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08级高三理综生物“二诊”考试

2014-5-11 0:36:05下载本试卷

08级高三理综生物二诊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30)

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是还原糖鉴定实验的理想材料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色带最宽,表明叶绿素b的含量最多

C.向鸡血细胞液中加20mL蒸馏水的目的是为了降低NaCl溶液浓度,以便析出DNA

D.在探究温度对每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用到了相互对照原则

2.右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为感受器,

b为神经中枢,c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均

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

B.若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 为甲状腺,则c 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 分泌d,b分泌e均具有抑制作用

C.若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 过程只发生在细胞质中

D.若a为抗原,b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

3.下面关于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质粒上的基因对该细菌的生长繁殖是必需的

B.在酵母菌的基因结构中,非编码序列是位于编码区上游和下游的核苷酸序列

C.处于对数期的细菌代谢旺盛,而大量积累代谢产物的时期是稳定期

D.在微生物体内一般不会同时进行酶合成、酶活性的调节

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的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M为空气中的SO2,造成酸

雨的主要原因是②和③过程加剧

B.若M为空气中的CO2,则C元

素在图中①②③④过程中循环形

式是CO2

C.若M为空气中的N2,则①过程

可表示固氮蓝藻的固氮作用;②过程

一般不存在

D.若M为环境中的NH3,则①过程可表示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②过程表示另一些厌氧型细菌作用

5、下图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甲细胞中1与2的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2

与3片段交换 属于染色体结构改变

D.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能传给后代一半的核

遗传物质

30.(24分)下图Ⅰ、Ⅱ、Ⅲ表示高等动植物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Ⅰ过程中生成NADPH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其反应场所为            。Ⅰ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换形式是        

(2)CO2参与Ⅱ过程中的第一步骤叫做         。如果CO2的供应突然停止,Ⅱ过程中         (物质)会增多。

(3)如果将植物种植在温室中,写出两种通过改变上述Ⅱ过程生理作用强度来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①           ,②                 

(4) Ⅰ、Ⅱ过程生成的糖通过摄食并消化吸收进入肝细胞后,既可被氧化分解,也可通过⑥形成物质[A]是         

(5)当膳食糖分过高后还可发生⑦⑧过程,该过程需要肝细胞合成      参与,方可生成[B]        (填名称),运出肝脏,否则会造成脂肪肝。

(6)从图中可知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这种循环是具有        性。

31.(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蒲公英,结瘦果,根可用于扦插繁殖,叶形有全缘型也有缺刻型,生长于背风向阳处的植株叶形为全缘,而生长于向风阴蔽处的植株叶形为缺刻型。为了验证“蒲公英的缺刻叶形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

1.(9分)请分别指出三个同学的实验设计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

甲同学的实验:               乙同学的实验:                      

丙同学的实验:                 

步骤

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思路

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思路

丙同学的实验设计思路

取全缘叶的一株蒲公英上的两粒种子,分别栽种于装有沃土的A、B两花盆中给予适宜外界条件,催芽。

选一株生长良好的蒲公英,在同一直根上切取相似两端,分别埋于沃土中催芽,培育至出现成熟叶型的植株,分别移栽于A、B两花盆培养。

分别选取缺刻叶和全缘叶的两株生长良好的蒲公英,取其根,在相似部位上切取相似两段,分别埋于沃土中催芽;发芽后移载于两花盆中。

实验条件

A为背风向阳处,B为向风阴蔽处,其他条件相同。

A为背风向阳处,B为向风阴蔽处,其他条件相同。

A、B同为背风向阳处培养。

观察

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盆蒲公英的成熟叶型的变化

2.(9分)请你写出设计该实验的有关实验原理:

(1)实验设计思路:                           

(2)实验原理: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B

30.(24分,每空2分)

(1)NADP++2e+H+     NADPH  叶绿体内的囊状结构  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

(2)CO2的固定  C5化合物

(3)①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②保持适宜的昼夜温差

(4)肝糖原

(5)磷脂  脂蛋白

(6)二氧化碳  全球

31.(18分)

1.实验一:不能。(1分)A、B两组的遗传物质可能不同,实验结果的差异可能是遗传物质决定的也可能是环境差异引起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有基因重组、受精的随机性)或(有两个变量即遗传物质和环境条件)(2分)

实验二:不能。(1分)分化一般不可逆转,成熟叶型已形成,环境差异不能再改变叶型。(2分)

实验三:不能。(1分)两组环境条件相同且不是缺刻叶型形成所需外界条件。(本实验只证明全缘叶的形成与环境有关而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2分)

2.实验设计思路:选一株生长良好的蒲公英,在同一直根上切去相似两段,(1分)分别埋于沃土中催芽,发芽后(1分)分别移栽与AB两花盆培养;(1分)A为背风向阳处,B为荫蔽向风处,(1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分)

实验原理:营养生殖(或无性生殖)使后代具有母体的一切遗传物质,(同一母体通过营养生殖产生的后代遗传物质相同)(2分);环境影响生物的表现型。(不同环境下生物的表现型可能不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