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调研考试

2014-5-11 0:36:06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调研考试

 

本试卷分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4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本市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外市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1至39题为必做题,第40题和41题为选做题,考生必须只能选做其中一题,两题都做以第40题给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部分 选择题 (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已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较易复生野驴的方法是 

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 

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 

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经孕育培养成新个体 

D.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

2.以下重大生物学史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克里克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②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被重新提出 

③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④艾弗里的细菌遗传实验  ⑤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 

A.⑤③④②①             B.⑤③②④①  

C.⑤④③②①            D.⑤③④①②

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 .在盖玻片一侧滴人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 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 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4. 右图是某植物根尖分生区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

  ②若该植物是由花粉粒发育而来的,则其亲本是四倍体

  ③若该植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其配子是二倍体

  ④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⑤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与该细胞的分裂过程有密切关系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5.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6.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A. 停止光照          B. 停止光照并降低CO2浓度

C. 降低CO2浓度        D. 升高CO2浓度

7.ATP转化为 ADP可表示如下:           

 

式中 X 代表

A.H2O    B.[H]

C.P      D.Pi

8.据CCTV-1台2007年1月8日报导,哈佛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从怀孕妇女胎盘的羊水中发现的干细胞在实验室培养后生成了多种人体器官组织,如骨骼、血管、肌肉、神经以及肝脏等。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实验证明了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B.从羊水中提取的干细胞与由其生成的肌肉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不一样

C.这些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的形成是细胞分裂与分化的结果

D.这些干细胞可以生成更多种类、更有价值的人体细胞,将有助于更多的医学用途

文本框: ( )9.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

正确的是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10.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哪一种类型,应该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例  B.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11.下列哪一个曲线图,能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 

               

 

          

12.在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后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的亲本组合是      

A.EeFf×EeFf            B.EeFF×eeff

C.EeFF×EEFf            D.EEFf×eeFf

13.下面甲图为洋葱根尖生长点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乙图是一组标有5×和16×字样的目镜和标有10×和40×字样的物镜,丙图是某同学在乙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丙图视

野中处于甲图e 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装片移动

方向是:        

文本框: 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        

A.①×④;左上方       B.①×③;右下方

C.②×③;左下方       D.②×③;左上方

14.右图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 该图细胞中①⑤和③⑦各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C. 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极体也可能是精子细胞

D. 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

15.下图表示淀粉的一段,数字对应的“—”表示单糖之间的化学键,则淀粉酶发挥作用的位置可能是                                

A. 1处           B.1、3、5处  

 C.任何一处          D.2、4、6处

16.下图表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噬菌体进行过程②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生产者

C.②和④过程只能发生于不同细胞中

D.过程①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17.专家最初预测人的基因组大约有105 个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课题组近来研究估计,可能只有3—5万个基因。对于人类基因的“大缩水”,如果从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角度看,人类在使用基因上很“节约”,与其它物种相比要高效,很可能是

A.一个基因控制合成多种蛋白质  B.一个基因含有多个遗传密码

C.合成一个蛋白质时共用多个基因 D.基因的分子结构不稳定,易变动

18.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

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光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

    中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能的比

D.有氧呼吸的能量利用率比无氧呼吸低

19.如右图所示,为了鉴定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子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下

列方案可行的是

A.比较8与2的线粒体DNA序列

B.比较8与3的线粒体DNA序列

C.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

 
D.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

20.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1.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在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等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B.使核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不受细胞质的影响

C.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

D.使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区域化

22.下列生物学研究选择的技术(方法)正确的是                

A.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B.利用γ射线诱变育种

C.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DNA复制  

D.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

23.右图所示的是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 m2

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

24.下列物质中具有识别作用的是

①糖蛋白 ②抗体   ③ RNA聚合酶 ④限制性内切酶

⑤载体   ⑥细胞壁 ⑦转运RNA   ⑧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⑤ B.⑤⑥⑦⑧ C.③④⑥⑦ D. ③④⑦⑧


25.下图的4个家系,带阴影的为遗传病患者,白色表现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B.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

 C.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l/4

 D.家系丙中,女儿不一定是杂合子

26.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  肺泡腔内的气体      B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 心室腔内的血浆      D  膀胱腔内的尿液

27. 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查结果,下列依据检查结果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35

IU/L

0~45

肌酐        CRE

1.9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TG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150~220

