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生物选修教材复习试题(两套)
【模拟试题一】
一.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人在高温环境下易“中暑”,是因为( )
A. 出汗过多 B. 体内热量散不出去
C. 体内水分散失少 D. 无机盐丢失过多
2.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 特异性免疫 抗原 B. 特异性免疫 抗体
C. 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 D. 非特异性免疫 抗体
3.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防止体温下降的适应性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皮肤血管多数收缩,皮肤血流量少 B. 汗液分泌减少
C. 骨骼肌出现“颤抖” D. 皮肤散热增加
4. 被蚊虫叮后的人,常常习惯地在痛痒处抹上一点唾液,这是因为唾液具有( )
A. 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B. 自然免疫的作用
C. 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D. 人工免疫的作用
5. 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当T细胞受抗原信息刺激变成效应细胞后,以下不是它的作用的是( )
A. 通过直接接触来杀死靶细胞
B. 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
C. T细胞和B细胞协同作用来消灭靶细胞
D. 由T细胞将抗原呈给B细胞,依靠B细胞来杀死靶细胞
6. 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弱的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相当成功,但几周后,这个移植的肾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所造成的。在这个免疫反应后,移植的肾属于( )
A. 病原体 B. 吞噬体 C. 抗原 D. 抗体
7. 关于抗体分布的最准确描述是( )
A. 主要分布于血浆中,少数分布于组织液中
B. 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少数分布于组织液中
C. 主要分布于血液中,少数分布于组织液中
D. 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中,少数分布于细胞内液中
8. 一株C3植物和一株C4植物,放在同一钟罩下,钟罩内与外界空气隔绝,并每天照光12h,共照若干天。一星期后,C3植物死亡。这是因为( )
A. C4植物在夜间的呼吸需氧较少
B. C4植物较能抗旱
C. C4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提高
D. C4植物能利用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而C3植物则不能
9. 在形态学方面,以下哪项不是C3植物与C4植物的区别( )
A. C3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 B. C3植物叶脉的颜色比较浅
C. C3植物叶片上小叶脉之间距离一般较大 D. C3植物属于低等植物
10. C4植物叶片内“花环型”的两圈细胞,由外到内依次是( )
A. 全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细胞 B. 部分叶肉细胞和维管束细胞
C. 全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 D. 部分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
11.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主要体现在( )
A. 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H3,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糖类
B. 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含氮有机物,根瘤菌从豆科植物体获得NH3
C. 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2,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有机物
D. 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NO,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NH3
12. 自生固氮菌的培养操作中,要求使用的仪器工具、培养基、水等必须无菌。下列关于这些无菌操作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只有进行无菌操作,才能使实验结果可靠
B. 防止杂菌与自生固氮菌发生竞争以利于自生固氮菌的顺利生长
C. 使自生固氮菌有更充足的营养来源和生活空间,以便迅速得到较多的自生固氮菌
D. 防止自生固氮菌营养过多而疯长
13. 硝化细菌在自然界的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
A. 将游离氮转化成硝态氮() B.
把有机氮转化成氨(NH3)
C. 把硝态氮转化成游离氮(N2) D.
把氨转化成硝态氮()
14. 给无氮培养基接种土壤稀泥浆的方法是( )
A. 打开培养皿盖,取一根接种环蘸取少许稀泥浆,轻轻地点接在培养基的表面上
B. 取一根接种环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灭菌后蘸取少许稀泥浆,略微打开培养皿盖,在培养基的表面轻点
C. 打开培养皿盖,取一根接种环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灭菌后蘸取少许稀泥浆,在培养基的表面轻点
D. 略微打开培养皿盖,取一根接种环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灭菌后蘸取少许稀泥浆,在培养基的表面轻点
15. 下图所示为限制酶切割某DNA分子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及切点为( )
A. CTTAAG,切点在C和T之间
B. CTTAAG,切点在G和A之间
C. GAATTC,切点在G和A之间
D. GAATTC,切点在C和T之间
16. 下列有关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
B. 质粒是细菌细胞质中能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C. 质粒只有在侵入宿主细胞后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D. 细菌质粒的复制过程一定是在宿主细胞外独立进行
17. 真核生物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经转录产生有功能的成熟的信使RNA的过程是( )
A. 转录后直接产生的信使RNA
B. 将内含子转录部分剪掉,外显子转录部分拼接而成
