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三上学期生物单元测试(6)
——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2.对胚芽鞘作右上图所示的处理后形成的胚芽鞘,光照后它的弯曲情况是 ( )
A.Q处向左 B.Q处向右 C.P处向右 D.不弯曲
|
同反应,则丙图中表示a、b二点生长
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依次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②和④
4.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P处施加一强刺激,假定经过一定时间T测得图中各点的动作电位,其时间可能值记作Ta、Tb、Tc、Td、Te(对应各点);又测得a、b、c、d、e各点距刺激点神经纤维总长分别为Sa、Sb、Sc、Sd、Se。若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上传导的速率相同,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 |
A.Sc·Tb=Sb·Tc B.(Se - Sd)·(Ta - Tb)=(Sa - Sb)·(Te -Td)
C.Sb·Td=Sd·Tb D.(Se- Sd)·(Td - Tc)=(Sd- Sc)·(Te - Td)
6.激素从释放到消失所经过的代谢过程有长有短,一般采用半衰期作为衡量激素更新速度的标志。大多数激素的半衰期很短,仅为数分钟;少数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的半衰期较长,可达数天;也有极少数激素(如肾上腺素),其半衰期仅为数秒。激素半衰期短( )
A.有利于提高调节作用的灵活性 B.使反应发生慢
C.使作用时间长 D.使作用范围广
7.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 )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
A.引力的作用使根向下生长
B.水分的刺激使根向上弯曲生长
C.地心引力首先使根向下生长,继而棉絮中的水分使根向上生长
D.地心引力与水的刺激抵消,根停止生长
9.下列关于神经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间的传导是单向的
B.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C.神经元产生的局部电流在膜内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外则相反
D.突触前神经元释放递质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
A.先天性行为 应激性 B.先天性行为 遗传性
C.后天性行为 遗传性 D.后天性行为 适应性
11.下面是有关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生理功能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根的向地生长与茎的背地生长受生长素的调节
B.花蕾期去雄,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在雌蕊的柱头上可以得到无籽果实
C.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棉花植株可以防止落花落果
D.已知10-8mol/L是促进芽生长最适宜的浓度,则超过这个浓度就会抑制芽的生长
12.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冲动的传递现象依赖于细胞膜上离子通透性的变化
B.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C.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同步
D.神经元永远不会呈单个的、游离的细胞而存在于生物体内
13.小鸡出壳后就会啄食貌似食物的颗粒,但错误率很高。随着它长大,啄食的准确度会提高。如果在出生后第二天不让小鸡啄食,它的啄食本领在第3天时仍比第1天好,但不如那些坚持练习的小鸡好。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 )
A.啄食本领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
B.啄食本领是让小鸡通过区别食物而学到的
C.准确啄食本领是通过发育和学习两种机制来实现的
D.准确啄食是通过长期练习提高的
14.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织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
15.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人体生理活动。对于同一生理效应 ( )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B.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
C.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
D.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
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图中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和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活动只受垂体促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17.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 (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垂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18.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 )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A.图中A代表下丘脑,则B代表的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
B.图中A代表结构是下丘脑,则B代表的器官是膀胱
C.若该过程代表黄色短杆菌合成赖氨酸的过程,A代表的物质是天冬氨酸激酶,那么B
代表的物质是苏氨酸和赖氨酸
D.若图中A代表胰岛素,那么B代表胰高血糖素
|
A.低血糖使脑细胞葡萄糖供应不足 B.脑部缺氧
C.线粒体不能产生足量的ATP D.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
21.如图所示是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
是 ( )
A.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③的分泌增加,但与大脑皮层无关
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
C.切除甲状腺后,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但不促进代谢
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
22.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的一侧和远离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会发现 ( )
A.无法确定 B.靠近物体的一侧低于远离物体的一侧
C.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差不多 D.靠近物体的一侧高于远离物体的一侧
23.“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熟,并无涩味”,这是宋朝苏轼《植物粗谈·果品》中记录的一种方法。此文中“气”指的是什么,其功能是什么 ( )
A.“气”指的是气为CO2,作用是使柿成熟
B.“气”指的是乙烯,作用是去除柿的涩味
C.“气”指的是乙烯,作用是使果实催熟
D.“气”指的是生长素,作用是促使子房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24.在实施计划生育中,对于结扎了输卵管或输精管的人,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
A.不能产生生殖细胞和性激素,因而丧失其第二性征
B.能产生生殖细胞但不能正常排出,性欲、性征部分丧失
C.能产生生殖细胞但不能正常排出,性欲、性征完全正常
D.能产生生殖细胞并能排出,性欲和性征正常
25.旅美中国学者章蓓和美国、瑞典、西班牙的科学家们最近联合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之门”。它有可能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而不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关于文中的“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是错误的一项是 ( )
A.该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功能 B.该化合物应该不是蛋白质
C.该化合物应该是分子量较小的有机物 D.该化合物应该是蛋白质
|
A.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生长立即停滞
B.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性情变得温顺
C.甲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行动呆笨而迟
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
D.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其个体大小变化为:甲、丁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
前状态,丙、乙狗不断长大。
|
24小时,然后种植。比较最初10节的雌花
与雄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实验观察结果:
分析上表数据,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内源
激素比例的平衡,从而影响雌雄花的性
别分化
B.该实验浓度下的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
响不大,对其他植物也是如此
C.花器官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D.该实验浓度下的赤霉素、CP有利雌花的形成,整形素有利雄花的形成
28.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 ( )
A.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籽果实
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
C.处理扦持的月季枝条,促使加快生根
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
29.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为 ( )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高级神经中枢调节D.植物性神经调节
30.下列关酶及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②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③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它细胞 ④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放到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激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皆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B.蛙褪黑激素既可使青蛙体色变暗又可使青蛙体色变亮
C.蛙体色变化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D.蛙褪黑激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32.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该实验不能说明 ( )
