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二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二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2014-5-11 0:35:33下载本试卷

高二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命题人:罗天来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第II卷的38题和第39题为选做题。第I卷(共64分)

考生注意:

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考号、姓名。

2. 第I卷(1-28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切取牛的生长激素和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它们分别注入小鼠的受精卵中,从而获得了“超级鼠”,此项技术遵循的原理是

A.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

B.基因工程:RNA→RNA→蛋白质

C.细胞工程:DNA→RNA→蛋白质

D.基因工程:DNA→RNA→蛋白质

2、科学家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一种“生物导弹”,可以携带DNA分子。把它注射入组织中,可以通过细胞的内吞作用的方式进入细胞内,DNA被释放出来,进入到细胞核内,最终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成为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的过程,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互换  D.染色体变异

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正确叙述是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

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4、下列四个选项中,肯定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

  A.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B.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C.基因工程培育的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D.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5、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条件是不需要的

A.消毒灭菌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光照   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6、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A.有丝分裂   B.分化   C.减数分裂   D.全能性

7、水稻(基因型为AaBb)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经过如下过程培育试管苗。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单倍体植株;b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愈伤组织;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乙烯和脱落酸;d试管苗的生长发育不需要光照

  B.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二倍体植株; b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愈伤组织;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d试管苗的生长发育不需光照

  C.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单倍体植株;b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愈伤组织;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d试管苗的生长发育需要光照

  D.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二倍体植株;b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愈伤组织;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乙烯和脱落酸;d试管苗的生长发育需要光照

8、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B. 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 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 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9、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成年猪的动脉血管细胞和模拟胚胎环境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成功地在实验室里培育出新的动脉血管.这种血管的外形和功能都与真的血管一样,这一研究成果是生物组织培养领域的重大进展.下列关于以上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属于“克隆”          B.可能要利用去核卵细胞 

C.关键是激发血管细胞的全能性  D.关键是激发血管细胞发育成血管的潜能

10、关于PCR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PCR是体外复制DNA的技术     B.PCR过程中只需要两个引物分子

  C.Taq酶是一种热稳定DNA聚合酶   D.PCR利用的是DNA双链复制原理

11、保存食品时必须保持食品新鲜、色艳以及原有的风味。目前,人们常采用保鲜膜来保存食品,其原理是(   )

A.膜内食品与空气隔绝,阻止呼吸,有机物不再分解

B.使用保鲜膜可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C.保鲜膜具有杀菌作用,使蔬菜、水果不会腐烂

D.上述说法都对

12、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元素,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一项功能是(   )

A.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用于基因工程获得黏性末端

C.可连接上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  D.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13、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中,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

A.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到生殖细胞中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C.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D.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14、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区别是                     (  )

  A.基因工程需对基因进行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不对基因进行操作

  B.基因工程合成的是天然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合成的不一定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

  C.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是细胞水平(或性状水平)

  D.基因工程完全不同于蛋白质工程

15、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的酶类主要有

  A.蛋白酶和脂肪酶          B.蛋白酶和淀粉酶

  C.脂肪酸和淀粉酶          D.肽酶和麦芽糖酶

16、腐乳在酿造后期发酵中添加适量酒液的目的不包括(  )

  A.防腐  B.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   C.利于后期发酵  D.满足饮酒的需要

17、牛肉膏可以为微生物提供(  )

  A.氮源和维生素 B.氢元素氧元素C.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D.无机盐

18、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  )

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C.其核心是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液的纯度

D.结果都是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19、关于选择培养正确的是  (  )

A.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B.可以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C.所用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      D.选择培养不可以省略,但可以重复操作

20、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  )

A.CO2和N2  B.葡萄糖和NH3  C.CO2和尿素 D.葡萄糖和尿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错选、不选得0分,共24分)

21、生物细胞中含有细胞质基因的结构是 (  )

  A. 细胞核和染色体 B.染色体和核糖体  C.线粒体和质粒  D.线粒体和叶绿体

22、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应包括( )

A.目的基因    B.启动子    C.终止子    D.标记基因

23、下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示意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B.③    ④过程是指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

C.将①经脱分化培养成②时,再植上人造种皮即可获得人工种子

D.②    ③的再分化过程中,诱导②生根的激素主要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24、在克隆多利羊的过程中,下列运用到哪项技术(  )

A.细胞培养技术   B.细胞核移植   C.胚胎移植技术    D.基因工程技术

25、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以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的诊断 B.可以与药物结合,用于病变细胞的定向治疗