C. 将外显子转录部分剪掉,内显子转录部分拼接而成
D. A、B、C三种情况都有
18. 下列关于细胞质基因的存在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存在于细胞质内某些细胞器的染色体上
B. 存在于细胞质中某些细胞器内的DNA上
C. 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
D. 存在于染色体上
19. 英国科学家维尔莫特首次用羊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一只小母羊,取名为“多利”,这一方法被称之为“克隆”,以下四项中与此方法在本质上最相近的是( )
A. 将兔的早期胚胎分割后,分别植入两只母兔子宫内,并最终发育成两只一样的兔
B. 将人的抗病毒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上,培育出具有抗病能力的烟草新品种
C. 将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D. 将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试管内发育
20. 要想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就必须用单个的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细胞群。其原因是( )
A.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B淋巴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B. 在动物体内B淋巴细胞可产生多达百万种以上的抗体
C. 每一个B淋巴细胞都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D. 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21. 组织培养出来的植物一般很少有植物病毒危害,其主要原因在于( )
A.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进行的是快速分裂和分化
B. 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植物病毒根本无法生存
C. 组织培养出来的植物体内水分太少,无机盐含量高
D. 进行组织培养的过程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
22. 与传统的有性杂交法相比,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最大优点是( )
A. 可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
B. 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C. 可以培育出高产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D. 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3. 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成果,在工农业生产和医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用途。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模拟生物膜可以处理污水,淡化海水
B. 研究生物膜可以寻找改善农作物品质的新途径
C. 模拟生物膜可以人工合成人体的病变器官
D. 通过膜生物工程技术可以诊断、治疗疾病,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
24. 在动物细胞培养中有部分细胞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这种培养方式称之为( )
A. 原代培养 B. 传代培养 C. 细胞株 D. 细胞系
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诱导酶一旦产生,其活性就将一直保持下去
B. 组成酶不是微生物细胞中一直存在的酶
C. 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的酶是诱导酶,分解乳糖的酶是组成酶
D. 诱导酶的合成除取决于诱导物以外,还取决于细胞内所含的基因
26. 青霉产生的青霉素是它的( )
A. 初级代谢产物 B. 次级代谢产物 C. 代谢中间产物 D. 代谢废物
27. 发酵罐发酵的过程中,使温度升高的热量来源于( )
① 冷却水供应不足 ②微生物代谢旺盛
③ 培养基不新鲜 ④ 搅拌 ⑤ 放料口排出产物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28. 与调整期长短有关的因素中,最全的一组是( )
① 用与菌种相同的培养基 ② 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③ 稳定期获得的菌种 ④ 对数期获得的菌种
⑤ 接种时间提前 ⑥ 接种量加大
⑦ 接种量减小 ⑧ 接种种类加大
A. ①③⑤⑦ B. ②③⑤⑦ C. ①④⑥ D. ②④⑤⑥⑧
29. 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① 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 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③ 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 罐口封密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30. 下列有关菌落的正确叙述是( )
A. 每个菌落由大量不同种细菌组成
B.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上才能形成菌落
C. 菌落的特征可以作为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D. 无鞭毛的球菌形成的菌落大、边缘不整齐
二. 非选择题:(共55分。)
31.(8分)下图为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体温的来源是 。
(2)人体体温昼夜差别 。保持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 和 保持的结果。
(3)在炎热夏季15点时,人体体温约为 写出此时体温调节的反射弧
32.(7分)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对C3和C4植物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C3植物的是 曲线;表示C4植物的是 曲线。
(2)图中C点表示 ,D点表示 。
(3)在光照强烈时,气孔关闭,植物体内的 浓度会降低,当光强度超过C点时,B曲线所示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但此时A曲线所示植物仍能进行光合作
用,其原因是 。
