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科综合素质能力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O-16
S-32 Cl-35.5 Fe-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下列免疫细胞或吉,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
A、抗体 B、淋巴因子 C、溶菌酶 D、吞噬细胞
2、一株盆栽植物置于密闭钟罩中,温度、光照条件适宜时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对AB间、C点后曲线变化的最合理解释是
A、AB:钟罩中CO2减少;C后:细胞呼吸产生CO2补充到叶绿体
B、AB:叶片气孔关闭;C后:叶片气孔打开
CAB:钟罩中CO2增多;C后:叶片气孔关闭
D、AB:钟罩中CO2减少;C后:钟罩风CO2增多
3、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选项 | 1 | 2 | 3 | 4 |
A | 适应 | 应激性 | 反射 | 条件反射 |
B | 染色体 | DNA | 基因 | 编码区 |
C | 无性生殖 | 营养生殖 | 组织培养 | 嫁接 |
D | 氮循环 | 生物固氮 | 固氮菌 | 圆褐固氮菌 |
4、右图是幼年儿童体内物质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表示物质分解或合成等化学变化过程。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为消化过程,A可为甘油和脂肪酸,B为葡萄糖,C为氨基酸
B、⑥⑦过程分别为脱氨基作用和氨基转换作用,分别会改变细胞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
C、若X、Y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则X可为性激素,Y可为生长激素
D、A、B、C都可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且产生的相同代谢终产物为CO2和H2O
5、“生物入侵”是指在自然或人为的作用一,生物分布区扩展到新的地区,在新分布区能够繁殖、扩展形成稳定种群,并对入侵地的经、农业生产及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破坏、带来一定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现象。我国入侵物种数目的历史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关于“”
生态入侵这一生态问题的有关分析,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
B、入侵生物是外来物种,外来生物不一定形成入侵物种。引入外来生物应评估、监测
C、图象表明,我国入侵生物种群密度从18世纪后呈“J”型增长曲线,形势严峻
D、交流的加强,使地理隔离不再是阻碍生物迁移、不同种群基因交流的关键因素
6、下列叙述,从化学角度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氢电池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B、煤气化技术的使用,不能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C、绿色食品是指使用过化肥和农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
D、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的营养物质
7、研究表明:二氧化三碳是金星大气层的一个组成部分,下列关于二氧化三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C3O2是共价化合物 B、C3O2与CO不同,不能燃烧生成CO2
C、C3O2、CO、CO2都是碳的氧化物 D、C3O2还是碳酸的酸酐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中和滴定实验时,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烘干后才能使用
B、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为终止温度
C、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中,为防止污染空气,用饱和食盐水吸收尾气
D、验证蔗糖水解产物时,在蔗糖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水解后加入银氨溶液
9、离子间能大量共存,当溶液中C(H+)=10—1mol·L—1时有气体产生,而当溶液中C(H+)=10—13mol·L—1时又能产生沉淀,下列各组离子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A、Ba2+、K+、SO32-、Cl- B、Na+、Cu2+、NO3-、CO32-
C、Mg2+、NH4+、SO42-、Cl- D、Fe2+、Na+、SO42-、NO3-
10、已知一定温度下,X(g)+2Y(g)mZ(g);△H =-akJ/mol(a>0)现有甲、乙两容积相等且固定的密闭容器,在保持该温度下,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1molX和2molY,达平衡状态时,放出热量bkJ;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2molX和4molY,达平衡状态时,放出热量ckJ,且2b < c,则下列各值关系正确的是
A、a = b B、2a < c C、m > 3 D、m < 3
11,现有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氯化铁和苯酚五种物质的溶液,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图中每条线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X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B、Y一定是氯化铁溶液
C、Z可能为碳酸氢钠溶液 D、M、N必定各为苯酚、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某一种
