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综合能力训练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
|
A.b点位置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移动
B.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当植物缺Mg时,b点右移
D.c点叶片脱色后,用I2液染色,凡是含有叶绿体的
细胞,就会含有被染成蓝色的淀粉颗粒
2.下表是交替地暴露在红光和远红光下莴苣种子的萌发率(
光处理 | 萌发率% | 光 处 理 | 萌发率% |
R | 70 | R—FR—R—FR | 6 |
R—FR | 6 | R—FR—R—FR—R | 76 |
R—FR—R | 74 | R—FR—R—FR—R—FR | 6 |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
B.相同方式的光照处理时间越长,莴苣种子的萌发率越高
C.莴苣种子萌发率的高低以最后一次曝光的光波长为准
D.光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远红光下萌发率高,红光下萌发率低
3.下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基因遗传所得到的子代F2基因型结果(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表中部分基因型没有列出,有的以数字表示。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
A.表中被研究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B.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3>2=4>1
C.F2中出现亲本没有的重组性状的比例是6/16或10/16
D.表中被研究的基因其编码序列都具有非连续性
配子 | YR | Yr | yR | yr |
YR | 1 | 2 | YyRr | |
Yr | 3 | |||
yR | 4 | |||
yr | yyrr |
4.下列关于生物生殖与发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蛙的受精卵发育成囊胚的过程中,DNA总量与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
B.在荠菜胚的发育、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提供营养的分别是胚柄、胚乳、
光合作用
C.对于所有被子植物来说,生殖生长的开始,意味着营养生长的减慢和停止
D.某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染色体组成为47,XXY,同时患有色盲,系谱分析发现其父母均正常。由此可以推断,造成患者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异常所致
|
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的曲
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不
正确的是( )
A.b点时刻,细胞正大量合成RNA
B.d点时刻,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
C.ce阶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D.在显微镜下,处于ae阶段的细胞数目最多
二.非选择题
1.(12分)下面是人体蛋白质的代谢途径图解,据图回答:
|

|
|
|

食物蛋白质 氨基酸 细胞中的氨基酸
|
A1传送O2
A2免疫功能
A A3搬运物质
A4降血糖
A5催化反应
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A(A1—A5)、B、C、D表示物质或能量。
(1)(8分)请按图中标号填写有关内容:① 、② 、③ 、
④ 、D 、E 。人体中C形成的器官是 ,⑥过程与糖元合成最大的区别是它需要 。
(2)(2分)在A1—A5这些物质的合成过程中,除了核糖体,一定需要高尔基体参与的是 。
(3)(2分)人体中起催化作用的除A5外,还有少量的是 。
2.(10分,每空1分)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培养芽抱杆菌,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称量→溶化→ →
→加棉塞→包扎。
(2)若要检查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是否超标,需在培养基中加入 ;若需将农田表层土壤中的圆褐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离开,则需要在 培养基上培养。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划分,前者培养基属于 ,后者培养基属于 。
(3)下面是木屑培养基各成分所占比例:
成分 | 木屑 | 米糠 | 石膏粉 | 蔗糖 |
比例 | 78% | 20% | 1% | 1% |
此培养基加 后,将PH调至 可用于 的培养。用简易的方
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加热至
3.(20分)一种主要利用地下茎繁殖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高度
①春天将海拔高度
②第二年秋天,测量并计算野菊的平均株高,记录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4分)有人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密,缺乏对照,说服力不强,你的意见呢?如果你认为有对照组,请写出对照组;如果你认为没有对照组,请设计对照组。
(2)(3分)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直观,便于结论的推导,常将有关数据列成表格,请根据题意设计合理的表格以记录该实验的数据。
![]() |
(3)(9分)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移栽至海拔高度
②移栽至海拔高度
③移栽至海拔高度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6分)
1 | 2 | 3 | 4 | 5 |
C | C | A | D | B |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1.(共12分)
(1)①消化(水解) ②主动运输 ③转氨基作用 ④脱氨基 D.ATP(磷酸肌酸)或ATP或ATP和磷酸肌酸 E.热能 肝脏 模板(或mRNA模板/经过转录翻译/基因控制)(每空1分,共8分)
(2)A2、A4(每个1分,共2分)
(3)RNA (2分)
2.(每空1分,共10分)
(1)调PH 分装
(2)伊红—美兰 无氮源 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3)水 6.5 平菇(或食用菌或真菌) 使培养基中的芽孢萌发后,再加热杀死。
3.(共20分)
(1)答一:有对照,对照组是原地栽种的海拔高度
或答二:没有,可将原海拔高度
平均株高 类别 | | | |
原 地 | |||
移栽 |
(2) (高度排列3分,原地移栽2分,平均株高2分,共7分)
(3)①说明野菊株高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3分)
②说明野菊株高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3分)
③说明野菊株高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