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一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

2014-5-11 0:33:43下载本试卷

高一历史期末试题

江苏省阜宁中学蒋成民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农村革命根据地属于邓小平创建的是(  )

A.井冈山根据地      B.鄂豫皖根据地

C.闽浙赣根据地      D.左右江根据地

2、1927年至1930年夏红军创建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中涉及省份最多的是( )

A.江西省       B.湖北省   C.广东省    D.湖南省

3、红军长征经过下列河流的顺序是(  )

A.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   

B.乌江——赤水河——大渡河——金沙江

C.乌江——金沙江——赤水河——大渡河

D.赤水河——乌江——金沙江——大渡河

4、奠定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基础的是(  )

A.“八一”宣言  B.瓦窑堡会议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5、下列做法不符合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规定的是

A.依靠雇农      B.消灭地主阶级

C.消灭剥削成分  D.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党发表自卫宣言

C.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D.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7、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

A.缓和民族矛盾         B.实行同化政策

C.宣扬封建道德         D.宣扬法西斯文化

8、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正面战场形势恶化的主要表现有(  )

①广州、武汉失守   ②枣宜会战失利

③日军南京大屠杀   ④豫湘桂战役大溃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9、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不包括

A.实现其吞并中国,独霸亚洲,称雄世界的既定方针

B.逃避世界经济危机的袭击

C.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D.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0、抗战时期国共虽然合作抗战,但磨擦不断,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不包括(  )

A.国共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   

B.国共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D.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

11、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  

B.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D.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支派的矛盾

12、1946年“制宪国大”的非法性主要体现在(  )

A.国民党一党参加       B.违背政协决议

C.国民党控制会议       D.各民主党派拒绝参加

13、人民解放在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征是(  )

A.内线防御为主         

B.内外结合,外线反攻为主

C.内线相持为主         

D.内外结合,外线决战为主

14、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主要都是为了(  )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中赢得主动

C.需要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D.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15、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  )

A.已彻底推翻了三座大山     

B.已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已彻底消灭了剥削阶级     

D.已彻底完成了民主革命

16、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被彻底消灭的时间是(  )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17、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①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 ②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18、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沟通西南与西北地区联系的重要铁路线是(  )

A.鹰厦铁路  B.宝成铁路  C.成昆铁路  D.兰新铁路

19、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失败的历史事件是(  )

A.毛泽东批评江青等人是“四人帮”   

B.“九一三”事件

C.二月抗争      D.“四五”运动

20、1975年,邓小平在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提出的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

A.为粉碎“四人帮”做准备   

B.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平反冤假错案         

D.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

21、1966-1976年,国民经济曲折局长,其主要成就不包括(  )

A.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   

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2、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的是

A.批判“四人帮”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党的“十六大”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

2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

A.农村      B.城镇     

C.大中城市  D.沿海地区

24、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三大

25、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是在(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6、在我党的历史上组成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

A.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27、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行政管理上所坚持的原则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共同发展繁荣

28、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亚非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大

29、新中国外交史上发生的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苏建交  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③中美上海公报签订 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30、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推行不结盟政策

C.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D.实行对外开放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红色正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所以广州产生过三天的城市民众政权,而海陆丰、湘东湖南、湘赣边界,湖北的麻安等地都有过农民的割据。至于此地红军,也是由经过民主的政治训练和接受过工农群众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中分化出来的。

              引自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回答:

⑴广州的“城市民众政权”指什么政权?

⑴广州苏维埃政府(2分)

⑵海陆丰“农民割据”领导人是谁?

  ⑵彭湃(2分)

⑶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重要条件和内容是什么?

中共的领导(2分)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设,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的建设上来》

              《人民日报》社论1978年12月25日

回答:

⑴如果理解“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⑴七届二中全会做出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的决策。1956年八大又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但1957年开始,“政治运动”阶级斗争不断升级,到“文化大革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政治运动干扰社会主义建设,使思想混乱,经济比例严惩失调,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做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5分)

⑵怎样理解现代化建设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⑵要大幅度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改变与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思想方式,必然触及到政治、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因此,它本身是广泛、深刻的革命。(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简明扼要。

33、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发生过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3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分)原因是大革命失败后,阶级斗争上升为主要矛盾,要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必须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2分)

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2分)原因是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调动包括地主、农民在内的各阶级、各阶层的力量团结抗日。(2分)

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2分)原因是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只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2分)

34、新中国成立时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为恢复经济作了哪些工作?结果如何?

34、形势: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十分困苦。(2分)

措施:①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1分)结果: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建设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2分)

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1分)结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实现了中央财政的大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国民财经开始好转。(2分)

③合理调整工商业。(1分)结果,调整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有利于国际民生的经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2分)

到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1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31、⑴广州苏维埃政府(2分)   ⑵彭湃(2分)   ⑶中共的领导(2分)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2分)

32、⑴七届二中全会做出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的决策。1956年八大又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但1957年开始,“政治运动”阶级斗争不断升级,到“文化大革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政治运动干扰社会主义建设,使思想混乱,经济比例严惩失调,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做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5分)

⑵要大幅度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改变与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思想方式,必然触及到政治、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因此,它本身是广泛、深刻的革命。(3分)

3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分)原因是大革命失败后,阶级斗争上升为主要矛盾,要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必须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2分)

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2分)原因是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调动包括地主、农民在内的各阶级、各阶层的力量团结抗日。(2分)

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2分)原因是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只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2分)

34、形势: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十分困苦。(2分)

措施:①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1分)结果: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建设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2分)

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1分)结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实现了中央财政的大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国民财经开始好转。(2分)

③合理调整工商业。(1分)结果,调整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有利于国际民生的经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2分)

到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