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和生态系统训练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
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3.甲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土壤中的小型昆虫,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DDT和aldrin是用于控制这些生物的杀虫剂,aldrin对甲和乙毒性相同,但DDT对乙的毒性比对甲更强,现用DDT和aldrin单独处理田块,如图所示中的哪两个图能分别代表DDT和aldrin单独作用时对害虫数量的影响
A.2和1 B.1和3 C.2和4 D.3和4
4.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
5.生活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动物,其重要特征是
A.大都具有挖洞穴的行为
B.大都具有快速奔跑的行为
C.大都具有适应攀援生活的形态结构
D.A项和B项
6.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
A.所有生物之间的关系 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
C.生物间单方向的营养关系 D.食物链(网)各环节的营养总和
7.狮子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主要分布在
A.草原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8.“桔生淮南方为桔,淮北为枳”,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地理位置
9.基因型分别为AA、aa的同一物种的两个个体进行杂交,F1自交,其F2中A、a基因的频率分别为
A.50%,50% B.60%,40% C.40%,60% D.70%,30%
10.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物种形成的有关因素,不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C.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 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
11.某一个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因为
A.该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该性状的纯合体
C.该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12.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A.马和驴杂交后代不育 B.鸟类和青蛙不能杂交
C.山羊和绵羊杂交后代不活 D.东北虎和华南虎可杂交
13.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殖功能 B.产生了地理隔离
C.产生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15.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16.我国首只“虎狮兽”2002年在南京红山动物园诞生,“虎狮兽”是由雄虎和母狮杂交产生的后代。下列对此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虎狮兽属于动物中的一个新物种
B.虎狮兽再与虎或狮杂交,均能生出杂种后代
C.雄虎与母狮能杂交且能产生后代,所以不属于生殖隔离
D.虎狮兽无繁殖能力,因为其细胞核中无同源染色体
17.下列关于光因子对生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只有在强光下小麦和玉米才能长得好
B.夜间用黑光灯诱捕的蛾类对紫外线敏感
C.日照时间的长短对动物的繁殖活动没有影响
D.光因子决定在水体中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18.如下图所示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以图中信息做参考,判断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米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生产者中,主要的生物类群是藻类
B.近海水域水深10米左右处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C.生活在水深100米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只有分解者
D.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海水盐度,这一点与陆地生态系统有区别
19.下列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类起主导作用 B.分解者的活动受抑制
C.对其它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强 D.其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消费需求
20.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知识来看,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可依次称为( )
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D.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监利县外国语学校2005年高考生物周练[10]——综合训练题
答题卡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21.(7分)下列表格所示为某物种的遗传学测量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基因频率 | 1900 | 1910 | 1920 | 1930 | 1940 | 1950 | 1960 | 1970 |
等位基因B的频率 | 0.99 | 0.81 | 0.64 | 0.49 | 0.36 | 0.25 | 0.16 | 0.10 |
等位基因b的频率 | 0.01 | 0.19 | 0.36 | 0.51 | 0.64 | 0.75 | 0.84 | 0.90 |
(1)求1900年和1970年时,杂合子Bb的基因型频率各是多少?(4分)
(2)请说明从1900~1970年的70年中,显性基因B的频率逐渐下降的原因。(3分)
6.(1)1.98% 18% (2)环境对基因频率有选择作用,在自然选择作用下,显性基因B逐渐被淘汰
22.(12分)在下三个生态系统中,它们的食物链(网)各是
A.草→食草昆虫→蟾蜍→蛇→鹰
B.草→食草昆虫→蜘蛛→蟾蜍→蛇→鹰
(1)在以上三个生态系统中,稳定性最强的是 。(2分)
(2)在生态系统中,鼠的数量骤然减少会引起蛇在短期内 ,在较长时间 。(2分)
(3)在生态系统C中:①初级消费者是 。(2分)
②占有第4、5营养级的生物有 。(2分)
③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开始的。(2分)
④此食物网的所有生物可以构成一个 。(2分)
46.(1)C (2)减少,恢复正常 (3)①鼠和食草昆虫 ②鹰和蛇 ③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④群落
23.(11分)我国西部资源开采过度,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开发中面临的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图2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优良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由
|
(2)若鹰的物90%来自鼠,在草→ 鼠→ 鹰这条食物链上,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鹰每减少a(表示能量),则草被鼠摄食的量将增加 。(2分)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这种调节能力相对较小,原因是: 。(2分)
(4)我国现存的草原均不同程度地受到鼠害、虫害的威胁,近些年这些灾害频频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可以结合图回答): 。(2分)
(5)我国的许多草原被开垦为农田。结果遭受了自然界的惩罚(土地荒漠化)。为纠正这一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我国在西北地区正积极开展 活动。(2分)
12.(1)竞争 优良牧草 杂草、毒草 (2)90a (3)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森林生态系统简单(或草原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比较少)。
(4)由于乱捕滥猎,使这些动物的天敌减少 (5)退耕还草(答“退耕还林”不给
分)
24.(10分)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
(1)在“草→鼠”食物链中,若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0mol氧气,则能同时产生____mol葡萄糖。鼠从中获得的能量至多相当于__________mol葡萄糖中所储存的能量。(4分)
(2)由于该生态系统鼠害日趋严重,故将黄鼬引入该生态系统以控制鼠害。调查表明鼠与黄鼬的数量变化如下表
时间(年) | 鼠种群数量(只) | 黄鼬种群数量(只) |
1 | 18900 | 100 |
2 | 19500 | 120 |
3 | 14500 | 200 |
4 | 10500 | 250 |
5 | 9500 | 180 |
6 | 9600 | 170 |
7 | 9500 | 180 |
8 | 9600 | 170 |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鼠和黄鼬种群数量变动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_ (6分)
47.(8分)(1)100 20 (2)第1~2年黄鼬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仍在增加 第3~4年黄鼬的数量大量增加导致鼠的数量大量减少 第5年开始黄鼬的数量和鼠的数量保持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