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生物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9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四种酶的作用部位分别是( )
(1)转氨酶 (2)DNA解旋酶 (3)肠肽酶 (4)ATP水解酶
A、氨基、 氢键、肽键、高能磷酸键
B、氨基、氢键、羟基、 腺苷
C、氢键、肽键、氨基酸、磷酸基团
2、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是利用细胞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① 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② 利用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制酒
③ 稻田定期排水 ④ 光下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3、右图是存放水果时,空气中水果释放的CO2相对量(x)
与氧气浓度(y)之间的关系曲线,你认为贮存水果
应该选择的最佳氧气浓度是 ( )
A、A B、B C、C D、D
4、下列对生物代谢的描述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A、兔子从
B、糖尿病人多尿的直接原因是其尿中的葡萄糖浓度过大
C、玉米胚细胞中丙酮酸的继续氧化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D、原核生物因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5、人体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时需要的C6H12O6和O2从外界进入该细胞参与反应,各自至少需要通过多少层生物膜
A、3和4 B、4和
6、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吸水过程分为Ⅰ、Ⅱ、Ⅲ一个阶段,三个阶段吸水的特点如图
所示。科学家研究发现,在第Ⅱ阶段种子O2的吸收量大大低于CO2的释放量,而在第Ⅲ阶
段O2的吸收就显著增加。下列有关种子萌发初期生理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第Ⅰ阶段吸水与蛋白质、淀粉等物质有关
B.第Ⅱ阶段呼吸作用强度最弱
C.第Ⅱ阶段吸水缓慢或基本停止
D.第Ⅰ阶段的干重最重
7、下列关于动物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或酒精
B、动物肌肉细胞不含有无氧呼吸的酶
C、动物细胞中糖、脂肪、蛋白质均可被分解提供能量
D、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糖元和肌糖元均可分解为血糖
8、脂肪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不属于其致病原因的是( )
A.脂肪摄入量过高 B.脂蛋白摄入量不足
C.脂蛋白合成受阻 D.磷脂合成受阻
9、下列关于疏松土壤带来的变化,错误的是 ( )
A、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硝化速度减弱,不利提高土壤肥力
B、土壤中需氧型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加快,数量增多
C、农作物根的呼吸作用加强,吸收矿质元素的速度加快
D、疏松的土壤易被雨水冲刷走,加大水土流失量
10、下列有关细菌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细菌没有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在自身的核糖体上进行
C、细菌的代谢产物也是CO2和H2O
D、细菌的储藏颗粒是蛋白质、淀粉、脂肪等
11、将接种有乳酸菌的牛奶100ml四份和接种有酵母菌的3%淀粉溶液100ml四份分别装在100ml、200ml、300ml和400ml的烧瓶内,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你认为24小时后产生的乳酸和酒精最多的分别是 ( )
A、100ml 100ml B、400ml 400ml C、100ml 400ml D、400ml 400ml
1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了验证某种物质的成分是消化酶,可用双缩脲试剂
B、酶合成的调节增强了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人体内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微生物体内酶的活性还受代谢产物的影响
D、酶都可被蛋白酶分解
13、在下列四种化合物中,1mol化合物所含的化学能最多的是 ( )
A、乳糖 B、葡萄糖 C、丙酮酸 D、乳酸
14、在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B、光反应和暗反应都有许多酶参与
C、温度降到
D、[H]在暗反应中起氧化作用,并将能量转移到有机物中
15、下列有关矿质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g是叶绿素的成分,缺Mg不能合成叶绿素,也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N是构成叶绿素、蛋白质、核酸等的成分,N素供应不足会使光合作用下降
C、K+、Fe2+对光合作用没有影响,但能影响到植物的其他代谢
D、P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如影响到能量转移过程、膜的稳定性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
B、有18O标记氧气供给有氧呼吸,发现在产生的水中含18O
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共有的现象是都发生能量的转化
D、激素、维生素和酶都是由人体细胞产生的
17、水分的吸收与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有着广泛的联系,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分的吸收可以及时将矿质元素离子运走,因而可以促进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B.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增加了细胞液的浓度,因而能够促进水分的吸收
C.矿质元素离子的主要吸收部位与水分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相同的
D.水分的吸收与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具有正比例的关系
18、如右图所示,若甲表示CO2和H2O,则( )
A.Ⅰ是光合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Ⅱ是细胞呼吸
B.Ⅰ是光合作用,乙是细胞呼吸,Ⅱ是糖类和氧气
C.Ⅰ是化能合成作用,乙是细胞呼吸,Ⅱ是葡萄糖
D.Ⅰ是化能合成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Ⅱ是细胞呼吸
19、如下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营养物质是葡萄糖,因为其在血液中的浓度为80~120mg/dl
