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考化学试题 - 正文*

高考化学课前选择题练习7

2014-5-11 0:30:25下载本试卷

选择题训练(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各组物质皆由原子构成的是    

①二氧化碳②碳化硅③金刚石④白磷⑤钠蒸气⑥镁单质⑦单晶硅⑧碘单质⑨石墨⑩氯化氢

A.①③⑤⑥⑦    B.②④⑥⑧⑩C.②③④⑤⑦⑧  D.②③⑤⑦⑨

2. 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W+Z,在t'时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V代表速率,t代表时间)下列有关X、Y、Z、W的状态叙述正确的是                 

A.X、Y、W为气体,Z不是气体

B.X、Y为气体,W、Z中有一种是气体

C.W、Z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D.W、Z中有一种为气体,X、Y都不是气体

3. 有A、B、C、D四种一元酸的溶液,实验表明:

①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溶液中,分别滴入甲基橙试液后,A溶液呈黄色而C中不变色;②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B、C的钠盐溶液相比较,B的钠盐溶液pH小于C的钠盐溶液pH;③A酸跟D的盐反应生成A的盐和D酸.由此可以确定四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ACD   BBCAD   CDACB  DCDAB

4. 白铁(镀锌的铁)片完全溶解于盐酸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滤出沉淀物,将其放在氧气中灼烧,最后得到红色粉末,干燥后称重, 这些粉末的质量与原镀锌的白铁片质量相等, 又知锌是两性元素, 则原白铁片上锌的质量分数为

A.24.6%      B.30%     C.43.1%    D.74%

5. 对可逆反应X (气)+Y (气)E (气)下列四幅图

中各有一条曲线(A、B、C、D)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

平衡的变化情况,其中表示加入催化剂后变化的曲线是:

6. X、Y、Z三种元素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的离子半径大于

Y离子半径.Y与Z可形成ZY2型离子化合物,这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A.xyz     B.zxy   C.zyx   D.yxz

7. 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该元素及其化合物不可能有的性质  

A.该元素单质是导体        B.该元素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盐酸反应

C.该元素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  D.该元素最高化合价呈+5价

8. 下列晶体或分子①硅晶体②金刚石③CCl4④NH3⑤CO2⑥石墨

具有正四面体空间构型的是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②     D.除④外都是

9.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气)+3Y(气)2Z(气)达到平衡时,有37.5%的Y转化为Z,有25%的X转化为Z,则起始时,充入容器中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3     B.3:1    C.3:2   D.1:2

10. 元素X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元素Y的阳离子电子层结构和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Y、Z和E在周期表里位于同一周期.X和E、Z分别能形成气态氢化物XE和X2Z,它们的水溶液是酸.Z跟Y能形成离子化合物Y2Z.与氖同周期的元素F的气态氢化物FX3,其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X、Y、Z、E、F的元素符号是

A.H、Li、O、F、N         B.H、K、Se、Br、P

  C.H、Na、S、Cl、N         D.H、Mg、S、O、N

11、列分子的结构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CO          B.CH4      C.PCl3       D.SO3

12 下列每组有三种物质的量的浓度相等的溶液,等体积充分混合后,会产生沉淀的是

A.AgNO3、NaF、NO3   B.FeCl3、HCl、KSCN

C.CaCl2、NaHCO3、NaOH  D.NaAlO2、Ba(OH)2、HCl

13 下列各组物质的沸点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A.NH3、CH4、NaCl、Na             B.H2O、H2S、MgSO4、SO2

C.CH4、H2O、NaCl、SiO2            D.HI、HBr、HCl、HF

14 在足量的下列物质中投入等量金属钠,在相同条件下放出气体最多的是   

A.稀硫酸        B.氯化铵饱和溶液      C.水    D.乙二醇溶液

15 下列化学反应中,能产生Al(OH)3沉淀的是

①AlCl3溶液与过量氨水混合②NaAlO2溶液与过量盐酸混合

③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④明矾溶液与小苏打溶液混合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