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第二次调研考试
政 治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l.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发展先进文化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2003年9月20日,是中央文明委确定的第一个“ 宣传日”。
A.法制教育B.公民道德C.环境卫生D.精神文明
3.2003年 11月 6-7日,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在珠海召开,会后发表了以 为主题的《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因发表地在珠海,故称《珠海宣言》。
A.“平等、团结、互助、合作”B.“平等、诚信、合作、发展”
C.“平等、合作、诚信、共赢”D.“团结、合作、互惠、互利”
4,2003年11月15日我国科学家宣布:我国率先完成 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工作,这是我国科学家继完成人类基因组1%测序工作、水稻基因组图谱之后的第三大基因组研究成果。
A.果子狸B.蚂蚁C.老鼠D.家蚕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于 2003年年底出台。《决定》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 的关键问题,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_。
A.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施人才强的战略
C.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2004年1月 6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将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两家银行各获得225亿美元。注资完成后.两家银行将开展股份制改造,上市也将迈出实质性步伐。
A.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B.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
C.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D.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
7.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仲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对我国现行宪法的第 次修改。按照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为_._年。
A.三 三 B.五 二 C.二 五 D.四 五
8.最近,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强调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①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②是坚持党的宗旨的内在要求
③是实现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要求
④是转变作风、端正党风、密切联系群众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2003年11月28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表示:我们严重关切台湾地区“公投立法的有关情况,坚持反对任何人借“公投立法”进行“台独”分裂活动。这是因为
①我们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依靠和平方式来维护
③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台独”分子搞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都违背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苹果是感觉的集合。”这一哲学命题是
A.正确的,它表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正确的,它表明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错误的,它否认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错误的,它否认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以的客观存在
11.2003年4月15日,中、美、英、日、德、法 6国政府首脑联合宣布,6国科学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30亿对碱基的测序,从而揭示了人类生命“大书”的奥秘。这表明
A.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变的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规律的存在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人类已完成了对人自身的认识
12.人类基因组30亿对碱基的测序工作的顺利完成是 6国科学家合作的结果。这表明
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C.实践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D.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3.认真观看下列两幅图片后,将试卷沿水平方向旋转 90度后再进行观看,这时可以看到与刚才不同的结果。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要善于区分不同事物的不同性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D.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黑格尔说:“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庸才,第三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蠢才”。据此回答14—15题。
14.黑格尔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要坚持从实际出发B.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C.要坚持发展的观点D.要坚持适度原则
15.黑格尔这句话启示我们
A.要培养创新精神 B.要注意区分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
C.要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D.要注重量的积累
16.为把2008年奥运会真正办成“绿色奥运”,北京的措施之一是将废水处理作为再生水回用。“废水不废”,体现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A.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
B.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C.改造世界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17.愚公移山、卧薪尝胆、凿壁借光的故事,“宝剑锋从磨项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业精于勤,荒于煤行成于思,毁于随”的格言警句,共同表明
A.中华民族是富有理想传统的民族 B.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
C.理想的实现需要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D.理想转化为现实特别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
18.近年来,全国各主要旅游区游客不断大幅增加,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消费热点。下列对旅游消费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旅游消费属于生存资料消费②旅游消费属于享受性消费
③旅游消费属于劳务消费 ④旅游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内需,刺激了经济增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04年 3月15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共同制定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发布,该《规定》将于今年10月1 日起开始实施。缺陷汽车召回是指按照规定程序,由缺陷汽车产品制造商(包括进口商),采用修理、更换、收回等方式消除其产品可能引起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缺陷的过程。据此回答 19—20题
19.《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
A.行政手段已成为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B.国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D.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决定其经济效益的高低
20.从商品的基本属性角度分析,缺陷汽车产品召回表明
A.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 B.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
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21.有专家研究指出,GDP人均在 300至 500美元之间,信用被视为可有可无;人均在 500至1000美元之间,信用往往被大肆破坏;人均在 1000至 5000美元之间是信用重组阶段;人均超过5000美元以后,信用便进入良性循环。专家要表明的观点是
A.信用的暂时被破坏具有必然性,不可避免
B.必须先破坏,然后再建设信用系统
C.信用建设和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D.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信用
22.近年来,钟点工市场逐渐兴起,如大连的“好阿姨”家政服务已走出大连,面向多个城市。城镇居民的家务劳动逐步走向社会化表明
A.个体劳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 B.居民生存消费的比重增大
C.居民商品性消费的比重加大 D.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2000年,个体私营经济纳税1177亿元,占全国工商税收的 9.3%,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0%(东部沿海省市更高达60%以上)。1992年到2001年,个体、私营经济新增就业人员4774万人,2000年全国360万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中,有250万人在个体、私营企业就业。这表明
①个体私营经济的性质已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②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③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有关统计显示,近几年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我国居民储蓄过快增长。可能会
A.弱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B.导致居民消费持续下降
C.不利于国家扩大投资规模 D.促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二、在下列备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27分。
25.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与社会各界进行信息共享,为公众提供更快捷更方便的服务,公众可以通过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咨询、网上办事、发表意见。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利于
A.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建成透明、公正的政府运行模式 D.消除贫富差距和一切文化差别
26.2003年8月10,内蒙古根河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征求猎民意见的基础上,对经济落后、生活水平很低的我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鄂温克族猎民实施整体搬迁。在搬迁过程中,充分尊重和保留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该市市委、市府的做法表明我国
A.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D.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27.2003年 6月 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 38号令,公布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并宣布自2003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同日起,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各地“收容遣送站”悉数更名为“救助管理站”。这表明
A.政府具有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B.乞讨作为一种职业已经合法化
C.我国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D.我国是一个讲人权的法治国家
28.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一回拿破仑过AIPS山,说‘我比AIPS山还要高’,这何等雄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鲁迅先生的观点表明