B.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化吸收
C.由于血糖被用于氧化分解等途径而使BC段显著下降
D.CD段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不断分解,并把产生的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
20、下图是向日葵幼叶的含水量与光合强度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幼叶含水多,枝叶挺拔舒展,因而有利于光合作用
B.幼叶含水多,细胞内结合水比例上升,因而有利于光合作用
C.幼叶含水少,大部分气孔关闭,因而不利于光合作用
D.幼叶含水少,叶片温度偏高,因而不利于光合作用
21、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2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
B.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
C. 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
23、下列各选项与相应图示
曲线不相符的是
A.图A曲线也可以表示小白鼠呼出的CO2量随其生活环境温度不同而变化的情况
B.图B表示酵母菌在代谢过程中CO2产生速率与O2浓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C.图C表示一片小树林中,一天内CO2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D.图D表示在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24、根据生物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体内积累的元素一定是植物的必需元素
B.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既能释放二氧化碳,又能产生大量能量
C.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水的分解,又有二氧化碳的固定
D.高等植物细胞壁主要由果胶和蛋白质构成
25、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理论上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的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的选项是:
若a点在a2,b点在b2时
A. B.若a在a1,b在b1时
B. 若a点在a2,b在b1时
D.若a在a1,b点在b2时
26、ATP转化为 ADP 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
![]() |
A.H2O B.[H]
C.P D.Pi
27、一次性静脉滴注过多的氨基酸,
能直接促进细胞中的哪种代谢活动 ( )
A、合成各种组织蛋白及酶 B、脱氨基后氧化分解
C、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其他的氨基酸 D、在肝脏和肌肉处储存起来
28、在大气湿度大时,发育中的果实常会缺钙,主要原因是 ( )
A、大气湿度大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吸收
B、大气湿度大呼吸作用弱,影响钙的吸收
C、大气湿度大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运输
D、大气湿度大蒸腾作用强,影响钙的运输
29、与下列几中微生物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蓝藻 ⑤烟草花叶病毒
A.从结构和成分看,①具有成形的细胞核,⑤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
B.从同化作用类型看,②是厌氧型,③④是需氧型
C.从异化作用类型看,①②异养型,③④是自养型
D.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看,①②③是分解者,④是生产者
30、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用活细胞做材料的实验是( )
①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③观察细胞质流动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高三第二次生 物测试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3分,共90分)
题 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 案 |
|
|
|
|
|
|
|
|
|
|
题 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 案 |
|
|
|
|
|
|
|
|
|
|
题 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 案 |
|
|
|
|
|
|
|
|
|
|
得分 | 评卷人 |
|
|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31、(7分)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协调统一的过程。某学生将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的部分途径归纳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中不可能发生的途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填出序号)
(2)在途径⑦和⑨的代谢过程中,都能产生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和ATP;细胞内途径⑦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而途径⑨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_。
(3)在途径⒀、⒁中,氨基酸必须经过____________作用才能转化为葡萄糖或脂肪。
得分 | 评卷人 |
|
|
32、(8分) 请根据下面人体蛋白质代谢示意图分析回答:
(1)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主要促进 。
(填图中代号)过程的进行。能使细胞内A物质数量减少的过程有 (填图中代号)。
(2)分别写出与过程②、⑨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细胞器名称 。
(3)C物质是否能代表缬氨酸?试说明理由。
。
(4)空腹喝牛奶的营养价值较低,主要原因在于此时吸收进入机体的A物质主要进行
[ ] 过程。
(5)若图中组织细胞为胰腺细胞,则物质B1、B2的功能分别是
。
得分 | 评卷人 |
|
|
33、(11分)某地农村正在推广一项新型的农业大棚种植技术:①为鼓风口,外界空气由此进入,②为筛板,③为农作物茎杆(玉米茎杆)和一些微生物的混合物并适当喷水保持一定的温度,④为向大棚内进气的窗口,⑤为夹层墙,⑥为塑料大棚,⑦为棚内的栽培植物。
根据上述资料,请分析回答:
