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科学期末模拟试卷
班级: 姓名:
一.精心选一选
1.去年元旦我市个别地方最低气温达-9℃,下列读法正确的是
A.零下9摄氏度 B.零下9度 C.摄氏零下9度 D.零下摄氏9度
2.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发射升空成功,这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宇航员聂海胜和费俊龙两人在太空的115小时期间,拍摄许多太空及地球的景象,那么两位宇航员所带的摄像机在太空中的质量与在地球上相比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小明家的住宅是一幢7层楼,请你帮助他估计一下这幢普通住宅楼高约为多少
A.2400cm. B.40m. C.0.24km. D.350dm.
4.近来气温较低,小英的洗脸汤都用自来水中冲热水制得,当她把手伸入水中感觉不冷不热时,则这盆水的温度可能是
A、75°C B、55°C C、35°C D、 15°C
5.当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问你是否头痛、鼻塞、,然后给你测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他直接目的是为了
A、交流 B、获取事实和证据 C、制定计划 D、检验与评价
6.南极科考队员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主要原因是
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
C、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 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
7.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 4位同学进行的实验操作如下图, 其中正确的是
8.将研碎的蔗糖溶入水中,发现蔗糖不见了,这是因为
A、蔗糖的确消失了 B、蔗糖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
C、蔗糖以一种叫做“分子”的很小微粒存在于溶液中 D、无法解释
9.实验中我们发现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原来的体积之和,这表明
A.分子有扩散现象 B.物质由分子构成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0.右图中A、B、C、D四点位置,与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11.下列物质中,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是
A、明矾 B、海波 C、玻璃 D、铁
12.鸟类和蝴蝶的主要区别是
A.有无羽毛 B.有无四肢 C.有无鳃 D.有无脊椎骨
13.质量为5×104克的物体可能是
A、一枚硬币 B、一位中学生 C、一个橘子 D、一只鸡
14.小明自己制作了活动星图,使用该星图时他该如何判断方向呢?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D.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15.下列显微镜物镜和目镜组合中,看到的细胞最大的是
A、40×、10× B、10×、5× C、10×、10× D、5×、5×
16.猕猴桃是江山的特产水果之一,剥掉猕猴桃的外皮时,会有一些汁液流出,这些汁液在生物学上称
A、液泡液 B、液泡 C、细胞质 D、细胞液
17.李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时,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18. 烧开水时,从开水壶嘴冒出的“白气”是
A、水蒸气 B、小水珠 C、热空气 D、小冰晶
19. 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滴清水 盖上盖玻片 放洋葱表皮 滴红墨水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20. 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 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21.关于发生日食和月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A.日、地、月;地、月、日 B.日、月、地;日、地、月
C.地、月、日;月、日、地 D.月、地、日;日、地、月
22.有一位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一临时装片时,在视野内看到一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镜观察后,黑点还在原处,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装片上有一小黑点 B、物镜需要清洁
C、目镜需要清洁 D、反光镜上有黑点
23.如图所示,A点是小英在地图上要找的地点,
点A的经纬网坐标是
A.南纬200 、西经1500 B.北纬200、西经1500
C.南纬200、东经1500 D.北纬200、东经1500
24.能正确反映一次日全食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②④①③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25.“小冰麦”是东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培育出来的一种高产抗病、高蛋
白的小麦新品种。它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
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培育而成的。在培育过程中,主要
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哪个结构进行操作?
A.A B.B C.C D.D (图右为冰草细胞)
二、认真填一填
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 。
2.写出下面物态变化的名称:
(1) 冰雪消融是___▲___现象; (2)滴水成冰是___▲_____现象;
(3)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是 ▲ 现象; (4)卫生球变小是▲ 现象
3.请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单位: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 ▲ ;
(2)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的体积大约是596 ▲ ;
(3)某同学1000米成绩为4 ▲ 。
4.右图所示的直方图记录了某校初一(10)班全体学生的质量,仔细阅读图中数据分布情况,找出以下各题的答案。
(1)班中人数最多的一组,体重是 ▲ 千克;
(2)班中学生最重的体重为 ▲ 千克;
(3)班中共有学生 ▲ 人。
5.钢铁生锈属于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
“化学”),理由是_____▲_______。
6.油污沾到手易用洗洁精洗而不易用水洗,这是因为 ▲ 。
7、大多数生物的灭绝是因为丧失了______▲_____而造成的,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
8、在脊椎动物中,____▲__类和___▲___类动物的体温是恒定的, ▲ 首先摆脱水的束缚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三、好了让我们象科学家一样实验与探究
1.下图是小明用体温计为同学正确测量体温时的示数,该同学的体温
为 ▲ 。该体温计的最小刻度为▲ 。
2. 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前,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右图
所示情况,他应 ▲ ______ _____调节;如果在 称量过
程中出现图中所示情况,他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用托盘天平称某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天平右盘砝码及游码在标尺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 。
4.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 —V1 。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后水的体积V1 ,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 V2。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 ▲ (选填“甲”或“乙”)
(2)如果两同学读数方法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 ▲ (选填“甲”或“乙”)。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 厘米3。
5.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
▲ →建立假设或猜想→制定计划→
获取 ▲ →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6.在一次洞穴探险中,迈克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的感觉可以判定从洞外吹来的风向,顺着这个方向就可找到洞口。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风向,这是因为:(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 ▲ (填“快”或“慢”),酒精蒸发 ▲ (填“快”或“慢”);(2)酒精蒸发时 ▲ 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 ▲ 。
| 甲 | 乙 | 丙 | 丁 |
抗生素 | — | 0.1 | 0.1 | 0.1 |
维生素 | 0.5 | — | 0.5 | 0.5 |
蛋白质 | 44 | 44 | 44 | — |
脂 质 | 55 | 55 | 55 | 55 |
淀 粉 | 66 | 66 | 66 | 66 |
7.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食物对蟑螂生长的
影响,将刚刚孵出的蟑螂分甲、乙、
丙、丁四组,分别喂含不同营养的食
物,如右表。表中的数字代表所含不
同成分的多少,“—”表示没有此成分。
哪一组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 ▲ 。
七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参考答案
一.精心选出唯一正确答案,填入表中对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78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A | C | A | C | B | D | C | C | C | B | C | D | B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B | A | D | C | B | B | A | B | C | B | A | B |
二、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认真填一填(每空2分,共38分)
1、细胞、种
2、(1)熔化 (2)凝固 (3)液化(4)升华
3、(1)米 (2)毫升(或厘米3 )(3)分钟
4、(1)43 (2)55(3)40
5、化学、变化中生成了其它物质
6、油污易溶于洗洁精而不易溶于水
7、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8、鸟类、哺乳类、爬行类
三、将象科学家一样实验与探究的结果记录下来
1、37.6℃;0.1℃
2、把平衡螺母往左移;减少砝码或向左移游码
3、61.4 克
4、(1)甲 (2)乙 (3)20ml
5、提出问题,事实与证据
6、(1)快,快 (2)吸收,降低
7、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