A.肝细胞发生了病变          B.可能有肾功能障碍

C.会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  D.可能患有脂肪肝和贫血症

28. 右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正确的是       

A.图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1、2、5

B.1中产生的CO2扩散出来后就会被2全部利用

C.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D.DNA进行复制的场所有1、2、3

29.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

死亡率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

获得最高产量

30.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赤潮或水华的发生            

A.大力推广无磷洗衣粉      B.城镇居民改燃煤为燃气

C.节约使用化肥         D.实现居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二部分 非选择题 ( 共80分)

三、非选择题:满分为80分。本大题包括11个小题, 40、41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31.(6分)200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英国科学家布雷尔、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霍维茨共享。他们利用线虫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怎样受基因调控的。所谓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我破坏的过程,而不同于外界刺激导致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现在我们还知道,有关调控线虫细胞死亡的绝大多数基因在人体中也有相应的基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细胞具有相关基因

B.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内因是致癌因子激活了相关基因

C.细胞发生程序死亡是发育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D.细胞程序死亡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2)人的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约有50%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你认为人的表皮细胞中具有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吗?为什么?                    

                                                            

(3)科学家的相关研究对于我们人类有何意义?谈谈你的想法。            

                                                         

32.(7分)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刚收获的小麦种子经暴晒,失去了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属于    。再将晒干的种子放在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壁上将出现小水珠,这些水主要属于    。经暴晒的种子耐贮存,是因为     减少后,细胞内生命活动的重要       

受到抑制的结果。

(2)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的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当血浆中H2CO3含量减少时,则形成碱中毒。这个事实表明,某些无机盐有调节         的作用。

(3)人体处于安静空腹状态时,糖供能占25%,脂肪供能占75%;剧烈运动时,糖供能占总耗能量的70—80%。根据糖和脂肪与人体能量供应的上述事实,你得出的结论是:

                                       

33.(8分)DNA亲子鉴定的原理是:从被测者的血液、口腔粘膜细胞或培育的组织内取出DNA,用限制性内切酶将DNA标本切成特定的小片段,放进凝胶内,用电泳推动DNA小片段分离,再使用特别的探针去寻找基因。相同的基因会凝聚在一起,然后利用特别的染料在X光下便会显示出DNA探针凝聚于一起的黑色条码。每个人的条码一半与其母亲的条码相吻合,另一半与其父亲的相吻合。反复几次,每一种探针用于寻找DNA的不同部位,并形成独特的条码,便可得到超过99.9%的分辨概率。回答:

(1)限制性内切酶能将DNA切成特定的小片段,这主要体现了酶的(  )

A.专一性  B.高效性  C.多样性  D.作用条件温和

(2)“探针”是指(  )

A.某一个完整的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片段的特定DNA

C.与目的基因相同的特定双链DNA

D.与目的基因互补的特定单链DNA

(3)条码一半与母亲的条码吻合,另一半与其父亲的条码吻合。为什么?

                                     

(4)2002年6月,我国第一张18位点的“基因身份证明”在湖北武汉诞生。

①现行居民身份证具有一定时效(有效期),如10年、20年等,“基因型身份证明”是否如此?为什么?

                                      

②什么情况下,两个人的“基因身份证明”完全相同?

                                                    

34.(9分)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泡胀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剪刀等。

方法步骤:

(1)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cm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0.5m处用100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1cm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m处用100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如图所示。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

(4)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    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

35.(6分)右图中曲线A表示某人在短时间剧烈运动及其前后的实际耗氧量,曲线B是根据其运动量大小计算出的耗氧量理论值。请据图回答:

(1)在运动时,曲线A大大低于曲线B,这是因为人体此时能量的供应来自于                                        ­­­             等生理过程。

(2)在运动后,曲线A大大高于曲线B,表明肌肉疲劳的恢复过程需要         

(3)在运动过程中,肌肉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但血液的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4)在图中画出专业运动员在短时间剧烈运动及其前后的实际耗氧量的曲线。

36.(6分)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请问: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_______;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_______。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请简述理由。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简述理由。

                                     

37.(8分)人类ABO血型资料如表:

血型

基因型

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A

IAIA、IAi

只有A抗原

B

IBIB、IBi

只有B抗原

O

ii

A、B两种抗原均没有

AB

IAIB

A、B两种抗原均有

(1)基因i变成基因IA或IB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  _____,该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是DNA分子中发生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某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基因IA在种群中出现的比例逐渐加大,而基因i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逐渐减小,那么该种群具有________基因的个体容易在当时的环境中生存,基因i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叫做___    _____。

