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会考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稳态与环境》测试题
说明:1.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为60分钟。
3.答案做作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否则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葡萄糖 B.激素 C.氨基酸 D.血红蛋白
2.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没有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 )
A.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B.唾液腺、汗腺、皮脂腺
C.睾丸、垂体、肠腺 D.卵巢、胃腺、肝脏
3.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是,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5.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6.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 |
7.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
8.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 )
①葡萄糖大幅度下降 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 ③胰岛素含量减少
④胰岛素含量增加 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9.与人体青春期生长发育关系不大的激素是 : ( )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10.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11.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12.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 )
A.2,4—D B.乙烯 C.吲哚乙酸 D.吲哚丁酸
13. 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 )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14.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受重力影响 ,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15.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 B.42只 C.92只 D.160只
16.右图中A表示的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
( )
A.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
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情况
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17.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 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19.在一阴湿草丛中,生活着蚂蚁.蜘蛛.蚯蚓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 )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种群 D.食物网
20..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 ( )
21.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
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
22.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23.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
A.缺少生产者 B.分解者很少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24.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 )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25.下列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 B.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D.喷洒保幼激素,让农作物上的蝴蝶幼虫延长生长期
26.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 ( )
①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②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③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④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27.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 )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28.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29.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 )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30.解决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
A.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CO2的植物 B.进行人工降雨
C.控制CO2的排放 D.减少氟里昂制品的使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必须在答题卡中非选择题答题区指定的区域内做答,否则答案无效。
31.(9分) 右图伟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a表示
;b表示为组织间隙的 ;c表示为毛细血管内的
;d表示在淋巴管内的
。
(2)以上b、c、d合称 ,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 。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 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 作用。
(4)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 。
32.(8分).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甲图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生长素能由胚芽鞘的_______运输到____________,并能促进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胚芽鞘D能不能发生C的现象, ,这说明生长素不能由胚芽鞘的___________运输到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33.(8分)下图为种群年龄组成3种类型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示A、B、C各为什么类型?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C的密度会_______________
_ ,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图______(填代号)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图______(填代号)。
(3)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填代号)。
34.(10分)下图是食物关系图。分析并简要回答:
(1)该图是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含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_,蛇是___________消费者,属___________营养级。鹰同时占有___________个营养级。
(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___________关系,而蜥蜴和蚱蜢是___________关系。
(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数量将会___________。
(5)蛇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_______千克蜥蜴,所消耗的绿色植物至少______千克。
35.(5分)右图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
(1) 图中所画1是_________;
(2) 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 ,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____ __来传递的,神经元兴奋传递的方向只能是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3模块《稳态与环境》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D | B | C | D | D | D | C | B | B | D | A | A | D | B | D |
题序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D | D | B | B | A | A | C | B | A | D | B | A | D | D | C |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9分)
(1)组织细胞(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淋巴)
(2)细胞外液 内环境
(3)内环境 调节
(4)组织液
32.(8分)
(1)向左弯曲生长 上部(上端、顶端) 下部, 生长
(2)不能 下部 上部
(3)主动运输(极性运输)
33.(8分)
(1)增长型 稳定性 衰退型
(2)越来越小 A 增大 B
(3)C
34.(10分)
(1)3
(2)兔、蚯蚓、蚱蜢, 三级, 第四, 三
(3)竞争, 捕食
(4)先增加后减少
(5)5, 125
35、(5分)
(1) 感受器
(2) 外正内负 内正外负
(3) 突触(神经递质、化学信号) 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