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考精品模拟生物试卷3

2014-5-11 0:36:01下载本试卷

高考精品模拟试卷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同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

意)

  1.蛔虫是严格厌氧生活的生物,其细胞结构特点与蓝藻细胞相同的是( )。

  A.都有核糖体和细胞壁

  B.都有细胞核和染色体

  C.都没有线粒体

  D.都没有细胞核

  2.人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较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决定

  C.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D.遗传因素的作用

  3.玉米细胞中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物质可以是( )。

  ①核糖核酸 ②脱氧核糖核酸 ③蛋白质 ④核酸

  A.②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 )。

  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

  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

  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

  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

  5.荠菜受精卵至少要经过多少次有丝分裂,才可形成16个细胞组成的球状胚体?( )。

  A.4次             B.5次

  C.6次             D.7次

  6.下面能发生质壁分离作用的是哪一组细胞?( )。

  ①食用的糖醋蒜的细胞

  ②蚕豆叶的表皮细胞

  ③植物的根毛细胞

  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⑤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

  ⑥根尖分生区细胞

  A.①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

  7.水稻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产生的场所是( )。

  ①细胞质基质 ②核糖体 ③线粒体 ④高尔基体 ⑤内质网

  A.①⑤            B.②④

  C.③             D.①③


  8.某同学为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表中的方法步骤。下列评价中不合

理的是( )。

  A.缺少正常pH的对照组

  B.新鲜唾液没有再做稀释

  C.检验结果的试剂选择不恰当

  D.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不合理

  9.用打孔器取同一萝卜5 cm长的直根条,分成4组,其中3组分别置于20 g/L、60

g/L、80 g/L的溶液中,测量结果如下图。预计在40 g/L溶液中的测量结果最


可能是( )。

  10.铁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将氧化为,并利用这一过程所放出的

能量来合成有机物。铁细菌的这一新陈代谢类型属于( )。

  A.异养厌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自养需氧型

  11.在生产实践和科研中,欲获得无子果实,可利用的方法有( )。

  ①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

  ②人工诱变

  ③单倍体育种

  ④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诱导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2.下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的吸收量和的释放量之间的关

系,其中线段XY=YZ,则( )。

  A.在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该绿色植物的异化作用为兼氧型

  C.在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D.浓度高于b单纯进行光合作用

  13.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属于( )。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酶的调节          D.基因调节

  14.下列措施中,对雌性个体的第二性征和正常性周期的维持无影响的是( )。

  ①切除子宫

  ②结扎输卵管

  ③切除卵巢

  ④带节育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D.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16.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17.将愈伤组织细胞在一种包含所有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几小时(培养基中还含有

用氚标记的胞嘧啶),如果再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这些愈伤组织细胞,会发现放射性物质

集中于( )。

  ①内质网 ②核糖体 ③细胞核 ④叶绿体 ⑤线粒体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18.某植株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1∶1)。则生物( )。

  A.一定含有一对等位基因

  B.一定不含有等位基因

  C.不可能含有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

  D.一定产生两种数量比值相等的配子

  19.豌豆的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

实验得每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

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

  A.植株和植株

  B.F2植株和植株

  C.植株和植株

  D.植株和植株

  20.一般地说,干旱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干旱地区种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

作物品种,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在这里,干旱和潮湿条件所起作用是( )。

  A.诱发基因突变

  B.引起染色体变异

  C.选择基因型

  D.导致基因重组

  21.一个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为防止生下患病的孩子,进

行了遗传咨询。你认为有道理的是( )。

  A.不要生育

  B.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

  C.只生男孩

  D.只生女孩

  22.如果某一群体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由于( )。

  A.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B.群体中所有成员都是该性状的纯合子

  C.该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

  D.该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大的适应价值

  23.某一品种的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要使其在夏季开花,应当采取的关键措施是在