12、常温下,pH=2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混合后,混合液pH=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c(R2-)>c(Na+)>c(H+)=c(OH-) B、溶液中:c(HR-)>c(Na+)>c(H+)=c(OH-)
C、溶液中:c(R2-)+c(HR-)= c(Na+)
D、溶液中:c(R2-) + c(HR-) + c(OH-)= c(Na+) + c(H+)
13、氧化铁和氧化铜混合物mg,加3mol·L-1盐酸溶液100mL,恰好完全溶解,若m g的该混合物在过量氢气流中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A、(m-1.6)g B、(m-2.4)g C、(m-3.2)g D、无法确定
二、选择题 (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
B、原子核发生α衰变后,新核的质量数比原核的质量数减少4
C、原子核内某个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核内发射,这就是β衰变
D、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量越多,半衰期就越长
15、如图所示,长方形绝热容器被一质量为m 的导热活塞分隔成容积相等的A、B两个气室,活塞与器壁无磨擦紧密接触,现用销钉固定,分别向A和B中充入等质量的氦气和氧气,经一段时间后,拔出销钉,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设A中气体内能变化大小为ΔEA,B中气体内能变化大小为ΔEB,则
A、活塞向B移动 B、ΔEA=ΔEB C、ΔEA>ΔEB D、ΔEA<ΔEB
16、一块较大的透明光学材料,AB为其一个端面,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甲所示,设该光学材料的折射中Y轴正方向均匀减小,有一光线PO从真空中以某一入射角射向O点,并进入该材料内部则在光学材料内部可能的传播路径是图乙中的
17、如图为一列正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t = 0时的波形,当S点在t = 0是的振动传播到R点时,PR范围内(含P、R)有一些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这些质点的X轴坐标范围是
A、2cm≤x≤4cm
B、2cm<x<4cm
C、2cm<x≤3cm
D、2cm≤x<3cm
18、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55m,已知声波为340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20m/s2 B、10m/s2 C、5m/s2 D、无法确定
19、空中有一平等板电容器,两极板分别由铂和钾(其极限波长分别是λ1和λ2)制成,极板面积为S,间距为d,现用波长为λ(λ1<λ<λ2)的单色光持续照射两板的内表面,则电容器两板间最终的场强E正比于
A、 B、 C、 D、
20、面积均为S的两个电阻相同的线圈,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磁场中,甲图中的是磁感应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线圈在磁场中以周期T绕OOˊ轴匀速转动,乙图中的磁场变化规律为B=B0cos2πt/T,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则
A、两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规律相同
B、两线圈中感应电动势达到最大值的是时刻相同
C、经相同的时间t(t<T),两线圈产生的热量相同
D、从此时刻起,经T/4时间,流过两线圈横截面的电量相同
21、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木排,停在静水中。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人从木排两端由静止开始同时向对方运动,当质量m1的人到达木排另一端时,另一人恰到达木排中间。不计水的阻力,则关于此过程中木排的位移x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Ⅱ卷(共174分)
22、(17分)
⑴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一个电容器的电容。R为20kΩ的电阻,电源电动势为6.0V。将传感器连接在计算机上,经处理后画出电容器放电的i—t 图象如图乙所示
①实验时先将开关S接1,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电流表示数为 μA时表示电容器极板间电压最大。
②由i—t 图象可知,图象与两坐标所围成的面积就是电容器放出的电量。试根据i—t 图象,求该电容器所放出的电荷量Q= C,该电容器的电容C= μF(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⑵有以下的可供选用的器材及导线若干条,要求使用个数最少的仪器,尽可能精确地测量一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
A、待测电流表:满偏电流给700~800μA,内阻约100Ω,刻度均匀、总格数为N
B、电流表:量程0.6A,内阻为0.1Ω C、电压表:量程3V,内阻3kΩ
D、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0Ω E、电源:电动势3V,内阻1.5Ω
F、电键
①在虚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每个选用的仪器旁标出题目所给的字母序号
②测量过程中测出多组数据,其中一组数据中待测电流表A的指针偏转了n格,可算出满偏电流Ig= ,式中N、n外,其他字母符号代表的物理量是
23、(17分)
如图所示装置置于水平匀强电场中,装置是由水平部分和圆弧组成的绝缘轨道。其水平部分粗糙,动摩擦因数为μ(μ<1)圆弧部分是半径为R的光滑轨道,C为圆弧最高点,B为圆弧最低点。若匀强电场场强E=mg/q,使质量为m、电量为+q的滑块由A点静止释放,滑块恰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问:
⑴滑块到达C点时的速度多大?
