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人教版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三上学期生物单元测试(4)
——生物的新陈代谢-1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把混有反应物的液体,加到捣碎的土豆汁液中(酶液),在
A.酶催化的反应即使完全没有反应物,也可缓慢进行
B.酶由于被蒸馏水溶解出来,因而能进行反应
C.由于该酶液中混有与反应物相同的物质
D.由于该酶液中混有催化同一反应的多种酶
|
A.酶处于t1温度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长
B.酶处于t1温度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短
C.处于t2温度时,酶可能开始发生蛋白质变性
D.处于t1温度时,酶分子结构可能比处于t2温度时稳定
3.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储备能源物质、根本能量来源依次是 ( )
A.糖类、太阳能、蛋白质、脂肪 B.ATP、太阳能、糖类、脂肪
C.糖类、ATP、脂肪、太阳能 D.太阳能、糖类、ATP、蛋白质
4.反应式ADP+Pi+能量ATP是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均发生的反应,下列与反应式中“能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细胞内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的过程
B.向右反应所需要的能量可以来自乳酸的氧化分解
C.向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叶绿体中H2O的分解或CO2的固定
|
5.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把菠菜
叶磨碎,分离出细胞质基质和全部叶绿体。
然后又把部分叶绿体磨碎分离出叶绿素
和叶绿体基质,分别装在A、B、C、D
四支试管内,并进行光照。问哪一支试
管能检测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 )
6.用两株同样的绿色植物作实验,给其中的一株以连续光照,给另一株一定频率的间歇光照,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光合作用产物的数量相同,分析原因是 ( )
①暗反应中酶的数量有限/②间歇光照即能维持细胞内有足够的ATP和〔H〕/
③间歇光照时,酶的活性高/④光不是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C3含量的变化、C5含量的变化分别相当于曲线中的( )
A.c~d段(X),b~c段(Y)
B.d~e段(X),d~e段(Y)
C.d~e段(Y),c~d段(X)
D.b~c段(Y),b~c段(X)
8.水稻根吸水的主要方式、促进根吸收H2PO4—的动力、导管
运水的主要动力依次为 ( )
A.渗透作用,蒸腾作用,大气压 B.渗透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C.吸胀作用,主动运输,蒸腾作用 D.渗透作用,无氧呼吸,大气压
|
A.确保植株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隔绝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
C.防止NaOH溶液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D.避免土壤中自养微生物光合作用形成淀粉
|
A.判断细胞死活 B.原生质层相当于一种半透膜
C.测定细胞液浓度 D.渗透吸水是植物吸水的主要方式
|
示。科学家研究发现,在第Ⅱ阶段种子O2的吸收量大大
低于CO2的释放量,而在第Ⅲ阶段O2的吸收就显著增加。
下列有关种子萌发初期生理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第Ⅰ阶段吸水与蛋白质、淀粉等物质有关
|
C.第Ⅱ阶段吸水缓慢或基本停止
D.第Ⅰ阶段的干重最重
12.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装置
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
图2、图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图1、图3液面上升
的高度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
MA>MB,Ma=Mb>MA,则达到平衡后 ( )
A.h1>h2 Ma>Mb B.h1>h2 Ma<Mb
C.h1<h2 Ma<Mb D.h1<h2 Ma>Mb
1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酶降低反应过程中的活化能 B.酶活性与温度、pH无关
C.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D.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然后就被毁坏了
|
下列关于叶片A和叶片B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叶片B细胞中ATP的合成与分解只发生在叶绿体和
线粒体中
B.叶片A的细胞中一些磷脂、核酸被分解
C.叶片A中的矿质元素储备很多,可将多余部分供给叶片B
D.叶片B的细胞比叶片A的细胞更趋于衰老
15.图示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期对K、P的需要量曲线。若要取得少肥高产,需要将有限的磷
钾复合肥用于 ( )
A.越冬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乳熟期
16.某生物小组进行无土栽培实验,观察不同矿质元素对南瓜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在4组单因素缺素培养实验中,他们观察到其中一组的表现为老叶形态、颜色正常,但幼叶颜色异常,呈黄白色。该组缺乏的元素是 ( )
A.K B.P C.Mg D.Fe
17.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达总吸水量的99%。对蒸腾作用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水分的吸收 B.吸收无机盐的动力
