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质量检测第一次考试
试卷(选修)
说明:①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②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
第Ⅰ卷(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沟通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第三步是
A.光能转换为稳定的电能 B.光能转换为活跃的电能
C.电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 D.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2.下列不属于细胞融合现象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B.多个鸡血细胞合并成多核细胞
C.大豆和烟草的体细胞原生质体融合 D.玉米与小麦杂交
3.下列属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特有的必需物质是
A.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B.维生素 C.植物血清 D.氨基酸
4.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
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B.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
C.用于保存物种 D.改变动物的基因型
5.下列各组生物膜中,成分与结构上最相似的是
A.内质网膜与细胞核膜 B.线粒体外膜与内膜
C.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 D.细胞膜与细胞核膜
6.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是指
A.植物组织离开植物体的过程 B.离体的植物组织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C.愈伤组织形成根、茎的过程 D.离体的植物组织发育成新的植株的过程
7.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这是因为
A.由于细胞分化而丧失了全能性 B.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有特定的时空选择性
C.细胞经过多次分裂而丧失了全能性 D.不同细胞所含有的基因不同
8.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下列各项中为非需要的条件是
A.培养基需消毒灭菌 B.给予适宜的温度
C.给予充足的光照 D.给予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9.哺乳动物妊娠时间长,每胎产仔少,繁殖速度比较慢。为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
速度,目前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动物细胞培养 B.胚胎移植 C.动物细胞融合 D.核移植
10.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贮藏化学能的物质不是:
A.ATP B.NADPH C.H+ D.葡萄糖
11.下列各项中属于活细胞的分泌蛋白的一组是
A.胰岛素、转氨酶 B.抗体、性激素
C.干扰素、胃蛋白酶 D.呼吸酶、性激素
12.为了使培养的动物组织细胞分散开来,制成细胞悬浮液,在这一过程中常用的物质
A.胃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盐酸 D.胰脂肪酶
13.下列生物的基因结构中具有不内含子的是
A.草履虫 B.乳酸菌 C.绿藻 D.苔藓植物
14.下列关于目的的基因的来源不正确的是
A.可能来自大肠杆菌质粒 B.可能来自放线菌
C.可能来自植物DNA D.可能只有人工合成
15.不属于基因工程在农业上应用的是
A.培育优良品种的农作物 B.培育具有抗早性的农作物
C.培育具有连锁遗传性状的农作物 D.培育具有抗寒性的农作物
16.一个菌落最可能是
A.一个细胞种类 B.一个种群
C.一个群落 D.一个生态系统
17.一列微生物中,属于多细胞生物的是
A.酵母菌 B.霉菌 C.苏云金杆菌 D.放线菌
18.下列结构不属于流感病毒的是
A.核衣壳 B.囊膜 C.刺突 D.荚膜
19.下列生物类群中,肯定没有微生物的是
A.真菌 B.原生动物 C.原核生物 D.裸子植物
20.下列物质中,既能作为微生物的碳源,又能作为微生物的氮源的是
A.氨基酸 B葡萄糖 C脂肪酸 D甘油
21.下列属于微生物生长因子的是
A.酵母膏 B.蛋白胨 C.动植物组织提取液 D.维生素
22.对培养基的物理性质有比较大的影响的物质是
A.蛋白胨 B.卵磷脂 C琼脂 D.羊毛脂
23.不属于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的是
A.核苷酸 B.维生素 C.抗生素 D.多糖
24.下列生产活动不属于发酵工程的是
A.酿酒 B.制味精 C.生产酱油 D.配制鲜果汁饮料
25.下列除了哪一项之外,其余的都是细胞核基因与细胞质基因的共同特点C
A.都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都有可能发生突变
C.基因通常是成对存在的 D.基因的表达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26.下列关于细胞质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子代表现为母本的性状 B.后代的性状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C.有时也会受到核遗传的控制 D.细胞质内的大多数细胞器都能独立遗传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它情况不给分
27.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中,微生物中很少分布
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的切点不同
D.限制酶能用来提取目的基因
28.在转基因工程中,需要运载体来运输基因,下列对基因运载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能够自我复制并稳定地保存 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能与外源基因连接