⑵AB间的最小距离为多少?
24、(16分)
如图所示,固定于水平桌面上的金属框架cdef,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ab搁在框架上可无摩擦滑动。此时abcd构成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棒的电阻为r,其余电阻不计。开始时磁感应强度为B0。
⑴若从t=0时刻起,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加,每秒增量为k,同时保持棒静止,求棒中的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⑵在上述⑴情况中,始终保持棒静止,当t=t1秒末时,需加的垂直于棒的水平拉力为多大?
⑶若从t=0时刻起,让金属棒ab以恒定速度v向左做匀速运动。要使棒ab到达ed之前棒中始终不产生感应电流,则磁感应强度应怎样随时间变化(写出B与t的关系式)?
25、(22分)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平板小车上放置着m1=6㎏,m2=2㎏的物块,两物块与小车间动摩擦因数为μ=0.5。两物块间夹有一压缩轻质弹簧,物块间有张紧的轻绳相连。小车右端有与m2相连的锁定开关,现已锁定。水平地面光滑,物块均可视为质点。现将轻绳烧断,若已知m1相对小车滑过0.4m时从车上脱落,此时小车以速度v0=6m/s抽右运动,当小车第一次与墙壁瞬间锁定开关打开。设小车与墙壁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不变,碰撞时间极短,小车足够长。(g=10m/s2)。求
⑴最初弹簧的弹性势能
⑵m2相对平板小车滑行的总位移
⑶小车第一次碰撞墙壁后非匀速运动所经历的总时间
26、(16分)
短周期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减小,已知:
①在周期表中A与E同主族,C与B、D相邻;
②D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总数的三分之二倍;
③B、C、D能分别与E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化合物X、Y、Z;
④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的生成物为W。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A与B按1:1、D与B按1:2粒子个数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分别是 、
;固态时晶体类别分别是 、 ;
⑵在X、Y、Z三种化合物中,稳定性最弱的是(用化学式表示,下同) ;
沸点最高的是 ;
⑶W的溶液呈 (填酸、碱、中),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⑷由B、C、D、E四种元素组成一种离子化合物,1mol该化合物含有10mol原子核,则该化合物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7、(15分)
⑴用某种方法制得的碳纳米管中常含有杂质 — 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除去,其反应体系有反应物、生成物共七种:C、CO2、H2SO4、K2Cr2O7、K2SO4、Cr2(SO4)3、H2O。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上述反应中生成0.1mol还原产物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③由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11g上述反应中的氧化产物时,放出热量98.375kJ,写出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⑵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在实验研究中人为只改变一个因素(调节变量),其他因素保持相同,观察温室因调节变量改变的因素(因变量),从而分析得到研究结论。中学化学中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问题的例子很多。请分析或设计:
①在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时,教材安排了利用Na2S2O3与H2SO4反应的一组对照实验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
烧杯编号 | 加3%Na2S2O3溶液体积(ml) | 加H2O体积(ml) | 加(体积比为1:20)H2SO4溶液体积(ml) | 所需时间(s) |
1 | 5 | 5 | 2 | |
2 | 7 | 3 | 2 | |
3 | 10 | 0 | 2 |
在三个烧杯(底部有黑色“+”字标记)内分别加入表中所示体积的三种液体,搅拌并开始计时,到出现混浊使烧杯底部“+”字看不见时停止计时。比较所需时间,得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结论。实验中,温度和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是保持相同的因素,调节变量是 ,因变量是
②运用控制变量原理设计实验,利用纯碱溶液探究温度对盐的水解的影响,简述实验方法:
28、(13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电解CuSO4溶液的方法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装置如图),实验中测得某电极的质量增重为m g ,已知氧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6。
