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学期练习五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2.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B.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C.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4个芽
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
3.用生长素除去水稻田中的杂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相似的一项是( )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子房发育停止
D.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4.南方某块土地中,往年栽培的油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造成产量下降,今年若要保证产量,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
A.多施磷肥 B.多施氮肥 C.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D.施硼肥
5.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
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6.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了使矮茎玉米苗同样表现出“高茎”性状,有效的措施是( )
A.于高茎纯种玉米杂交 B.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C.喷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 D.喷洒一定浓度的脱落酸
7.科学家做了两项实验:①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子番茄。②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二倍体花粉,子房发育成无子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无子番茄性状能遗传
B.若取无子番茄植株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C.上述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
D.若取上述无子西瓜进行无性繁殖,长成的植株子房壁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8.近年来,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 )
A.控制所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B.检修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
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
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
9.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演替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10.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11.一个淡水湖泊生物群落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生物群落。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 )
A.沼泽 B.湿地 C.草原 D.森林
12.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
A.共生 B.寄生 C.腐生 D.捕食
13.珠江三角洲地区引种养殖的巴西蜗牛跑出养殖池后,大肆吞噬菜地的蔬菜,使原产本地的蜗牛也几乎绝迹,以上事例分别描述了( )
A.捕食和种内斗争 B.竞争和寄生 C.捕食和竞争 D.捕食和寄生
14.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6.生态系统内,食物网越复杂,说明( )
A.生产者的个体数量过多 B.消费者的个体数量多
C.消费者的种类越多 D.分解者的种类越多
17.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螳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螳螂体内的约为( )
A.0 B.106kJ C.2×106kJ D.106kJ~2×106kJ
18.人们常用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
A.能量和营养级 B.个体大小与营养级
C.个体大小与个体数量 D.个体数量与营养级
19.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部分的是)
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
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
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
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
20.感受物理信息的器官是( )
①洋葱表皮 ②叶 ③芽 ④皮肤 ⑤眼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④⑤ D.②④⑤
21.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
D.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 )
A.雄孔雀在雌孔雀目前的频频开屏
B.工蜂中侦查蜂源所跳的“圆圈舞”
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
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
23.某山区,砍伐了一定量的树木,但并没有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根本原因是( )
A.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森林中剩下的树能进行光合作用
C.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D.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24.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种信息的作用(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25.生态农业的最大优点是( )
A.能量的多级利用 B.物质循环再生 C.废物资源化 D.生态相互依存
26.中央电视台于2003年8月10日,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世代深居在我国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北端原始森林中的全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鄂温克族,在政府的关怀和安排下,于今日扔下猎枪,牵着驯鹿,迈出森林,走下大山,来到根河市郊区定居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是一次重要的生态移民,这一举措的最直接作用或者意义是( )
A.保护大兴安岭森林的动物多样性 B.保护大兴安岭森林的生物多样性
C.保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保护生物圈的相对稳定状态
27.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28.对人类仅具有间接价值的是( )
A.青霉素 B.秋水仙素
C.使用价值不清楚的生物 D.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③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④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⑤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⑥化学本质是有机物
A.①④⑥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⑥
30.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细胞分裂发生影响的顺序是( )
A.先是赤霉素,然后是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在细胞分裂晚期才起作用
B.先是细胞分裂素,然后是生长素,赤霉素在细胞分裂晚期才起作用
C.先是生长素,然后是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在细胞分裂晚期才起作用
D.先是赤霉素,然后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在细胞分裂晚期才起作用
31.在局部地区的暴雨会使提供给特定生态系统的氮、磷、钙的量受到限制,而提供给该系统的碳量很少出现这一问题,其原因是( )
A.生物体不需要多少碳 B.植物利用阳光和水分就能制造自身的碳
C.许多养料来自土地,碳主要来自空气 D.植物能很好的吸收土壤中的碳
32.达到稳定状态系统必须具有的特点是( )
①该系统处于幼年到成熟的过渡阶段 ②该系统内生物种类及其数量比例相对稳定 ③有完整的营养结构和典型的食物链关系 ④能量和物质的收支大体相同 ⑤能量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而波动 ⑥有一定限度的自我调整和恢复能力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33.从遗传角度看,通过保护濒危物种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不利措施是( )
A.实验室保存物种的基因库
B.实施细胞核移植并进行胚胎移植
C.有限的濒危物种个体间近亲有性生殖
D.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繁殖率和存活率
34.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只有以上三种作用
35.在我国,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根源在( )
A.气候条件差 B.人口数量太多 C.自然资源和能源缺乏 D.人们的环境意识不强
二、多项选择题
36. 关于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对于调节大气CO2含量起重要作用
B.湿地生态系统有着丰富的种群基因资源
C.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含的重金属越多
3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38.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B.生态学原理是其主要理论基础
C.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D.增加天敌种群,减轻有害生物的危害
39.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40.农药的化学性质一般比较稳定,能够在土壤中残留较长时间。农药能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呢?为了尽快得到实验结论,用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了实验,实验情况入下表。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实验组别 | a组 | b组 |
容器 | 相同 | |
砂土 | 等量 | |
实验变量 | 高压灭菌 | 不灭菌 |
喷敌草隆 | 等量 | |
培养时间 | 6周 | |
实验现象 | 敌草隆剩下90% | 敌草隆剩下50% |
A.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B.向a、b中喷入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C.检测敌草隆消失的情况,说明只有土壤中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农药
D.只用砂土,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以及效果不如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
三、非选择题
1.植物激素应用在园艺上效果显著。回答下列有关5种处理所三使用有关激素的问题。
(1)成熟的香蕉不易搬运和储存,蕉农在香蕉尚绿时即时采收,果贩如何处理以促进香蕉适时成熟? 。
(2)优良果树的繁殖常用扦插法,果农如何处理枝条使扦插成功?