A.英雄造时势 B.时势造英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9、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曹雪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初等具有丰富个性的典型形象。而对于林黛玉这个人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林妹妹”、以上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不可能有共同的认识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D、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长三角包括上海、苏州、宁波等方个城市,它以占全国流的土地和辄的人口,创造了18%GDP。 据此回答30一31题。
30.加快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必须打破由于行政区划造成的地方保护主义与传统经济,必须尽快确立相互融合的联动发展理念。这种做法
A.是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
B.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升整体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C.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D.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1.加快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要以思想观念的融合为先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努力实现市场相通、体制相融、资源共享、交通共连、人才互通、产业互补。这一要求体现了如下哲理
A.改造社会必须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相互联系
32.为缩小我国同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早日实现国国民经济现代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下列做法中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要求的有
A.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增加就业
B.提高资金投人产出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
C.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
D.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
33.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的一大特点。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表现
B.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流动
C.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必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D.经济全球化将有利于消除南北差距,缓解南北矛盾
2004年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政 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9分,共 18分)
34.自1990年《行政诉讼法》正式施行以来,全国法院共受理了80多万件行政诉讼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反映了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和 “乱作为”现象较为严重。为了规范政府行为,继2003年8月 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行政许可法》后,国务院又于2004年4月 20日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问题: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知识,谈谈对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35.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2004年一季度投资规模与 2003年第四季度相比又有大幅增长,增幅达 40%以上。国家有关部门指出,要采取措施制止这一增长势头。
问题:既然投资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为什么又要制止投资大幅增长的势头?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 11分,共 22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36.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37.背景:今年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是什么?据新华网的调查,反腐败问题以84%的得票率名列榜首。2004年2月17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正式颁发,这是我们党制度反腐,制度建党的一件大事,对防止和克服党内腐败现象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辨题:杜绝腐败依赖于加强党内监督。
五、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共35分。第38题17分,第39题 18分。)
38.我国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将基本实现现代化,我省则制定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总体构想是: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省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苏南发展势头极好,而经济薄弱县几乎都在苏北地区。2002年,苏南人均GDP为3456美元,苏中为1360美元,苏北为 924美元。针对这种情况,我省对苏南、苏中、苏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07年前苏南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前苏中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2017年前苏北先于全国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中部分地方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
我省“两个率先”目标的提出和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目标的制定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9、材料一:我国农民人均收人构成情况(单位:元)
年份 | 种粮收入 | 乡镇企业收入 | 外出务工收入 | 其它收入 |
2002 | 410 | 688 | 1030 | 338 |
2003 | 400 | 718 | 1150 | 352 |
注:农民年收人仅够购买不断涨价的种子、肥料和燃料以及缴纳农业税款,而医药费和子女的学杂费等根本无法解决。(材料数据为对我国农村部分地区抽样调查结果。)
材料二: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人增长情况(单位:元)
年份 | 城镇 | 农村 |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比 |
2002 | 7703 | 2476 | 3.1:1 |
2003 | 8396 | 2622 | 3.2:1 |
注:城乡收入差距比的国际公认警戒线为3。0:1。
材料三:“三农” 问题是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所关注和议论的焦点问题之一。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今年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 100亿元直接补贴种粮农民,以调动农导种粮的积极性。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管,保护农民利益。
(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联系材料三,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重视这一问题的解决?
(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004年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答案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C 2、B 3、B 4、D 5、C 6、C 7、D 8、D 9、C 10、D 11、B 12、C 13、C 14、C 15、A
16、B 17、D 18、B 19、B 20、C 21、C 22、C 23、D 24、A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每小题3分,共27分。
25、ABC 26、AC 27、ACD 28、BCD 29、ACD 30、ABD
31、ABC 32、ABCD 33、AB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34.(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只有严格依法行政,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3分)(2)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政府形象,妨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分)(3)只有依法行政,才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分)(4)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正确行使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2分)
35.(1)投资与消费、出口被认为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实践证明,投资规模的适度扩大,对国家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分)(2)如果投资规模增长过快,会导致原材料、能源和资金市场的紧张,引发经济过热和重复建设,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最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4分)(3)国家应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强化宏观调控的功能,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经济过热,保证经济平稳增长。(3分)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36.(1)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坚持适度的原则。(4分)(2)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当我们需要改变事物性质促成事物发展时,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4分)(3)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还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并学会“优化结构”。(3分)
37.(1)加强党内监督,有助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防止和克服党内腐败现象。但不能认为加强党内监督就可以杜绝腐败。(3分)(2)要防止和克服腐败现象,还必须推进党内民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5分)(3)加强党内监督还有助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女党为公、执政为民;有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分)
五、论述题(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第38题17分,第39题18分。)
38.(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根据我省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确定发展的具体要求,体现了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6分)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我省“两个率先’’的目标和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的具体目标是着眼于我国和我省总体目标而提出和制定的;我省“两个率先’’目标的提出以及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具体目标的分解有助于我国和我省总体目标的实现。(6分)
(3)提出“两个率先’’的目标,引导我省发展,制定苏南、苏中、苏北的不同目标,引导区域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体现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5分)
(若考生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也可得分。)
39.(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的问题是我国农民人均收人偏低且增长缓慢。(4分)
(2)材料三表明了国家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当前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5分)。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4分)
(3)①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保护农民利益;②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民尤其是种粮农民收入增加;④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⑤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其余言之成理且与材料有联系的,也可给分。)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