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高二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如果不使用机读卡,把所选字母填在Ⅱ卷前相应题号下面的空格内。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供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某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①为死细胞 ②为根尖分生区细胞 ③大量吸水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2.下列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
A.糖元、胰岛素、性激素 B.纤维素、DNA、生长激素
C.淀粉、淀粉酶、ATP D.ATP、DNA、RNA
3.现有四位年龄不同的健康人,在同一时间内,吃同样质量和数量的食物,测得四人尿液中尿素的含量如下表:
个体 | 甲 | 乙 | 丙 | 丁 |
尿素平均含量(g/100ml) | 0.82 | 1.11 | 1.36 | 2.21 |
这四人中,年龄最小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无线粒体的细胞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
C.种子萌发的初期,有机物的含量虽然减少,但DNA的种类却不断增加
D.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RNA
5.有关生物个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蛙的胚胎发育是变态发育
B.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
C.荠菜和蛙从受精卵发育到八个细胞的胚都要经过三次有丝分裂
D.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个体发育过程中,都有羊膜出现
6.下列关于细胞内合成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B.在线粒体中形成ATP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氧气
C.在叶绿体中形成ATP需要光能
D.在一定条件下,ADP与ATP可以相互转化
7.下面与人体代谢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都有CO2和H2O
B.在唾液的形成和分泌的过程中,都要消耗ATP
C.运动员剧烈运动时,肌糖元分解产生大量乳酸和二氧化碳
D.送检某人尿样,发现其中有葡萄糖,此人不一定患糖尿病
8.对植物嫩叶所必需的矿质元素Fe和Mg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和Mg既来源于土壤,又来源于老叶
B.Fe和Mg来源于土壤,Mg又可来源于老叶
C.Fe和Mg只来源于土壤,不来源于老叶
D.Fe和Mg来源于老叶,Mg又可来源于土壤
9.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 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损区域是
A.下丘脑 B.大脑皮层运动区 C.大脑皮层言语区 D.小脑
10.正常人体内的下列细胞一直处于细胞周期中的是
A.神经元 B.皮肤生发层细胞 C.癌细胞 D.成熟的红细胞
11.右图是健康人饭后半小时肝组织内有关物质移动示意图,其中为葡萄糖移动方向的是
A.1、2 B.1、3
C.4、3 D.3、4
12.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受内外因素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呼吸抑制剂可降低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B.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C.根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没有关联的
D.矿质元素必须呈离子状态才能被根吸收
13.炎热夏季的中午12:00至下午14:00,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在这一时间段内,
叶绿体中的[H]、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是
A.升高、降低、升高 B.降低、降低、升高
C.降低、升高、降低 D.升高、升高、降低
14.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
B.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其核依然保持全能性
C.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很高
D.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15. 有关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所有DNA都是染色体的组成成份
B.所有生物的DNA都是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C.在DNA 分子的双链结构中,碱基比率总是(A+T)/(G+C)=1
D.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RNA
16.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
营养物质 | 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 | 体内氧化释放能量(kJ /g) | 耗氧量(dL/g) |
糖 蛋白质 脂肪 | 17 23.5 39.8 | 17 18 39.8 | 0.83 0.95 2.03 |
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A.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关
C.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
D.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
17.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化发生在人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分化赋予了不同种类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
C.分化是不同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表达的结果
D.生物个体发育过程只是细胞发生分化的过程
18.有关人和动物体内物质代谢的正确叙述是
A.人和动物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糖类供给的
B.人体内并非只有肝脏和肌肉能够合成糖元
C.人体内的脂肪主要是来自食物中的脂肪
D.在一般情况下,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同样脂肪也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
19.下列关于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低等植物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20.下列与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二阶段,既有水的生成,又有水的分解
B.细胞中产生水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种子收获后,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分是结合水
D.如果白天用含18O的水浇花草,周围空气中的H2O、O2和CO2中都可能检测出18O
21.能够反映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的实例有
①白细胞吞噬病菌 ②细胞膜外K+的浓度远低于膜内 ③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④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⑤海带细胞内的I-浓度远远高于海水中的I-浓度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 D.②⑤
22.下列关于叶绿素合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
B.低温抑制叶绿素的合成
C.矿质元素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D.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
23.下列有关个体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个体发育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
B.生物个体发育中不存在细胞衰老的现象
C.植物在达到开花年龄后,营养器官的生长就会停止
D.细胞分化是发育的重要的生理基础,其实质是细胞中的基因不断被筛选除掉的过程