33.(16分)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物质,有多种蛋白质的参加才使生物得以存在和延续。各种蛋白质都由多种氨基酸结合而成的。氮是氨基酸的主要组成元素。全世界工业合成氮肥中的氮只占固氮总量的20%,绝大多数是通过生物固氮进行的,最常见的是生活在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它能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经过固氮酶的作用生成氮的化合物,以利于植物的利用,而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氮通常有三种途径: 、 、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关系在生物学上称为 。
(2)固氮生物包括( )
A. 满江红 B. 大豆根瘤菌 C. 硝化细菌 D. 蓝藻门中的念珠藻
(3)根瘤菌之所以能进行固氮作用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固氮酶,而根本原因是它具有独特的 。
(4)如果直接将固氮基因重组到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细胞中,建立“植物的小型化肥厂”,让植物本身直接固氮,这样可以免施氮肥。这种创造新品种乃至新物种的重组DNA技术生物学上称为 。
(5)这种重组DNA技术中最常见的载体是( )
A. 病毒DNA B. 细菌DNA C. 植物DNA D. 动物DNA
34.(6分)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抗虫棉时,需要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提取出抗虫基因,“放入”棉的细胞中与棉的DNA结合起来并发挥作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切割抗虫基因所用的工具是 ,其特点是
。
(2)苏云金芽孢杆菌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获得抗虫基因常采用的方法是“鸟枪法”。具体作法是:用 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 切成许多片段,然后将这些片段 ,再通过 转入不同的受体细胞,让它们在各个受体细胞中大量
,从中找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再用一定的方法把 分离出来。
(3)进行基因操作一般要经过的四个步骤是: , , ,
。
35.(9分)在两种免疫的方式中:体液免疫是靠B淋巴细胞产生的游离于体液中的抗体实现的免疫,如接种牛痘所表现出的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另一种细胞免疫,它不产生游离的抗体,而是依靠另一种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直接冲击和破坏外来细胞的免疫,如器官移植免疫。下面是有关这两种免疫方式的相关实验。将切除胸腺的小鼠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后,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1)根据上述实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请分析说明。
(2)若要保证器官移植(如肾移植、骨髓移植)手术的成功,选择合适的供体非常关键,请举例说明,现代哪些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寻求合适的供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
36.(4分)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注射毒性极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 ,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的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 。
(2)假如在给B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小鼠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 ,B会
。
37.(5分)下图所示是发酵工程生产产品的流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生产人生长激素的工程菌是通过①培养的,①是 ;高产青霉素菌种是通过②培育的,②是 ,③是 。
(2)④表示 ,⑤表示 。
(3)整个过程的中心阶段是发酵,在此阶段需随时取样、检测 等,以了解发酵进程,还要及时添加 ,同时严格控制 。
(4)若⑥是单细胞蛋白质的话,⑥是 。氨基酸、维生素属⑦中的 产物。
【模拟试题二】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小麦和玉米的叶片中含有正常叶绿体的是( )
A. 小麦叶片中的维营来鞘细胞和叶肉细胞
B. 玉米叶片中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
C. 小麦和玉米叶片中的叶肉细胞
D. 小麦和玉米叶片中的维管柬鞘细胞
2. 下列生物膜能以“出芽”方式进行相互转化的是( )
A. 核膜和内质网膜 B. 细胞膜和高尔基体膜
C. 内质网膜和细胞膜 D. 细胞膜和线粒体膜
3. 通过基因工程,可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的胰岛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常用鸟枪法直接获得目的基因
B. 运载体除了可用质粒,还可以用聚乙二醇
C. 可以直接用合成胰岛素的信使RNA作为目的基因
D. 根据人的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种根瘤菌只能侵入一种豆科植物
B. 一种转运RNA只能运载一种氨基酸
C.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反应
D.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5. 健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各种疾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下列关于各种疾病的叙造正确的是( )
A. 给低血糖晚期的患者吃一些含糖较多的食物或喝一杯浓糖水就可以恢复正常
B. 如果人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引起侏儒症
C.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和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D. 利用DNA探针检查出肝炎病毒,为肝炎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6. 关了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大肠排出的水都是食物中末被吸收的水
B. 人体意外失血而使血量减少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 钠盐在细胞外液中而钾盐在细胞内液中
D. 水的排出一定伴随盐的排出
7. 糖尿病病人的尿多,产生这一症状的主要原因是( )
A. 肾小球对葡萄糖的通透性提高