。
(3)马铃薯在储存种易发芽而失去市场价值,农户应用哪一种激素抑制发芽? 。
(4)欲使矮茎花卉长高,使用哪一种植物激素最具功效? 。
(5)在植物细胞培养基中,要用哪些植物激素? 。
2.在l~5号五个三角瓶中分别加入100ml的井水与0.05g胨 (多肽物质) 作为培养液,把瓶口封闭后在高温下灭菌处理。冷却后,在l号瓶内放入草履虫,2号瓶内放入小球藻,3号瓶内放入某种细菌。结果1号、2号瓶内的草履虫与小球藻不能繁殖。3号瓶内的细菌个体数变化如(A)图所示。4号瓶内同时放入草履虫与细菌,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B)图所示。5号瓶内问时放入等量的细菌和小球藻,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c)图。以下实验是在25℃、光照充足、瓶口封闭条件下进行的。回答下列各问题:
(1)根据1号、2号、3号瓶内实验结果,瓶内的胨不能被草履虫与小球藻利用,而能被细菌利用,这是因为细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酶。
(2)根据(B)图,判断细菌与草履虫的关系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C)图,判断细菌与小球藻能得以不断增加个体数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 ____ __。
(4)(A)图中b~c段为__________________期。此时大肠杆菌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其数量变化与种群增长__________________曲线相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A)图中曲线是乳酸菌的生长曲线,并用乳酸菌生产乳酸,为提高乳酸的产出率,应尽量延长____________________段曲线。
3.下图示生态系统的一般模型,A、B、C分别代表三大营养功能类群的生物。分析回答:
(1)图中代表生产者的是 。请写出
图中的捕食链: 。
(2)图中各种成分彼此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如碳元素主要通过 作用进入A,C通
过 作用又将碳元素提供给A。图中
的各种成分通过 而形成了生态系统。
(3)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太阳能,因为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4)若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海湾,则A类群绝大部分是 。若一次大量排放污水,导致了富营养化,根本原因是 。
4.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将A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生物进行分类剖析,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假设它不被下一营养级利用),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据图回答。
(1)如设种群Q1、Q2的个体数为N1、N2,平均每个个体所占的能量为W1、W2,那么,N1、与N2、W2之间的关系是 。
(2)每年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用B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
(3)B图中的b1和d1表示 、 。
(4)若P和Q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分别为480J/(cm2.a),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分别为200J/(cm2.a)和24J/(cm2.a)。那么,能量从P传递到Q的效率为 。
5.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霄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
材料二 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死亡十多万人,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遇难。
(1)红树林属于 生态系统。
(2)红树林的 稳定性较强而 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 。
(3)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 都是有限的。
(4)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6.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蛾所释放的引诱剂的数量不到0.01mg,但雄蛾却仍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材料二 卡尔逊(Karison)和林茨(Liischer)于1959年倡议采用性外激素(Pheromone)这一术语。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一种挥发性的物质,是对同种昆虫的其他个体发出的化学信号而影响它们的行为,故成为信息素,目前已人工合成20多种性外激素,用于防治害虫,效果显著,如利用性外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染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
(1)材料一说明使雄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 信息,而不是 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
(2)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
(3)微量的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蛾的反应,这说明引诱剂具有 性和 性。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 ,从而使害虫种群的 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高二生物练习五参考答案
三、1.(1)用乙烯催熟 (2)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下端 (3)脱落酸(4)赤霉素(5)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2.(1)分解胨 (2)捕食 (3)细菌能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供藻利用,藻能为细菌提供有机物与02 (4)对数期 “J”型 营养丰富,空间充裕,温度、PH等条件适宜 (5)c-d
3.(1)A A→B1→B2→B3 (2)光合 分解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逐级递减 (4)浮游植物(藻类)污水的大量排放超过了海湾的自动净化能力
4.(1)W1.N1>W2.N2(2)P的b+c+d+e(3)未被Q2利用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4)15%
5.(1)湿地(2)抵抗力;恢复力;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3)自动调节能力(4)被海水浸泡过的土壤,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6.(1)化学;物理(2)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3)高效;专一(4)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