24. 有关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感觉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运动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B.跳水运动员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C.动物的性行为主要是由性激素来决定的
D.在动物的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作用的,但是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25.某生物有二对染色体,下列各图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五个细胞。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的是
![]() |
26.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下列此种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染色单体数为b,DNA分子数为c的图示中,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27.某植株雌蕊中部分结构染色体数目是:子房壁细胞为X、卵细胞为Y、极核为Z,则
A.X=Y=Z B.X>Y=Z C.X=Z>Y D.X<Y<Z
28.已知某棵豌豆的一个豆荚含有6粒豌豆,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豆荚由6个雌蕊发育而来 B.该豆荚的形成需要6个精子细胞
C.该豆荚的形成需要6个胚珠 D.该豆荚的形成需要6个极核细胞
29.下列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
30.对于右图,正确的说法有几种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 ②表示转录过程 ③共有5种碱基 ④共有8种核苷酸 ⑤共有5种核苷酸 ⑥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31.将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检测所有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两者的数量关系是
A.相等 B.氨基多于羧基 C.氨基少于羧基 D.很难预测
32.图1-2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4个肽键
B.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C.从图2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
D.该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
33.关于人体赖氨酸来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来自于大米 B.来自于人体内合成
C.来自于玉米 D.可以来自自身蛋白质的分解
34.叶肉细胞和肌肉细胞内都具有而蓝藻细胞内不具有的结构是
A.线粒体和中心体 B.染色体和液泡
C.内质网和叶绿体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3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没有RNA的多样性,就没有蛋白质的多样性
B.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决定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
C.体现生物界多样性的是蛋白质的多样性
D.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36.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性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37.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发现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的nuc-1基因,它所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降解(nuc-1基因被称为细胞中的“死亡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和死亡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B.若能选择性激活细胞内的死亡基因,则可用于治疗癌症
C.蛙的个体发育过程中,蝌蚪尾的消失是细胞自我凋亡的具体表现
D.细胞中DNA被降解是导致细胞死亡的根本原因
38.右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
A.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
B.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的分生组织
C.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D.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39.下面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三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
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达到某一浓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D.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就会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40.将肠淀粉酶溶液的pH由1.8调高至12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表现为下图的
(纵坐标代表催化活性,横坐标代表pH)
![]() |
41.关于蓝藻和蛔虫结构及代谢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A.蓝藻可以吸收利用CO2,蛔虫不能吸收利用CO2
B.蓝藻是光能自养型生物,蛔虫是化能自养型生物
C.蓝藻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蛔虫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D.蓝藻有叶绿体,蛔虫没有叶绿体
42.人体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不同的激素,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两者
A.DNA碱基序列不同 B.核糖体不同 C.转运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
43. 在适宜温度下,右图中的曲线表示光照强度对植物产生O2的影响情况。两种不同的培养液中分别培养了同样数量的绿藻。溶液甲是完全培养液,溶液乙是缺Mg培养液。
下面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有关
B.本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与必需矿质元素有关
C.在A与B点曲线间,绿色植物的代谢情况是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
D.在B与C点曲线间,绿色植物的代谢情况是只进行光合作用
4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含有遗传物质的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B.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增大膜面积的不同结构基础
C.植物细胞中不一定没有中心体
D.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大致相同
45.正常人的染色体数是46条,在以下细胞中,可能找到两个X染色体的是
①精原细胞 ②卵原细胞 ③初级精母细胞 ④初级卵母细胞 ⑤次级精母细胞 ⑥次级卵母细胞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⑥
46. 将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后,一个视野内的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47.下列哪项是禽流感病毒和“SARS”病毒的共同特征
A.基本组成物质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B.体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都能独立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D.同时具备DNA和RNA两种核酸
48.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大致相同,且都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B.寿命作为遗传性状,仅受基因控制
