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3 页,满分为 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50小题,其中1-40小题每题1分,41-50小题每题2分)
1.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除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外,还间接地说明DNA( )
①分子结构稳定 ②能进行自我复制 ③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④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⑤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⑤
2.我国学者童第周等人从蝾螈内脏中提取DNA注入金鱼的受精卵内,结果约有1%的小金鱼在嘴后长有一根有尾两栖类的棒状平衡器,这个实验证明DNA( )
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B.能够自我复制
C.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3. 下面的遗传系谱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A.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C.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D.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4.某转录下来的mRNA的碱基中,U占16%,A占20%,则模板DNA双链中G占 ( )
A.36% B.32% C.64% D.无法确定
5. 一株纯黄粒玉米与一株纯白粒玉米相互授粉,比较这两个植株结出的种子,其胚和胚乳的基因型情况是( )
A.胚的基因型不相同,胚乳的相同 B.胚的基因型相同,胚乳的不相同
C.胚和胚乳的基因型都相同 D.胚和胚乳的基因型都不相同
6. 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各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
A.2种和1种 B.4种和4种 C.4种和1种 D.2种和2种
7. 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豌豆与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符合自由组合规律)。F1自交,将F2中全部绿色圆粒豌豆再种植自交,则F3中纯合的绿色圆粒是F3的( )
A.1/2 B. 1/4 C.1/12 D. 1/16
8..将甲绵羊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乙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再将此卵细胞植入丙绵羊的子宫内发育,出生的小绵羊即“克隆绵羊”,此“克隆绵羊”( )
A.基因型与甲相同,性别一定与甲不同 B.基因型与乙相同,性别一定与乙相同
C.基因型与丙相同,性别一定与丙相同 D.基因型与甲相同,性别一定与甲相同
9.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预计他们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
A.12.5% B.25% C.75% D.50%
10. 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在F2出现的新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
A.1/16 B.2/16 C.3/16 D.4/16
11. 在华北地区培育出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只有3.5kg,当将其引种到拉萨后,由于当地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叶球可达7kg左右。但再引种回华北地区以后,叶球又只有3.5kg左右。从甘蓝的引种过程可以看出( )
A.甘蓝只具有遗传特性,而不具有变异的特性
B.只是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
C.只要环境发生改变,就会起可遗传的变异
D.甘蓝主要进行无性生殖,因此不易产生变异
12. 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
A. 0 B. N/4 C. N/8 D. N/16
13. 人类的局部癌肿瘤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在病毒、致癌物质、有害射线等影响下,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的。这种变化往往发生在( )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间期 C.减数分裂间期 D.减数分裂末期
14. 现在用青霉素治疗一些传染病比三十年前效果差一些,其原因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B.人体产生了抗药性
C.青霉素的生产方法与以前不同 D.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的基因突变
15. 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进化是( )
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B.环境变化引起生物变异的结果
C.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变异、选择、遗传、隔离综合作用的结果
16.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A.12.5% B.50% C.25% D.无法估算
17 .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为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1850年前后两个变种尺蛾的数量比,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森林时期 | 建成工业区后50年 | ||
灰尺蛾 | 黑尺娥 | 灰尺蛾 | 黑尺蛾 |
99% | 1% | 1% | 99% |
A.工业烟煤使灰尺蛾变为黑尺蛾 B.灰尺蛾迁出,黑尺蛾迁入
C.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D.变异的作用
18.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可遗传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遗传后代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
D.种群基因库不如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丰富
19.恐龙在中生代中期曾异常繁盛,但到中生代末期就灭绝了,针对恐龙的灭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恐龙没发生进化,因此灭绝 B.恐龙没有变异,无进化的原材料
C.环境改变的太突然 D.恐龙没有适应新环境的变异,因而被环境淘汰
20. 在DNA分子模拟杂交实验中,两条链之间的环越多,证明两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A.越近 B.越远 C.不确定 D.无可比性
21. 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
