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达标测试题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共17分)
1.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惴惴 踹开 端丽 喘气 B.磋商 蹉跎 差使 嗟叹
C.妖娆 阻挠 侥幸 富饶 D.玷污 粘贴 请帖 沾染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2分)
科学在 ,书也在不断 ,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 着勤奋学习的人 们。
A.发展 演变 哺育 B.演变 发展 哺育
C.发展 演变 抚育 D.演变 发展 抚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4.选出下列作家、作品和出处配对有误的一项( )(2分)
A.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散文选》
B.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
C.杨朔——《荔枝蜜》——《杨朔散文选》
D.皮埃尔·居里——《我的信念》——《现代人的智慧》
5.从短语的内容和结构来看,填入空格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们要把北京建设成经济发达、 、 ,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
A.繁荣的文化 优美的环境 B.文化繁荣 环境优美
C.文化和环境 繁荣而优美 D.繁荣文化 美化环境
6.与例句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 非是为了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A.听到这么多人都在热心学习我们的母语——汉语,我们感到很高兴。
B.他们指着,描叙着一些美丽的花纹——事实上他们并不存在。
C.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D.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7.下面是一则学生写给老师的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其中划线部分有3处不恰当,请指出来。(2分)
为了把我们欣赏影视的水平提高一下,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我要求班级成立影视评论小组,
① ②
利用班会、文娱活动时间开展活动,对一些在我们中学生中影响较大的影视作品进行评论,我想,
③
同学们是会积极参加的。
④
提出这则建议,老师你要好好的想一想。
⑤
不恰当之处有第 、 、 处。(填序号)
8.仔细观察下面这个有趣的表格,想一想其中数字的排列有何特点?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不超过30个字。(3分)
|
特点是:
二、阅读理解。(共48分)
(一)(12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 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 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9.为这篇新闻拟一个主标题: (2分)
10.方括号内的内容叫: (2分)
11.找出这篇新闻的导语,在导语与主体之间划“‖”线。(在题上划)。(2分)
12.结合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可以知道这篇新闻报道的是 路军渡江的情况。(2分)
13.解释词语(2分)
(1)午夜:
(2)摧枯拉朽:
14.这篇新闻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2分)
(二)(9分)
大自然的启示
古人有过一句极深刻的话:师法自然。
什么意思?大自然是老师!
说得真棒!大自然给我们上过的课的确很多很多,且一节比一节美妙,一堂比一堂迷人。
请听其中的三堂课。
(一)AB本是两棵无关的树,只因被青藤紧紧地缠着,便在不知不觉中长到了一起,而自打长到一起,A树上也就结出了一种全新的果实,外形仍是A,但味道却活似B。此事引起人们的思索,也就学着,模彷着,以人工的方式,有意识地让两种不同的树长在了一起,并果然结出一种全新的果实,这就是园艺学中一种重要技术— —嫁接。
瞧!大自然多聪明,就这么一启发,园艺家就恍然大悟,一举学会了嫁接!
(二)有人为了晒东西,曾在相距不远的两棵树上拴了根铁丝,久而久之,铁丝形成的铁箍牢牢地勒进树干,硬是在树上勒出了一道深深的印沟。两年后,铁箍更是深深地勒进了树里,可怜的树看来必死无疑,但奇迹偏偏因此而发生——那坚强的树非但没有死,反而站得稳稳当当的,硬是把那可怕的铁箍活活地吞了进去!而这一切恰好被一位绝望之极的老人看到,也就重新得到了活下去的勇气!老人得的是癌症!当病痛无情地折磨着他时,他曾想到了自杀 !但正是这棵树指点了他,他深感肃然,便对着树深深地鞠了个躬,他决定,学那棵树,与疾病抗争到底!他战胜了病痛活下来了!过了些年后,他临去世时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感谢 那棵树!
瞧!大自然给人的启示多深刻,虽不声不响,却给人以力量!
(三)知道珍珠的来历吗?别看它们瑰丽得像一颗颗星星,可来历却极像一场极可怕且极漫长的梦!这就是,自打一颗小石子突然掉进了珍珠贝那柔软的躯体,这可怕的噩梦就开始了!粗粝的石子不分昼夜地折磨着它,剌疼着它,但它坚强无比,不仅接受了这突如其来的苦痛, 还毅然咬紧了它,不声也不响,就这么过了一年又一年,直到把它变成了一颗璀灿的珍珠!
是的,类似的故事很多很多!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蜜蜂在花丛间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含羞草默默地收拢叶片,那是在告诉我们切莫张扬!