C.细胞的体积大小受细胞核的控制
D.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衰老细胞中的水分增多。
49.一条肽链上有100个肽键,那么控制这条肽链合成的基因所含的碱基数目至少有
A.100个 B. 101个 C.303个 D.606个
50.生长于较弱光照下的植物,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
A.呼吸作用和暗反应 B.光反应 C.暗反应 D.呼吸作用
试卷类型:B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如果不使用机读卡,把所选字母填在Ⅱ卷前相应题号下面的空格内。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供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化发生在人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分化赋予了不同种类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
C.分化是不同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表达的结果
D.生物个体发育过程只是细胞发生分化的过程
2.有关人和动物体内物质代谢的正确叙述是
A.人和动物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糖类供给的
B.人体内并非只有肝脏和肌肉能够合成糖元
C.人体内的脂肪主要是来自食物中的脂肪
D.在一般情况下,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同样脂肪也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
3.下列关于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低等植物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4.下列与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二阶段,既有水的生成,又有水的分解
B.细胞中产生水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种子收获后,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分是结合水
D.如果白天用含18O的水浇花草,周围空气中的H2O、O2和CO2中都可能检测出18O
5.有关生物个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蛙的胚胎发育是变态发育
B.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
C.荠菜和蛙从受精卵发育到八个细胞的胚都要经过三次有丝分裂
D.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个体发育过程中,都有羊膜出现
6.下列关于细胞内合成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B.在线粒体中形成ATP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氧气
C.在叶绿体中形成ATP需要光能
D.在一定条件下,ADP与ATP可以相互转化
7.下面与人体代谢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都有CO2和H2O
B.在唾液的形成和分泌的过程中,都要消耗ATP
C.运动员剧烈运动时,肌糖元分解产生大量乳酸和二氧化碳
D.送检某人尿样,发现其中有葡萄糖,此人不一定患糖尿病
8.对植物嫩叶所必需的矿质元素Fe和Mg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和Mg既来源于土壤,又来源于老叶
B.Fe和Mg来源于土壤,Mg又可来源于老叶
C.Fe和Mg只来源于土壤,不来源于老叶
D.Fe和Mg来源于老叶,Mg又可来源于土壤
9.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文章, 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损区域是
A.下丘脑 B.大脑皮层运动区 C.大脑皮层言语区 D.小脑
10.正常人体内的下列细胞一直处于细胞周期中的是
A.神经元 B.皮肤生发层细胞 C.癌细胞 D.成熟的红细胞
11.右图是健康人饭后半小时肝组织内有关物质移动示意图,其中为葡萄糖移动方向的是
A.1、2 B.1、3
C.4、3 D.3、4
12.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受内外因素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呼吸抑制剂可降低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B.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C.根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没有关联的
D.矿质元素必须呈离子状态才能被根吸收
13.炎热夏季的中午12:00至下午14:00,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在这一时间段内,
叶绿体中的[H]、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是
A.升高、降低、升高 B.降低、降低、升高
C.降低、升高、降低 D.升高、升高、降低
14.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
B.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其核依然保持全能性
C.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很高
D.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15. 有关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所有DNA都是染色体的组成成份
B.所有生物的DNA都是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C.在DNA 分子的双链结构中,碱基比率总是(A+T)/(G+C)=1
D.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RNA
16.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
营养物质 | 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 | 体内氧化释放能量(kJ /g) | 耗氧量(dL/g) |
糖 蛋白质 脂肪 | 17 23.5 39.8 | 17 18 39.8 | 0.83 0.95 2.03 |
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A.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关
C.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
D.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
17.将某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①为死细胞 ②为根尖分生区细胞 ③大量吸水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8.下列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
A.糖元、胰岛素、性激素 B.纤维素、DNA、生长激素
C.淀粉、淀粉酶、ATP D.ATP、DNA、RNA
19.现有四位年龄不同的健康人,在同一时间内,吃同样质量和数量的食物,测得四人尿液中尿素的含量如下表:
个体 | 甲 | 乙 | 丙 | 丁 |
尿素平均含量(g/100ml) | 0.82 | 1.11 | 1.36 | 2.21 |
这四人中,年龄最小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无线粒体的细胞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
C.种子萌发的初期,有机物的含量虽然减少,但DNA的种类却不断增加
D.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RNA
21.能够反映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的实例有
①白细胞吞噬病菌 ②细胞膜外K+的浓度远低于膜内 ③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④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⑤海带细胞内的I-浓度远远高于海水中的I-浓度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 D.②⑤
22.下列关于叶绿素合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
B.低温抑制叶绿素的合成
C.矿质元素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D.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
23.下列有关个体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个体发育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
