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上册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50分)
1、从众多的矿质元素中确定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纸层析法 B.溶液培养法 c.叶片观察 D.显微观察法
2、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休眠或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B.细胞内自由水含量的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C.癌细胞是无限增殖但不分化的细胞,其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细胞的低:
D.自由水与结合水不存在本质区别,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3、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 )
4、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大肠杆菌和酵母菌 B.青霉和蓝藻 C.大肠杆菌和蓝藻 D.酵母茵和蓝藻
5、如图,A、B、C表示3个相邻的洋葱表皮细胞。已知细胞液的浓度为A<B<C,则3个细胞间水分渗透的方向是( )
6、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到高倍镜 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7、DNA在细胞中存在于: ( )
①染色体 ②核糖体 ③叶绿体 ④高尔基体 ⑤线粒体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8.ATP分子简式和38个ATP所具有的高能磷酸键数目分别是 ( )
A.A―P―P~P和18 B.A―P~P~P和36
C.A~P~P和36 D.A~P~P~P和36
9.在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主要产物是①糖类 ②ATP ③ADP ④O2 ⑤[H] ⑥C3化合物
A.①②④⑤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⑥
10.若25个氨基酸缩合成一条多肽链时所产生的水全部被绿色植物一次性用于光合作用,可以产生多少个分子的氧气( )
A.2 B.24 C.4 D.12
11.玉米的叶肉细胞里,都具有色素的一组细胞器是( )
A.叶绿体和液泡 B.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C.线粒体和液泡 D.有色体和核糖体
12.用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滤纸条上距离滤液细线由近到远的颜色依次为( )
A.橙黄色 、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B.黄色、橙黄色、黄绿色、蓝绿色
C.蓝绿色、黄绿色、橙黄色 、黄色 D. 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
13.在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下列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是(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烘干的小麦胚乳细胞
C.树干的导管细胞 D.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14.实验表明,铝是硝酸还原酶和固氮酶中不可缺少的组分;植物生长在缺铝的营养液中,新生组织易发生变形.出现色斑.由此可见,铝在植物体内存在的形式是( )
A.离子状态 B.分子状态 C.不稳定化合物 D.稳定化合物
15、左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 )
A.1、2,3 B.2、3、4 C.3、4、5 D.2、4、5
16、实验操作步骤错误的是( )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制片→漂洗→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17、下图所示有机物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一个含有3个R基的肽 B.合成过程是脱水缩合
C.含有3个肽键 D. 有2个游离的羧基和2个游离的氨基
18、欲得到离散的且保持有生物活性的根尖细胞,可用下列那种物质处理根尖
A.适宜的纤维素酶 B.10%盐酸 C.95%的酒精 D.适宜的蛋白酶
19、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为 N,DNA 的含量为 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 DNA 含量分别是
A.N 和 Q B.N /2和 Q /2 C.N 和 Q /2 D.N /2和 Q
20、丙酮研磨法提取叶绿体中色素和纸上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只能够验证
①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片层结构上②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颜色③叶绿体中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④叶绿体中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A.② B.③ C.②③ D.①④
21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下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22、下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 DNA 分子数(c)的直方统计图。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①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D.③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23.将第一组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立即冷却,然后取几只试管分别加入pH值为3~9的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30℃保温,均加入少量冷藏提取液。第二组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把提取液的添加量减半。第三组重复第一组实验,只是把提取液进行80℃热处理。然后绘成曲线如右图,分别表示一、二、三组结果的是
A.a、b、c B.c、b、a C.a、c、b D.b、a、c
24.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在下面对光合作用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反应过程将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过程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
