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第一轮复习测试题
第四单元 细胞的代谢试卷一
第I卷(选择题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A B C D
2. 下列分解糖类的速率最佳的实验样本是:
A.2mL唾液+l滴0.01mol/L NaCl B.2mL胃液+l滴0.1mol/L HCl
C.2mL胃液+1滴lmol/L NaOH D.2mL十二指肠液+1滴0.1mol/L HCl
3. 以下实验可以验证酶作用的特性:以20%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步骤 | 方法 | 观察结果 |
1 | 常温下自然分解 | 氧气气泡少而小 |
2 | 常温下加入Fe3+ | 氧气气泡多而小 |
3 | 常温下加入鲜肝脏提取液 | 氧气气泡极多而大 |
4 | 加入煮沸后的鲜肝脏提取液 | 氧气气泡少而小 |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没有实验依据的是
A. 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有温和性 B. 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会失活
C. 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 D. 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
4.在生物圈中,下列生理过程ATP量的变化,按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的ATP ②绿色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ATP
③动物合成有机物过程中消耗的ATP ④动物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ATP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5.关于右面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6.下图表示某有机物中加入相应的水解酶后,置于0℃至80℃环境中,有机物被分解的总量与温度的关系。根据该图判断把这些物质(包括某有机物、分解的产物、催化剂)从80℃降温处理,其关系图应为
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B.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
C.ATP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
D.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8.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不会产生ATP的过程是
A.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 C.光反应 D.暗反应
9.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10. 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能正确表达细胞吸水速率变化过程的是
11.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的是
A.平原地区的人进入西藏后产生“高原反应” B.人发高烧后食欲下降
C.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食物中的淀粉水解
D.用沸水浸泡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
12.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将带“皮”的细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
烧杯中,如右图所示。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易伸展,判断30 min
后可能出现的形状是
13.某学生完成了下面的实验:他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面包变成了深蓝色,他嚼碎了另一块面包,并用本尼迪特溶液(一种用来检验麦芽糖的试剂)检验,嚼碎的面包变成了红色(麦芽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的颜色)。因此,他做出结论,认为当面包被嚼碎时淀粉变成了麦芽糖。这位学生的实验设计的错误在于:
A.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C.未对干面包做麦芽糖的检验 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
1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分子ATP彻底水解后得到三分子磷酸基、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
B.ATP能溶于水,制成的药剂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C.细胞内ATP的含量是处于动态平衡中,对于构成生物体内部稳定的供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D.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1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序号 | 实验名称 | 实验变量(自变量) | 反应变量(因变量) |
① |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 鲜猪肝研磨液、Fe3+ | 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烧的猛烈程度表示或气泡产生速度表示 |
② |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 淀粉、蔗糖 | 加斐林试剂沸水浴,有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
③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温度(60℃热水、沸水、冰块) | 加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
④ |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 0.3g/mL的蔗糖溶液 |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6.下列过程中能使ATP含量增加的是:
A.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 B.小肠中Na+进入血液的过程
C.线粒体基质中CO2生成的过程 D.叶绿体基质中C3化合物被还原的过程
17.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0.3 g/mL的蔗糖溶液比0.1g/mL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18.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a—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实验步骤不正确 ②温度设置不合理 ③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①和②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19.右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材料,0.3g/mL蔗糖溶液、0.5g/mL 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m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n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
A.a B.b C.c D.d
20.下列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液泡体积变化的图形是
21.某同学用30%的蔗糖溶液来处理生物细胞,在操作步骤都正确的情况下,细胞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对可能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①实验材料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实验材料是动物细胞
③实验材料是死细胞 ④实验材料是去除了细胞壁的植物细胞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2. 下列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叙述合理的是
A.洋葱表皮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
B.蔗糖浸渍冬瓜导致细胞脱水死亡,蔗糖分子再进入细胞
C.分泌蛋白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到细胞外的
D.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是指细胞失去了大量的水导致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分离