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D.降低叶片的温度
|
|
的吸收量。在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种子萌发的初期,有酒精生成
B.在胚根长出之后,细胞中的ATP浓度会逐渐上升
C.种子在萌发的30h之后,热量的释放呈上升趋势
D.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DNA和RNA的总量都在增加
20.下表列一植物细胞在两个不同的阶段中细胞大小的一些数据。下列各图中,正确反应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在植物细胞中发生的变化的是 ( )
长度 | 直径 | 壁厚度 | 细胞体积 | 液泡体积 | |
阶段Ⅰ | 26μm | 24μm | 2μm | 12,600μm3 | 600μm3 |
阶段Ⅱ | 36μm | 330μm | 2μm | 336,000μm3 | 273,000μm3 |
A.①和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1.牧区收割青干草往往要在牧草结籽前,而且要尽快晒干堆贮。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 )
①牧草在开花时营养成分向籽粒大量转移,而籽粒成熟后又极易脱落
②鲜草含自由水多,收割后不马上晒干微生物就旺盛活动而造成霉变
③鲜草晒干过程中,只是水分的丢失,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并未损失
④新鲜青草,快速晾晒干燥,呼吸消耗降至最低,营养物质保留较多
⑤新鲜青草,迅速晒干后仍然保持着青绿色,可以继续进行光合作用
|
22.右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其细胞渗透压的大小。
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干旱矮灌木之所以能生活在少水的沙漠,是因为它的细
胞渗透压可以升高到接近80巴
B.红树植物细胞液渗透压在30—60巴之间,这一数值低于
它所生活的海水的渗透压
C.针叶乔木细胞中的渗透压数值表明有的种类适宜湿地生
活,有的种类适宜山地生活
D.沼泽植物生活的水环境的渗透压一定小于盐沼植物生活
的水环境的渗透压
23.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的小实验,
哪一个是不可能 ( )
A.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
变暗(或出现黑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
B.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用碘
液处理后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叶绿体
C.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在透射光下是翠绿色的,在反射光下是棕红色的
D.在天气晴朗的一天,在上午10时左右,用钻有直径为
间的一株植物的叶片夹住,下午3时左右取下这片叶子,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用
碘液处理,小孔处照光的部位呈蓝色,而被锡铂纸遮住的部分呈白色或灰白色
24.右图表示
A.b点位置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移动 ( )
B.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当植物缺Mg时, b点右移
D.c点叶片脱色后,用I2液染色,凡是含有叶绿体的
细胞,就会被染成蓝色的淀粉颗粒
25.从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取两叶片,测定甲叶自由水含量达80%,乙叶自由水含量只有60%,比较二者的代谢活动,可知 ( )
A.甲与乙大体相同 B.甲大于乙 C.乙大于甲 D.不能确定
26.对某植物测得如下数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表示为6CO2+12H2O
C6H12 O6+6O2+6H2O)若该植物处于白天均温
| | |
一定光照10小时 | 黑暗下5小时 | |
释放O2 640mg | 释放CO2 220mg | 5小时释放CO2 110mg |
A.765mg B.1485mg C.315mg D.540mg
27.在严寒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湿度、气体和温度,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下列措施及方法正确的是 ( )
①由于温室内外温差大,在温室薄膜上(或玻璃)结成一层水膜,要及时擦干,以防透光率降低/②适当的增加光照,以补充冬季阳光不足/③尽量增加空气湿度,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④温室内定期施放二氧化碳气体,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⑤向温室内定期施放氧气,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⑥冬季温室内温度尽量维持恒定。
A.①②④ B.①②④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⑥
28.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变化量\O2浓度 | 0 | 1% | 2% | 3% | 5% | 7% | 10% | 15% | 20% | 25% |
O2吸收量(mol) | 0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8 |
CO2释放量(mol) | 1 | 0.8 | 0.6 | 0.5 | 0.4 | 0.5 | 0.6 | 0.7 | 0.8 | 0.8 |
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和5%~25%时,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贮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
C.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ATP越多
