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数学试卷 - 初中一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测试卷A(附答案)

2014-5-20 1:06:53下载本试卷

第一章测试卷A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2. 下列各组数中不可能是一个三角形的边长的是( ) 

  A. 5,12,13    B. 5,7,7

  C. 5,7,12    D. 101,102,103

3. 已知一个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差为10°,则这两个锐角的度数( )

  A. 不能确定      B. 分别是60°,50°

  C. 分别是55°,45° D. 分别是50°,40°

4.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不在这个三角形的内部,则这个三角形( )

  A. 必定是钝角三角形   B. 必定是直角三角形

  C. 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D. 不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一个外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B. 三条线段abc,若满足a>b>c,且a<b+c,则这三条线段必能组成一个

三角形

  C. 有两个角和一条边彼此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全等

  B. 两个周长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C. 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全等

  D. 两个周长相等的圆全等

7. 如图,∠1=∠2,AB=CD,AC与BD相交于点O,则

图中必定全等的三角形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6对

8. 如图,在△ABC中,高线BD,CE相交于点H,若∠A

=60°,则∠BHC的度数是( )

  A.60°  B. 90°   C. 120°   D. 150°    

9. 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

C,E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EDC≌△ABC,

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最恰当的理由是( )

  A. 边角边  B. 角边角   C. 边边边   D. 边边角   

10. △ABC和△AˊBˊCˊ中,条件①AB= AˊBˊ;②BC= BˊCˊ;③AC= AˊCˊ;④∠A=∠Aˊ;⑤∠B=∠Bˊ;⑥∠C=∠Cˊ。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ˊBˊCˊ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③⑤   D. ②⑤⑥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 在△ABC中,已知∠A=30°,∠B=70°,则∠C的度数是      

12. 在Rt△ABC中,一个锐角为25°,则另一个锐角为    度。

1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为2,x,7,则x的取值范围是      。

14. 如图,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与∠A相等的角是     ,理由是     

  15. 如图,AD是△ABC的中线,△ABC的面积为100㎝2,则△ABD的面积是

         ㎝2

   16. 如图AD,CE是△ABC的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P,已知∠B的度数为

则∠APE的度数是       。

        

   17. 如图,AD,CE是△ABC的两条高,它们相交于点P,已知∠BAC的度数为

    ∠BCA的度数为,则∠APC的度数是       。

   18. 如图,AD平分∠BAC,AC=AB,则△ABD≌△ACD。理由是

       AC=AB(已知)

       ∠CAD=∠BAD(    )  △ABD≌△ACD(SAS)。

         =   (    )              

  

19. 要画出∠AOB的平分线,分别在OA,OB上截取OC=OD,

OE=OF,连结CF,DE,交于P点,那么∠AOB的平分线

就是射线OP,要说明这个结论成立,可先说明△EOD≌

     . 理由是      ,得到∠OED=∠     ,再说明△PEC≌△      ,理由是    ,得到PE=      ;最后说明△EOP≌△     ,理由是    ,从而说明了∠AOP=∠BOP,即OP平分∠AOB。      

20. 如图,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论断:(1)

AB=AC;(2)AD=AE;(3)∠B=∠C;(4)BD=CE。

请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

写出一个真命题(用序号×××   ×的形式写出。

能写出几个就写几个)

                              

                              

三、作图题(6分,要求写出作法)

   21. 如图,已知线段ab,∠。画△ABC,使其中有一个内角等于∠,且∠

    对边等于a,另外一边等于b

           

四、解答题(共54分)

  22. (8分)有四根长度分别为10厘米,12厘米,15厘米,25厘米的铁丝,从中取三根搭三角形,试写出所有的选取方法。

   23. (8分)找出七巧板中(如图)全等的图形。 

24. (8分)如图,AD是△ABC的高,且AD平分∠BAC,

请指出∠B与∠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5. (10分)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请说明理由(填空)。

  解:如图,在△ABC和△AˊBˊCˊ中,已

知AB= AˊBˊ,BC= BˊCˊ,AD⊥ 

BC于D,AˊDˊ⊥BˊCˊ于Dˊ,且

AD= AˊDˊ。

AB= AˊBˊ

       Rt△     ≌ Rt△      ∠   =∠   .

AD= AˊDˊ

AB= AˊBˊ

  =     △ABC≌△AˊBˊCˊ(   )

  =    

26. (10分)如图,D,E,F是△ABC的三边延长线上的点,

用量角器量出∠FAB,∠DBC,∠ECA的度数,计算出

∠FAB+∠DBC+∠ECA的结果,并说明结果是否正确? 

27. (10分)阅读理解:

   某校二(1)班学生到野外活动,

为测量一池塘两端A,B的距离,

设计出如下几种方案:

  (Ⅰ)如图先在平地取一个可直

接到达A,B的点C,再连接AC,

BC,并分别延长AC至D,BC

至E,使DC=AC,EC=BC,最

后测出DE的距离即为AB之长。

  (Ⅱ)如图(2),先过点B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点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点E,则测出了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

    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方案(Ⅰ)是否可行,理由是         

   (2)方案(Ⅱ)是否可行,理由是                   

   (3)方案(Ⅱ)中作BF⊥AB,ED⊥BF的目的是     ,若仅满足∠ABD=∠BDE≠90°,方案(Ⅱ)是否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