23.下列ADP含量不会增加的是
A.K+进入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C.线粒体中的氢与氧结合 D.甘油吸收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24.右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B.酶因热而失活
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2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B.酶不一定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强酸、强碱或高温、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D.人体内的酶也在不断地更新
26.下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中保温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
装置 | A | B | C | D | E | F |
水浴温度T/℃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凝乳时间/min | 不凝固 | 7.0 | 4.0 | 1.5 | 4.0 | 不凝固 |
关于该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40℃左右是凝乳酶比较适宜的温度
B.将装置A内的混合物加温到40℃会发生乳汁凝固
C.可先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再保温并记录乳汁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D.将F内混合物降温到40℃就会发生乳汁凝固
27.下列有关ATP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是同一物质
28.下列物质进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
C.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NO3- D.海带细胞从海水中吸收碘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65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29.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变化曲线,试分析:
(1)酶促反应的速度可以用 来表示。
(2)Ⅱ和Ⅰ相比较,酶反应速率慢,这是因为
(3) AB段和BC段影响酶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是 和 。
(4)若想探究酶的最适pH,至少应设计 种不同的pH。
(5)请在坐标系中,绘出在酶浓度相对值为1、温度为25℃条件下酶的反应速度曲线。
30.(8分)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请完成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的实验,并进行有关分析。
(1)实验步骤及目的
取四支试管编号1、2、3、4,向四支试管中分别注入2ml无色焦性没食子酸。
①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和2滴蒸馏水,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
是否会使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的可能性。
②向2号试管中加入 ,目的是探究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非酶物质是否会催化H2O2分解而使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的可能性。
③向3号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和2滴H2O2,目的是探究 是否会使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的可能性。
④向4号试管中加入 ,与前三组实验对照,目的是鉴定马铃薯块茎提取液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
(2)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对应的结论。
如果出现 结果,则结论是 。
如果出现 结果,则结论是 。
31. 下表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设计相关内容,下图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请回答:
试管编号 | 加入材料 | 处理方法 | 实验现象 |
1 | 2mLH2O2液+2滴清水 | 无气泡 | |
2 | 2mLH2O2液+2滴清水 | 90℃水浴加热 | 少量气泡,带火星的卫生香不复燃 |
3 | 2mLH2O2液+2滴质量分数为3.5%FeCl3液 | 较多气泡, 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 | |
4 | 2mLH2O2液+2滴肝脏研磨液 | 大量气泡,带火星的卫生香猛烈复燃 |
(1)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等反应条件,因变量是酶的催化活性。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填试管编号)
(2)比较1号和2号试管,你得出的结论是 。比较3号和4号试管,你得出的结论是 。
(3)某同学按照表中方法做了这个实验,结果试管3和实验4的现象刚好相反,他的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4)如果在A到C浓度范围内,将反应温度均升高10℃,请在图上画出相应的曲线。如果在B到C浓度范围内向反应混合物中都加入少量同样的酶,请在图上画出变化后的曲线。
。
32.(6分)为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取2支试管,编号为A和B,各注入2 mL浆糊。
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③向A试管内加入2 mL唾液。
④向2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
⑤将2支试管振荡后放在37℃水中恒温10 分钟。同时取出2支试管,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4)结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该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结论有没有错误?如果有请指出并改正。
33.(5分)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甲I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Ⅱ、Ⅲ所示。图乙示意发生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底物与酶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的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
(2)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相关的酶的活性,其原因是 。
(3)据图乙分析,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是 抑制剂,原因是 。
(4)唾液淀粉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丙。若将温度提高
5℃,请在图丙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34.(7分)为验证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①在l一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
②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值依次稳
定在5.6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唾液l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
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
(2)结果见下表:(“+”表示蓝色的程度)
试管编号 | l | 2 | 3 | 4 | 5 |
pH | 5.60 | 6.20 | 6.80 | 7.40 | 8.00 |
结果(颜色) | ++ | + | 橙黄色 | + | ++ |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①实验过程选择37℃恒温是为了排除 因素对结果的干扰,而37℃是唾液
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 ;
②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 ;
③如果2、3、4号试管均变为橙黄色,可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
