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2014-5-11 0:36:02下载本试卷

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使用时间:2008-9-18        命题:学校生物学科中心组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化学元素的是  ( )

A.抗体和糖原               B.DNA和RNA  

C.脂肪和核糖              D.ATP和酶

2.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B.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C.淀粉、糖原、纤维素和核糖都是生物大分子

 D.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3. 下列实验试剂或材料与其实验名称相符合的是           (  )

 A.甲基绿吡罗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澄清石灰水——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碘液——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膜功能的是  (  )

  A.控制某些分子和离子出入细胞    B.细胞识别、细胞与环境间能量转换

  C.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D.控制合成细胞内所需要的各种物质

5.下表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生物种类

细胞结构

碱基种类

代谢类型

可遗传变异来源

A.细菌

5

自养厌氧

基因突变

B.禽流感病毒

原核细胞

4

异养需氧

基因突变

C.青霉菌

原核生物

5

自养需氧

基因突变

D.玉米

真核生物

5

自养需氧

突变.基因重组

6.在下列生理活动过程中,与“ATP→ADP+Pi+能量”有直接关系的是  

A. 蛋白质在小肠内被消化  B. 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过程

C. 叶绿体中水的分解    D. 核糖体上的翻译过程

7.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培养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3小时后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在该植物细胞内14C最多的结构最可能是  

  A.核糖体                    B.高尔基体  

  C.内质网                    D.细胞核

8.下列关于生命物质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碳

B.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

C.葡萄糖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

D.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糖类

9.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  )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10.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  )

 A.有些酶是核酸

 B.在0℃-37℃范围内,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C.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D.任何活细胞内都有酶的存在

1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2.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

C

H

O

N

P

Ca

S

植物

43.57

6.24

44.43

1.46

0.20

0.23

0.17

动物

55.99

7.46

14.62

9.33

3.11

4.67

0.78

A.碳元素的含量说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 

B.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N、S含量说明动物组织含蛋白质较多,若该动物血钙高则会发生肌肉抽搐

D.经测定该植物某有机物含C、H、O、N、S,此化合物可能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13.可以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的实验有

①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②运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 ③DNA的粗提取 

④分离并纯化血红蛋白  ⑤制成细胞悬浮液进行细胞培养 

A.②③                     B.③⑤      

C.①④                     D.④⑤

14.结合表中数据,指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线粒体膜

蛋白质(质量分数/%)

脂类(质量分数/%)

外膜

52

48

内膜

76

24

  A.内膜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B.内膜比外膜具有更多的功能

  C.内膜、外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    D.内膜表面积大,导致蛋白质含量高

15.下表是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变化的一些数据:

组别

长度(urn)

直径(um)

壁厚度(um)

细胞体积(um)

液泡体积(urn)

阶段1

26

24

2

12600

600

阶段2

36

  330

2

336000

273000

当细胞从阶段l过渡到阶段2时发生了什么?

A.既吸收水分,又合成纤维素和蛋白质  B.既吸收水分,又合成纤维素

C.既吸收水分,又合成蛋白质      D.只吸收水分

16.下列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在其细胞核中完成

B.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 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的生物膜

  D. 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主要是基因重组

17.鉴别一个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A.DNA的自我复制         B.自身的蛋白质合成

  c.细胞质分裂的方式       D.是否出现纺缍体

18.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4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19.下列过程不需要消耗ATP的是  

  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  D.细胞增殖

20.实验室中鉴别细胞死活,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死活。该实验所利用的细胞膜特性或功能是  

 A.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C.流动性           D.选择透过性

21.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2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附有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23.右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材料,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m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n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                     

A.a         B.b  

C.c         D.d

24.右图为生物种类的概念图,对a、b、c所代表的生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a—原核生物、b—细菌、c—流感病毒

B.a—原核生物、b—细菌、c—乳酸菌

C.a—真核生物、b—植物、c—蓝藻  

D.a—真核生物、b—真菌、c—大肠杆菌

25.下图是人体细胞中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概念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E→G主要发生在细胞核,G→B发生在是细胞质

B.B的多种功能只与b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

C.E中e的排列顺序决定了B中b的排列顺序

D.E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26.人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和白化病都会出现白发,白发的原因  

A.都是由于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

B.前者由于细胞萎缩,后者由于细胞代谢

C.前者由于外部环境导致,后者由于内部因素导致

D.前者由于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后者由于体内缺乏酪氨酸酶

27.下图表示细胞中4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每个椭圆形代表一类有机物,则列出这4种化合物名称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A.①~④:脂质、酶、蛋白质、激素

B.①~④:激素、脂质、蛋白质、酶

C.①~④:酶、蛋白质、激素、脂质

D.①~④:激素、脂质、蛋白质、酶

28.为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甲、乙两人同时空腹做尿液检验。所采尿样标号分别为1号和2号,经班氏糖定性试剂测定发现,1号试管混合液水浴煮沸冷却后呈现砖红色,2号试管呈蓝色。下列说法最为严谨的是  

A.甲出现尿糖,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B.乙不可能是低血糖病患者

C.甲健康异常,但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D.甲出现尿糖可能由于食糖过多

29.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几项生理活动关系示意图,下列能正确描述其过程的是  

A.能量A是光能,能量B、C和D中有一部分形成ATP

 B.①是光反应,②是暗反应,③和④都是无氧呼吸

 C.①是光合作用,②.CD和④都是有氧呼吸

 D.①和②过程只能发生在植物细胞内,③和④过程只能发生在动物细胞内

30.2007年6月18日报道,引起无锡自来水污染的太湖蓝藻再次涌向自来水取水口。下列关于蓝藻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蓝藻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蓝藻是好氧藻类,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螺旋藻是常见的蓝藻,发菜也是一种蓝藻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下图表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组成a和b的元素在细胞膜上都可以找到