C.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    D.可以在生物体内生产,不能体外生产

26、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二倍体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见右图)。关于这一科学事实,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此种生殖产生的后代有广泛的变异  

  C.韧皮部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增加数目  

  D.此种生殖产生的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

27、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4项有关内容,你认为正确的是(  )

比较内容

植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

A

特殊处理

酶解法去除细胞壁

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制成细胞悬浮液

B

融合方法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C

典型应用

无病毒植物的培育、人工种子、种间植物杂交等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

D

培养基

的主要区别

蔗糖是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成分

葡萄糖和动物血清不可缺少

28、下列属于菌落特征的是(  )

  A.菌落的形状   B.有无荚膜    C.菌落的大小   D.隆起程度

卷(共86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问答等题型,共86分。说明:“  ”填写文字,[  ] 内填写编号)

29、(8分)在药品生产中,有些药品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凝血因子等,以前主要是从生物体的组织、细胞或血液中提取的,由于受原料来源限制,价价十分昂贵,而且产量低,临床供应明显不足。自70年代遗传工程发展起来以后,人们逐步地在人体内发现了相应的目的基因,使之与质粒形成重组DNA,并以重组DNA引入大肠杆菌,最后利用这些工程菌,可以高效率地生产出上述各种高质量低成本的药品,请分析回答:

(1)在基因工程中,质粒是一种最常用的          ,它广泛地存在于细菌细胞中,是一种很小的环状        分子。

(2)在用目的基因与质粒形成重组DNA过程中,一般要用到的工具酶是        

(3)将含有“某激素基因”的质粒导入细菌细胞后,能在细菌细胞内直接合成“某激素”,则该激素在细菌体内的合成包括               两个阶段。

(4)在将质粒导入细菌时,一般要用     处理细菌,以增大        

30、(11分)下图是将人类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的示意图,所用的载体为质粒A。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质粒导入细菌B后,其上的基因能得到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注:质粒中的a点即是四环素抗性基因的存在位置,又是与目的基因的结合点;斜线部分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

1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途径一般有哪两条?(2分×2=4分)                

                                            

2如何将目的基因和质粒结合成重组质粒?(3分)

                                      

                                      

                                      

3目前把重组质粒导入细菌细胞时,效率还不高,导入完成后得到的细菌,实际上有的根本没有导入质粒,有的导入的是普通质粒A,只有极少数导入的是重组质粒。可通过以下步骤鉴别得到的细菌是否导入了质粒A或重组质粒;将得到的细菌涂布在一个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就是导入了质粒A和重组质粒的细菌,反之则没导入。使用这种方法鉴别的原因是什么?(1分)       

4若把通过鉴定证明导入了普通质粒A或重组质粒的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生的现象是什么?(2分)                            

5导入细菌B细胞的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什么?(1分)         

31、(7分)(7分)下图是“试管牛”工厂化生产的技术流程图,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       (填标号)判断,此种繁殖方式是          生殖,此技术的意义在于           

(2)①过程中通常每个卵巢平均可采集       枚可用的卵母细胞,最终可能产下     头犊牛。

(3)②过程通常采用         法。

(4)④过程一般要经历哪几个时期:        

                        

32、(13分)传统农作物育种途径往往是通过杂交获得,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品种的培育途径逐渐被扩宽。目前至少有7种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途径被广泛应用。下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_____________育种方式,A→B→C的途径表示_____________育种方式。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途径是__________。这两种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

(2)B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方法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中原理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

(4)G所示过程可以采用花粉粒通道法,这是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的___________环节。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从悬浮培养的单细胞或胚囊中,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胚状体,并将其包埋在一个能提供营养的胶质中,外包裹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目前,我国科学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在烟草、水稻、小麦和玉米等植物上成功诱导出胚状体,而美、日等国正着手将人工种子商品化。离体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人工种子中包埋胚状体的胶质可看作玉米种子的________结构。

(6)由人工种子萌发出的植株与天然种子萌发出的植株有何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7分)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过程是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_____________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_____________。从小鼠体内提取分离该细胞之前,应给小鼠注射_____________类物质。

(2)B过程是一个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进行需要灭活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的诱导。

(3)单克隆抗体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与常规抗体相比,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4、(3分+7分=10分)阅读下面的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A、(3分)体外受精技术是继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之后,家畜繁殖领域的第三次革命。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一系列高新生物技术的发展,如DNA图谱的构建、细胞核移植、转基因技术、胚胎干细胞的建立和克隆动物的研究,推动了体外受精技术向前发展。