④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宜pH值是. ;
⑤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性,进一步的实验措施是 。
35.(10分)俗语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喝茶、品荼开始成为生活质量的一种象征。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茶多酚可在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而使茶叶变红。茶的种类以色泽(或制作工艺)分,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不同品种的茶叶。请回答:
(1)绿茶是一种不经发酵制成的茶。在制作绿茶的工艺中,有一道工序是迅速将温度提高到70℃左右,目的是 。所以绿茶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如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从而保持茶叶鲜绿的颜色。
(2)红茶是一种经过发酵(发酵度为80~90%)制成的茶。因其叶片及汤呈红色而得名。在制作红茶时,需将茶叶保持在30~40℃范围内发酵一段时间,其原理是 ,催化茶多酚充分氧化,从而使茶叶变为红褐色,即为红茶。
(3)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特征是叶片中心为绿色,边缘为红色,俗称绿片红镶边。它有红茶的醇厚,而又比一般红茶涩味浓烈;有绿茶的清爽,而无一般绿茶的涩味。试推测在制作乌龙茶的过程中,其关键步骤应是
。
(4)茶叶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除茶汤 这个最基本的作用外,绿茶对人体还具有抗癌、坚固牙齿、使脑血管不易破裂的三大保健作用。目前,国际上定出的六种保健品中,绿茶位居第一。
(5)历代文章中有茶事,历代茶事中有文章。“酒壮英雄胆,茶引学士思”,茶能触发文人创作激情,提高创作效果。“茶引学士思”所涉及的人的神经中枢主要有 。
36.(12分)现有生鸡蛋清、面包、花生油等实验材料以及试管、烧杯、温度计、酒精灯、三角架、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碘酒等实验仪器与药品,设计一个实验,从中选择适当实验材料,验证胃液有消化作用。[提示:胃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种消化酶和胃酸(盐酸)]
(1)实验方案:
第一步:采集胃液。将一只已对铃声建立了分泌胃液反射的狗,在其胃底部做一个人工胃瘘(胃液可由瘘管流到体外),利用铃声刺激空腹的狗,引起狗产生分泌胃液的条件反射,可获得纯净的胃液。在此反射活动中,接受刺激的是 ,效应器是 。
第二步:选择和制备实验材料: ,并冷却。
第三步:验证胃液的消化作用:
①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 mL己制备的实验材料;
② ;
③将甲、乙两支试管同时放入 环境中约20~30 min。
(2)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实验结论。
(3)如果要进一步证明在胃液的消化作用中,起消化作用的是消化酶而不是盐酸(胃液),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再加一个丙试管。丙试管内应加入的实验材料和药品是 。
37.为了验证“氯离子是唾液淀粉酶的一种激活剂”。三位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设计,下列是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问下列实验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8分)
(1)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向甲试管中加入适量的0.001mol/L的盐酸,向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自来水,然后同时向甲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释唾液,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滴碘液,观察比较哪支试管里蓝色较快褪掉。
(2)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向甲试管中加入适量的0.001mlo/L的盐酸,向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然后同时向甲乙试管加入等量的稀释唾液,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滴碘液,观察比较哪支试管里蓝色较快褪掉。
(3)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向甲试管中加入适量的0.001mol/L的NaCl溶液,向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自来水,然后同时向甲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释唾液,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滴碘液,观察比较哪支试管里蓝色较快褪掉。
(4)下面由你进行实验设计,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参考答案
1-5B A C BB 6-10 B D D BC 11-15 A D C C A 16-21 C D D B B D
22-28 AB BCD ABC ABD CD BCD BCD
29.(1)底物消失所需的时间(或产物生成的速率) (2)温度低,酶活性降低 (3)底物浓度 酶浓度 (4)3
30.(8分)(1)①马铃薯块茎提取液;②2ml煮熟的马铃薯块茎提取液和2滴H2O2溶液;③H2O2在没有酶催化下;④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和2滴H2O2溶液;
(2)1、2、3号试管内无色,4号试管内生成橙红色沉淀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2、3、4号试管内均无色 马铃薯块茎中不含有过氧化氢酶
31.(1)温度(其他合理答案给分) 试管1 试管2、试管3和试管4 (2)加热能提高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速率 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
(3)①肝脏研磨液不新鲜;②没有换滴管,用滴过肝脏研磨液的滴管滴FeCl3液;(2分)
(4)相应曲线如右图(2分)
32.(6分)实验方法和步骤中的错误:第③步应在B试管中加入2 mL清水;第④步和第⑤步应作对调,以排除碘液对淀粉分解的影响。结论错误:本实验只能证明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但不能证明具体分解后的产物是什么。
解析:根据等量对照原则,A试管中加入2mL唾液,则B试管中必须加入2mL清水,保持两试管中物质液体总量相等 (2分) ; 加入唾液后应该先把两试管放入37℃水恒温10分钟,使淀粉被彻底水解后,再加碘液检验,否则先加碘液有可能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而影响检验结果 (2分) 。 本试验只是证明了唾液淀粉酶把淀粉水解,至于水解产物到底是什么,并没有证明,所以结论不准确(2分)。
33.(5分)(1)专一性
(2)青霉素能与这些酶的活性位点结合(或:酶活性位
点被封闭),使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
机会下降
(3)竞争性 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
结合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小(1分)
(4)见右图(1分)
35.(1)通过高温使氧化酶变性失活 (2)氧化酶在此温度范围内活性最高
(3)通过某种手段提高茶叶边缘的氧化酶的活性,使茶多酚氧化变红,而中间部分保持不变 (4)补给水分以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
(5)味觉中枢、语言中枢(答案中除含有味觉中枢、语言中枢外,另外再出现嗅觉中枢或视觉中枢不算错)
36.(1)第一步:听觉感受器或耳蜗;胃腺 第二步:将生鸡蛋清加水煮沸,制成蛋花液
第三步:②向甲试管内加入2 mL胃液,向乙试管内加入2 mL蒸馏水 ③37℃水浴
(2)结果:加胃液的甲试管内蛋花消失;加蒸馏水的乙试管内蛋花不消失。 结论: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胃液对蛋白质有消化作用。 (3)蛋花液2 mL和盐酸2 mL
48.(8分)(1) 不能。加入的HCl可能影响淀粉酶的活性,自来水中也含少量的氯离子干扰。(3分)
(2) 不能。加入的HCl可能影响淀粉酶的活性。(1分)
(3) 不能。自来水中少量的氯离子会产生干扰。(1分)
(4) 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湖,向甲试管加适量的0.001mol/L的NaCl溶液,向乙试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然后同时向甲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释唾液,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滴碘液,37℃水浴中保温,观察比较哪支试管里蓝色较快褪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