B. 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影响了肾小管等对水的重吸收
C. 肾小管病变,使重吸收功能产生障调
D. 原尿量过多,肾小管无法大量吸收
8. 关于氮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N2经生物固氮后才能被植物吸收
B. 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形式传递
C. 在缺氧时,土壤中的一些细菌可将硝酸盐最终转化为氮气
D. 硝化细菌能把NH3氧化为植物生命活动需要的部分能量
9.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连接酸能使两个粘性末端之间的碱基结合
B. 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口一定是GAATTC的碱基序列
C.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唯一用作运载目的基因的工具
D. 对目的基因进行入量复制的过程可称为分子“克隆”
10.“超级细菌”是指把三种假单胞杆菌中能分解不同烃类化合物的基因,同时移植到另一个假单胞杆菌细胞内,使之具有能分解四种烃类化合物的功能。请判断培育这一新物种的技术属于( )
A. 基因工程 B. 细胞工程 C. 酶工程 D. 发酵工程
11. 若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圆褐固氮菌混合在一起,可采用下列哪组培养基将它们分开( )
A. 青霉素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 高浓度食盐培养基和含硝酸盐培养基
C. 高浓度食盐培养基和无氮培养基
D. 伊红美篮培养基和含硝酸盐的培养基
12. 某些微生物,能把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固定转变成含氮化合物,这一过程就是一种生物固氮作用。为确保生物固氮作用的产物,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把固氮菌培养在含15N的空气中,细胞迅速固定氮素,短期内细菌的谷氨酸中出现大量的15N。
(2)如果把固氮菌培养在含有15NH3的培养基中,固氮能力立刻停止,但吸入氨态氮迅速转入谷氨酸中。
由(1)(2)可以推断,该微生物固氮作用的产物是( )
A. NH3 B. NO2 C. NO3 D. 谷氨酸
13. 含有完整的叶绿体结构,却不进行光合作用全过程的细胞是( )
A. C3植物的叶肉细胞 B. C3的维管束鞘细胞
C. C4植物花环状外圈的细胞 D. C4植物花环状内圈的细胞
14. 下面对生物工程的应用成果说法正确的是( )
① 用白血病患者细胞中分离出的癌基因制备DNA探针可检测肝炎
② 鸡蛋白基因可在大肠杆菌或酵母苗中表达出卵清蛋白
③ 在单抗上连接抗癌药物可制成定向消灭癌细胞的“生物导弹”
④ 利用发酵工程可获得大量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即单细胞蛋白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5. 饮食较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主要通过对肾脏重吸收作用的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含量变化曲线依次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④③
16. 如欲利用细菌大量生产人胰岛素。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需有适当运载体将人胰岛素基因置入细菌
B. 需有适当的酶对运载体与人胰岛素基因进行切割与黏合
C. 重组后的运载体DNA;须在细菌体内转录、翻译成人胰岛素
D. 生产人胰岛素的细胞工程技术也可生产疫苗
17. 细菌的生长与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肠杆菌在不同温度下每产生一代所需的时间(简称代时)见下表
根据上表内容作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
温度(℃) | 代时(分) | 温度(℃) | 代时(分) |
10 | 860 | 35 | 22 |
15 | 120 | 40 | 17.5 |
20 | 90 | 45 | 20 |
25 | 40 | 47.5 | 77 |
30 | 29 |
A. 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有明显的影响
B. 温度影响细胞周期长短,可能是影响了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C. 大肠杆菌的代谢与酶的活性有关
D. 大肠杆菌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是40℃
18. 对儿童接种某种疫苗,可获得对某种病的免疫力,该免疫力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细胞器的关系最密切( )
A. 线粒体 B. 核糖体 C. 中心体 D. 质体
19. 下列对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编码区完整转录后形成的信使RNA,参与蛋白质合成
B. 启动转录和终止转录的有关信息就包括在编码区中
C. 真核生物基因中的平均核苷酸数量比原核生物基因中的核苷酸数量要多得多
D. 编码区转录后,内含子的切除和外显子的拼接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
20. 发酵工程的第一重要工作是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消灭杂菌,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
A.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有不同碳原的培养基
B. 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C. 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
D. 根据微生物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菌素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40分。)
21.(7分)人体内环境中有一种具有多种免疫功能的单核巨噬细胞,它可以识别、吞噬和消灭侵入体内的病原体、有害异物,也能消除受损、衰老、死亡和突变的自体细胞等。下面是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一组问题。
(1)与细胞表面识别异物密切相关的是 ;与细胞内吞和外排有关的细胞结构特点是 。
(2)图中的“抗原多肽”应是经过处理后暴露出来的 ,它将被直接呈递给 从而激活特异性免疫系统。
(3)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对付被病原菌寄生的细胞的方法是。首先由 使之裂解,然后通过 的作用将释放出的病原菌消灭。
(4)人体感染病原体后,通常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恢复健康。但如果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则会降低药效,原因是 。
