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一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章综合试题

2014-5-11 0:33:43下载本试卷

磐安中学历史第三章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非变西法不能化中国仇视外国之见,不能化各国仇视朝廷之见”,“变法则事事开通,各国商务必然日加畅旺”。上述言论表明,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目的之一是

A.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B.争取得到立宪派的支持

  C.抵制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D.迎合列强侵华的需要

2.下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独具见识的精辟言论与人物不相对应的是

A.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章炳麟

  B.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邹容

  C.“须知要拒洋人,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黄兴

  D.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陈天华

3.下列人物中不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是

A.康有为  B.章炳麟  C.邹容  D.陈天华

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孙中山的活动①筹划黄花岗起义②建立兴中会③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④提出三民主义⑤颁布《临时约法》

A.②④①③⑤  B.③②①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④②①⑤③

5.下列关于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②都主张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③双方论战的焦点主要是政体问题④两者几乎同时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是

A.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

  B.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C.是否改变中国的政体

  D.是否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7.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要求

  C.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8.辛亥革命中,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本国政府在继续采取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材料表明列强的态度是

A.继续保持中立立场  B.维护中国的和平和稳定

  C.压迫南方代表妥协  D.力图尽快结束中国革命

9.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的作用包括

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推行资产阶级文化教育④改革社会风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中,对原同盟会革命纲领未真正实施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1.下列对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完全由资产阶级革命派组成的政府

  B.革命派与立宪派平分秋色的政府

  C.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D.旧官僚掌握实权的政府

12.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根本弱点是

A.缺乏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

  B.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C.政府内部有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

  D.没有采取措施扫除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

1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里程碑②都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运动③都试图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④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是否定又是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下列有关《临时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参议院制定、孙中山在南京颁布

  B.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规定行政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D.确立了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

  D.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6.武昌起义后至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期间,立宪派所起的作用有

①宣传了民主共和观念②壮大了革命声势③分化了革命力量④促使革命党人妥协

A.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7.袁世凯得以篡夺辛亥革命果实,是因为

①袁世凯阴险狡诈②帝国主义支持③革命政权中立宪派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④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是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的发展  B.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维新派的活动

20.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B.中外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C.资产阶级运动由改革到革命

  D.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改革失败后转向革命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当今光(风)气日升,四方毕集,正值国家励精图治之时,朝廷勤求政理之日,每欲以管见所知,指陈时事,上诸当道,以备刍荛之采。嗣以人微言轻,未敢遽达……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一此回事者,富国之四经,治国之大本也……惟深望于中堂有以玉成其至已。

──摘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894年6月

材料2:……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也。

──摘自孙中山《告同乡书》1900年12月

材料3:孙中山在总结比较中俄两国革命时说:“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能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的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

回答:

①材料1体现了孙中山当时的什么政治主张?说明了什么?

②材料2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主张?

③材料3中,孙中山提到的中国革命和俄国革命各指的是什么?

④材料三中,孙中山总结的俄国革命成功、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从本质上看准确吗?为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

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粥之,议院不得干涉。

──摘自《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2: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①材料1所述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

②材料2“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③材料1与材料2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

④材料2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⑤材料2“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三、问答题

23.史学界认为:“中国近代史,其前进与落后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这是落后;改变半殖民地秩序的力量兴起,这是历史的前进”。试结合1900-1927年的重大史实概括指出并简要说明导致历史前进的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

24.1912年3月31日,孙中山在演说中说:“今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只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试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结果的认识,分析评论孙中山的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A 5.D 6.C 7.C 8.C 9.D 10.D 11.C 12.D 13.D 14.C 15.C 16.B 17.D 18.A 19.A 20.D

二、材料解析题

21.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说明这时孙中山对清政府抱有幻想,他的思想还没有转变到资产阶级革命上来。

②主张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政府,反对保皇。

③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④不准确。不是方法问题。俄国革命成功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

22. ①君权神授。

②资产阶级“主权在民”的原则。三权分立的思想。

③材料1本质上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体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材料2要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目的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国务员“须副署之”,限10个月内召集国会。

⑤确认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三、问答题

23.

概 括   说 明

经济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而斗争;无

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

治。

思想方面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军事方面    北伐战争

【评分说明】评卷时不必拘泥于答案,只要回答概括相似即可得分;考生若能答出其他要点,言之成理,可酌情加分。

24.孙中山这种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事实上,当时“民族民权两主义”并未“俱达到”。

因为:①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制度,实现了“民族主义”所谓“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的任务。但这种“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他们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

②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使人民取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权利,但没有推翻地主阶级以改变中国半封建社会性质。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开始了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民国“徒有虚名”。

总之,辛亥革命部分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并未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真正的国民政府,因此不能说“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任务,除致力于实现民生主义之外,还应当继续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