适当时期( )。

  A.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

  B.适当提高温度

  C.遮阴使光照时间缩短

  D.适当多浇水

  24.你估计一个湖泊里的氧浓度在什么时候(白天或晚上)和什么样的水中(污染的或

未污染的)最高?( )。

  A.夜间、污染的

  B.夜间、未污染的

  C.白天、污染的

  D.白天、未污染的

  25.某株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以利

用该植物体的一部分器官或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发育出完整的植株。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

用该植株的( )。

  A.茎尖            B.子房壁

  C.叶片            D.花粉粒

  26.水稻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内含有呼吸氧化酶,而叶绿体中含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酶,

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线粒体中只含与呼吸作用有关酶的基因,叶绿体中只含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基因

  B.叶绿体中含有不能表达的与呼吸作用有关酶的基因

  C.线粒体内含呼吸氧化酶,而叶绿体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均是核基因选择性表

达的结果

  D.线粒体内含有呼吸氧化酶,而叶绿体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均是线粒体中的基

因、叶绿体中的基因与核基因共同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

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7.如下图为一个细胞分裂图的局部,关于此图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B.若此图为减数分裂图,则该生物是四倍体

  C.若这是一个植物细胞,则这一时期高尔基体活动旺盛

  D.若①号染色体上有显性基因A,则②号染色体的对应位点上可能出现a

  28.下列哪项的比例符合1∶3?( )。

  A.酵母菌分别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下消耗等量所释放出的体积

  B.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情况下,AaBb与AaBB杂交后的表现型比

  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与极体数之比

  D.白化病患者的双亲正常,再生下的正常孩子中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比例

  29.培养硝化细菌和圆褐固氮菌的培养基中的氮源、碳源的区别是( )。

  A.前者需氮源,后者需无机碳源

  B.前者需氮源,后者需有机碳源

  C.前者不需碳源,后者不需氮源

  D.前者需无机碳源,后者需无机氮源

  30.农业和林业产品的长期单一化,将会使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这是因为

( )。

  A.许多野生生物失去了原有的栖息地

  B.与某些植物相应的固氮菌、捕食者等将可能消失

  C.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能量流动无法进行

  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易爆发病虫害

  31.某同学将若干只小鸭分成甲、乙、丙三组,甲、乙两组与母亲隔离孵化,给甲组展

示一可移动大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给乙组暴露在一只猫的周围,同时也放母鸭叫的

录音;丙组仍与母鸭同处。实验持续若干天。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组在本实验中均可称为实验组

  B.由于本能,甲组将尾随气球而移动

  C.乙组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但不发出猫叫声

  D.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研究鸭后天性行为的形成原因

  32.由于天气寒冷,同学们将门窗紧闭,在这密闭的教室里,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头晕、

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现象,引起这些现象的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A.低血糖使脑细胞葡萄糖供应不足

  B.脑部缺氧

  C.线粒体不能产生足量的ATP

  D.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80分)


  33.(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植物水培实验时,所用的培养液全部按照标准配制。

在培养过程中选取了4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各一株,予以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除此之

外未采取其他措施,植株生长状况如下表:

  试分析回答:

  (1)第二周不同植物出现的矿质元素缺乏症状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通过

对1号和2号营养液的分析得知,一个缺铁,一个缺镁。缺铁的是________号植物,判断

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周开始多数植物出现矿质元素缺乏症,除矿质元素被消耗外,另一原因是

培养液中的________减少,导致植株根的________减弱,导致植物对________的吸收作用降

低。

  (3)植物生长到第三周出现了萎蔫现象,除上述原因外,还因为植物的________作用,

使培养液浓度增加,造成植物________。此时可采取的改善措施是_____________。


  34.(6分)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我国近期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劣质

奶粉。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如图所示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所

致?[ ] ________。

  (2)在正常情况下,抗体主要分布在[ ]________,而发生过敏反应时,[ ]________

的通透性会增强。

  (3)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 ]_________,引起这种变化

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此病主要是影响人体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阶段。

  35.(3分)在下列4种不同实验条件下:

  (1)0.10%30℃

  (2)0.10%20℃

  (3)0.03%30℃

  (4)0.03%20℃


  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对某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对实验(2)、

