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化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化学试题 - 正文*

江苏省泰兴中学2007届高三化学实验复习

2014-5-11 0:32:52下载本试卷

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作业(3)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评价

1.    某NaNO3固体中混有少量(NH42SO4和NaHCO3杂质,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NaNO3溶液,供选用的实验操作有:A.加热B.过滤C.分液D.蒸发E.蒸馏F.结晶供选用的试剂(不能多于3种,水和试纸除外)有①稀HCl②稀HNO3③稀H2SO4④NaOH溶液⑤Na2CO3溶液⑥BaCl2溶液⑦Ba(OH)2溶液⑧Ba(NO3)2溶液实验方案为:先将固体配成溶液,按如下操作(按实验操作及加试剂的合理顺序写出各编号)    

2.    某工厂污水中含有Zn2+ 、Cu2+、Hg2+、Fe3+等离子,请你设计一个回收Cu、Hg的实验方案,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及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3.    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Na+、K+、Mg2+和Cl-、Br-

⑴欲将Na、K、Mg三元素大致分离开来,并将Cl、Br两元素大致分离开来,有以下方法和步骤可供选择(其中有的步骤可选两次)。

①溶于水制成稀溶液;②溶于水制成饱和溶液;③通入足量CO2; ④加入足量氯水;⑤ 加入足量浓氨水;⑥过滤;⑦用四氯化碳萃取。

选取最合理的方法和步骤:(按顺序先后填写编号)               

⑵分离最后剩余的水溶液中所含的主要物质是                

⑶如果上述分离过程中分离出的一种物质是NaHCO3,欲得到干燥的NaHCO3固体,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①加热蒸发掉水分;②将过滤得到的固体物质自然风干。正确的方法应选择           

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FeSO4·7H2O)和胆矾晶体(CuSO4·5H2O),以探索工业废料的再利用。其实验方案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用的玻璃仪器有            

(2)写出滤液A转化为沉淀D的离子方程式            

(3)由滤液A制AlCl3溶液的途径有Ⅰ和Ⅱ两条,你认为合理的是途径    (填“Ⅰ”或“Ⅱ”),理由是       

(4)从滤液E中得到绿矾晶体的实验操作是          

(5)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应用十分广泛,在滤渣F中加入稀硫酸和H2O2来制备胆矾晶体是一种绿色工艺,该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6)有同学提出可将方案中最初溶解合金的烧碱改用盐酸,重新设计方案,也能制得三种物质,你认为后者的方案是否更合理?    ;理由是       

5.阅读下列材料:

过氧化氢(H2O2)又称双氧水,常温下它是一种液体,它难电离,且易分解。作为一种经典化工产品,工业上早在100多年前便开始生产。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过氧化氢近年来更受到人们的青睐,并称其为绿色氧化剂。为了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上采用“醇析法”将其转化成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其化学式为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醇析法”的生产工艺过程如下:

在0℃~5℃下,往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先加入H2O2和稳定剂(MgCl2和Na2SiO3),经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异丙醇,过滤分离,即得过碳酸钠晶体。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你已有的知识,写出H2O2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我们知道,稀硫酸不与铜反应,但在稀硫酸中加人H2O2后,则可使铜顺利溶解,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稳定剂能反应生成难溶物将过碳酸钠粒子包裹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入异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____________。

A.MnO2    B.H2S   C.CH3COOH   D.NaHCO3

6.在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同体积的空气(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1)常温下,打开两个止水夹后,同时向外拉动两注射器

的活塞,且拉动的距离相同,将会看到U型管中

液面a      (升高、下降、不变),

试解释这一现象               

(2)如将注射器甲中的气体换成NH3,仍在常温下,打开两个止水夹  后,同时向里推动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推动的距离相同,将会看到U型管中液面a      (升高、下降、不变),试解释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7.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铜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如下:

已知:在弱酸性条件下,胆矾中Cu2+与I作用定量析出I2,I2溶于过量的KI溶液中:I2+I-==I3-,又知氧化性:Fe3+>Cu2+>I2>FeF63-;析出I2可用c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2S2O32-+I3-==S4O62-+3I-

