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生物选修3终结性测试卷
08/06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共46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8分)
1、切取牛的生长激素和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它们分别注入小鼠的受精卵中,从而获得了“超级鼠”,此项技术遵循的原理是
A.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 B.基因工程:RNA→RNA→蛋白质
C.细胞工程:DNA→RNA→蛋白质 D.基因工程:DNA→RNA→蛋白质
2、科学家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一种“生物导弹”,可以携带DNA分子。把它注射入组织中,可以通过细胞的内吞作用的方式进入细胞内,DNA被释放出来,进入到细胞核内,最终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成为细胞基因组的一部分,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的过程,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互换 D.染色体变异
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正确叙述是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
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4、下列四个选项中,肯定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
A.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B.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C.基因工程培育的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D.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5、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条件是不需要的
A.消毒灭菌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光照 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6、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A.有丝分裂 B.分化 C.减数分裂 D.全能性
7、水稻(基因型为AaBb)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经过如下过程培育试管苗。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单倍体植株;b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愈伤组织;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乙烯和脱落酸;d试管苗的生长发育不需要光照
B.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二倍体植株; b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愈伤组织;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d试管苗的生长发育不需光照
C.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单倍体植株;b通过有丝 分裂产生愈伤组织;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d试管苗的生长发育需要光照
D.a用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二倍体植株;b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愈伤组织;c培养基中至少应有乙烯和脱落酸;d试管苗的生长发育需要光照
8、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B. 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 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 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9、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成年猪的动脉血管细胞和模拟胚胎环境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成功地在实验室里培育出新的动脉血管.这种血管的外形和功能都与真的血管一样,这一研究成果是生物组织培养领域的重大进展.下列关于以上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属于“克隆” B.可能要利用去核卵细胞
C.关键是激发血管细胞的全能性 D.关键是激发血管细胞发育成血管的潜能
10、关于PCR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PCR是体外复制DNA的技术 B.PCR过程中只需要两个引物分子
C.Taq酶是一种热稳定DNA聚合酶 D.PCR利用的是DNA双链复制原理
11、保存食品时必须保持食品新鲜、色艳以及原有的风味。目前,人们常采用保鲜膜来保存食品,其原理是( )
A.膜内食品与空气隔绝,阻止呼吸,有机物不再分解
B.使用保鲜膜可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C.保鲜膜具有杀菌作用,使蔬菜、水果不会腐烂
D.上述说法都对
12、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元素,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一项功能是( )
A.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用于基因工程获得黏性末端
C.可连接上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 D.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13、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中,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
A.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到生殖细胞中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C.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D.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14、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区别是 ( )
A.基因工程需对基因进行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不对基因进行操作
B.基因工程合成的是天然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合成的不一定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
C.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是细胞水平(或性状水平)
D.基因工程完全不同于蛋白质工程
15、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早期原肠胚的细胞从一个部位移植到另一部位时,被移植的细胞能适应新的部位并参与那里的器官形成,但如果在原肠胚的末期,把未来发育为蝾螈后肢的部分移植到另一蝾螈胚胎不长后肢的部分,将发育为一条额外的腿,这说明( )
A.原肠胚末期已出现了组织分化和器官的形成 B.细胞是全能的
C.原肠胚末期出现了细胞分化 D.原肠胚已出现了三个胚层
16、英国生物学家“克隆”绵羊过程中没有使用的是( )
A. 一只母羊的乳腺细胞 B. 一只母羊的子宫
C. 一只母羊的卵细胞 D . 一只母羊的胚胎细胞
17、体外受精的场所是( )
A.在水溶液中 B.在盐溶液中 C. 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 D.在酒精溶液中
18、精子的变形过程中( )演变为精子的尾?