实验(3)和P点起限制作用的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6.(8分)某学生在学校调查了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如下图所示)的遗传情况,

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各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你根据表中第________组婚姻状况调查,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写出在实验调查中,上述各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

  第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遗传调查中发现,某一男同学患色盲(控制色觉的基因用B、b表示),且拇指

性状与其父相同,即不能向背侧弯曲;其父母色觉均正常,母亲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上述家

庭中三人的基因分别是:父亲___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孩子___________。

  37.(10分)下图为我国高效农业新技术及新型有机化学材料开发利用实例的示意图。

图中新型“塑料”是科学家利用发酵罐提取物及其他物质研制成功的一种可以降解的“塑料”。


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这种材料可在________被________分解。科学家做这项工作的意义是________

____________。

  (2)发酵罐中的A过程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_。

  (3)在培养液中加入,结果在大棚内检测到了在植物细胞中的具

体产生部位是________。

  (4)这样的高科技农业大棚可以被视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发酵

罐中的最后产物可用于植物培养,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想要增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冬季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夏季可采取的措

施是__________________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是:冬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4分)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不同规模的蝗虫灾害,严重时当地的农作

物和牧草全部被毁坏。发生虫害时,农牧民通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灭蝗虫,但灭虫效果

并不理想。2003年河北某地邀请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经过训练的鸭放养到虫害严重的

草原上,获得了良好的灭虫效果。根据上述实例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鸭属于_________。鸭与在当地草原上生活的食虫鸟之

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2)利用鸭来消灭蝗虫,除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3)已知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释放2 870 kJ的能量,其中有1161 kJ左右的

能量储存在ATP中。若草原中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了 240 mol的二氧化碳气体,蝗虫分解

葡萄糖,则其释放并储存在ATP中的能量最多能被三级消费者获得的是_________J。

  39.(7分)下图所示是突触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内写标号):

  (1)⑦中所包含的化学递质只能由[ ]________释放,作用于[ ]________,使后一个

神经元产生________。⑦是________,它的形成和分泌与神经元细胞体结构中的________

有关。

  (2)结构⑥在此出现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正常氧供应条件下,⑥内外浓度的特点是________。


  40.(9分)下表是几种植物种子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质量百分数),请根据表中数据

回答:

  (1)上述种子中储存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人类以上述________的种子为食时,获取的能量最低。

  (2)肝脏功能弱的人不宜多食用___________的种子。因为肝脏功能弱,可使脂蛋白合

成受阻,________不能从肝脏顺利运出。

  (3)上述植物种子萌发时,吸胀吸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的种子,种子中有机物分

解时耗氧量最多的是________的种子。

  (4)大豆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将贮存的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然后经过________

作用,其中________进一步转化为糖类。

  41.(12分)为了检测植物体有机物的运输,科研和教学中常设计如下实验:选择3株

长势相当的绿果皮、黄子叶、皱种皮的豆科植物,取植株上部位相同、长势相当的健壮叶片

按下图建立装置A、B、C、D,在玻璃器皿中分别充满放射性。实验前,装置A不


做处理,装置B在X处环割剥去树皮,装置C在Y处环割剥去树皮,装置D在W处将叶


柄折断,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

  (1)实验结束后测试A装置的顶芽、叶中、茎部Z处和根中的放射物,主要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是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_中产生的。

  (2)装置A显示的数据可知,运往顶芽的物质比茎和根多,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装置B和装置C的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装置A、B、C、D中起对照作用的是装置_________。

  (4)造成装置D实验结果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定该豆科植物的绿果皮(G)对黄果皮(g)是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

是显性,圆滑种皮(R)对皱种皮(r)是显性,其双亲分别是纯合的绿果皮、黄子叶、皱种

皮和纯合的黄果皮、绿子叶、皱种皮,则其自交结出的果实的果皮、种子的子叶和种皮

的性状及分离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定选用该豆科植物进行无病毒组织培养,则应选用___________,其培养基中必

须加入的物质类型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写出两类)。同时还必须调控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