操作:准确称取ag胆矾试样(可能含少量 Fe2(SO4)3),置于250mL碘量瓶(带磨口塞的锥形瓶)中,加50mL蒸馏水、5mL3mol/LH2SO4溶液,加少量NaF,再加入足量的10%KI溶液,摇匀。盖上碘量瓶瓶盖,置于暗处5min,充分反应后,加入1~2mL0.5%的淀粉溶液,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到蓝色褪去时,共用去VmL标准液。

①实验中,在加KI前需加入少量NaF,推测其作用可能是            

②实验中加入硫酸,你认为硫酸的作用是              

③本实验中用碘量瓶而不用普通锥形瓶是因为:           

④硫酸铜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碘化亚铜)并析出碘,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⑤根据本次实验结果,该胆矾试样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ω(Cu)=           

8.已知SiO2、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Mg和Na的化学性质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Mg和SO2的实验。

① 选择制取SO2的合适试剂________。

   ①10%的H2SO4溶液 ②80%的H2SO4溶液

③Na2SO3固体  ④CaSO3固体

② 写出装置B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 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有不足之处?______。如果有,请一一说明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室制Si”的研究,它们以课本为基础,查阅资料得到以下可供参考的信息:

  ①工业上在高温时用C还原SiO2可制得Si 

②Mg在点燃的条件下即可与SiO2反应

③金属硅化物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盐与SiH4

④Si和SiO2均不与稀H2SO4反应

⑤SiH4在空气中自燃

    他们在研究报告中记载着“……选用合适的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再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然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称量……在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其产率也只有预期值的63%左右”。

④ 该小组“实验室制S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⑤ 你估计“用稀硫酸溶解固体产物时,发现有爆鸣声和火花”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I 实验室中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立即产生大量的白雾:把盛有浓氨水的

试剂瓶打开,在瓶口却看不到白雾。对此.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提出了如下假设:

:NH3与水蒸气的结台能力不如HCl强,瓶口附近形成的氨水小液滴少,达不到肉眼可见的程度。

  :浓氨水的挥发性不如浓盐酸强.瓶口附近空气中的NH3少.形成的氨水小液滴少.

产生的白雾达不到能被肉眼观察的程度。

    :NH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HCl小,NH3的扩散速率比HCl快,由于挥发出的NH3快速地向四周扩散,形成的氨水小液滴不易集中.所以看不到白雾。

  为了验证假设的上的正确性,三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下列实验:

如下图所示-取—根长50cm直径约2cm的玻璃管,水平放越在实验灼伤在其两端分别同时塞入蘸有浓盐酸与浓氨水的棉球,立即用橡皮塞塞紧两端。数分钟后,玻璃管中在距离浓盐酸一端约18cm处开始产生白烟。

  (1)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甲同学就发现自己假设中的错误,确定甲假设中错误的理由是:                      

(2)上述实验中白烟产生在离浓盐酸一端约18cm处的事实.说明      。所以,关于浓氨水试剂瓶口看不到白雾的原因         的假设是正确的。

Ⅱ 氯化铵除了用作为肥料以外.也用在金属的焊接上,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层。最近,我国又有学者将氯化铵用于制备无水氯化镁,其流程为:

氯化铵的这两项用途也与上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密切相关。试同答下列问题:

(3)氯化铵的电子式为:             

(4)在加热条什卜氯化铵能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的原因:              

(5)在制备无水氯化镁的过程中如果不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铵可能造成的结果:   

                        

10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2005年的《化学教育》报道了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一、定性研究:

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

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

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

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

请回答:

(1)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②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IO外,还含有______  ___;

实验二、定量研究:

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碳酸钙和150mL饱和氯水,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煮沸烧瓶中的液体,直到量筒中的气体不再增加。请回答:

(3)为减少用装置Ⅲ收集气体过程中CO2因溶解而造成

的损失,且水槽中仍然为水,请你对装置Ⅲ进行改进,

最简单的方法是                               

(4)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塑料网内的碳酸钙质量减少Ag,总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BL,发现明显小于。若不考虑实验操作和CO2的溶解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从化学反应原理来看,导致这一大小关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实验后发现,装置Ⅱ中的液体增多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1.(Ⅰ)已知常温下苯酚微溶于水,溶解度为8.2g/100g水,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8mol/L。为了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注入0.8mol/L的乙醇和苯酚溶液3mL,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反应产生H2的速率。

  乙: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入1 g乙醇和苯酚晶体,各注入3mL蒸馏水,振荡,得到乙醇溶液和苯酚浊液,再向两试管中逐滴加入5molL的NaOH溶液,观察其中的变化。

 (1)苯酚溶液与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甲、乙两个实验方案,他们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理由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分析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的基础上,丙同学进行了下列对比实验:

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入2 g无水乙醇和苯酚晶体,用约60℃的水浴加热,待苯酚熔成液态后,再向两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在乙醇中,钠块能与乙醇反应产生气体,约3min后钠块消失,溶液保持澄清;在苯酚中,钠块表面有少量气泡,约2min后出现少量白色悬浮物,10min后白色悬浮物充满苯酚熔融液,振荡后发现钠块尚未完全消失。

(3)丙同学的实验表明,苯酚熔融液与钠的反应速率不如无水乙醇与钠的反应快,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苯酚熔融液和无水乙醇与钠反应的有关事实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判断分子里羟基上氢原子哪个更活泼的依据。

(4)请你设计一个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活泼性的实验方案:

12、〔I〕在75℃左右,实验室用HgSO4做催化剂,可使乙炔与水反应生成乙醛,资料提示HgSO4遇到H2S等物质会发生催化剂中毒而失去活性。

供选用试剂:块状电石、HgO粉末、浓H2SO4、NaOH溶液、蒸馏水

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和热源均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药品前,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简单操作方法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烧瓶C中应分别直接加入三种试剂,操作方法是             

(4)E装置的作用是        ,尚需添加的仪器名称及位置                        

(5)该方法制乙醛纯度较高,但在操作中易发生汞中毒,不安全。再设计一种实验室制乙醛的方法,写出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II〕若用A、B、D装置相连(导管长短、数量可调整)进行苯与溴反应的实验。为验证反应产物,B装置中盛放的试剂为                   。

反应后得到的粗溴苯中溶有少量的苯、溴、三溴苯、溴化铁和溴化氢,下列是三个提纯方案:  甲 :①水洗 ②碱洗 ③水洗 ④干燥  乙:①碱洗 ②水洗 ③干燥 ④蒸馏

  丙: ①水洗 ②碱洗 ③水洗 ④干燥 ⑤蒸馏

三者中最合理的方案是        。其它方案的不足是       

13、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乙醇氧化的实验并验证其产物,设计了甲、乙、丙三套装置(图中的夹持仪器均未画出,“△”表示酒精灯热源),每套装置又可划分为①、②、③三部分。仪器中盛放的试剂为:a-无水乙醇(沸点:78 ℃);b-铜丝;c-无水硫酸铜;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1)简述三套方案各自的优点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中三套方案的优点,组成一套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装置,可按气流由左至右的顺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甲①,乙②,丙③)

(3)若要保证此实验有较高的效率,还需补充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能验证乙醇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中,若撤去第①部分,其它操作不变,则无水硫酸铜无明显变化,其余现象与(4)相同,推断燃烧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从化学手册上查得硫酸铜在500 ℃以上按下式分解:CuSO4CuO+SO2↑+SO3↑+O2↑,便决定设计一验证性实验探索测定反应产生的SO2、SO3和O2的物质的量,并经计算以此确定该条件下CuSO4分解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实验可能用到的仪器如下图所示:

实验测得数据及有关结果如下:

①准确称取6.0 g无水CuSO4;②干燥管总质量在实验结束时增加了2.4 g;③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排水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80 mL;④实验结束时,装置F中的溶液变为NaHSO4溶液(不含其他杂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按装置从左至右的方向,各仪器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确定装置E的进、出口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