请回答:
⑴m g应为 极的质量增重(填A或B),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⑵测定m g数据时,同学们称量电解前电极的质量,电解后,用蒸馏水小心冲洗电极,烘干后再称量电极质量。你认为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至少要称量电极 次;
⑶本实验(电解CuSO4溶液)中,学习小组采用两套方案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①第一套方案中,同学们测得气体的体积为VL(标准状况),则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用m、V表示);
⑵第二套方案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简述采用此方案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原理: 。
29、(16分)
A、B、C、D、E、F均为有机化合物,A为人体生理活动的一种代谢产物,E中含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该碳原子上连结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F为六元环酯。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A、B、E的结构简式
A
B
E
⑵ 指出反应①、③的反应类型①
③
⑶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④
C的某种同分异构体(官能团与C相同)的氧化产物与银氨溶液的反应:
30、(22分)
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包括细胞膜在内的生物膜系统都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细胞与外界交换的物质中,有许多是水溶性的,但是磷脂双分子层几乎阻碍所有的水溶性分子的通过。所以,人们猜测在细胞膜上存在特殊的运送水分子的通道,1988年美国科学家阿格雷(P·Agre)成功地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证实了人们的猜测。
⑴ 水通道的存在,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由 分子完成的,进一步证明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 。
⑵选择相关材料,设计实验,探究细胞对水的吸收是否需要通道蛋白。实验原理和用具、实验假设和预期(略)
实验步骤:
①选取人体成熟红细胞,用 稀释,分别置于A、B两试管中;
②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蛋白酶,B试管加入等量的高温下失活的蛋白酶;
③一定时间后,分别取A、B两试管中的红细胞样液制成1、2号临时装片。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应将盖玻片 先接触液滴,然后轻轻放平,以避免 产生
④用显微镜观察正常细胞的形成。分别再于1、2号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加清水等量,加一侧 ,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
在②中,蛋白酶处理细胞的目的是 ,设置B组的目的
在④中,实验的具体观察指标是 。
实验现象和结论:
若 ,说明红细胞对水的吸收需要通道蛋白;
若 ,说明红细胞对水的吸收不需要通道蛋白。
31、(20分)
金鱼是鲫鱼的后代。其丰富多彩的体色、飘逸舒展的鳍条等多种观赏性状,大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这些性状很多已不适合于生存斗争,例如鲜艳的体色,已非身体的保护色,但这些性状有一定经济价值,受到遗传学家的重视。
据中国观赏鱼网(www.hainet.com)介绍,金鱼中紫色鱼雌雄杂交,后代均为紫色个体。纯种灰色鱼与紫色鱼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代均为灰色。用该灰色鱼再与紫色鱼杂交,统计后代中灰色鱼个体为2867个,紫色鱼个体为189个,比例约为15:1。
⑴灰色为野生鲫鱼的体色。灰色对紫色为 性状。能说明紫色为纯种的实验为
,否定金鱼体色为细胞质遗传的实验为 。
⑵测交实验为 ,测交比为
⑶根据有关数据,有人认为金鱼体色的遗传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紫色是由四对隐性基因(aabbccdd)控制的性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而四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就使个体表现为灰色。根据假设,预测上述实验中,F1的基因型为 ,让足够数量F1杂种灰色鱼雌雄杂交,得到F2个体,若F2个体的各型成活率相同,灰色个体和紫色个体的比例,理论上应该为 。
⑷观察发现灰色鱼的体色深浅程度也有不同。从基因型的角度分析,可能原因是 ,灰色最深的鱼基因型应该是
⑸金鱼还有其他各种颜色。但所有从卵中刚孵化的幼鱼均为灰色,以后演变为其他各色,从幼鱼的灰色演变为其他各色的时间有较大的区别,也有的体色褪色为与其基因型不同的类型,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