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周测卷
命 题 人: 王 健
注意事项: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卷时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
A.葡萄糖 B.激素 C.氨基酸 D.血红蛋白
2.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A.体液一免疫调节 B. 神经一免疫调节
C.神经一体液调节 D.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3.下列有关稳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人体稳态的形成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C.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对维持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起主要作用的器官是 ( )
A.汗腺 B.肾 C.大肠 D.肺
5.人体中的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 ( )
A.组织液中 B.血浆中 C.淋巴中 D.消化液中
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 )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右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8.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9.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 )
A. 葡萄糖含量大幅度下降 B. 胰岛素含量增加
C. 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D. 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10.正常情况下,不属于人体血糖来源的是 ( )
A.肌糖原分解 B.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C.肝糖原分解 D.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和吸收
1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 ( )
A.都能产生抗体 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 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12.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了 ( )
A.呼吸作用加强 B.蒸腾速度加快
C.生长素不均匀分布 D.光合作用增强
1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 B.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C.生长素只能促进植株的生长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
14.在盛有猕猴桃的袋子里放几只成熟的苹果,能促进较硬的猕猴桃很快成熟变软,这期间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是 ( )
A.生长素 B.赤霉素 C.乙烯 D.脱落酸
15.以下哪项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 ( )
A. 微量和高效 B. 通过体液运输
C.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 作用时间短暂
16.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
A.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 |
17.对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分别作如下处理,然后都放在单侧光下照射,其中会弯曲生长的是 ( )
18.下列哪一项不是种群的特征 ( )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年龄组成 D.空间配置为水平结构
19.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
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C.每平方米甘蔗地中甘蔗的数量 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20.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密度显著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B.性别比例适当
C.年龄组成呈稳定型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1.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无限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
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也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
22.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 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D. 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23.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在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 ( )
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24.一个池塘中,藻类、水蚤、虾、鲤鱼等所有生物集合起来组成一个 ( )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5.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 (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化学信息的作用
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行为信息的作用
C.信息素是进行信息传递唯一的信号
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6.下图所示的曲线甲和乙分别表示何种种间关系
![]() |
A.甲为捕食、乙为竞争 B.甲为捕食、乙为共生
C.甲为共生、乙为寄生 D.甲为共生、乙为竞争
27.从裸露的岩石上长出森林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发生在裸露岩石上的群落演替顺序正确的是 ( )
A.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
C.草本阶段→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D.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
28.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0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池塘中共约有鲫鱼 ( )
A.29条 B. 360条 C. 390条 D. 394条
29.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 ( )
A. 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B. 杀死幼小害虫个体
C. 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
D. 诱杀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排卵
30. 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A. 线粒体与染色体 B. 叶绿体与线粒体
C. 叶绿体与核糖体 D. 线粒体与内质网
31.下列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 )
A.海带、梨树、酵母菌 B. 绵羊、水绵、洋葱
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 D.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
32.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 )
A.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 B.DDT是挥发性物质
C.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D.含有DDT动物的迁移
![]() |
33.下列各图中最能准确表示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的是
3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物理信息的是 ( )
A.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 B.蜜蜂跳舞
C.昆虫的性信息素 D.昆虫发出的声音
3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生物多样性主要指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加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3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36.(6分)请在下图空白框处填写适当的名词:
37.(6分)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中填序号,在______上填名称):
![]() |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_________。
(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
兴奋部位是_______________。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
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 ]________结构中,
信号的传递是单一方向的。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38.(6分)右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 A 、B 代表激素名称,请回答:
( l )甲和乙所代表的腺体名称分别
是 、 ,
激素 B 的名称是 。
( 2 )图中 ① ② ③ ④ 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
是 。
( 3 )在寒冷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
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 。
甲状腺激素调节作用的特点是微量和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9.(6分)将酵母菌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呈现 型增长。
(2)d呈现 型增长,在80h~140h,d的增长率趋于 。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 。(填增多或减少)
(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趋于 。
(4)d曲线中的K值代表的含义是 。
40.(6分)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要把一个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子课题来分别进行研究。在“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某小组同学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IBA)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生理状况相同的相同植物的三组带芽的枝条甲、乙、丙,每组10支;
②将甲、乙、丙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溶液中,相同时间后,扦插在潮湿的沙土中,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枝条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溶液 | 5×10-5g/mL的IBA溶液 | 5×10-1g/mL的IBA溶液 | 清水 |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丙组枝条的生根情况,统计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绘制得坐标如下。据图回答:
![]() |
⑴你认为他们的子课题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结果是_______组枝条生根最多,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组枝条生根最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