B. 将植物从光下突然移到暗处,C5的含量会升高
C. 氧气在光反应过程中释放,CO2在暗反应过程中还原
D. 在强光条件下,CO2的浓度是限制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强的主要因素之一
25.下图表示3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同种相似植株放在不同的钟罩内。以下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中最准确的是
A.证明光合作用的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B.证明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CO2
C.证明过多的CO2阻碍光合作用 D.证明NaOH能促进光合作用
26.右图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曝光后,根据其吸收CO2量制成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的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D.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
27.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蔗糖在水中溶解使水变甜 B.一片新鲜的萝卜放在清水中变硬
C.干大豆种子泡在水中逐渐涨大 D.暑天放在空气中的 NaCl潮解
28.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图l、3装置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图1、3半透膜中液面上升的高度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开始时MA>MB、Ma=Mb>MA,则达到平衡后
A.h1>h2 Ma>Mb B.h1>h2 Ma<Mb C.h1<h2 Ma>Mb D.h1<h2 Ma<Mb
29.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①加清水②制作装片③观察质壁分离④加0.3g/mL蔗糖溶液⑤观察细胞复原⑥观察正常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⑥④③①⑤ C. ①②③④⑥⑤ D.⑥①②④③⑤
30.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下图实线所示。据图作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
A.“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B.若将纵坐标改为“细胞内24Na的量”,则对应图中虚
线所示曲线(注入神经纤维中24Na的总量为2.2)
C.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24Na通过细胞膜
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加入ATP后,细胞中24Na的量增加
31.右图所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内吞”和“外排”的过程。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与b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
B.a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
C.b在细胞分泌的同时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D.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
3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备4种不同的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丁)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得实验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 )
细胞 | 核仁 | 叶绿素 | 叶绿体 | 线粒体 | 中心体 | 核糖体 | 纤维素酶处理 |
甲 | × | √ | × | × | × | √ | 无变化 |
乙 | √ | × | × | √ | √ | √ | 无变化 |
丙 | √ | × | × | √ | × | √ | 外层结构被破坏 |
丁 | √ | √ | √ | √ | √ | √ | 外层结构被破坏 |
则:甲,乙,丙,丁四种细胞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类生物 ( )
a 低等植物—衣藻 b细菌 c 真菌 d 蓝藻 e 兔 f 水稻
A.d,e,f,a B.c,e,f,d C.b,c,d,f, D.f,e,d,b
33、经观察发现,某细胞含有大液泡和不含叶绿体,这种细胞最可能是: ( )
A.玉米叶肉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水稻根的成熟区细胞
34.计算一个细胞周期应从何时开始? ( )
A.染色体出现时 B.DNA复制时
C.纺锤体形成时 D.细胞质分裂完成时
35.以下几类细胞分裂时,观察不到纺锤丝的是 ( )
①细菌细胞 ②骨髓细胞 ③蛙红细胞 ④生发层细胞 ⑤肝癌细胞
A.①②③⑤ B.①③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36.下面甲图示洋葱根尖生长点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细胞核内DNA含量的测定
结果,乙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丙
图是某同学在乙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a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
A.⑴×⑶;左上方 B.⑴×⑶;右下方 C.⑵×⑶;右上方 D.⑵×⑶;左上方
37、右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下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该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却有本质的区别
C.图乙中Tb至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高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38、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39、如图表示pH、温度与反应物的剩余量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该酶的最适pH值为8
B.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D.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40.下图为光照强度相同,水和小球藻的初始质量均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一段时间后,试管质量大小关系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③>①=④>②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41.下面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其中错误