A.高尔基体 B.细胞核 C.内质网 D.中心体
19、当卵细胞达到( )时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成熟
20、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 )
A.受精卵 B.原肠胚 C.胚胎 D.桑椹胚或囊胚
21、关于试管动物技术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过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
B.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内成熟,在体外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过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
C.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将受精卵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
D.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内成熟,在体外受精,并将受精卵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
22、关于ES细胞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用于治疗由于细胞坏死,退化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
B.在体外诱导分化可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
C. 是研究体外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
D.不能用于治疗糖尿病、肝衰竭等疾病
23、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穿过透明带进入放射冠
B.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C.精子与卵黄膜相互融合,精子入卵
D.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24. 下列哪项明显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问题( )
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
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一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
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
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在牛奶中提取
25.设计试管婴儿所引发的主要问题是( )
A.不适合的胚胎的处理问题
B.将此技术用于设计婴儿性别等
C.植人前胚胎遗传学的诊断技术问题
D.设计试管婴儿的审批问题
26.引发伦理问题的生物技术要包括( )
①克隆人 ②设计试管婴儿 ③基因身份证 ④转基因生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④
27. 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 )
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8.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属于( )
A.点源污染 B.非点源污染 C.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 D.二者都不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错选、不选得0分,共18分)
29、生物细胞中含有细胞质基因的结构是 ( )
A. 细胞核和染色体 B.染色体和核糖体 C.线粒体和质粒 D.线粒体和叶绿体
30、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应包括( )
A.目的基因 B.启动子 C.终止子 D.标记基因
31、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以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的诊断 B.可以与药物结合,用于病变细胞的定向治疗
C.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 D.可以在生物体内生产,不能体外生产
32、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二倍体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见右图)。关于这一科学事实,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此种生殖产生的后代有广泛的变异
C.韧皮部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增加数目
D.此种生殖产生的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
33.哺乳动物受精过程有哪些机制阻止多精子入卵受精?
A.精子获能具有差异性
B.精子穿越卵子透明带触及卵黄膜,导致透明带反应
C.精子触发卵黄膜表面微绒毛的抱合反应
D.精子入卵后,触发卵黄膜封闭作用
34.(多选)生物圈稳态自我维持的原因包括( )
A.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
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动调节能力
D.几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必定破坏生物圈的稳态
第Ⅱ卷(共 54 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问答等题型,共 分。说明:“ ”填写文字,[ ] 内填写编号)
35.(11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以致发达国家把它列为第三号“杀手”。
(1)目前对糖尿病Ⅰ型的治疗,大多采用激素疗法,所用激素为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
图6—1
(2)让一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于空腹时同时口服葡萄糖,服用量按每人每千克体重1 克计算,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人的血糖浓度,如图6—1所示,图中表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治疗用的激素过去主要是从动物的内脏中提取,数量有限,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如图6—2所示,请回答:
图6—2
①指出图中2、4、6、7的名称:
2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
②一般获取4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③6的获得必须用_____________切割3和4,使它们产生相同的_____________,再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酶,才可形成。
36、(13分)传统农作物育种途径往往是通过杂交获得,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品种的培育途径逐渐被扩宽。目前至少有7种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途径被广泛应用。下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_____________育种方式,A→B→C的途径表示_____________育种方式。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途径是__________。这两种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
(2)B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方法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中原理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