B.生物个体发育中不存在细胞衰老的现象
C.植物在达到开花年龄后,营养器官的生长就会停止
D.细胞分化是发育的重要的生理基础,其实质是细胞中的基因不断被筛选除掉的过程
24. 有关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感觉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运动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B.跳水运动员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C.动物的性行为主要是由性激素来决定的
D.在动物的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作用的,但是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25.某生物有二对染色体,下列各图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五个细胞。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的是
![]() |
26.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下列此种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染色单体数为b,DNA分子数为c的图示中,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27.某植株雌蕊中部分结构染色体数目是:子房壁细胞为X、卵细胞为Y、极核为Z,则
A.X=Y=Z B.X>Y=Z C.X=Z>Y D.X<Y<Z
28.已知某棵豌豆的一个豆荚含有6粒豌豆,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豆荚由6个雌蕊发育而来 B.该豆荚的形成需要6个精子细胞
C.该豆荚的形成需要6个胚珠 D.该豆荚的形成需要6个极核细胞
29.下面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三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
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达到某一浓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D.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就会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30.将肠淀粉酶溶液的pH由1.8调高至12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表现为下图的
(纵坐标代表催化活性,横坐标代表pH)
![]() |
31.关于蓝藻和蛔虫结构及代谢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A.蓝藻可以吸收利用CO2,蛔虫不能吸收利用CO2
B.蓝藻是光能自养型生物,蛔虫是化能自养型生物
C.蓝藻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蛔虫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D.蓝藻有叶绿体,蛔虫没有叶绿体
32.图1-2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4个肽键
B.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C.从图2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
D.该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
33.关于人体赖氨酸来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来自于大米 B.来自于人体内合成
C.来自于玉米 D.可以来自自身蛋白质的分解
34.叶肉细胞和肌肉细胞内都具有而蓝藻细胞内不具有的结构是
A.线粒体和中心体 B.染色体和液泡
C.内质网和叶绿体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3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没有RNA的多样性,就没有蛋白质的多样性
B.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决定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
C.体现生物界多样性的是蛋白质的多样性
D.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36.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性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37.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发现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的nuc-1基因,它所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降解(nuc-1基因被称为细胞中的“死亡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和死亡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B.若能选择性激活细胞内的死亡基因,则可用于治疗癌症
C.蛙的个体发育过程中,蝌蚪尾的消失是细胞自我凋亡的具体表现
D.细胞中DNA被降解是导致细胞死亡的根本原因
38.右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
A.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
B.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的分生组织
C.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D.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39.下列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
40.对于右图,正确的说法有几种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 ②表示转录过程 ③共有5种碱基 ④共有8种核苷酸 ⑤共有5种核苷酸 ⑥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41.将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检测所有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两者的数量关系是
A.相等 B.氨基多于羧基 C.氨基少于羧基 D.很难预测
42.人体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不同的激素,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两者
A.DNA碱基序列不同 B.核糖体不同 C.转运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
43. 在适宜温度下,右图中的曲线表示光照强度对植物产生O2的影响情况。两种不同的培养液中分别培养了同样数量的绿藻。溶液甲是完全培养液,溶液乙是缺Mg培养液。
下面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有关
B.本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与必需矿质元素有关
C.在A与B点曲线间,绿色植物的代谢情况是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
D.在B与C点曲线间,绿色植物的代谢情况是只进行光合作用
4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含有遗传物质的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B.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增大膜面积的不同结构基础
C.植物细胞中不一定没有中心体
D.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大致相同
45.正常人的染色体数是46条,在以下细胞中,可能找到两个X染色体的是
①精原细胞 ②卵原细胞 ③初级精母细胞 ④初级卵母细胞 ⑤次级精母细胞 ⑥次级卵母细胞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⑥
46. 将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后,一个视野内的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47.下列哪项是禽流感病毒和“SARS”病毒的共同特征
A.基本组成物质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B.体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都能独立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D.同时具备DNA和RNA两种核酸
