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有:H:1 O:16 C:12 N:14 Al:27 Cu:64 Fe:56
第Ⅰ卷(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能继续合成部分蛋白质
B.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动物细胞的融合,主要是与膜上糖蛋白有关
C.效应B细胞都是由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得来的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2.下列有关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照条件下某些叶绿素a能不断丢失和获得电子而形成电子流
B.NADPH的生成标志着光能转变成了电能
C.电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中
D.不同季节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不同,叶片变黄后主要依赖叶黄素进行转化
3.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B.某人食用海鲜后引起过敏反应不属于免疫过程
C.淋巴因子大多是通过加强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的
D.注射乙肝疫苗后,当乙肝病毒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分裂周期变长
4.下表所示为一个不含致病基因的正常人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及甲、乙、丙、丁四个表现型正常的人对应的染色体上某基因中相应部分碱基的排列顺序。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人表现正常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
| 正常人 | 甲 | 乙 | 丙 | 丁 |
11号染色体 | CTT | CAT | CTT | CAT | CTT |
16号染色体 | ATT | ATT | GTT | ATT | GTT |
A.突变后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B.突变后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变
C.突变发生在该基因编码区的外显子 D.突变发生在该基因的非编码区
5.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 J / cm2· a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1250 J / cm2· a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
D.在此生态系统中,一只狼捕食一只野兔,获得的能量只能在10%~20%之间
30.(18分)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化学物质用于抑制别种植物在其周围生长,这称为他感作用。大麦、玉米、大豆、向日葵、苜蓿等植物,是杂草的天然抑制者,又叫做“闷盖庄稼”。
(1)为了验证大麦对邻近杂草生长具有他感作用。请根据所给材料器具,在给出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预期实验结果。
材料器具:大麦种子,狗尾草(杂草的一种);50厘米×50厘米×10厘米栽种盒,剪刀,洒水壶,20厘米×10厘米纸袋,镊子,天平,两脚规,直尺
方法步骤:
第一步:选取A、B、C三个栽种盒,在栽种盒土壤表面画5厘米×5厘米的小方格,每方格中心放一粒大麦或杂草种子。三个栽种盒的播种方式依次为:
A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盒:全部播种狗尾草种子。
第二步:洒上少量细泥土覆盖种子,用细孔眼洒水壶浇水,把三只实验栽培盒放在
___________的20℃左右环境中培养2∽4周,每天均保持足够时间的__________。
第三步:每天观察记录,统计盒内植株的地上枝平均干重、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数量特征。比较三只实验栽培盒的植物特征差异。
结果预期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进一步设想可能是大麦根部形成的分泌物具有抑制狗尾草的生长作用,请你用完全培养液(甲)、培养过大麦的营养液(乙)、蒸馏水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来验证这一设想。
第一步:将长势相同的狗尾草幼苗分为A、B两组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期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请用所学生物知识解答下列问题。(24分)
I.(8分)人体皮肤表层存在着一定量的微生物群,通常包括三类:①常住菌群,如痤疮丙酸杆菌等菌群,它们是保护人体免受有害微生物侵袭的屏障。②过路菌群,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及真菌菌群,这些菌群往往是致病菌。③共生菌群,如表皮葡萄球菌,对保护人体健康也是有益的。这些菌群与皮肤一道,构成一个完整的皮肤微生态系统。
(1)人体为体表微生物提供的五大类营养物质是 。常住菌群、共生菌群与过路菌群所需的营养物质基本相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叫作 。
(2)皮肤及其表面微生态系统对人体有特殊的保护功能,这种天然防御功能属于 免疫。但是,某些人喜欢选用添加了广谱抗菌素的香皂,长期使用会破坏皮肤微生态系统的 。检测结果表明,这些人的皮肤微生物数量并未见少,一些有害微生物的种群密度反而有所增加,试解释其原因: 。
Ⅱ.(16分)遗传学的研究知道,小鼠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据研究,正常小鼠体内黑色素的形成是经过下列系列化途径产生的如下左图:
遗传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小鼠进行了如上右图的杂交实验:
请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鼠毛的颜色是由细胞中的黑色素决定的,已知该色素是蛋白质,那么基因控制鼠毛的颜色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2)表现型为棕色的小鼠,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F2表现型为白色的小鼠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_________________,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育种时,常选用某些野生纯合的棕毛小鼠与野生纯合的白毛小鼠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有时可得到黑毛鼠,有时得不到黑毛鼠,试用遗传图解说明原因。(答题要求:写出亲本和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生物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D
30.(共18分)
(1)第一步:A盒:排列为一排大麦种子,一排狗尾草种子交替;(2分)
B盒:全部播种大麦种子;(顺序可变)(2分)
第二步:同样或相同;光照;(2分)
第三步:平均叶长、平均植株高度、平均节间距、每株植物平均花数(答出一点即可) (2分)
结果预期和结论:A盒混盒种植的狗尾草跟单独种植的狗尾草相比,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大麦对邻近杂草生长具有他感作用(2分)
(2)第二步:把A、B两组幼苗分别置于甲溶液中培养,两组均通入空气,温度、光照等条件均适宜,培养一段时间。(2分)
第三步:A组加入少量的蒸馏水,B组中加入培养过大麦的营养液(乙),两组均通入空气,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2分)
结果预期和结论:
若B组的长势不如A组,则说明大麦根部分泌物具有抑制狗尾草的生长作用。(2分)
若A、B两组的长势基本相同,说明大麦根部分泌物不会抑制狗尾草的生长。(2分)
31.(24分)Ⅰ.(每小题4分,共8分)
(1)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和无机盐; 竞争
(2)非特异性; 稳态(或平衡); 由于抗菌素的定向选择作用,可能使具有抗药性的细菌趁机繁殖型
Ⅱ.(16分)(1)有关酶的合成(2分) (2)AAbb或Aabb(2分)
(3)1/4(2分) 1/3(2分)
(4)图解1(2分):
P AAbb × aabb
棕色 白色
F1 Aabb
棕色
说明(2分):如果棕色基因型为AAbb的小鼠,与白色基因型为aabb的小鼠进行杂交,后代中不会出现黑色鼠。
图解2(2分):
P AAbb × aaBB
棕色 白色
F1 AaBb
黑色
说明(2分):如果棕色基因型为AAbb的小鼠,与白色基因型为aaBB的小鼠进行杂交,后代中可出现黑色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