A.13.2% B.5% C.14% D.9.3%
22. 如图,最早生活在这个区域的群体由于屏障的阻碍已经分离为两个独立的群体。如果群体A经历了生活环境剧烈的变化,而群体B的环境无变化,A的进化速度将可能是( )
A.比群体B快 B.比群体B慢 C.与群体B相同 D.停止进化
23. 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时,突变体的生活能力大大提高了,这说明了( )
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突变是有害或者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D.环境条件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
24. 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是( )
A.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
B.正确,基因突变虽然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绝灭
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25. 在一块农田生态系统中最好就是能量流向农作物,农民除草就是调整( )
A.作物与杂草间的稳定性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水肥的使用效率
26.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是( )
A.碳元素 B. 碳酸盐 C. CO2 D.甲烷
27. 右图所示的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是( )
A.寄生 B.互利共生
C.捕食 D.竞争
28. 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里,蝌蚪能分泌有毒物质使小蝌蚪死亡率增加,对此,最好的解释是( )
A.竞争 B.种内斗争有利于种族生存
C.种内斗争不利于种族生存 D.种内互助有利于种族的生存
29. 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耗量最少,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 )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肉类为主
30.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长出了曲霉,则蘑菇和曲霉的关系是( )
A.共生 B.共栖 C.竞争 D.寄生
31. 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32.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知识来看,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可依次称为( )
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D.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33.生活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动物,其重要特征是( )
A.大都具有挖洞穴的行为 B.大都具有快速奔跑的行为
C.大都具有适应攀援生活的形态结构 D.A项和B项
3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 )
A.所有生物之间的关系 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
C.生物间单方向的营养关系 D.食物链(网)
35.下列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一组是( )
A.青蛙捕食三化螟 B.野兔食蘑菇 C.人采食黑木耳 D.牛吃草
36.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这是由于( )
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B.消费者不只以一种食物为食
C.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失 D.能量在各营养级中逐级递减
37.在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海洋对调节大气CO2含量起重要作用 B.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4~5级
C消费者通过同化有机物获得能量D.动物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是一成不变的
38.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乙的种群数量增加
39.在一般情况下,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主要渠道的正确图解是( )
40.人们常用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
A.能量和营养级 B.个体大小与营养级
C.个体大小与个体数量 D.个体数量与生物类型
41.“桔生淮南方为桔,淮北为枳”,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地理位置
42.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小鱼的体重增加1千克,最少消耗水藻( )
水蚤 虾
水藻 小鱼
A.2.5千克 B、5千克 C、12.5千克 D、62.5千克
4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量只能从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44.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够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
45.一个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遭到严重破坏,其主要标志是( )
A.分解者大量减少 B.生产者大量减少 C.动物大量减少 D.食物网简化
46.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体内核酸中碱基种类依次是( )
A.4、4、4 B.5、4、5 C.5、4、4 D.4、4、5
47.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片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
A.60个 B.80个 C.120个 D.180个
(以下为多选题)
48.有关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产生了生殖隔离的种群之间不能进行交配
D.一般来说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进而形成生殖隔离
49.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可包括( )
A.植被的破坏 B.食物链的破坏 C.生物营养级的破坏 D.环境污染
50.下列哪一组都是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稳定的过程?(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氧化作用 D. 蒸腾作用
二)非选择题
1 1.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5分):