48.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大致相同,且都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B.寿命作为遗传性状,仅受基因控制
C.细胞的体积大小受细胞核的控制
D.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衰老细胞中的水分增多。
49.一条肽链上有100个肽键,那么控制这条肽链合成的基因所含的碱基数目至少有
A.100个 B. 101个 C.303个 D.606个
50.生长于较弱光照下的植物,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
A.呼吸作用和暗反应 B.光反应 C.暗反应 D.呼吸作用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第I卷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答案 | ||||||||||
题号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答案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题号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总 分 |
得分 |
|
|
|
|
|
|
|
本卷共6个题,30个空,共50分。
51.1958年,美国科学家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请根据下面实验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
![]() |
(1)上述过程需要满足的条件有无菌、适合的 、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
等。请问保持无菌条件的理由是
(2)该过程称为 技术,用该技术培养无病毒植物时,取材部位可以是
52.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图科学家保尔·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3位科学家,以奖励他们对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对于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两个神经细胞之间有一个宽约200~500 nm的缝隙,并且这两个神经细胞通过“突触”连结。右图表示一种脊椎动物普遍具有的化学突触及信号传导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信号的传递只在某些化学物质(如乙酰胆碱)参与下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后者再与 融合,使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2)神经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是 。所以在突触小体内含较多的 (细胞器)。
(3)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兴奋,而在突触前膜上没有“受体”,导致信号传导的特点是 。
(4)兴奋通过突触由前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后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
53.右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据图回答:
(1)该结构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生理特性是 。
(2)有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B完整的结构名称是 。
(3)细胞识别与图
中 (填字母)有关。
(4)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中均具有类似结构(不含C),但执行的具体功能却有很大的区别,其原因是由于图中 (填字母)不同所致。
54.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图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 ___,其内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__ _?
(2)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①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___
②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
(3) 请你设计一个给T2噬菌体标记上32P的实验:
①__ _
②___ __
③__ __
55.下图是绿色植物和人体部分新陈代谢的图解,请根据图解回答问题:
(1)图中 主要是指 过程,它能促进⑧ 过程的进行。
(2)黑暗条件可使 过程受阻,但不影响⑩ 过程的进行。
(3)A分子的结构通式为 。人体必须通过①才能获得某些“A”物质。这些“A”物质称为 。
56.下面的信息显示某阳生植物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甲)以及相关生理过程(图乙)示意图,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该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图甲b点时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
(2)根据图乙回答;
①“1”过程是在叶绿体的_________上进行的。
②连接“1”和“2”的关键物质是_________。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卷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B | D | A | B | D | B | C | B | C | B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D | C | A | C | C | A | D | B | A | D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D | D | A | D | A | B | B | C | C | C |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答案 | D | D | D | D | D | A | A | B | D | C |
题号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答案 | A | D | D | A | D | D | A | C | D | B |
B卷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D | B | A | D | D | B | C | B | C | B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D | C | A | C | C | A | B | D | A | B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D | D | A | D | A | B | B | C | D | C |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答案 | A | D | D | D | D | A | A | B | C | C |
题号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答案 | D | D | D | A | D | D | A | C | D | B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51、52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
51.(5分)(1)光照 激素 如果培养基中进入异养型的细菌、真菌就会大量增殖,与植物细胞争夺营养 (2)植物组织培养 茎尖、根尖
52.(5分)(1)突触前膜 (2)ATP;线粒体 (3)单向传导
(4)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
53.(8分)(1)选择透过性 (2)磷脂双分子层 (3)C (4)A
54.(14分)(1)大肠杆菌 不含有
(2)①有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
②培养时间过长,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3)①配制培养适宜大肠杆菌生长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DNA的原料。②在培养基中接种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接种T2噬菌体,继续进行培养③在培养液中提取出所需要的T2噬菌体、其体内的DNA被标记上32P。
55.(12分)(1)蒸腾作用; 渗透吸水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主动运输 (3) 必需氨基酸
56.(6分)(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①囊状结构的薄膜 ②AT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