的是 ( )
42.下列是光合作用的几个步骤,它们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是 ( )
①CO2固定 ②O2的释放 ③叶绿素吸收光能 ④H2O的光解 ⑤C3化合物被还原
A.③②④①⑤ B.③④②①⑤ C.④②③①⑤ D.④③②⑤①
43.水分的吸收与矿质离子的吸收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矿质离子的吸收增加了细胞液的浓度,因而能够促进水分的吸收
B.矿质离子的主要吸收部位与水分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相同的
C.水分的吸收与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正比例的关系
D.矿质离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的根尖吸收
44、如图,E、F为体积相同的半透膜小袋,e、f为相同的玻璃管。最初e、f管内液面高度一样,三种同溶质溶液的浓度关系为甲<乙<丙。表示管内液面变化的曲线是( )
45.叶片中物质的量不能用下表中数据来表示的是( )
叶片存在天数 | 2 | 8 | 25 | 50 | 80 | 120 | 200 | 250 | 280 | 300 |
物质相对数 | 0.1 | 3.6 | 5.8 | 5.9 | 6.0 | 6.0 | 5.9 | 5.3 | 2.4 | 1.2 |
A.自由水含量 B.叶绿素含量 C.蛋白质含量 D.铁元素含量
46.如图是某同学用洋葱紫色鳞片叶的外表皮做“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1、2、6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
B.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6处的浓度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
C.图中1是细胞壁,6中充满了蔗糖溶液
D.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浅
47.左下图为某植物根示意图,右下图是左下
图中的P、Q、R的放大示意图.回答:哪
个细胞表面积最大?哪一个细胞最老?哪一
个细胞生长速率最快?哪一对细胞是刚刚由
一个细胞分裂而成的?以上依次是
A.7;1;7;4和7
B.2或3;1;2或3;5和6
C.7;1;7;2和3
D.1;1;2或3;5和6
48、下面是一位同学观察植物某器官装片时画的细胞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d细胞属于畸形分化
B.b、c细胞都不可以用于观察叶绿体运动
C.四个细胞都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D.a细胞的染色体比其他细胞清晰
49.右图是向日葵幼叶的含水量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项是
A.幼叶含水量多,枝叶挺拔舒展,因而有利于光合作用
B.幼叶含水量多,细胞内结合水比例上升,因而有利于光合作用
C.幼叶含水量少,大部分气孔关闭,因而不利于光合作用
D.幼叶含水量少,叶片温度偏高,因而不利于光合作用
50.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
作用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中a点转向b点,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
B.曲线中b点转向d点,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曲线中b点转向c点,叶绿体中C5浓度几乎不变
D.d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
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等
第1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答表
题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
|
|
|
|
|
|
|
|
|
|
|
|
题序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答案 |
|
|
|
|
|
|
|
|
|
|
|
|
|
题序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答案 |
|
|
|
|
|
|
|
|
|
|
|
|
|
题序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
答案 |
|
|
|
|
|
|
|
|
|
|
|
|
|
51.(8分)右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符号与文字全对才给分)
(1)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
细 胞。
(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为[ ]__________。
(3)最后能把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结构是为
[ ]_____ _。
(4)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是[ ]___________。有双层膜的结构但又不属于细胞器的是___________。
(5)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__ ____。
(6)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 ]_____________ _。
(7)把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 。
52.(12分)下图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
(1)该图是 细胞有丝分裂简图,其分裂顺序依次是 。
(2)图示的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含 条染色体。
(3)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 ] 期图中,其原因是 。
DNA数目加倍发生在___期,原因是___________
(5)图B表示细胞分裂 期,最明显的变是 ;
。
(6)DNA与染色体数之比为1:1的图示是 。
(7)A图中染色体的数目为 ,染色单体数为 。
![]() |
53.(9分)图甲表示利用溶液培养法栽培某植物的简图,图乙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放射性P32标记培养液中的KH2PO4,则一段时间后在叶肉细胞中能够检测到
放射性的结构或物质有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用序号表示)
A.核糖核酸 B.脂肪 C.ATP D.高尔基体 E.叶绿体基粒 F.核糖
(2)若该装置不通气,则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叶片发黄(此时培养液中不缺Mg2+)。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