D.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29.右图是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面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 )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与A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D.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全部来自水
30.下列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其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是 ( )
31.取三粒质量相同的大豆种子,一粒在黑暗中长成豆芽甲,另两粒在光下发育成植株乙、丙。测定甲、乙的鲜重和丙的干重,并与大豆种子比较,增加的重量分别为a、b、c,则a、b、c的主要增重因素分别为 ( )
A.H2O;CO2;H2O和CO2 B.CO2;H2O和CO2、H2O
C.CO2;H2O;H2O和CO2 D.H2O;H2O和CO2、CO2
|
A.oa段鲜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自由水的减少
B.ab段种子中的细胞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物质变化量较小
C.bc段鲜重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增多,种子开始萌发
D.c点以后增幅较大,既有水的增加,又有有机物的增加
33.在两个相同密闭、透明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在充足的水分和光照及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用红外线测量仪定时测量玻璃内CO2含量,结果如下表(假设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记录时间(min) | 0 | 5 | 10 | 20 | 25 | 30 | 35 | 35 | 40 | 45 |
甲种植物(mg/L) | 150 | 113 | 83 | 50 | 48 | 48 | 48 | 48 | 48 | 48 |
乙种植物(mg/L) | 150 | 110 | 75 | 30 | 18 | 8 | 8 | 8 | 8 | 8 |
A.在0~25min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逐渐减少
B.在0~25min期间,CO2含量逐渐降低是有氧呼吸减弱的结果
C.在0~25min期间,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含量
D.上表数据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
34.下大气湿度大时,发育中的果实常会缺钙,主要原因是 ( )
A.大气湿度大时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吸收
B.大气湿度大时呼吸作用弱,影响钙的吸收
|
D.大气湿度大时蒸腾作用强,影响钙的运输
35.一学生在15分钟内相继进行四次俯卧撑。右图表示每
次俯卧撑数,对这一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肝脏贮藏的糖元不足 B.糖类转化为酒精
C.供氧不足,乳酸积累 D.肌肉组织中CO2过剩
二、非选择题(6道小题,共80分)
36.(9分)用含
|
实验结果,曲线a、b、c分别表示
(CH2O)、C5和C3三种化合物中
的一种。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c分别表示
____、 ____ 、
________ 。
(2)根据图A的实验分析,光合作用固定的
没有表示出来),但在光照一段时间后,化合物a、b中的
是 。
(3)图A中,当变黑暗时,化合物a中
(4)图B中,化合物b的
|
装置运行后,仪器气路管道中的气体流速满
足正常测定的需求。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叶片的叶肉细胞叶绿体内进行的光合作
用总反应式为:(要求标出氧气的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参与光反
应的四种反应物是①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若采用一台精密酸度计作为CO2分析仪,进行叶室内CO2含量分析,则随着照在叶
室上光照强度的增加(适宜范围内),仪表的pH将会由___________变___________。
(3)若采用红外线CO2分析仪测定叶室内的CO2含量变化,则随着照在叶室上的光照强度的减弱,分析仪中的红外线被吸收的量将________。若从整个生物圈的角度考虑,地球上的植被遭到破坏,地表产生的热辐射将被日益增多的_______气体大量吸收而形成______效应。
(4)若用该装置只测定叶片的呼吸作用时,对装置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以装置内的CO2量减少为负(–),增加为正(+),在适宜光合反应的中午测定某一叶片的光合作用时,叶室内的CO2变化值为P,测定呼吸作用时的CO2变化值为Q,则该叶片实际光合作用吸收CO2的值(W)应表示为 ( )
A.–W = – P – Q B.–W = – P + Q C.–W = P + Q D. W = P – Q
38.(16分)下表显示某一植物在不同时段的失水量。
时间 | 失水量(克) | 时间 | 失水量(克) |
7~8点 | 190 | 17~18点 | 213 |
9~10点 | 209 | 19~20点 | 190 |
11~12点 | 221 | 21~22点 | 100 |
13~14点 | 233 | 23~24点 | 90 |
15~16点 | 227 |
(1)对上表数据用打点法做出曲线图。
(2)植物在这一过程中,失水量增加或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该植物在一生中总吸水量为
为
(4)研究还发现,植物体内的水分一部分来源于土壤,另一部分还可以来源于自身的新
陈代谢,那么与产生水的代谢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5)合理灌溉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若植物体缺水,则会导致农作