B.A的种类在神经细胞与表皮细胞中相同,B则不同

C.B的结构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D.a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右图

32.为了研究酵母菌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 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  )                           

  A.细胞核内不出现,3H标记

  B.内质网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

  C.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上能观察到3H标记

  D.若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3H标记,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33.下列物质进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氧气进入肝脏细胞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C.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K+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34.关于激素与酶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酶有专一性,激素对靶器官、靶细胞具有选择性

B.酶具有高效性,微量的激素也能对代谢和生殖等过程有巨大影响

C.激素和酶都不组成细胞结构,都不断地发生代谢性降解,一经起作用就被灭活

D.激素是生理调节物质,使靶细胞内原有生理活动加强或减弱,酶则对细胞内生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35.某同学为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实验如下表。下列评价中合理的是

序号

项目

试管I

试管II

1

新鲜唾液

1mL

1mL

2

可溶性淀粉液

2mL

2mL

3

37℃水浴

5min

5min

4

1M盐酸

1mL

/

5

1MNaOH

/

1mL

6

碘液

2滴

2滴

7

结果

均不变蓝

  A.缺少正常pH(中性)的对照组   B.新鲜唾液没有作稀释

  C.检验结果的试剂选择不恰当    D.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不合理

36.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但一定含有相关的酶

  B.转运RNA是只含三个碱基的核酸,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C.蛙红细胞、人脑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

  D.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37.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 在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C3→CO2

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 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38.在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需要进行染色的是  

 A.观察蚕豆花药中发生的减数分裂

 B.观察紫色洋葱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C.观察大白鼠细胞中的线粒体

 D.观察黑藻细胞中的叶绿体

39.下列可以影响酶促进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A.酶浓度              B.底物浓度 

 C.酶抑制剂              D.温度和pH

40.在右面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M点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弱于呼吸作用强度

B.N点时,植物体只进行呼吸作用;O点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C.Q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D.P点前,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计30分。

41.(6分)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组 别

材    料

实 验 条 件

观察内容

A

A1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健那绿染液

线粒体

A2

0.9%NaCl溶液、8%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Ⅳ染液、

50%酒精溶液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C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蒸馏水

细胞吸水涨破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解离液、0.3g/mL蔗糖溶液、清水

质壁分离及复原

E

冰箱.卡诺氏液等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A1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线粒体呈蓝绿色。A2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               ,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B组实验的目的是检测花生种子中含有脂肪,可观察到着色的小颗粒的颜色是        

(3)在实验C中细胞吸水涨破后,可获得细胞膜。实验中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材料比之其他动植物细胞的优点是                       

(4)D组实验中,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原因可能是        

(5)E组实验操作中需要进行漂洗,其目的是                  

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的相似之处是  

                                

42.(6分)右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某个阶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相应的结构或物质,Asn、Ser、Gly为三种氨基酸,分别是天冬酰胺(C4H803N2)、丝氨酸(C3H7O3N)、甘氨酸(C2H502N),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合成③物质的过程叫________ ________  ___。

(3)若该多肽合成到图示甘氨酸后就终止合成,则导致合成结束的终止密码

是_____              ___________。

(4)连接氨基酸之间的化学键叫做______      _____。

(5)决定天冬酰氨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__,天冬氨酸R基上C、H,O三种元素的比值为_______________。

 43.(8分)右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

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

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

示相关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_________   ___,用于       

(3)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了[H]、ATP外,产物还有______      ____。

①过程产生的O2用于相邻细胞的②过程,至少经过___________层膜结构。

(4)若将该植物从CO2浓度为0.03%环境转移到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其他环境条件

致,叶绿体中[H]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10分)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甘薯还原糖

含量(mg/g)

22.1

23.3

25.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A管_______________B管_____ _________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作用。

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2008-2009-1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5、CCDDD      6-10、DBCAC      11-15、DACDA  

16-20、CCCAD     21-25、DABBB      26-30、DCCA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31、AD  32、CD  33、BC  34、ABD 35、AD 

36、ACD  37、ABC 38、AC 39、ABCD  40、CD

三、综合题

 41.(6分)

(1)    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2)红色 

(3)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细胞器  

(4)解离液破坏了细胞的原生质层,细胞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5)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两者都是通过抑制分裂细胞内纺锤体的形成,

42.(6分)(1)翻译 (2)转录 (3)UAG·(4)肽键  (5)AAC 2:4:1

43.(8分)(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只写叶绿体不给分) 

(2)水的光解     C3的还原(或碳的还原)

(3)丙酮酸    6  (4)下降 (5)C6H1206+602     6H20+6CO2+能量(2分)

44.(10分)

(1)    还原糖产生于淀粉酶的作用,此时为酶的最适温度

(2)不含淀粉酶

(3)实验原理:

   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步骤:

第二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热水浴(或沸水浴加热煮沸)1-2min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A管砖红色,B管蓝色

(4)唾液淀粉酶

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2008-2009-1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计30分。

41、

(1)                            

(2)                           

(3)                           

(4)                           

(5)                            

                              

42.(6分)

(1)                 (2)          

(3)                 (4)         

(5)                           

43.(8分)

(1)                  

(2)                    

(3)                    (4)           

(5)                    (2分)

44.(10分)

(1)             

(2)            

(3)实验原理:

   ①            

               

实验步骤: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实验结果:A管       ,B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