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模拟试题( 五 )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源于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不可导入真核生物
B.用质粒作运载体是由于所有生物都含有质粒
C.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催化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形成
D.只要露出的黏性末端相同,就可以用不同的限制酶分别切取质粒和目的基因
2.下列关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均有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生物膜 ②均对青霉素敏感 ③均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④均以DNA为遗传物质 ⑤二者基因结构中均含有外显子,酵母菌还含有内含子 ⑥代谢方式不完全相同,但均能进行无氧呼吸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⑤
3.下图是氢随着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中的氢经①向②转移时,与叶绿体基质中的三碳化合物结合并形成葡萄糖,这一结合过程发生在暗反应阶段。
B.[H]在马铃薯块茎细胞内经③→④转移时,未释放出的能量则贮存在酒精中。
C.[H]经⑤形成氨基酸的生理过程叫氨基转换作用,人体内必需氨基酸可经此途径转化。
D.在人体中,糖类物质与脂质可以大量的相互转化。
4.雕鸮(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已知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6:3:2: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显性性状分别是绿色、无纹 B.F1中的绿色无纹个体都是双杂合子
C.F1中的黄色无纹个体测交后代比例为1:1:1:1 D.F2中致死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
5.对于生态学相关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生态因素可以影响生物各项生命活动,其中温度对植物的形态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B.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且水平方向上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分层现象
C.由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所构成的捕食食物链中,猫头鹰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
例题:1.将一定数量的绿藻放在X溶液中,X为完全培养液,测得绿藻在X溶液中随着光强度变化而产氧量变化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实验中影响溶液净氧量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
(2)对曲线A、B两处的净氧量加以解释与说明: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3)若将一定数量的绿藻放在Y溶液中,Y为缺Mg完全培养液,请在上图中画出绿藻在Y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产氧量随着光强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4)若将一定数量的绿藻放在Z溶液中,Z为缺N完全培养液,结果,绿藻的光合效率会_______ (加快或减慢)。
(5)若将一定数量的绿藻放在用18O标记的H2O中,则18O可能出现在______。
①周围的氧气中 ②周围的水蒸气中 ③绿藻的液泡中 ④绿藻合成的糖类中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若将一定数量的绿藻进行暗处理,且升高一定的温度,绿藻的数量会大量减少,原因是____。 答案:(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分)
(2)A点:负值,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
行呼吸作用B点:0,光合作用产生的氧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 (3)如右图(3分)[解析:绿藻在Y溶液中,其呼吸作用与绿藻在X溶液时相同,故所画的曲线的起点与绿藻在X溶液时的起点相同;但由于缺乏Mg,叶绿素的合成受阻,光合作用受影响,溶液中的净氧量减少,则曲线偏底,光补偿点B点也相应向右移。] (4)减慢(1分)(5)D(1分)[解析:经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加入的水H218O,使释放的CO2中也有18O,因此糖类中也有18O。](6)暗处理使绿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积累有机物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1分);加上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增强,有机物的分解加快(1分),使绿藻严重缺乏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而大量死亡。(其他合理的答案均给分)
3.
组别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丁组 |
注射的药物或在普通饲料中添加的物质(都足够量) | 添加普通胰岛素药物饲喂 | 添加Boc5饲喂 | 注射普通胰岛素药物 | 注射Boc5 |
一段时间后测定的血糖含量数据 | a2 | b2 | c2 | d2 |
①请用各组实验前后的数据关系说明实验的结果并简述得出甲组实验结果的原因。
②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后会出现的症状是 , 原因是: 。
(2)①实验结果:甲组:a1<a2、乙组:b1>b2、丙组:c1>c2、丁组:d1>d2(4分,答对1点给1分)
得出甲组实验结果的原因是:甲组小鼠用拌有普通胰岛素药物的饲料进行饲喂,由于普通胰岛素口服无效,会被有关酶催化而分解,但由于饲喂了饲料,饲料经消化后在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转化为糖类,使血糖含量增高,故a1<a2(4分)
②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2分)
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细胞内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3分)
30.Ⅰ.(1)生物兴趣小组对某遗传病展开调查。如果要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调查的对象是 。如果此遗传病由多基因控制,则此遗传病的特点为家族聚集、 、群体中发病率高。
(2)假设该遗传病由单基因控制,生物兴趣小组对某患
病女孩的家庭展开调查,患者的父母、祖父母、外祖母正常,
其父亲的弟弟、母亲的姐姐、外祖父也是此病患者。请绘出
该患者直系血亲的遗传系谱图。(用表示正常男、女,
用表示患病男、女)。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是 ,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Ⅱ.选取果蝇的两个纯系品种进行两组杂交,其中一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杂交方式及结果如下:
杂交一:
灰身、正常刚毛、对CO2敏感 | 灰身、截刚毛、对CO2敏感 | 黑身、正常刚毛、对CO2敏感 | 黑身、截刚毛、对CO2敏感 | |
♀个体数 | 30 | 29 | 11 | 12 |
♂个体数 | 63 | 0 | 20 | 0 |
杂交二:
灰身、正常刚毛、对CO2有抗性 | 灰身、截刚毛、对CO2有抗性 | 黑身、正常刚毛、对CO2有抗性 | 黑身、截刚毛、对CO2有抗性 | |
♀个体数 | 62 | 0 | 19 | 0 |
♂个体数 | 31 | 28 | 10 | 11 |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控制对CO2有抗性的性状属于 遗传。
(2)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控制正常刚毛和截刚毛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
(3)如果正常刚毛和截刚毛用基因A、a表示,灰身和黑身用基因B、b表示,杂交二中F1代的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是 。
31.下图甲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层生活着的苔类、昆虫及鸟类等生物种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苔类、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
(1)图甲中的次级消费者是 ;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 。
(2)若A增长
,此现象说明 。
(3)物种A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乙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 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 。
例题.下面甲图为某动物的一对性染色体简图。①和②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和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
(1)分析甲图,位于Ⅱ1片段上的某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最可能与乙图的 (填编号)相符,其遗传特点是 。
(2)乙图为该动物的某些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其中肯定不属于Ⅱ2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是 (填字母代号)。
(3)根据甲图,该动物与人类在性染色体的形态上的区别是该动物 。
(4)假设控制黄毛(A)与白毛(a)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①和②染色体的I片段,某雌性杂合子与雄性杂合子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答案: (1)D 只在直系雄性中表现(或限雄遗传) (2)ABC (3)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4)雌黄:雄黄:雄白=2:1:1(或 雌黄:雌白:雄黄=1:1:2)(只答一种情况即可)
高考生物模拟试题( 五 )答案
DAACC
答案:30.Ⅰ.(1)自然人群(或随机抽样的人群)(2分)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2分)
(2)遗传系谱图如下:(2分)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分)
基因突变(2分)
Ⅱ.(1)细胞质遗传(2分)
(2)常染色体(2分) 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2分) 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正交、反交后代中,同一性状的性别比例不相同) (2分)
(3)BbXAXa BbXAYa(2分)
31.(1)I、D、A A和D (2)1000 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3)C 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高考生物模拟试题( 五 )答案
DAACC
答案:30.Ⅰ.(1)自然人群(或随机抽样的人群)(2分)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2分)
(2)遗传系谱图如下:(2分)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分)
基因突变(2分)
Ⅱ.(1)细胞质遗传(2分)
(2)常染色体(2分) 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2分) 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正交、反交后代中,同一性状的性别比例不相同) (2分)
(3)BbXAXa BbXAYa(2分)
31.(1)I、D、A A和D (2)1000 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3)C 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