(4)G所示过程可以采用花粉粒通道法,这是基因工程操作“四步曲”的___________环节。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从悬浮培养的单细胞或胚囊中,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胚状体,并将其包埋在一个能提供营养的胶质中,外包裹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目前,我国科学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在烟草、水稻、小麦和玉米等植物上成功诱导出胚状体,而美、日等国正着手将人工种子商品化。离体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人工种子中包埋胚状体的胶质可看作玉米种子的________结构。
(6)由人工种子萌发出的植株与天然种子萌发出的植株有何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8分)CCTV一2于2005年4月7日报道,卫生部4月6日发布了《苏丹红危险性报告评估》,报道中提到苏丹红一号是一种人工色素(工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科研人员欲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探究苏丹红是否对人体有危害。请回答:
(1)根据所学的动物细胞工程知识,你认为采取下列哪种技术手段最合适: (1分)
A. 动物细胞融合 B.动物细胞培养 C.胚胎移植 D.核移植
(2)根据上述选择,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苏丹红一号”是否对人体有危害。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分)
[2]实验方法步骤:
①材料准备:从医院妇产科获取所需要的原材料组织,浓度为O.09%“苏丹红一号”试剂,高倍显微镜,培养瓶若干,配制好的培养液,剪刀,培养箱,所需要的酶。
②制备检测细胞:
a.配制细胞悬浮液: (2分)
b.将悬浮液分装到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③检测过程:(3分)
④实验结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略)
38. (6分)我国科学家采用“昆虫抗性基因克隆”技术,在1999年8月成功地从昆虫细胞内克隆出解毒酶,只要将三氯杀虫酯(一种常用农药)加人其中l小时,便能解毒58%,几小时后便可将毒性完全降解,试分析回答:
(1)昆虫的抗性基因是通过______________产生。
(2)长期大量使用有机氯农药,使许多昆虫的抗性逐渐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昆虫抗性基因”技术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8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农田生态系统有两个突出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其一是蛙类数量的大量减少;其二是鼠害泛滥,虫害频繁,请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类现象体现了生态工程_______________原理的作用,告诫人类要善待自然。
(2)臭氧层的破坏对蛙个体发育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蛙数量减少的人为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尝试“引蛇灭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法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0.(8分)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牛棚内产生的________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可扩散进入牛棚。
(2)秸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堆入进行___________,腐熟的产物肥效提高,这是因为 。这种肥料用物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
(3)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
(4)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身散热、地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 。
2007—2008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选修3终结性考试
生物 答题卡
一、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
|
|
|
|
|
|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
|
|
|
|
|
二、非选择题:
35、(11分,每空1分)
(1)
(2)
(3) ①
② ③
36、(13分,每空1分)
(1)
(2) (3)
(4)
(5)
(6)
37、(8分)
(1) (1分)
(2)[1]原理:
。(2分)
[2]a. 。(2分)
③检测过程:(共3分)
38、(6分)
(1)
(2)
(3)①
39、(8分)
(1)
(2)
(3)
(4)
40、(8)
(1)
(2)
(3)
2007—2008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选修3终结性考试
参考答案
一、单选择题:1、D2、B3、C4、B 5、C 6、C 7、C8、B9、C10、C
11、B12、D13、B14、15.C 16. D 17.C 18.D 19.C 20.D 21.A 22D
23. A 24.C 25.A 26.B 27.A 28.C 29.D
二、多选择题:29、CD 30、ABCD 31、ABC 32、
三、非选择题:
31. (1)胰岛素 胰岛B
(2)B (3)①质粒 目的基因(或胰岛素基因) 重组质粒 受体细胞
(或大肠杆菌) ②人工合成 ③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 黏性末端 DNA连接
32、(13分)(1)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A→B→C 能较快得到纯合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花药离体培养(3)基因突变 A、D和G(或B、K、F)
(4)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NA杂交等
(5)脱分化 再分化 胚乳
(6)天然种子萌发出的植株属于有性生殖,可能因性状分离而丧失其优良特性
37、(8分)(1)B(1分)
(2)[1]原理:许多致畸、致癌物质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后,培养细胞会发生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1分)根据变异细胞占观察培养细胞的百分数,可以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1分)(合理得分)
[2]②a.将上述组织用剪刀剪碎,再用胰蛋白酶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利用培养液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2分)
③检测过程:(共3分)
取两只培养瓶,标号为1、2,分别往其中加入等量配制好的培养液,再往1中滴加几滴0.09%“苏丹红一号”试剂,摇匀。(1分)
一段时间后,分别从1、2培养瓶中取样作多次镜检,计算出变异细胞占观察培养细胞的百分数(1分)
38. (1)基因突变
(2)有机氯农药的使用对害虫的抗有机氯农药的变异类型起了选择作用,并通过遗传逐代积累而形成的。
(3)可将昆虫抗性基因通过载体转人到细菌等微生物中,让这些微生物产生大量具有解毒功能的蛋白质,用于降解水源、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用于洗涤被有机抓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等;还可以用于救治有机氯农药中毒的病人等
39.(1)协调与平衡
(2)臭氧层的破坏使阳光中的紫外线含量增多,易诱发变异,而变异一般对蛙的生存是有害的
(3)人类对蛙的过度捕杀,大量使用农药
(4)不污染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0答案:(1)二氧化碳 氧气 (2)发酵 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牛棚内温度较高因而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 (4)太阳光能 发酵产热 (5)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小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