(3)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控制人的性状,基因IA控制人体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过程,参与该过程的核苷酸共有________种。

(4)若一个家庭中,一个A型血女子甲与一个B型血男子乙结婚后生下两个孩子均为O型血,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O型血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38.(7分)下面是关于果蝇对DDT抗药性的进化实验:

实验一 将一个果蝇群体(第一代)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涂有a浓度DDT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2a浓度的DDT处理,将存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三代)用3a浓度的DDT处理……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存活。因此,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定向的”,即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并且认为,该实验证实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正确性。
另有学者发现了“实验一”设计的缺陷,怀疑实验一得出的结论的科学性。因而设计了实验二.

实验二 将若干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浓度的DDT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然后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果蝇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的一半……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也产生了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群体。然而这些具有抗性的果蝇的父母及其祖先并没有接触过DDT。

通过实验二的分析后,你认为:

⑴ DDT对果蝇变异所起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___________,果蝇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果蝇个体的变异是____________的,果蝇抗药性的产生在环境变化(DDT处理)之__________(前、中、后)。

⑵ 通过对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比较分析,你认为实验一得出不正确结论的原因是什么?                                    

                                     

39.(8分)研究表明,细胞分裂素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检验生长素是否也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请你利用离体的叶片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1)实验目的:探究生长素是否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2)实验原理:离体的叶子会逐渐衰老,叶片变黄,使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之后,可以显著地延长保绿时间,推迟离体叶片衰老。

(3)材料用具:足够数量的植物离体叶片、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所需的相关器材和用具。

(4)实验步骤(写出实验的思路即可):

                                      

(5)结果预测和结论:

                                      

注意:40、41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40.(生物技术实践,15分)本题有A、B两小题  

 A题.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24条染色体)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形成试管苗。

 (1)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不断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细胞团,愈伤组织形成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         和小分子有机物等营养物质。

 (2)要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培养基中应有             两种激素。

 (3)愈伤组织分化是指愈伤组织形成芽和根,再由芽发育成叶和茎。这一过程必须给予光照,其原因是 ①             ②            

 (4)试管苗的细胞核中含有         条脱氧核苷酸链。

 (5)培育成的试管苗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              

B题.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

(1)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应该选用__   __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2)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________(多选)

A.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D.生产味精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E.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

(3)若从土壤中分离生产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为___    ___(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___ 。

(4)从生物体提取出的酶首先要检测 _______ ,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在生产糖液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够反复利用,可采用___________技术。

(5)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_________,生产酒精是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 。

41.(现代生物技术专题,15分)

干扰素是能够抑制多种病毒复制的抗病毒物质。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从人的T淋巴细胞中提取干扰素基因转入羊的DNA中,培育出羊乳腺生物发生器,使羊乳汁中含有人体干扰素。请回答:

(1)科学家将人的干扰素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_____________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通过显微注射等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___________细胞中,然后,将该细胞送入母体内,使其生长发育成为       动物。

(2)在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是          。将人体干扰素基因“插入”并连接到羊体细胞DNA上所需要的酶是           。人体干扰素基因之所以能“插入”到羊的DNA内,原因是                 

(3)请在下框中画出某DNA片段被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示意图。

(4)如何检测和鉴定人的干扰素因素已被成功导入羊体内?请写出两种方法:

                                

(5)为了使T淋巴细胞在体外产生大量的干扰素,有人进行了实验,可是当将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了几代后,细胞分裂就停止了。请你用细胞工程的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提出一个既能使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又能获得大量小鼠干扰素的实验设计简单思路:

                         ____   ___ 

                                      

 

0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生物试题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5 CBBDC  6-10 CDBBA  11-15 ACDCD   16-20 BADCD  

二.选择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21 ACD 22 ABC 23 CD 24 AD 25BCD 26ABD 27BC 28AD 29AC 30ACD

三.非选择题(10小题,共80分)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

31. (6分)

(1)C   (2)有    表皮细胞和神经细胞都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分化而产生的(1分),含有的遗传物质是相似的。(1分)

(3)对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对于人类早日控制、治疗癌症有很大意义。可以根据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原理,来延缓脑细胞的衰老、死亡,来治疗老年痴呆症。(答出两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32.(7分)