(1)由④进入棚内的空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比①处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与此有关的重要的反应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天打开窗口④,由④进入棚内的气体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比①处高,棚内温度升高对增产有利的原因是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增产有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些微生物进入大棚内能减轻栽培作物虫害的发生,确切的说,这些微生物与虫害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微生物分解作用后的农作物茎秆又是很好的农家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 评卷人 |
|
|
34、(13分)将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到几支盛有pH为3至9的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温度保持在
![]() |
|
|
|
|
|
|
|
|
|
|
|
|
|
|
|
(1)曲线图中纵坐标表示 。
(2)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
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原因 。
(3)曲线A是第 次实验的结果,原因是
。
(4)如果把提取液进行高温热处理,处理后进行
第三次实验,结果是
原因是 。
(5)如果要定性比较过氧化氢酶、Fe3+的催化效率,回答:
①选择的反映条件是:室温、pH为 ;
②选择的测量指标是: ,为了有效测量这一指标,应该将原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进行适当 。
得分 | 评卷人 |
|
|
35、(11分)观察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给出萝卜、蔗糖溶液、清水及有关器皿,请设计实验。
(1)将萝卜切成不同的形状,并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如下图所示:
(2)根据萝卜的形状变化判断溶液浓度大小,可将 形萝卜若干放于A至D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30min后记录形状如下:
蔗糖浓度 | A | B | C | D |
萝卜条形状 | |
|
|
|
由萝卜的形状可推知蔗糖溶液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
(3)以蔗糖浓度(字母M代表)为横座标,细胞长度变化为纵座标,绘曲线图以示随蔗糖浓度的增大,细胞失水收缩的变化:
![]() ![]() |
(4)借助显微镜观察,若以萝卜细胞液浓度相当的 液作为对照,则在 液中的萝卜细胞会发生 现象,而在 液中萝卜细胞呈 状态。
实验原理分析,B溶液中萝卜条形状的变化是由于
。
得分 | 评卷人 |
|
|
36、(10分)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矿质元素X是否为A种植物必需的、能够再利用的矿质元素(注:如果这种元素是必需的,其缺乏症会在叶片上明显表现出来)。
实验材料和器材(供选用):几盆长势相同、生长良好的A种植物,几盆长势相同、生长不良(原因不明)的A种植物,各种必须的矿质元素、自来水、蒸馏水、土壤、适宜的容器及能够固定植物的结构。
(1)实验设计步骤:
。
(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高三第二次测试卷
生 物 试 题 答 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3分,共90分)
题 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 案 | A | B | B | D | D | B | C | B | A | B |
题 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 案 | A | D | A | D | C | D | D | D | D | B |
题 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 案 | D | C | C | C | D | D | B | C | A | B |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31、(7分)(1)④ ⑧(2)丙酮酸 [H]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3)脱氨基
32、(8分)(1)② ②和⑤ 核糖体或高尔基体等
(2)不能,因为缬氨酸是必需氨基酸,不能由其他氨基酸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2分)
(3)[⑤] 脱氨基作用
(4)调节糖代谢、催化淀粉和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物质的分解。(有类似含义即可)(2分)
|
① (C6H10O5)n + nH2O
nC6H12O6
② C6H12O6 +6H2O+6O2
6CO2+12H2O+能量
③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2)温度升高能提高光合作用酶的活性,CO2浓度升高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2分)(3)寄生 (4)分解物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2分)
34、(11分)(1)B液面高于A液面
(2)A、C、D、B (2分)
(3)
(4)D A 质壁分离 B 吸水膨胀 溶液B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浓度,萝卜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由于萝卜芯细胞壁比萝卜皮一侧的细胞壁薄,易伸展,故萝卜条向有“皮”的一侧弯曲(最后空为2分,其余的为1分共7分)
35、(13分)(1)反应后试管中剩下的过氧化氢的量(2分)
(2)酶的最适pH不会随其他条件而改变(2分)
(3)二 在相同时间内,由于过氧化氢酶的量减少,过氧化氢被分解的量也相应减少(3分)
(4)不能反应 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高温使其变性失去活性(3分)
(5)①7 ②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的数目(或产生气泡的速度等) 稀释(3分)
36、(10分)(1)① 配制培养液。用蒸馏水、各种矿质元素配制完全培养液a,用蒸馏水和除X外的各种矿质元素配制缺X的完全培养液b;(2分)② 用培养液a、培养液b分别培养两组长势相同的生长良好的A种植物,培养条件适宜且相同(温度、光照、通气等)(2分)③ 若实验组植物出现缺乏症,则加适量元素X。观察、测量、记录A种植物生长情况。(1分)
(2)① 如果A植物不呈现缺乏症,则表明矿质元素X不是必须的矿质元素;(1分)
② 如果植物的老叶先表现缺乏症,而当添加适量X元素后,症状消失,则表明X是A植物必需的能够在利用的矿质元素;(2分)
③如果植物的幼叶先表现缺乏症,而当添加适量X元素后,症状消失,则表明X是A植物必须的不能在利用的矿质元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