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二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二生物上册期中模拟试题3

2014-5-11 0:35:35下载本试卷

高二生物上册期中模拟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3分)

 
1.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

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2.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3.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文本框: 大气中CO2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蜕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人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被利用的过程

  C.系统内随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的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的过程

 
6.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7.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冲动的传递现象依赖于细胞膜上离子通透性的变化

B.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C.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同步

D.神经元永远不会呈单个的、游离的细胞而存在于生物体内

8.下图为某患者血液中某种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B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2天开始

B.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B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18天开始

C.该抗体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其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7种

D.效应B细胞都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来的

9.下列哪项不可能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A.胰高血糖素较高             B.甲状腺激素增加

  C.有关神经兴奋              D.血液浓度较高

10. 下列各种生理现象中,没有涉及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         B.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

  C.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 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 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关系可以表示为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血浆

D 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直接从肠道吸收葡萄糖

1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的零电位

C 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13.如果测得尿中含糖,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血糖肯定是高的        B 肾小管肯定不能将糖全部重吸收

C 肯定存在着糖代谢紊乱    D 肯定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14.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  )

A 、 种牛痘预防天花和皮肤的屏障  

B、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C 、 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疫苗后不再患百日咳

D 、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和服用小儿麻痹症预防糖丸

15.关于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下降时,引起口渴   

B 细胞内液钾离子高于正常值时,细胞失水

C机体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减少    

D “尿崩症”患者体内缺乏抗利尿激素

16.摘除植物的顶芽后,侧芽将会因生长素  ( )

A、 浓度增加,发育成枝    B 浓度增加,生长受到抑制

C浓度降低,发育成枝    D 浓度降低,生长受到抑制

17.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植物的正常受粉,为防止减少,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此举对下列哪种植物最有效  ( )

A、 小麦          B 玉米    C黄豆       D辣椒

18.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 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部

C尖端、尖端下部、尖端下部        D 尖端、尖端下部 、尖端

19.下列对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①激素调控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  ②激素调控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较长  ③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协调的 ④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

A.①     B.②      C.③    D.①②

20.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1.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  (   )

①感受器    ②效应器    ③神经中枢   ④传出神经 ⑤传入神经

  A.①⑤③④②  B.①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③①  D.①④③⑤②

22.切除某动物垂体后,血液中  (  )

  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

  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  D.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

23.递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为  (  )

  A.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C.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

24.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是  (  )

A. 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免疫    

B.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免疫

  C.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

D.由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

25.下丘脑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的刺激后  (  )

A.在下丘脑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人量

B.垂体后叶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在下丘脑的调节下,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2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7.下列可在人体首次感染细菌外毒素后的免疫“效应”阶段发生的是

    A.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        B.抗体与外毒素特异性结合

    C.造血干细胞发育成T细胞          D.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

28.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文本框: 刺激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

B.①②③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

C.④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的的反应阶段,⑥过程属于效应阶段

D.Y主要分布于内环境中,与Y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

29.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下列描述部位与P点对应正确的是

   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尖端下部的背光侧

   B.植株横置时,茎生长部位的近地侧

  C.植株横置时,根生长部位的背地侧

D.具顶芽植株的侧芽部位

30.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结

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一般情况下,②中的CO2不能向③中扩散

B.B结构呼吸作用的终产物是乳酸

C.①中血糖浓度的调节与垂体有关

D.①③④均参与了体温的调节

31.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类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

3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3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2,4—D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二、非选择题

34. (6分)右图是突触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

(2)图中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③内含的化学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_,它们通过④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将与⑤上的________结合,将引起⑤部位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7分)图下图是某种淋巴细胞,膜外颗粒状物质为抗体。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是浆B细胞,它是由   

               分化而来。

(2)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顺序是(填标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它能与
                   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4) 假如该细胞为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作用与该细胞膜的   

____________有密切的关系,对病菌的这种吞噬清除作用属于         免疫。

(5) 当细菌在体液中活动时,会被相应的            消灭,当其进人体细胞内部时,则被相应的              消灭,该过程统称为特异性免疫。

36、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调查南京市郊一生态村,并绘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如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是该村建造此生态系统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学原理,该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                     

(2)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若要生产2kg鸡肉最多需要水稻和大豆共计    kg。

(3)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4)研究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C

C

C

C

B

B

B

B

D

D

A

B

C

D

C

D

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D

C

A

A

A

C

C

A

B

C

D

C

A

C

D

34、⑴←   ⑵轴突  ⑶神经递质(递质) 、胞吐、 特异性受体、外负内正

35 (7分)(1) B细胞或记忆性B细胞

 (2)④-⑤-③-① (3)  相应的抗原  

 (4) (一定的)流动性  非特异性       (5) 抗体  效应T细胞

36、

(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物质利用率高,减少环境污染

(2)生产者(水稻和大豆) ;  20KG

(3)分解者

(4)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 2002-2014 小荷作文网www.zww.cn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鄂ICP备05002343号 武汉市公安局备案号:4201502084
查找作文   要 作文投稿,请先 注册 联系邮箱: xhzww@126.com 收藏小荷 ,以免忘记 问题答疑 QQ 782880378 有问题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