作为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根本没有资格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交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这句话启示我们,在当今世界要维护世界和平,应
①削弱大国的力量②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力量③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近年来,被称为“21世纪政治瘟疫”的恐怖活动对世界和平、经济发展乃至人类文明构成了巨大威胁和严峻挑战。这表明
A.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因素不容忽视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不再构成威胁
C.和平与发展不再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D.恐怖主义已成为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12.以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海洋、环境和管理七大科技产业为龙头的新经济——网络经济已见端倪,这无疑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然而对于穷国来说,意味羞新的落伍,因为2.5亿美元的债务,将使它们无力发展这些新产业。这表明
A.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B.发展问题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贸易不对等
D.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002年7月8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了2002年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经济竞争力排行榜。我国国际竞争力排名第31位,比上年上升两位;经济竞争力由上年的第7位上升至第3位。回答13-14题。
13.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竞争力成为国家实力的主要标志,这是因为( )
A.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发展权是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的基本权利
C.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经济落后在世界上就会受制于人
14.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49个国家中仍处于第31位,经济竞争力虽升为第3位,但经济总量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这充分说明( )
A.我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决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
C.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持对外开放
D.要加强国家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15.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这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是
①我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③提高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
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决策之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
16.在国际关系中,第三世界国家历来是中国团结与合作的对象,因为
①第三世界是国际社会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②团结第三世界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③合作是第三世界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④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0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已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准则。据此回答17-18题。
1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 D.和平共处
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日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
①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③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 ④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2002年4月10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德国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恪守不参加军事集团、不谋求势力范围、永远不称霸等庄重承诺,为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积极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充分体现出( )
A.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内容
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
C.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20.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把对外开放推向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从政治常识的角度看,我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应坚持的基本立场是( )
A.独立自主
B.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近年来,巴以冲突不断。以色列暗杀哈马斯领袖、修建隔离墙;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制造自杀爆炸… … 巴以之间冤冤相报,和平进程受阻。据此回答21-24题。
21.巴以冲突其根本原因就是双方的主权之争:巴勒斯坦不承认以色列国的存在,以色列一直阻挠巴勒斯坦建国,双方都声称对耶路撒冷拥有主权。这表明( )
A.国家主权具有对内最高性和对外独立性
B.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平等权、管辖权
C.领土是国家存在的根本前提
D.国家利益相悖是引起国家间磨擦或冲突的根源
22.巴以冲突告诉我们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当前国际形势总的是好的
C.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保障 D.世界仍不安宁
23.巴以之间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冲突,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宗教矛盾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严重的民族矛盾
②国家之间的交往必须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战争不能带来真正和平,谈判协商是解决争端的惟一出路
④加强南北对话,增强经济和军事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巴以和平进程严重倒退,与美国消极观望和偏袒以色列是分不开的。下列对美国这一行径的正确认识是
①当今的国际形势是由美国领导的 ②美国遵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
③该做法不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④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求利益
A.①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二、不定项选择题
“9·11”事件已经过去4年了,但其影响深远,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阴影。据此回答25-27题。
25.“9·11”恐怖袭击事件不仅使美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也使本已停滞的美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这充分说明
A.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B.维护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国家安全是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维护国家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D.维护国家安全是美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26.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后,世界各国都纷纷谴责恐怖主义,对美国人表示同情和慰问。我国政府多次表明自己的立场:支持打击恐怖主义行动,但不要伤及无辜。我国政府的反恐主张
A.反映了我国和美英等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B.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C.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
D.表明我国和美英等国也有共同的国家利益
27.反对恐怖主义,需要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A.联合国代表世界各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B.反对恐怖主义是与联合国的宗旨相一致的
C.联合国能够统一各国的意志和行动
D.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政府间最大的国际组织
28.今天,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这表明
A.和平是人类世代追求不息的理想与目标
B.谋求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C.维护和平就必须防止新的世界战争
D.解决发展问题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9.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已从70年代的25个增加到48个,这些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3%,出口额却在世界出口总额中仅占0.4%,10年内减少了40%。现行国际规则主要维护发达国家利益、阻碍发展中国经济发展,以及最不发达国家越来越边缘化的状况,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了。上述材料提示的道理有
A.发展问题仍然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大主题
B.最不发达国家之所以贫困,就在于其闭关自守
C.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存在
D.解决当前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0.为推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政府主张朝鲜半岛实现无核化,有关方面保持克制,谋求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并成功举办和推动六方会谈。中国政府推动朝核问题和平解决的主张和做法,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
A.基本立场 B.基本立足点 C.基本目标 D.基本准则
31.当前我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挥;我国与美国、俄罗斯、欧盟的关系得到发展和改善。上述事实表明( )
A.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B.我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C.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力量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32.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深感和发展中国家永远站在一起应是长期坚持的外交策略。这主要表明( )
A.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B.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我国坚持不懈地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而努力
D.我国积极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
33.2002年到2005年,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成功举行了4届。其成功举行表明 ( )
A.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B.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C.发展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职能
D.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三、简答题
34.2003年,中美就人民币是否升值问题争论不休,各执一词,但最后以双方的相互妥协而告终。同时,由于中方的坚持,在台湾问题上,美方重申反对海峡两岸单方面改变现状,打击了“台独”的嚣张气焰。请结合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四、辨析题
35.一个国家的经济越发达,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
36.弱国无外交。
五、论述题
37.材料一 就朝鲜半岛核问题,中、美、俄、日、韩、朝六方于2003年8月27日举行了第一次会晤,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答成以下共识:朝鲜半岛无核化;通过对话方式解决问题。
材料二 2005年9月19日,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历时三年的六方朝核问题会谈以发表《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而结束,会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 朝核问题第四次取得重大突破所反映的政治学的道理是什么?
(2)我国是四次会晤的举办者,从积极组织四次会晤,说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