(5)首先应计算的是物质__________的体积;通过计算,推断出该条件下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设计中,可能给测定带来误差最大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15.某同学用如图一所示的装置来探究CO2、S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CO2可以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2没有能看到浑浊现象。经过思考分析后,该同学改用图二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缓慢地将气体一个气泡一个气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SO2产生现象明显比通入CO2快。

⑴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一装置实验时,通入SO2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用图二装置实验时,以相同速率通入CO2或SO2,SO2

产生浑浊、澄清的现象比CO2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图一进行SO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从安全角度考虑装置应做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Fe3+和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了两种可能:一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SO32-+H2O=2Fe2++SO42-+2H+;二是发生双水解反应:2Fe3++3 SO32-+6H2O=2Fe(OH)3(胶体)+3H2SO3。为了证明是哪一种反应发生,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Ⅰ:学生选择的实验用品:Na2SO3浓溶液、BaCl2稀溶液、稀盐酸;试管若干、胶头滴管若干。从选择的药品分析,实验作者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取5mL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2SO3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这种红褐色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向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份加入BaCl2稀溶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Ⅲ:换用稀释的FeCl3和Na2SO3溶液重复实验Ⅱ。实验Ⅱ、Ⅲ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FeCl3浓溶液中加入Na2CO3浓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二者的水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实验复习作业(3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评价

参考答案

1.⑦ A⑤B② 或⑦ AB⑤B②

2.(1)取污水,加过量Fe充分搅拌后过滤得滤渣;(2)用过量稀盐酸洗涤滤渣,过滤,水洗得Cu、Hg;(3)加热Cu、Hg,Hg成蒸气后冷却回收汞;(4)用H2还原CuO得Cu。

3.①、②⑤⑥③⑥④⑦;②、KCl、NH4Cl;③、②

4.(1)烧杯、漏斗、玻璃棒

(2)AlO2+CO2+2H2O=Al(OH)3↓+HCO3

(3)途径Ⅱ 

因为滤液A是NaAlO2和NaOH溶液,按途径Ⅰ直接向A中加入盐酸得到的AlCl3溶液中含有大量的NaCl杂质;按途径Ⅱ,通入CO2气体,得Al(OH)3沉淀,将Al(OH)3溶解于盐酸中得到的是纯净的AlCl3溶液。所以途径Ⅱ更合理。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5)Cu+H2O2+H2SO4+3H2O=CuSO4·5H2O或Cu+H2O2+H2SO4=CuSO4+2H2O

(6)不合理 因为该方案操作步骤多、时间长,消耗试剂量更大。

5.(l)H—O—O—H(2)H2O2的还原产物为H2O,反应时不产生污染物

(3)Cu+H2O2+2H+=Cu2++2H2O(4)MgCI2+Na2SiO3=MgSiO3↓十2NaCI

(5)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有利于晶体析出 (6)D

6.(1)下降;根据勒沙特利原理,甲针筒中2NO2N2O4向左移动,甲针筒中气压大于乙针筒中气压。

(2)上升;甲中氨气极易溶于水。甲中气体压强小于乙中气体压强

7.(1)掩蔽Fe3+,防止造成偏大的误差 (2分)

(2)提供酸性环境抑制铜离子水解 (2分)

(3)防止空气中氧气氧化碘化钾;防止碘升华 (2分)

(4)2Cu2++4I===2CuI↓+I2 (2分)

(5)64Cv/1000a×100% (2分)

8.1②③

(2)3Mg+SO2   2MgO+MgS 或写成 2Mg+SO2    2MgO+S 

Mg+S   MgS   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环境

(3)有。  在A和B之间未连接一干燥装置;C装置未与大气相通;在镁下方未垫一不锈钢片,镁与玻璃管反应;未设计一防倒吸装置

(4)2Mg+SiO2    2MgO+Si         

(5)金属镁与生成的硅继续反应生成硅化镁,硅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SiH4可自燃或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2Mg+Si     Mg2Si  Mg2Si+2H2SO4=MgSO4+SiH4↑  