  哺乳动物体外受精研究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早在1878年,澳大利亚科学家斯科克(Schek)就用兔进行过实验,此后皮克斯(Pincus)等科学家曾对家兔和小鼠进行过体外受精。随着体外受精方法的不断完善,已先后对30多种哺乳动物体外受精并相继获得成功,其中移植获得的试管后代家畜有牛、山羊、猪、绵羊等。近年来,研究者在改良培养液、培养条件,提高胚胎体外生产效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尽量模拟体内受精和发育环境,提高胚胎体外生产效率;通过在培养体系中添加化学物质以图更好地了解整个受精过程中的生理机制。但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的累积效率却很低,即使胚胎培养在体内也只有5%-10%的成功率。

(1)体外受精技术操作的对象是(   )

  A.生殖细胞  B.受精卵   C.早期胚胎细胞   D. A,B,C都是

(2)体外受精技术的理论基础是胚胎发育学,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         (2分)

B、(7分)某生物小组采用简易发酵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操作过程如下,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步骤:

  ①挑选新鲜葡萄,除去枝梗,冲洗。

②把榨汁机、发酵瓶用清水洗干净,晾干后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③用榨汁机榨出葡萄汁,然后将葡萄汁煮沸30分钟左右进行消毒,装入发酵瓶,并留有大约1/3的空间。密封充气口,控制18-250C的温度,发酵10-12天左右,然后用重铬酸钾溶液进行鉴定。

④当果酒制作好以后,往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密封,然后将装置的温度控制在30-350C下发酵。

(1) 以上实验操作有三处错误,请在题中用横线标出,然后改正(只要求在答题卡改正)。(3分)

                                        

                                      

                                       

(2) 为什么要用70%的酒精对榨汁机和发酵瓶消毒?(1分)

                           

(3) 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要让酵母菌大量繁殖,应如何操作?(1分)

                                    

(4) 在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过程中,发酵条件有什么不同?(2分)

                                       

                                      

35、(6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自1984年第一例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以来,转基因鱼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如转入生长激素(GH)基因的鱼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但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研究转基因鱼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及外源基因的扩散问题。最近,我国科学家只是将三倍体的转基因鱼投入自然系统。

(1)转基因鱼成功的物质基础是                 

(2)已知人的GH是一个含有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若将人的GH基因转移到鱼体内,则转基因鱼增加的脱氧核苷酸数至少是    

(3)转基因鱼通过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取得较高的特定生长率,以至生长高于非转基因鱼,蛋白质转换效率也显著高于非转基因鱼。其可能的原因是              

(4)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试分析引起生态安全性问题的原因是                           

(5)多倍体鱼类对控制过度繁殖是有效的,刘筠等最近培育成功的三倍体“湘云鲫”,其形成过程是                  ,试从保障生态安全性问题分析只投放三倍体鱼的原因是                           

36、(4分)在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时,出现如下问题,请给予解答:

(1)一位同学用稀释倍数为106的稀释液在培养基中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数数为21、212和256,该同学以这3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163作为统计结果。你认为这一结果是否接近真实值?如果需要改进,如何改进?(1分)_____________              _。

(2)A同学筛选出的菌落为150个,其他同学只选择出50个,并且他在设计实验时并没有设置对照。你认为A同学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设计对照实验排除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8分)CCTV一2于2005年4月7日报道,卫生部4月6日发布了《苏丹红危险性报告评估》,报道中提到苏丹红一号是一种人工色素(工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科研人员欲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探究苏丹红是否对人体有危害。请回答:

 (1)根据所学的动物细胞工程知识,你认为采取下列哪种技术手段最合适:     (1分)

A.  动物细胞融合  B.动物细胞培养  C.胚胎移植   D.核移植

(2)根据上述选择,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苏丹红一号”是否对人体有危害。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分)

    [2]实验方法步骤:

 ①材料准备:从医院妇产科获取所需要的原材料组织,浓度为O.09%“苏丹红一号”试剂,高倍显微镜,培养瓶若干,配制好的培养液,剪刀,培养箱,所需要的酶。

 ②制备检测细胞:

a.配制细胞悬浮液:                            (2分)

b.将悬浮液分装到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③检测过程:(3分)

                                      

                                      

                                       

④实验结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略)

说明:下面两道为选作题,其中第38题适用于《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第39题适用于《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请在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则以第39题给分。

38、(10分)大肠杆菌是位于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对人体具有多种作用。请回答:

(1)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用于实验的培养基成分:

成分

蛋白胨

乳糖

蔗糖

K2HPO4

伊红

美蓝

蒸馏水

含量(g)

10

5

5

2

0.4

0.065

1000mL

①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___________培养基;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则属________培养基。