C.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D.最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
29.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A.延长作物的光合作用时间 B.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面积
C.对不同的作物给予适宜的光照强度 D.确保通风以保证二氧化碳的供给量
30.下列培养基不适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是
A.含有蔗糖等物质的液体培养基 B.含有蔗糖和琼脂的固体培养基
C.含有葡萄糖等物质的固体培养基 D.含有葡萄糖等物质的液体培养基
31.在动物细胞培养中一般不出现的现象是
A.细胞壁再生 B.细胞核融合 C.愈伤组织 D.细胞的贴壁生长
32.下列对细菌的生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芽孢是在衰亡期产生的
B.生产上常利用对数期的细菌作菌种
C.次级代谢产物是在稳定期产生
D.稳定期时细菌个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较稳定
第Ⅱ卷(80分)
三、非选择题
33.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 | |||
![]() | |||
(1)A过程表示的生物技术叫________________;在进行A过程之前,必须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A过程形成的杂种细胞,还必须经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人工诱导,常用的化学诱导剂是 。杂种细胞的形成的标志是 ,这一过程的形成主要依赖的细胞器是 。
(3)B过程的培养技术称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此过程中要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特点是 。
(4)B过程的培养需要培养基。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包括矿质元素、维生素、蔗糖、植物激素等。其中添加的植物激素应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番茄和马铃薯是亲缘关系较远的两种植物,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产生杂交后代,说明这两种植物之间存在着 。科学家通过上述的方法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的杂种植株,这一事实说明上述育种方法与常规的杂交育种相比其优点是 。
34.下图为一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从结构上看,细胞的各种膜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
从功能上看,细胞的各种膜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B小泡内的物质是抗体,参与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器有核糖体、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若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此细胞.则培养液中通常应含有葡萄糖、氨基酸、 、 、 等营养成分。此细胞培养的的子代细胞中部分能无限地传代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 ,这种细胞带有 的特点。
35.下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此菌含有的细胞器是 ,它的繁殖方是 。
(2)要观察细菌的子细胞群体的特征,应该用 培养基,此菌的菌落特征是 。
(3)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为 。
(4)此菌若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为增加目的基因导入的可能性,常常用 处理它的[ ] 。
(5)若为生产疫苗的“工程菌”,则作为生产和科研用的菌种应选用群体生长曲线的 期,疫苗产量最高的时期为 期。
36.氮素是合成蛋白质及核酸等成分的最主要物质。生物体中大约含有10%~15%的氮素,这种元素每年转化量约在109吨到1010吨之间,而每年通过生物固氮所提供的氮素高达4×108吨。下图为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大气中的N2变成植物体内的氮需要________等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而动植物遗体中的氮回归大气中需要在无氧条件下,由________细菌的作用来完成。
(2)固氮微生物有根瘤菌属于共生固氮微生物,其代谢类型为________,圆褐固氮菌属于自生固氮微生物,代谢类型为________,它除具有固氮作用外,还能分泌吲哚乙酸,他在植物体内被称为________,固氮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_。
(3)目前粮食短缺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危机,因此科学家们设想让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也能自行固氮,这样既能提高粮食产量,又能减少环境的污染。请问如何实现这一设想?
37.紫茉莉的枝叶颜色与细胞中的质体有关。下面是用紫茉莉不同枝叶上的花相互授粉,得到的结果:
组合 | 接受花粉的枝条 | 提供花粉的枝条 | 种子(F1)发育的植株 |
① | 绿色 | 绿色 | 绿色 |
白色 | |||
花斑 | |||
② | 白色 | 绿色 | 白色 |
白色 | |||
花斑 | |||
③ | 花斑 | 绿色 | 绿色、白色、花斑 |
白色 | 绿色、白色、花斑 | ||
花斑 | 绿色、白色、花斑 |
根据上表回答:
(1)用显微镜检查紫茉莉的叶肉细胞,发现绿色叶的细胞内只含有叶绿体,而花斑叶的叶肉细胞中有三种细胞: 、 、 。
(2)紫茉莉的叶色遗传是细胞质遗传 。①②组合表明该遗传的特点是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③组中的F1有三种不同的类型,有人说这种遗传不符合母系遗传的规律。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38.下图为黄色短杆菌合成赖氨酸的途径图,据图分析回答:
|
|
|
|
|

