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级生物下册月考试题
生物试卷
命题人:08级生物备课组。 审题人:曾伯轩。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8分)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 )
2.下列各项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 ( )
①DNA复制 ②RNA复制 ③转录 ④翻译 ⑤逆转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3. 现代遗传学认为,生物性状的遗传实际上是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并以一定方式
反映到蛋白质分子结构上,代表某具体性状的特定遗传信息包含在 ( )
A.受精卵内染色体的特定组合方式中 B.染色体上不同基因的相互作用中
C.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序列中 D.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中
|
A.R所示的节段①正处于解旋状态,形成这种状
态需要解旋酶
B.图中②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C.如果图中③表示酶分子,则它正在催化DNA
的复制过程
D.图中的②合成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并直接与核糖体结合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5.做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实验材料用鸡血而不用猪血的原因是:( )
A. 鸡血的价格比猪血的价格低 B. 猪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易提取到DNA
C. 鸡血不凝固,猪血会凝固 D. 用鸡血提取DNA比用猪血提取操作简便
6.下列能判断具有显、隐性性状的杂交组合是
A.高茎×高茎→高茎 B.矮茎×矮茎→矮茎
C.高茎×矮茎→高茎、矮茎 D.高茎×高茎→高茎、矮茎
7.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F1(全部为黄色圆粒),F1自交得F2,F2中杂合的绿色圆粒豌豆占
A.1/16 B.2/16 C.3/16 D.9/16
8. 果蝇中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校科技小组用红眼雌果
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的遗传现象是 ( )
A.F1的雄果蝇全部为红眼 B.F1的雌果蝇一半为白眼
C.F1的雌果蝇全部为红眼 D.F1的雌果蝇全部为白眼
9.纯种的黑色短毛狗与白色长毛狗杂交,F1全是黑色短毛。F1代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黑色短毛 | 黑色长毛 | 白色短毛 | 白色长毛 | |
雌(F2) | 52 | 19 | 16 | 6 |
雄(F2) | 49 | 14 | 15 | 5 |
A.F2中出现与亲本表现型不相同的类型属于变异 B.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中都有杂合体
C.F2中与亲本表现型不相同的个体接近5/8 D.F1中雌配子与雄配子数目之比为1:1
10.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1.一株杂种黄玉米(Aa),授以纯种白玉米(aa)的花粉,这株玉米植株结出的一粒玉米种子中胚细胞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是 ( )
选项 | 胚细胞 | 胚乳细胞 |
A | AA或AA | Aaa或AAa |
B | AA或Aa | AAA或AAa |
C | Aa或aa | AAA或AAa |
D | Aa或aa | aaa或AAa |
12.果绳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即使是纯合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成的成体果蝇仍为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35℃条件下果蝇的长翅基因就突变成了残翅基因
B.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环境温度来决定的
C.纯合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成的残翅性状是不能遗传的
D.如果有一只残翅果蝇,只要与另一只异性残翅果蝇交配,就能确定其基因型
|
14.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正常情况下,人的精子中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组成( )
A.22对+XY B.22对+X或Y C.11对+X或Y D.22条+X或Y
![]() |
15. 右图是人类遗传病系谱图,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
A.Y染色体上的基因 B.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D.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16.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让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 )
A.8:1 B.2:1 C.3:1 D.1:1
|

19.下列哪项的比例不符合1:3 ( )
A.酵母菌分别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下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出的CO2体积比
B.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情况下,AaBb与AaBB杂交后代隐性与显性之比
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与极体数目之比
D.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双亲,再生下的正常孩子中纯合体与杂合体概率之比
20.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关于
其变异来源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较大的变异性
B.前者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前者一定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D.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
21.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是的是 ( )
①唐氏综合症患者细胞中的第21对染色体有3条 ②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分的交叉互换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A.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
22.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二倍体水稻含2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 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3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三倍体水稻,结实率不变,稻穗、米粒变小
23.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
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aBb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之比为9:7
B.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AaBb和aaBb
C.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一定是3:1
D.白花甜豌豆与白花甜豌豆相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
2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地雀的形成过程是 ( )
A.地理隔离→基因突变→物种形成
B.地理隔离→突变和重组→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
D.地理隔离→突变、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25.生物世界多资多彩,既统一又多样。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现象的描述:①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②光合作用一定要在叶绿体中进行;③单倍体生物的细胞中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④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的个体间一定不能进行交配;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④正确 B.①②正确 C.①②③正确 D.都不正确
26.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
27.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
A.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B.种群密度变化的情况C.年龄组成的规律D.种群的特征
28.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图a所示。图b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
2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三营养级
C.生态系统中的一条蛇吃掉一只鼠,则这只鼠能量的10%—20% 被蛇所获得
D.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能
30.右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少
C.一般情况下,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 ,辛种群不会
发生明显变化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
31.图中分别表示两种生物间的关系,自左至右它们依次是 ( )
A.捕食、寄生、竞争 B.寄生、捕食、共生
C.共生、捕食、竞争 D.竞争、捕食、寄生
32.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的特征是 ( )
A.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B.流经的总能量等于本系统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功能不强
D.一旦人的作用消失,生态系统很快会退化
33.农民拔除稻田中的稗草;清除食肉的“黑鱼”,这种做法是为了 ( )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循环流动
34.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去向不包括 ( )
A.部分被分解者利用 B.部分被第二营养级摄取
C.部分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D.部分通过呼吸作用被消耗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2分)
35.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
(1)由实验结果可推知,第一代(Ⅰ)细菌DNA分子含14N和15N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2)将一代(Ⅰ)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所得到细菌的DNA用同样方法分离。请参照上图,将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在右上图中标出。
36.以下为五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A→B→C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2)B途径常用的方法为
37.下图为某遗传病系谱图, 由图可知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隐性伴性遗传。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成员Ⅲ6与一正常男子结婚,那么,他们生育患病男孩的可能性为
。
⑵成员Ⅱ5与一正常女子结婚,婚后生育患病女孩的可能性为 。
⑶简述该种遗传病在男女患病比例和基因传递方式上的两个最明显的特点。
答:① 。
② 。
38.根据碳循环示意图甲和食物网图乙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细胞器) 中进行的。岩石圈
中的碳以 形式贮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
(2)参与过程④的生物其同化作用类型是 ;它们与该区域中的动、
植物共同构成了 。
(3)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乙图所示,设E种群于物质中的能量为
1×1010kJ;B种群于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kJ,D种群的总能量是2.5×108kJ,当A只
捕食C时,则A的能量值在 和 之间。
答案
一、
1—5 AACAB 6—10 DBDAD 11—15 DCBDD 16—20 ADBDB 21—25 DDADD 26—30 CADDD
31—34 CBCB
二、
36.(1)杂交 单倍体 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花药离体培养
37.(1)1/4 (2)0 (3)交叉遗传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38.(1)线粒体 无机盐(碳酸盐)
(2)异养型 生物群落
(3)5.5×107kJ、3.1×108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