②该培养基中提供氮源的是__  _ ,从培养基的成分可知,该培养基培养的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___

③加入伊红一美蓝的目的是                           

(3)1943年,曾获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鲁里亚和德尔布吕克设计实验,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是发生在接触噬菌体之前还是之后。实验过程如下图。

①在培养基中加入噬菌体的目的是                        

②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③结果表明实验假设成立,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④请你分析出现A4和A5实验结果的原因:                    

                                        

39、(10分)农业科技工作者在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找到了一种抗虫基因,釆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该基因转入棉花培育抗虫棉花品系。

(1)该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                       (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复制     D.基因分离

(2)利用该技术可获得抗虫基因。如:从苏云金芽孢杆菌核糖体上分离出      

并以此为模板,    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单链DNA在酶的作用下合成        

(3)抗虫基因只有与能被棉花细胞接受的基因载体——质粒结合,才能进入棉花细胞。否则,即使人工设法将其注入,也会被棉花细胞中内的        分解。

(4)要使抗虫基因与质粒结合,必须用         来切割基因载体和目的基因,切割后的质粒与目的基因片段还需要        酶,根据        原则使两者粘合在一起。

(5)将粘合后得到的DNA分子注射到棉花植株雌蕊的子房,并使其进入     细胞,待子房发育成果实后,取种子播种,从中获取抗虫棉。

(6)抗虫棉之所以能抗虫,是因为棉花细胞中的抗虫基因表达出               

惠东中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文本框: 高二( )班 姓名: 考号: 座位号: 成绩: 生物第Ⅱ卷 答题卡

29、(8分)(1)                  (2)              

(3)            (4)                        

30、(11分)1                            ;(2分)

                                     。(2分)

2                                    

                                      

                                   。(共3分)

3                                  。(1分)

4                                    

                                  。(2分)

5                                。(1分)

31、(7分,每空1分)(1)                             

 (2)              (3)           

(4)                                 

32、(13分,每空1分)(1)                           

                                   

(2)           (3)                          

(4)                           

(5)                                   

(6)                                      

33、(7分,每空1分)(1)                          

(2)                                   

(3)                                  

34、(10分,个别空除外,每空1分)(1)     

(2)                                     。(2分)

 (3)①                                    

                                   

                                        

 (4)                                     。  

(5)                             

 (6)①                                       

                                         

35、(6分,个别空除外,每空1分)(1)          (2)           

(3)                                           

(4)                                         。 

(5)                                           

                                          。(2分)

36、(4分)(1)                                (1分)  

(2)                                       (1分)

                                           。(2分)

37、(8分)(1)      (1分)

(2)[1]原理:                                   

                                        。(2分)

[2]②a.                                      。(2分)

③检测过程:(共3分) 

                                           (1分)

                                         (1分)

                                         (1分)

38、(10分)(1)                                    

(2)①             ②                              

(3)①                          ②           

                                           

                                            

                                              

39、(10分)(1)      (2)                            

(3)           (4)                              

(5)            (6)                         

参考答案

单选题:1、D2、B3、C4、B 5、C 6、C 7、C8、B9、C10、C

11、B12、D13、B14、A15、A16、D17、C18、D19、A20、D

多选题:21、CD22、ABCD23、ABD24、ABC25、ABC26、BC27、ABC28、ACD

非选题:

29、(8分)(1)基因的运载体    DNA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DNA连接酶 

(3) 转录  翻译 (4) 氯化钙(或Ca2) 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30、(11分)【解析】 此题是对基因操作“四步曲”比较全面的考查,而且注意联系实际。

1据课本内容知人工合成基因的两条途径是:①将从细胞中提取分离出的目的基因作为模板,转录成mRNA单链DNA双链DNA;②据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mRNA中碱基序列DNA碱基序列目的基因。

2将目的基因和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的过程是:①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使其出现一个有粘性末端的切口;②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③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质粒的切口处,再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质粒与目的基因结合成重组质粒。

3检测质粒或重组质粒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均需利用质粒上某些标记基因的特性。即对已经做了导入处理的、本身无相应特性的受体细胞进行检测,根据受体细胞是否具有相应的特性来确定。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在质粒A和重组质粒上,且它与目的基因是否插入无关,所以,用含氨苄青霉素这种选择培养基培养经导入质粒处理的受体细胞,凡能生长的则表明质粒导入成功;不能生长的则无质粒导入。