|


|
|


|
|
(1)在生产实际中,人们通过黄色短杆菌的选育培养,大量生产赖氨酸的过程叫
。赖氨酸是 产物。
(2)用黄色短杆菌生产赖氨酸,培养基属于 。
A.液体培养基 B。半固体培养基 C。固体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3)当苏氨酸和赖氨酸积累都过量时,会抑制 活性,则使细胞难以积累过多赖氨酸,这种现象在微生物代谢中属于 调节,但赖单独过量积累时却不会抑制上述酶活性。
(4)在黄色短杆菌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PH会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 。
(5)上述代谢情况分析,不能充分利用天冬氨酸来合成赖氨酸的原因是 。
(6)现已成功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对黄色短杆菌进行 处理,选育出不能合成 的菌种,除此之外,你再设想一种方法是 。
39.在基因工程中,人们常将外源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从而获得有价值的基因产物。用这种方法获得的贵重药品有人的生长素、胰岛素、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等。现假设要用这种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按下面思路简述获得人胰岛素基因的方法:从人的胰岛细胞中提取出控制胰岛素合成的mRNA,然后 。
(2)构建重组质粒时,用 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使再会得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
(3)把重组质粒成功导到大肠杆菌后,还需要检测目的基因能否表达。如果目的基因的非编码区失去了功能,则不能表达。非编码区的作用是 。
(4)利用构建的大肠杆菌进行工程发酵生产胰岛素时,所用培养基中除需水和无机盐外,另外不可缺少的两类营养物质是 和 ,发酵的中心阶段是 。
40.下图表示三种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速率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丙三条曲线都说明
。
|
|
|


|

|

|
|

(3)曲线乙中的B点表示 。
(4)AB段表明 ;
造成BC段现象的原因是 。
高二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D | D | A | D | C | B | B | C | B | C | C | B | B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答案 | D | C | B | B | D | D | A | D | C | C | D | C | D |
二、选择题(每题3分)
题号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答案 | BCD | ABCD | CD | ABC | AC | BC |
三、非选择题
33.(10分,每空1分) (1)植物体细胞杂交 原生质体(2)聚乙二醇(PEG) 形成细胞壁 高尔基体 (3)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
(4)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 (5)生殖隔离 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
34.(10分,每空1分) (1)一定的连续性 分工明确、紧密联系 (2)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3)无机盐 维生素 动物血清 细胞系 癌变
35.(10分,每空1分) (1)核糖体 分裂 (2)固体 大而扁平、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
(3)温度、PH值、氧气 氯化钙 [3]细胞壁 (4)对数 稳定
36.(8分,除第3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1)固氮菌、硝化细菌 反硝化 (2)异养需氧型 异养需氧型 生长素 共生固氮菌 (3)将固氮细菌体内的固氮基因转移到非豆科粮食作物的细胞内,让非豆科粮食作物的细胞内合成出固氮酶并且固氮
37.(10分) (1)只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只含有白色体细胞、同时含有叶绿体和白色体的细胞(每空1分) (2)母系遗传(后代总表现出母体的性状) 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每空2分) (3)不正确(1分) 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随机地、不均等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2分)
38.(10分,每空1分) (1)发酵工程 黄色短杆菌的初级代谢产物 (2)A
(3) 天冬氨酸激酶 酶活性 (4)菌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5)赖氨酸和苏氨酸过量时,抑制天冬氨酸激酶的活性。(6)人工诱变 高丝氨酸脱氢酶 基因工程或细胞工程
39.(12分,每空2分) (1)以信使rn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单链DNA(反转录),然后(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 (2)同一种限制酶 (3)调控编码区编码蛋白质 (4)氮源 碳源 发酵过程
40.(10分,每空2分) (1)每种微生物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生长
(2)不同微生物的生长温度范围不同 (3)该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此时生长最快
(4)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快 细胞内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