SiH4+2O2=SiO2+2H2O

9.(1).NH3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而HCl不能。(2)NH3扩散速度比HCl快,丙

 (3)略(4)氯化铵受热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H3和HCl由于NH3扩散速度比HCl 强,在NH3扩散的同时,HCl能与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金属的氯化物,这样就除去了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5)由于加热时会发生MgCl2+2H2O      Mg(OH)2+2HCl

和Mg(OH)2 MgO+H2O,所以最终得到的可能不是无水MgCl2而是氧化镁

10. (1)CaCO3消耗了氯水中的HCl,使Cl2+H2OHCl+HClO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

(2)Ca(HCO3)2(3)在导管末端再连接长导管,使导管的出口接近量筒底部

(4)碳酸钙与氯水反应生成的Ca(HCO3)2再受热时,除生成CO2外,还生成了CaCO3

  (5) 从圆底烧瓶蒸出的水蒸气在广口瓶中冷凝、聚集

11. (1)2C6H5OH + 2Na→ 2C6H5O- + 2Na+ +H2

(2)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水的存在使乙醇和苯酚与钠反应的速率难以比较;

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乙醇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时溶液保持澄清不能说明乙醇酸性的相对强弱。

 (3)乙醇钠易溶于乙醇,而苯酚钠难溶于苯酚融液   不能

(4)取适量的乙醇和苯酚,分别配制成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测定两溶液的pH,pH小的对应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

12. (I) 在装置B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或水,浸没长导管,打开止水夹a,双手捂住烧瓶片刻或用酒精灯微热,若B中长导管中有气泡逸出,松开手后,导管中有水柱回升,则说明装置A气密性良好 。(其它正确、合理的操作均可酌情给分)(2) NaOH溶液,  H2S + 2 OH== S2- + 2H2O  (3)先加入固体试剂HgO粉末,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再缓缓加入浓H2SO4稀释 。(4)水浴加热 , 将温度计置于烧杯中 。

(5)        Cu

2CH3CH2OH +O2  →  2CH3CHO + 2H2O          

〔II〕CCl4 或苯;其中最合理的方案是  丙  其它方案的不足是 甲:洗涤后未蒸馏,无法除去与溴苯

相混溶的苯和三溴苯。乙:先用碱洗,溴化铁与碱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铁,很难再分离 。 

13. (1)甲: ①中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量,控制反应的进行;

②中用热水浴加热,可形成较平稳的乙醇气流,使反应更充分;

②中的斜、长导管起到冷凝回流乙醇蒸汽的作用 

乙:①与③中的干燥管可防止溶液中的水与无水硫酸铜反应,避免干扰生成物的验证 

丙;①中氧气发生装置中无水生成,且装置简单 

(2)丙①;甲②;乙③  

(3)温度计;控制水浴温度在78 ℃或略高于78 ℃,使乙醇蒸汽平稳流出,减少挥发,提高反应效率   

(4)c处无水硫酸铜变蓝;d处生成红色沉淀  

 (5)     

14. (1)①⑨⑩⑥⑤③④⑧⑦②

(2)吸收SO3放出等物质的量的SO2

(3)干燥SO2和O2

(4)短进长出

(5)O2(1分)3CuSO43CuO+2SO2↑+SO3↑+O2

(6)B、E

15. ⑴两者反应时直接生成了酸式盐而看不到沉淀(2分)  

⑵SO2溶解度大,且对应的亚硫酸酸性比碳酸强,通入的SO2与石灰水反应快(2分)  ⑶增加尾气吸收装置(2分)

16. 实验Ⅰ:检验Na2SO3是否变质(或检验Na2S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2SO4)实验Ⅱ:氢氧化铁胶体(或胶体);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有气泡产生(3分);Fe3++3SCN-=Fe(SCN)3;Ba2++SO42-=BaSO4↓。实验III:Fe3+与SO32-同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双水解反应

2Fe3++3CO32-+3H2O=2Fe(OH)3↓+3CO2

①SO32-有较强的还原性,CO32-没有还原性(2分);②SO32-水解能力较C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