(1)自由水 结合水  自由水  化学反应

(2)酸碱平衡

(3)糖类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1分),脂肪是贮能物质(1分)

33. (8分)

(1)A  (2)D

(3)组成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DNA分子(1分),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1分)。

(4)①否 同一个体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的DNA是相同的,所以它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稳定性(2分) ②同卵双胞胎

34.(9分)

(1)弯向光源生长的    单侧光照使芽内的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使背光侧的组织生长较快

(2)向背地方向生长的   在重力影响下,生长素在近地侧分布较多,使近地侧的茎组织生长较快

(3)重力对芽生长的影响大于光照对芽生长的影响

(4)直立生长 弯向光源生长(的程度加大) 向下生长  水平向前生长

35.(6分)

⑴ 有氧呼吸(1分)和无氧呼吸(1分)   ⑵氧气(或有氧呼吸供给能量或ATP) 

⑶血液中含有多对缓冲物质,可以使血液的pH保持稳定 (4)见右图(2分)

36.(6分)

(1)基因库 64% 32%  

(2)自然选择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发生了进化(0.5分),因为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就是在进化(0.5分)

(4)没有产生新物种(0.5分),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0.5分)。

37:(8分)(1)基因突变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2)IA    基因频率 

(3)转录  翻译  8 (4)1/4

38.(7分)

⑴ 选择 不定向 前

⑵ ①实验一将果蝇个体作为进化单位研究,不能发现个体变异不定向的特点(2分)
②实验一用DDT直接处理果蝇,虽然看到的是群体变异,但容易误认为DDT对果蝇的抗性起“诱导”作用,而看不出“诱导”掩盖下的选择作用(2分)

39.(8分)

(4)实验步骤:

①把植物的离体叶片随机均分成A、B、C三组;

②分别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A、B两组叶片,C组不作任何处理;③观察并记录叶片的保绿时间。

(5)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B组叶片与A组叶片的保绿时间相差不大,说明生长素也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②B组叶片与C组叶片的保绿时间相差不大,说明生长素对叶片的衰老无影响;

③B组叶片的保绿时间在A组与C组之间,说明生长素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但是没有细胞分裂素作用明显;

④B组叶片比C组叶片的保绿时间更短,说明生长素具有加速叶片衰老的作用;

⑤B组叶片比A组叶片的保绿时间更长,说明生长素比细胞分裂素更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0.(15分)A题(7分)

(1)水、无机盐  (2)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 (3)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试管苗的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来自叶绿体利用光能制造的有机物(4)24 (5)AB、Ab、Ab、ab

B.题(8分)(1)纤维素酶(2)B、E  (3)选择培养基;纤维素

(4)酶的活性 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5)酵母菌;无氧(密封、密闭)

41. (15分)

1)启动子  受精卵   转基因(或成熟)  (2)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催化反应后形成了互补碱基序列(或不同生物DNA的结构具有统一性)(2分)

(3)(3分)(补充出DNA的互补链给1分,写出两个黏性末端各给1分)


                             

(4)分子检测;DNA分子杂交;DNA与mRNA分子杂交;或抗原抗体杂交;从羊的乳汁中提取干扰素(2分,以上任意两点即可)

(5)将人的T淋巴细胞与小鼠的瘤细胞在体外融合筛选出既能产生干扰素又能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然后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3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答题卡

31.(共6分)

                                      

                                      

(3)                                     

32.(共7分)

                                 

 ⑵          ⑶                            

33.(共8分)

          ⑵       

                                       ⑷①                                    

                           ②           

34.(共9分)

                                      

                                        

                                      

                                     

                                       

35.(共6分)

                        ⑵             

                                      

 

 ⑷(画在下图中)


 

36.(共6分)

                           

                                     

                                     

                                     

37.(共8分)

                                     

                            

                                      

 ⑷      

38.(共7分)

                                  

⑵①                                  

                                   

39.(共8分)

(4)实验步骤:

                                      

                                    

                                   

(5)结果预测与结论:

⑴预测                                   

结论                                    

⑵预测                                  

结论                                   

⑶预测                                   

结论                                  

(4)预测                                  

结论                                    

(5)预测                                  

结论                                  

40.(15分)

A题:(7分)

          

                       

                                     

          (5)                          

B题:(8分)

             ⑵            

                             

                 

(5)                  

41.(15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