正常通气状况下,当植物缺乏Mg2+时,图乙中曲线b点位置应 (填“左移”、“右移”或“不变”)。
(3)在曲线a点,该植物叶肉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 和 。
(4)正常通气状况下,培养较长时间后,图甲装置中含Ca2+量最大的叶是 。(填图中序号)
(5)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乙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a点________ (填“上移”、“下移”或“不移”);b点___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动”);d点___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动”)。
54、(5分)将长势相同的A、B、C三株豌豆幼苗分别放在相同的培养液中,最初检测表明,它们对K’的吸收量基本相同,对H:O的吸收量也基本相同。随后,对三株幼苗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回答有关问题:
(1)吸水能力几乎没有受影响的是 植株;吸水能力受严重影响
是 株,原因是 。
(2)A植株对K+的吸收量将有所减少,原因是 B植株对K+的吸收量将受到严重影响,原因是 。
![]() |
55、(8分)从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先后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称其干重.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分析:
(1)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有机物用葡萄糖表示,要求配平):
(2)叶圆片y比叶圆片x (“轻”或“重”),原因是 。
(3)y-x 可代表上午10时到下午4时植物 。
A.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净增量 B.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C.呼吸作用消耗的养料 D.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制造量
(4)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里,呼吸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 。
(5)如果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里,温度不变,呼吸作用速率不变(与下午4时至晚上10时呼吸速率相同),则这段时间里制造的有机物为 g。
(6)将某绿色植物置于一大型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一定的条件下给予充足的光照后,容器中的CO2的含量每小时减少了45mg;放在黑暗条件下,容器内CO2的含量每小时增加了20mg。据实验测定,这株绿色植物在上述条件下每小时制造葡萄糖45mg。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 在上述光照和黑暗的条件下,这株绿色植物的呼吸强度( )
A.光照时强于黑暗时 B.黑暗时强于光照时
C.光照时与黑暗时相等 D.无法判断
② 若一昼夜给5小时光照,给19小时黑暗的情况下,此植物体有机物含量变化是 。(“增加”、“减少”、“不变”)
56.(8分)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定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用一个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正常生长的盆栽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
②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
③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光照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④取一片叶片,放人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⑤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
该实验方案有几处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参考答案:
题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B | C | B | C | C | B | B | B | B | D | A | D | D |
题序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答案 | D | D | B | C | A | C | C | A | C | D | B | A | D |
题序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答案 | B | C | B | D | D | A | D | D | B | C | C | C | C |
题序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
答案 | A | A | B | C | A | D | C | B | B | B | D |
|
|
51:(8分)(1) 低等植物 (2) 9线粒体 (3) 5 高尔基体 (4) 8 内质网 细胞核
(5) 4 叶绿体 (6) 13 中心体 (7)11 核糖体
52:(12分)植物、BCAD、 4、 [A]后、 着丝点分裂、 间、 DNA复制、前、 染色体出现、 AD、 8、 0
53:(9分)(每空1分)(1)ACDE(答不全不得分)
(2)缺氧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少,抑制了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答案合理即得分) 右移
(3)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顺序可调)
(4)③
(5)下移 右移 下移
54: (5分)(1)B C 根细胞的外界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根细胞不能吸水甚至失水(3分) (2)蒸腾作用减弱,影响了离子运输,使离子在根细胞中积聚(1分) 降低了根细胞的呼吸作用,影响了主动运输过程中的能量供应(1分)
55:(1)略,
(2)重 , 在日光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有机物积累增加
(3) A
(4)y-z/6 (g/h)
(5)2y-x-z
(6)①A ②减少
56: (1)实验步骤②中暗室内用红色安全灯是错误的,应改为绿色安全灯(此项不改,仅在对照中提到也给分)2/
(2)实验步骤⑤中的“葡萄糖”是错误的,改为淀粉2/
(3)未设对照1/。对照的作法是3/:a.装置同题干中的步骤①,但玻璃罩内用同一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另一株植物代替题干中的植物;用一杯清水代替NaOH溶液,b.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绿色安全灯,c.重复题干中步骤③、④,d.重复改正后的题干中的步骤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