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二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二生物下学期检测试题6

2014-5-11 0:35:32下载本试卷

高二生物下学期检测试题(6)

一、单选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2分)

1.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原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小岛上,形成了不同的物种。对于新物种形成的原因,正确的是

A.不同小岛上的种群都出现了各种突变和基因重组

B.自然选择对不同小岛上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

C.不同小岛上的种群由于基因库改变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D.不同小岛在地理上的隔离直接导致了新物种的产生

2.右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

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

述中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在d点之后

 C.阻止蝗虫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后

3.女娄菜的叶形有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之分,已知其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雌株全为披针叶,雄株有披针叶、狭披针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狭披针叶性状属于显性性状  B.亲本与F1中的披针叶植株的基因型不同

  C.子二代的基因型共有3种    D.子二代中的披针形植株的基因型相同

4.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15∶1,那么F1和双隐性个体相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3∶1和4∶1      D.3∶1、3∶1和1∶4

5.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6.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中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肤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aaBb

C.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   D.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

7.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                      A.11/18   B.5/9     C.4/9      D.3/5

8.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则自交前A的基因频率、自交后A的基因频率、自交后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55%、45%、32.5%       B.55%、55%、42.5%

   C.45%、45%、42.5%       D.45%、55%、32.5%

9.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这种关系可表示为(  )

A.M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M表示生物的进化,N表示基因频率的改变  C.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性状的改变

D.M表示伴X隐性遗传母亲患病,N表示儿子不一定患病

10.右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O:\生物试卷\5.files\50.gif

A.图I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组成4个染色体组

B.图II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a、b、c、d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

D.图Ⅲ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人类某种遗传病在若干家

庭中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据此

可推测该病最可能是(注:表中“+”为患病,

“-”为正常)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

12.某种药用植物合成药物1和药物2的途径如下图所示:


基因A和基因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是AAbb或Aabb的植株能同时合成两种药物

B.若某植株只能合成一种药物,则必定是药物1

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能合成药物2的个体占3/16

1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文本框: 种群个体数量D.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14.下图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

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

B.种群①的营养级比种群②的营养级高

C.种群②所含有的能量比种群①所含有

的能量高

D.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

15.一条正常染色体的基因排列顺序为ABCD·EFGH,“·”表示着丝粒,字母代表不同基因,下列哪种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了倒位,且倒位片断包含着丝粒。

  A.ABCFE·DGH  B.ABCD·EFEFGH  C.CDAB· EFGH  D.ABCD·GHEF

16、下图表示用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④Ab

      ①AABB    I  III     II      V

               ③AaBb      ⑤AAbb

      ②aabb       IV

⑥AaaaBBbb

A. 由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分别是杂交和测交

B. 由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称做花药培养法

C. 由③培育出⑥的常用方法Ⅳ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

D. 图中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

17.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其表现型比例为1:1:1:1的一定是测交

B.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的单倍体植株得到的是纯合子

C.取无籽蕃茄和无籽西瓜的果皮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出来的植株一定结无籽果实

D.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因而多基因遗传病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18、在狼和鹿的进化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狼和鹿在捕食和被捕食过程中,彼此都形成了动作敏捷、快速奔跑的特性,这是共同进化的一个实例;

B、在进化过程中,因为狼的追捕而使得鹿产生奔跑速度快的变异;

C、狼和鹿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这说明它们之间具有生殖隔离现象;

 被食者

捕食者

昆虫

狐狸

昆虫

狐狸

D、突变是狼和鹿产生不定向的变异,自然选择定向地决定着它们向奔跑速度快的方向进化。

19.右面表格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表示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有三条食物链  

B.次级消费者有鸟、鹰、狐狸

C.人类大量捕杀鼠会使狐狸的数量增多,鹰的数量减少

D.鹰占有三、四两个营养级

20.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种动物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年)

鼠种群数量

X种群数量

1

18900

100

2

19500

120

3

14500

200

4

10500

250

5

9500

180

6

9600

170

7

9500

180

8

9600

170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该调查期内,物种X种群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

B.在第四年,X种群数量最多的原因是种内斗争最弱

C.若在第九年大量捕杀物种X,则第十年鼠种群数量会增加

D.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X种群数量增加时,鼠种群数量会减少

21.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种植玉米时,因玉米高矮不一,具有分层现象,所以要合理密植

B.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C.对某生态系统中某种乔木取样调查,选取5个合适的样方,每个样方面积为S(rn2)记数的结果分别是nl、n2、n3、n4、n5,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nl+n2+n3+n4+n5)/5S(株/rn2

D.若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的能量依次为Q1、Q2、Q3,则Q1≥Q2+Q3

2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23. 右图表示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图,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A控制的性状将更加

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2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最好选择调查的遗传与方法是( )

A.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D.青少年型糖尿,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25.某一学者对一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得到了如表格中的数据。(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丁表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储存的能量,单位为J/cm2.a)下列是对该生态系统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GP

NP

R

464.6

386.3

96.3

62.8

44

18.8

12.6

5.1

7.5

14.6

0

14.6

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甲、乙、丙、丁的GP值相加

B.若维持现在的能量流动状态,则该生态系统的总量会越来越多

C.乙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中自身的粪便中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1/44×100%

26.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A.DDTT和ddtt杂交,F2中具有双显性性状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是9/16

B.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该桃树枝条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的果皮基因型为DdTt