物减产,原因可能有(写出两点原因)________________。若发生涝灾,则植物叶片会出现萎蔫、凋萎,甚至死亡等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9.(12分)下图示测量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O2的实验装置。水槽内注有清水,倒置的量筒内也充满了清水。提前制作
|
程如下:
第一次实验:
①制备新鲜动物肝脏的研磨液;
②将4片圆形小滤纸片在肝脏研磨液
浸泡后取出,并贴在反应室上侧的
内壁上(如上图A所示);
③向反应小室内加入10mL3%H2O2溶液(如上图A所示);
④将反应小室旋转180度,成图B所示状态;⑤每隔30秒读取并记录量筒中水面的刻度一次,共进行5分钟。
第二次实验:除了将圆形小滤纸片的数量改成2片,其它均与实验一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2)如果上述两实验的结果无明显差异,则需如何改进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设计一个用于记录观察结果的表格。
(4)如果根据上述实验一得到的数据绘制出了下列曲线图。那么实验二的大致曲线应该
|
(5)如果要利用上图的试剂、材料、装置等研究温度
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本题上述的研究相比,
在实验条件上需作如下变动:①在各次实验中,清
水的温度不同(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表明,酶可以在细胞外起到催化作用。据此你会产生什么联想?(请写出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的CO2浓度与CO2吸收量之间的关系曲线,m
点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CO2最低浓度。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题中所说的“适宜的条件”主要是指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2)请在图B中绘出b点之前的部分,使曲线完整,与Y轴的交点为a。
(3)当CO2浓度分别为B图中c和n时,图A中,对应的a~ f过程分别是:
c:____________________; n: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A中的b若指的是葡萄糖,图示还正确吗?为什么?
|
(1)在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完成①和④的场所
是______;完成⑧和⑨的场所是______。
(2)在反应①~⑿中,人体细胞中无法进行
的有_______;在植物细胞中无法进行的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⑧~⑿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
进行的是_________,此反应产物中除CO2和H2O外,还产生较多的_________。
(4)丙酮酸形成氨基酸,必须经过[ ]________作用,形成__________氨基酸。
(5)图中的[⒁]发生于机体的_________细胞。
参考答案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C | B | C | B | B | A | B | B | B | D | B | D | A | B | C | D | B | A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
B | B | D | B | D | C | B | A | A | B | D | B | D | C | B | C | C |
36.
(9分) (1)C
37.(24分) (1)CO2 + H2O* (CH2O) + O2* ①H2O ②NADP+(氧化型辅酶Ⅱ) ③ADP ④Pi(无机磷酸)[反应式4分,没标出氧气来源者扣1分;化合物每个1分。共8分] (2)低 高 [每空2分,共4分] (3)增加 CO2 温室 [每空2分,共6分] (4)可以在叶室外罩上不透光的材料[4分] (5)A [2分]
38.(16分)(2)(4分)7点至14点失水量增加是由于光照强度逐渐增大,温度逐渐升高,蒸腾作用增强;14点至24点失水量逐渐减少,是由于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温度逐渐降低,蒸腾作用减弱。(3)(每空2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用于构成细胞和植物体组成成分(4)(每空2分)核糖体 线粒体(5)(每空2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缺水使光合作用受阻;缺水导致叶片气孔关闭,影响CO2的进入;缺水使矿质元素运输受阻,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和叶绿素的合成 植物根系长期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细胞
39.(12分)(1)酶的浓度(2分) (2)再用更少(1片、1/2片、1/4片等)和更多的圆形滤纸片(6片、8片等)进行实验(4分)(3)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释放O2实验记录表(单位 mL)(4分)
O2量 滤纸 读数 数 时间 | 2片 | 4片 | …… |
第1次(30秒) | |||
第2次(60秒) | |||
第3次(90秒) | |||
┇ | |||
第10次(300秒) |
(4)(4分)
(5)②在各次实验中,圆形滤纸片的数量不变;③要在H2O2溶液的温度达到清水相同的温度后再把反应小室旋转180°(4分)
(6) (答案完全开放,可以有很多种答案,只要合理均可给分)(2分)
40.(10分) (1)适宜的温度,光照,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等 (2分) (2)见右图 (2分)(3)ab(2分) abef(2分) (4)不正确 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后,方可进入线粒体继续分解(2分)
41.(9分) (1)叶绿体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①④⑩ ②③⑥⑦
(3)⑨ ATP (4)⒀ 转氨基 非必需 (5)所有组织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