(1)由实验结果可推测第一代(Ⅰ) 细 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 _ _, 另 另一条链是 。
( (2)将第一代(Ⅰ)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 一 一代,将所得到细菌的DNA用同样方法分离。将DNA 分 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在右下图中标出(如 上 上图方法)。
2 2. 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某医生向学员分析讲解了下列白化病和色盲病两种遗传病和家族系谱图。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请回答(6分)
( (1)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Ⅲ—8 ;Ⅲ—10 ;
( (2)若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 白化病或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是 ;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是 。
( (3)若Ⅲ—9和Ⅲ—7结婚,子女中可能患的 的 遗传病是 _ ,发病的概率是 。
3.下列各图中,所表示的是某些植物的体细胞,请根据下列条件判断:(7分)
(1)肯定是单倍体的是 图,它是由 倍体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
(2)茎秤较粗壮但不能产生种子的是 图,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果都不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其中肯定是二倍体的是 图。
(4)如果右图中的生物是由某生物的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那么它是几倍体? 。形成它的那个生物是几倍体? 。
4.近年来,通过测定比较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一种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发现它们都含有103个肽键,但是各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结构有差异,与人相比氨基酸差异数目如下表:(7分)
生物名称 | 黑猩猩 | 猕猴 | 马 | 鸡 | 龟 | 金枪鱼 | 小麦 | 酵母菌 |
氨基酸与人的差别 | 0 | 1 | 12 | 13 | 15 | 21 | 35 | 44 |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与合成细胞色素C有关的信使RNA有密码子 个,与其有关的DNA分子至少有碱基 _______个。
(2)从上表中可知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最远的是 。
(3)这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在化学结构上的相似性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上述生物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由于 使它们向不同的方向进化而成的。
(5)这一事实说明目前对生物进化证据的研究已经进入 水平。
5.下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模式图。这种元素是按箭头方向循环的。然而,图中缺一个重要的箭头。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上所缺的箭头是 。
(2)这是 的循环。
(3)A、B、C、D各是什么生物
A. B.
C. D.
(4)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如下特点: .
(5)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 )。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从同化方式看,应属于( ),从异化方式看,应属于( )。
A.寄生细菌 B.腐生细菌 C.真菌 D.硝化细菌 E.自养型
F.异养型 G.需氧型 H.厌氧型
(6)写出①~⑥所示过程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6.在下三个生态系统中,它们的食物链(网)各是(6分)
A.草→食草昆虫→蟾蜍→蛇→鹰
B.草→食草昆虫→蜘蛛→蟾蜍→蛇→鹰
(1)在以上三个生态系统中,稳定性最强的是 。
(2)在生态系统C中,鼠的数量骤然减少,将会引起蛇的数量变化是 。
(3)在生态系统C中:①初级消费者是 。②占有第4、5营养级的生物有 。
③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开始的。④此食物网的所有生物可以构成一个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A | D | A | B | B | A | A | D | A | B | B | C | B | D | D | B | C | D | D | A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D | A | C | A | C | C | C | B | C | C | D | A | C | D | D | B | D | D | D | A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B | B | B | B | B | C | D | ABD | ABD | ABC |
二、简答题:
1.(1)15N母链 14N新链 (2)
2.(1)aaXBXB或aaXBXb;AAxby或Aaxby (2)5/12;1/12 (3)白化病色盲;5/12。
3.(1)该图中A、B、C中染色体组都是两个以上,D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它肯定是单倍体。
(2)茎秤粗壮、果实种子较大的是多倍体的特征,不能产生种子只能选A,因为它有三个染色体组,无法正常减数分裂。
(3)不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就排除了有单倍体的可能,明显的是B和C。
(4)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不管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因此决不能认为C有两个染色体组就是二倍体;形成C的那个生物染色体组有四个(多一倍),因此为四倍体。
4.(1)104 624 (2)黑猩猩 酵母菌 (3)各种生物具有共同祖先,各种生物有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4)生活环境 (5)分子
5.(1)由A到CO2的箭头 (2)碳 (3)A.绿色植物 B.腐生细菌、真菌等 C.肉食动物 D.植食动物 (4)a带有全球性 b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循环地流动 (5)BC,F,H (6)(1)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 (4)捕食 (5)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6)燃烧
6.(1)C (2)减少,恢复正常 (3)①鼠和食草昆虫 ②鹰和蛇 ③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④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