C.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有tt的配子类型,则有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D.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生物检测试题(6)答题卷  姓名     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二.非选择题

休息

与其它物种关系

进食

其它活动

物种A

20%

15%追逐物种B

55%吃种子

10%

物种B

20%

25%被物种A追逐

45%吃种子

10%

物种C

75%

l5%吃物种A

10%

物种D

75%

20%吃物种C

5%

1.某生物学研究小组观察到某野外四个物种在一 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

表示): 

(1)根据表中信息,试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

(2)物种A、B之间的关系属于      ,物种C与物种A的关系属于        。从食性角度看,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其可能的原因是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

(3)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涉及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还应有       __

               。

(4)碳元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是从       ______________ 开始的,若研究发现一段时期内,进人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碳元素总量与由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碳元素总量相等,则说明该项生态系统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或生态平衡)

2.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甲图表示酵母菌的个体数量变化的曲线,

请据图回答

      甲                 乙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2)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t2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受到                      等因素的制约。

(3)请在乙图中绘制出酵母菌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

(4)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

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捕获该种群的最佳时期为t0—t1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在t1—t2时间,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3.  在一封闭饲养的有毛小鼠繁殖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对有毛小鼠生产的一窝鼠仔有几只无毛小鼠,无毛小鼠全身裸露无毛,并终身保留无毛状态,科研人员为了研究无毛小鼠的遗传特性,让上述这对有毛小鼠继续杂交,仍有无毛鼠出生;让无毛小鼠与亲代有毛小鼠回交,生产出10 只无毛小鼠和12只有毛小鼠,其中无毛小鼠雌、雄各5 只,有毛雌小鼠7 只,雄小鼠5 只。

( l )科研人员初步判断:① 该小鼠无毛的原因是种群中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② 控制无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写出科研人员作出上述两项判断理由

( 2 )由于该种无毛小鼠有极大的科研价值,科研人员需要将其扩大繁殖。已知无毛是由隐性基因控制,无毛雄鼠能正常生育,无毛雌鼠繁殖力低,哺乳困难。若利用上述回交实验得到的小鼠做实验材料,理论上有四套交配方案能获得无毛小鼠。

其方案一为:杂合有毛小鼠♀X杂合有毛小鼠♂

写出另三套方案,指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最佳方案:

理由:

4.Ⅰ.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选取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做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代(F1)表现型的统计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回答下列问题。(控制豌豆粒色和粒形的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豌豆子叶的黄色对绿色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粒色

   粒形

 黄色

 绿色

 圆粒

 皱粒

 501

 498

 758

 242

(1)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黄色圆粒), ______________(绿色圆粒)。

(2)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F1代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选取F1中的全部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则后代出现的表现型及相应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校学生在体检时,发现有一位男生只患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根据该病在其家族中的发病情况绘成下面的遗传图谱。请回答: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病。

(2)就该病而言,某男生的基因型与8号的基因型相同的几率是       %。

(3)经多方咨询,某男生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表现正常。若成年后与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婚配,你认为其后代有可能患该病吗?为什么?                 

                               

(4)若该遗传病的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1号同时患红绿色盲,色觉正常基因为B,红绿色盲基因为b,则6号的基因型是         ,某男生的基因型是   

     。预测将来该男生与表现型正常,但其父亲为色盲的女性婚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男孩的几率是     

6下图甲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层生活着的苔类、昆虫及鸟类等生物种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苔类、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

(1)图甲中的次级消费者是    ;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   

(2)若A增长1Kg,则最多消耗     Kg生产者。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此现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3)物种A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乙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    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                                 

生物检测试题(6)答案

1-5 DABAD 6-10 CDBBB  11-15 DCDDA  16-20 BBBCC  21-26 CBCBB C

21.C。

解析:分层现象是指不同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占据不同的空间,A错;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错;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对;若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的能量依次为Q1、Q2、Q3,则Q1一定大于Q2+Q3,不会出现等于Q2+Q3的情况,D错。

1.(1)

 

(2)竞争  捕食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不全不得分)  (4)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   (1)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分)   食物、空间等(2分)

(3)如下图(2分)

(4) B

3. ( 1 ) (① 因为小鼠无毛的性状可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种群中常见种为有毛,出现无毛性状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② 因为回交后代无毛性状没有性别的差异,故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 2 ) ( 8 分)方案二:无毛小鼠♂x 杂合有毛小鼠♀( 1 分)

方案三:无毛小鼠♀x 杂合有毛小鼠♂(1 分)

方案四:无毛小鼠♀x 无毛小鼠♂(1 分)

最佳方案:方案二(与上述对应)( 1 分)。

理由:因为方案二中亲本均能正常生育,后代无毛小鼠出现较高为1/2,而其它方案均存在缺点:方案一后代无毛小鼠出现概率较低为1/4,方案三、方案四中纯合隐性无毛雌鼠繁殖能力低,哺乳困难。(4 分)

4.答案:(12分) (1)AaBb(2分) aaBb(2分)  (2)1/4(2分)  AaBB、AaBb(2分) (3)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2:1:1(共4分)。

5.(1)常    显     

(2)100     

(3)有可能,手术治疗不会改变遗传物质(基因型)(或:致病基因仍然存在)。

(4)AAXbY或AaXbY   AaXBY   1/4

6.(1)I、D、A  A和D   (2)1000      (3)C     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