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B.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C.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 D.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33.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
A.不同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
34.在脊椎动物中,只有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能随环境改变而迅速发生色变,其中避役是出名的“变色龙”,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小于5min)完全改变体色,比蛙等变色动物快得多,它变色的调节机制是 ( )
A.激素调节 B.神经调节 C.神经-激素调节 D.激素-神经调节
35.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除小白鼠的垂体后,其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减少,促甲状腺素释放素也减少
B.完成印随行为的反射弧中,不包括大脑皮层
C.一个健康人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泌量会明显增加,此活动的
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的左侧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左侧照光,则燕
麦又瞄向左侧弯曲生长
二、非选择题:(6道小题,共80分)
|
相邻两个琼脂块之间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完全割开)。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实验结果:
放置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突触是由图中的________构成的,①中的
物质称为________,这是一种化学信号物
质,肌细胞对该物质的识别功能与肌细胞
膜上的________有关。
(2)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
特点,其意义是________,有利于递质的
作用。
(3)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
的原因是:________的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约0.5~l毫秒)。
38.(20分)下图表示雌性高等动物的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性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性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是 。
(2)激素A是 。激素C是 ,其
能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
及 。
(3)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_____。
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4)X细胞作用于垂体细胞,使垂体细胞分泌某种物质,并调节对幼仔的照顾行为,则
X细胞、垂体细胞分泌的物质分别是 、 。在与垂体细胞膜相
对应的X细胞的末端,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
39.(15分)为了探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知识准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是合成、加工、贮存、分泌甲状腺激素
的器官。
材料用具:略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健康雄兔15只,将注射部位消毒后,分别给每只兔注射适量的放射性碘溶液。
第二步:没隔一定时间用放射性测量仪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含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第三步:3天后,将15只实验兔随机均分为A、B、C三组。
第四步: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五步: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含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上述实验方法第一步中的两处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选用三组而不用三只兔子的好处是
。
(3)若分别用ABC三条曲线代表ABC三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则预计ABC
三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应如下图中的 。
![]() ![]() |
![]() ![]() ![]() |
(4)若将C组其中一只兔子的甲状腺切除,并从第三周开始每天注射适量的甲状腺激素,
则该兔子血液中甲状腺含量的变化如下图(A)所示。请在下图(B)中用虚线画出
1~5周内促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
(5)若给C组的另一只兔子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抑制甲状腺对甲状腺激素
的分泌。则兔子血液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
是 和 。
40.(10分)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可用于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杂的行为。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11公里外面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部或停息过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都能吸引雄虫。
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发如下实验:
实验1:将某昆虫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官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实验2: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3: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放在诱捕器官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发现捕捉到雄虫。
实验4: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官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放在诱捕器中的雌虫能够吸引雄虫,这是由于昆虫具有 性。
(2)实验1与实验2比较说明 。
(3)实验2实验3比较说明 。
(4)实验4汽油的作用是 ,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这说明
。
(5)这个实验使人们受到启发,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和诱杀害虫,请指出一种可
能的做法: 。
41.(10分) 某研究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材料和步骤:
①实验动物:家兔12只(体重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脲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脲激素分泌调节的原理相同)
③第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 方法处理,求出差异。
(2)结果与分析: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述后比手术前 ;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 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②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 ,可推断出 激素分泌减少。
(3)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 ,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4)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A | D | D | B | A | A | D | C | C | B | D | B | C | D | D | C | C | A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
C | A | C | B | C | C | D | D | B | B | B | B | B | C | B | B | C |
|
36. (15分) (1)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3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材料托的琼脂块上。
第二步:将实验支架在黑暗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第三步:移走胚芽鞘尖端,然后将材料托的琼脂块取出,分别放在6个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的一侧。
第四步: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处理的胚芽鞘弯曲程度。
(2)预期实验结果:弯曲度大 弯曲度小 弯曲度最大
37.(10分)(1)②③④ 递质 糖蛋白(或蛋白质) (2)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 (3)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38.(共20分)(1)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雌激素(或雌性激素) 雌性第二性征 雌性正常性周期 (3)下降 反馈 (4)递质 催乳素 电信号→化学信号
39(15分,每小题3分)(1)第一步中应取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雄兔;第一步中向每只兔子注射的放射性碘溶液应该等量。(2)排除个体差异,避免偶然因素,通过求平均值提高实验准确性。(3)乙 (4)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在血液中的变化见图:
40.(10分)(1)趋(化)性; (2)昆虫间进行交
流的信息是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3)这种物
质是由昆虫的腹部分泌的;(4)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
息激素的交流 这种信息激素具有较强的专一性; (5)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诱芯,置于诱捕器中,用于诱杀昆虫;(或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溶液,于田间喷洒,干扰雌雄虫之间的正常交尾,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其它情况,只要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41.(10分) (1)统计学(统计、数理统计);(2)低(少)/性腺/多/抗利尿;(3)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4)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垂体的关系(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