  42.(12分)为了探索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向上运输的途径,现做了如下实验:把柳

茎一段的树皮(韧皮部)同木质部分离开来,在两者之间插入或不插入不透水的蜡纸,然后

在柳树根部施,5 h后测定在柳茎各部分的分布。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在茎中向上运输的主要通道是________,根部吸收的方式是________。

  (2)如果在有蜡纸间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而树皮中几乎没有,这个现

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分离部位的以上或以下部分以及不插蜡纸的实验

中,树皮中有较多的,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根据类似上述的实验,在日常生活中你利用下边提供的材料和用具简易地研究

叶的表面积与水运输速率的关系。

  材料用具:红墨水、柳树枝条数枝、刀片、烧杯、剪刀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把柳树的茎放在盛有红墨水的烧杯中。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洗净枝条,并在距离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

  实验预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实验结论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B 5.B 6.D 7.D 8.B 9.D 10.D 11.A 12.C 

13.C 14.C 15.C 16.D 17.D 18.D 19.D 20.C 21.C 22.D 23.C 

24.D 25.D 26.D

  二、选择题

  27.B、C、D 28.A、B、C 29.B、C 30.A、B、D 31.A、C、D 32.B、C、

D

  三、非选择题

  33.(9分)(1)不同植物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

选择性) 2 铁在植物体内形成稳定化合物,不能再利用,老叶中的铁不能转移到幼叶中

  (2)氧气 呼吸作用 矿质元素

  (3)蒸腾 失水萎蔫 向培养液中加入水并通入空气

  34.(6分)(1)⑥ 组织液

  (2)④ 血浆(血清) ③ 血管

  (3)⑤ 红细胞 基因突变 三

  35.(3分)温度 浓度 光强度

  36.(8分)(1)① 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2)AA×AA、AA×Aa、Aa×Aa AA×aa、Aa×aa aa×aa(3分)(每组全部答对给

1分)

  (3)  

  37.(10分)(1)自然条件下(自然环境中) 微生物 可以有效地防止“白色污染”

  (2)纤维素酶

  (3)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4)为植物生长提供肥料(无机营养)

  (5)人工增加光照,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 适当降低夜晚大棚内温度 冬季:克服外

界低温对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增大光合作用速率 夏季:减少夜间农作物呼吸对有机物

的消耗

  38.(4分)(1)(次级)消费者 竞争

  (2)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其他生物(两个内容答全,给1分)

  (3)1.858×(保留小数点后2位也对)

  39.(7分)(1)② 突触前膜 ① 突触后膜 兴奋或抑制 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2)为神经元(细胞)的活动提供能量

  (3)内大于外

  40.(9分)(1)太阳能 小麦

  (2)澳洲坚果 脂肪

  (3)大豆 澳洲坚果

  (4)氨基酸 脱氨基 不含氮的部分

  41.(12分)(1)糖类、氨基酸、脂肪等 叶绿体

  (2)顶芽的生命活动最旺盛

  (3)茎中的放射物(或有机物)是通过树皮运输的 A

  (4)缺乏水分,光合作用不能进行,故不能合成有机物

  (5)果皮全是绿果皮;种子的黄色子叶∶绿色子叶=3∶1;种皮全是皱种皮

  (6)根尖或茎尖 植物激素、矿物质、有机营养物质等 温度和pH

  42.(12分)(1)导管 主动吸收(各1分)

  (2)导管在木质部 韧皮部的K离子来源于导管(2分)

  (3)第一步:取2枝柳树枝,一枝留6片叶,一枝留3片叶 实验预期:相同时间内,

6片叶的柳树枝中染液上升的长度约是3片叶的2倍 实验结论:植物运输水的速率与叶面

积成正比对实验结论的解释: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蒸腾作用越强(每空2分)

闂佸搫鐗冮崑鎾绘煛閸屾粌顣奸柡瀣暟缁晠鏁撻敓锟�

闂佺粯鍩堥崣鍐ㄎ涢鍕闁搞儮鏅濊ぐ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