4抗四环素基因不仅在质粒A上,而且它的位置正是目的基因插入之处,因此当目的基因插入质粒A形成重组质粒时,此处的抗四环素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就会被破坏,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就不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而质粒A上无目的基因插入的,抗四环素基因结构是完整的,这种受体细胞就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5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受体细胞通过转录、翻译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即人的生长激素。

【答案】 1①将从细胞中提取分离出的目的基因作为模板,转录成mRNA单链DNA双链DNA;②据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mRNA中碱基序列DNA碱基序列目的基因。(2分)

2①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使其出现一个有粘性末端的切口;②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③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质粒的切口处,再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质粒与目的基因结合成重组质粒。(3分)

3普通质粒A和重组质粒都含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1分)

4有的能生长,有的不能生长。导入普通质粒A的细菌能生长,因为普通质粒A上有抗四环素基因;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菌不能生长,因为目的基因插在抗四环素基因中,抗四环素基因的结构被破坏。(2分)

5受体细胞通过转录、翻译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即人的生长激素。(1分)

31、(7分)(1) ③  有性 快速大量繁殖良种牛,提高经济效益 (2)10 1~2 (3)化学 

(4)受精卵、卵裂期、桑椹胚期、囊胚期

32、(13分)(1)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A→B→C  能较快得到纯合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花药离体培养(3)基因突变 A、D和G(或B、K、F)

(4)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NA杂交等

(5)脱分化 再分化 胚乳

(6)天然种子萌发出的植株属于有性生殖,可能因性状分离而丧失其优良特性

33、(7分)(1)效应B 抗体 抗原(2)细胞融合 仙台病毒 聚乙二醇(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34、(3+7=10分)(1)D (2)人工模拟体内环境,包括营养、温度、pH等,使初级卵母细胞成熟,同时使精子获能,最终完成受精。(2分)

(7分)(3)①提示:葡萄应先冲洗,再除去枝梗,否则易造成杂菌污染。

②因为我们利用提葡萄皮外面附着的酵母菌,所以葡萄汁不能加热煮沸。

③在果醋发酵过程中应不断向发酵液中充气。

 (4)防止杂菌污染,影响酵母菌发酵母。  

(5)先往发酵液中通入适量的氧气。

 (6)①温度不同,果酒发酵为18-250C,果醋发酵为30-350C。

②对氧气的控制不同:果酒发酵应先通入氧气再隔绝空气,果醋发酵应不断通入足够的氧气。

35、(6分)(1)遗传物质都是DNA(合理得分)(2)1146 (3)合成了大量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 

(4)转基因鱼与同种野生鱼杂交,使野生鱼带有转基因,具有生长优势,使其捕食对象大量减少,与其他物种竞争,引起生态危机。(合理得分) 

(5)转基因的二倍体个体加倍为四倍体转基因个体,然后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形成三倍体。

三倍体不能繁殖,可以人工控制养殖数量和范围,避免发生杂交,竞争引起生态危机。(合理得分)

36、(4分)(1)不接近真实值,接种前将菌液摇匀后重新实验(1分) 

(2)可能是土样不同,也可能是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合理得分)(1分)

方案有二:一是由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壤进行实验,如果与A同学一致,则证明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配制有问题。(2分)(另一种方案是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 )

37、(8分)(1)B(1分)

(2)[1]原理:许多致畸、致癌物质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后,培养细胞会发生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1分)根据变异细胞占观察培养细胞的百分数,可以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1分)(合理得分)

[2]②a.将上述组织用剪刀剪碎,再用胰蛋白酶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利用培养液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2分)

③检测过程:(共3分) 

取两只培养瓶,标号为1、2,分别往其中加入等量配制好的培养液,再往1中滴加几滴0.09%“苏丹红一号”试剂,摇匀。(1分)   

将上述某一个培养状况较好的培养瓶的细胞培养液分成两份,分别加入1、2培养瓶中,进行培养;(1分)

一段时间后,分别从1、2培养瓶中取样作多次镜检,计算出变异细胞占观察培养细胞的百分数(1分)

38、(10分)(1)没有核膜(或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①液体  鉴别 ②蛋白胨 异养型 ③便于识别(鉴别)大肠杆菌的菌落 

(3)①选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 ②寄生 ③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 ④A5比A4发生突变的时间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4多,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多 (或答A4比A5发生突变的时间晚,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5少,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少)

39、(10分)(1)B           (2)mRNA 逆转录 双链DNA(目的基因)

(3)DNA水解酶(核酸酶)        (4)同一种限制酶 DNA连接酶 碱基互补配对 

(5)卵(受精卵)  (6)对害虫有毒的蛋白质(毒性蛋白)(合理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