是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
15.点明本文中心的句子是: (2分)
16.概括文中“三堂课”的大意。(3分)
第一堂课
第二堂课
第三堂课
17.第三堂课“珍珠的来历”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
18.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个句子。(2分)
例句: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
……
(三)(16分)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 :“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别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卧着的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9.请概括出小说三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2分)
做面→ → →总结
20.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2分)
21.试简要分析儿子三次借用“孔融让梨”典故的意图。(3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2.父亲三次总结性的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 、
、 ,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 之情。(2分)
23.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 (2分)
24.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典故的作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告诉人们如何生活,教育人们怎样做人。
B.使故事情节富有变化,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C.揭示人生真理,教育儿子成才。
D.丰富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情趣。
25.请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谈谈你的看法。(3分)
(四)(11分)
爬山虎
①地锦,俗名爬山虎,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②那一年夏天我患脑血管病住进医院,生命虽无危险,但恢复期间的行走锻炼却是不胜其苦的。医院内有一个草木蓊郁的花园,园的四周有上部开着花格子窗的矮围墙。在开头那些忧伤灰暗的日子里,我每天抱着病恹恹的身子,腋下拄着双拐,绕着围墙根艰难而缓慢地行走 。
③有一天,我刚走不多远,便靠着路旁一棵梧桐树歇息,感到两难迈出一步。这时我无意中朝围墙根投去一瞥,只见一株幼小的爬山虎爬在墙根上,绿绿的,虎虎有生气。我忽然对它产生了一种不同往常的亲近感。我第一次如此贴近地凝视它。这才发现,它的绿莹莹的枝蔓上长有卷须,卷须先端发育成小的吸盘,爬上墙壁后分沁粘液死死地吸附在 壁上,植株借以顽强地向前生长,这使我从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 ,倾听到一种向前趱(zǎn,快走)行的呼唤。
④这以后,我与爬山虎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我在围墙外拄拐绕行,它在围墙上攒劲前行。无论是草露未(xī,干)的清晨,归鸟啁啾(zhōu jiū,鸟叫声)的黄昏 ,还是月光如水的静夜,我绕墙行走时总是在爬山虎前长久地伫立,和它作无言的亲近之谈 ,后来竟至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感。尽管那年夏天酷暑难当,它 却于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一步一步往上蹿,出落得枝叶茂密,绿茸茸地爱煞人。
⑤一日,几个顽皮孩子在围墙根“藏猫猫”,恶作剧似的将爬山虎的枝蔓从墙壁上拽下来。当我发现悲惨地跌落在地上的爬山虎的时候,我想我的无言的朋友这回大概是完了。我扶着墙根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将它的卷须上的被损伤了的吸盘重新摁附在墙上,将被弄得零乱不堪的叶片重新理顺。渐合的暮色中,我怅然回到病室。第二天红霞初露时,我来到它身边,竟发现它的吸盘又不屈不挠地紧紧咬住了墙壁,它的叶子又 那么鲜活亮丽,它的虎虎有生气的卷须又在锐不可当地向前伸展。好样的!朋友。
⑥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我终于丢掉了拐杖,爬山虎也爬到 一人多高,覆盖在花格子砖窗上了。出院时,我和家人特意去同这无言的朋友告别,它的叶子已经霜变红,耀如燃烧的火焰,真正成了大地上的锦锈。
26.根据第①段所说的“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把下面对有关段落意思的概括补充完整。(2分)
第③段:发现爬山虎,倾听到前行的呼唤。
第④段:亲近爬山虎,
第⑤段:赞扬爬山虎,受伤后仍向前伸展。
第⑥段: 爬山虎,难忘其顽强的精神。
27.第③段中作者忽然对一株幼小的爬山虎产生了亲近感,主要原因是( )(2分 )
A.爬山虎虎虎有生气,样子可爱。 B.爬山虎枝蔓绿莹莹的,颜色鲜艳。
C.爬山虎长有卷须、吸盘,形状奇特。 D.爬山虎顽强向前生长,催人奋进。
28.第④段中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前后照应的词语是 。(1分)
29.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称赞爬山虎是“好样的”?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2分)
30.对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我从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
(爬山虎无言,“情感”是作者体会、揣摩出来的)
B.它却于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一步一步往上蹿。
(描写爬山虎吸附砖墙很紧,赞扬它顽强的生命力)
C.我扶着墙根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
(描写小心翼翼的动作,表达作者对爬山虎怜爱的感情)
D.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
(感慨岁月易逝,表达对夏天的留恋之情)
31.作者为什么一再称爬山虎为“无言的朋友”?(2分)
三、作文。(共55分)
32.以“我学会了 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填“理解”、“关心”、“尊重”等均可。
(2)写出真情实感。
期中测试题参考答案
1.A
2.A
3.D
4.D
5.B
6.B
7.第①、②、⑤处
8.它的每一行、每一列及每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
9.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0.电头
11.……渡过长江。‖渡江战斗……
12.中路军
13.午夜:半夜 摧枯拉朽:比喻敌人或事物很容易摧毁。
14.记叙、描写
15.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16.嫁接的起源;铁丝箍勒树干启迪老人与癌症抗争;珍珠的形成。
17.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挫折。
18.略
19.询问 吃面(意近即可)
20.借用典故教育儿子要有谦让精神,不要贪图便宜。(意近即可)
21.(1)强词夺理,为自己占便宜找借口。(2)巧言善辩,还想占便宜。(3)故作姿态,试探父亲,不怕上当(或:受到教育,真心相让)(如有其它合乎文意的答案也可)
22.告诫 教训 意味深长
23.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24.D
25.无论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6.④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 ⑥告别(意对即可)
27.D
28.朝夕相伴
29.因为它虽遭挫折仍不屈不挠(答“虽被损伤又向前伸展”,“虽遭不幸却毫不气馁”,“被拽下来又咬往了墙壁”,“被损伤后又爬上了墙壁”等也算对)
30.D
31.爬山虎顽强的精神,给了“我”战胜疾病的力量。(意对即可)
32.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