22.(8分)下图是过敏原第二次进入人体引起的过敏反应简图。
(1)物质A是 ,当它作用于毛细血管时。毛细血管 ,从而引起组织液 ,出现皮肤红肿。
(2)人接触过敏原后,可刺激 细胞产生抗体,这些抗体主要分布在
。
23.(6分)尽管做生物发酵有各种各样的产物,但海常它们的生产能力小而且单一,不能胜任大批量的工业生产,于是科学家们想方设法使它们的“功力”增长几十倍到上百倍。
以生产维生素C为例:科学家找到两种微生物——草生欧文氏菌和棒状杆菌,它们共同作用时,可以通过发酵产生VC,它们生产VC的过程好像接力赛一样,先由草生欧文氏菌将原料发酵成一种中间产物,随后再由棒状杆菌完成后半段工作。科学家将棒状杆菌的有关遗传物质转入草生欧文氏菌体内,与它的DNA相连接,
经过改造后的新型欧文氏菌成了发酵工程的主角。
(1)生产中将新型欧文氏菌接种到发酵罐内,必须先进行 ,选取
期的新型欧文氏菌接种为最佳。
(2)从生态学角度考虑限制对数期菌体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生物因素为 。
造成衰亡期菌体数目减少的非生物因素有 。
(3)从发酵工程的菌种来源看,人工改造菌种的方法还有 和 。
24.(6分)为研究不同室温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某人在能迅速改变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的实验测量、测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 |
(1)实验期间口腔温度 ,这一现象揭示的本质意义是
。
(2)在第50~90分钟期间,导致皮肤温度迅速下降的原因是:① ;②
。
(3)第90分钟时,皮肤是否散热? ,理由是 。
25.(8分)选取20只体重均为15g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摘除肾上腺,对照组(B纽)不做任何处理,在实验组小鼠身体恢复后,做如下实验:
(1)从两组中各取5只小鼠,分别饲养,所用食物和饮料都相同,结果发现A组小鼠饮水量大大多于B组,且饮谈盐水多于清水,请分析A组小鼠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饮水量大增的原因是摘除肾上腺,没有 的分泌,对水和Na吸收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产生 。
饮水以盐水为主的原因是醛固酮分泌减少, 重吸收少,造成机体缺Na+。在饮水这一行为中,下丘脑发挥的作用的是 。
(2)从两组中各取2只小鼠,放入4℃的环境中,两组小鼠的体温变化如上图,图中曲线a表示 组小鼠,b表示 组小鼠,原因是 。
26.(5分)水体微生物群体对有机物有分解作用。下图所示,一种新的有机物吡啶羧酸(DPA,分子式为C6H5NO2)进入水体之后被水体微生物分解的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该有机物第二次进入该水体的时刻。
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吡啶羧酸进入水体后,在第 天开始消失率加快。
(2)第一次吡啶羧酸进入水体有一定的迟延期,从生态角度看可能的原因是
;从代谢角度看可能的原因是 。
(3)吡啶羧酸第二次进入水体,吡啶羧酸急速下降,从微生物营养要素的角度看,吡啶羧酸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 、 。
【试题答案一】
1.B 2. A 3. D 4. A 5. D 6. C 7. B 8. D 9. D 10. D
11. A 12. D 13. D 14. B 15. C 16. B 17. B 18. B 19. A 20. D
21. D 22. B 23. D 24. B 25. D 26.B 27. D 28. C 29. B 30. C
31.
(1)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的热量
(2)不超过1℃;产热量;散热量;动态平衡
(3)37.4℃;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加
32.
(1)B;A
(2)C3植物的光饱和点;C4植物的光饱和点
(3)CO2;C4植物中固定CO2的酶对CO2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以促使PEP把大气中含量很低的CO2以C4的形式固定下来,因此能够利用叶片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而C3植物则不能
33.
(1)大气固氮;生物固氮;工业固氮;共生
(2)ABCD
(3)固氮基因
(4)基因工程(或遗传工程)
(5)A
34.
(1)限制性内切酶;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割
(2)限制性内切;DNA;分别与运载体结合;运载体;复制;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3)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5.
(1)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胸腺产生的T淋巴细胞和骨髓产生的B淋巴细胞。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同时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通过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进行对比,可说明骨髓的淋巴细胞不是T淋巴细胞,而是B淋巴细胞。
(2)① 干细胞的培养和移植(包括胚胎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成体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用来治疗各种相关的疾病。② 运用“核移植”,克隆技术来获取“非生殖性胚胎”,从而获取与病人自身器官相同的供体。③ 利用转基因技术在动物体内培养与病人器官相同的供体。
36.
(1)注入S疫苗产生了抗体;体内没有抗体
(2)体内尚未产生足够抗体;死亡
37.
(1)基因工程;诱变育种;细胞工程
(2)接种;灭菌
(3)细菌数目和产物浓度培养基发酵条件(溶氧、温度、pH、通气量、转速)
(4)微生物菌体初级代谢
【试题答案二】
一. 选择题:
1~5 CBDAD 6~10 BBDBA 11~15 CACCA 16~20 DBBBC
二. 非选择题:
21.
(1)糖蛋白;细胞膜等膜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抗原决定簇;T细胞
(3)效应T细胞;抗体
(4)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
22.
(1)组织胺;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增加
(2)效应B细胞;皮肤、呼吸管或消化道粘膜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23.
(1)扩大培养;对数期
(2)种内斗争;营养物质耗完,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3)诱变育种;细胞工程
24.
(1)保持相对稳定;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2)皮肤血管收缩;皮肤通过对流辐射等方式散失了较多的热量
(3)散热;皮肤温度高于室温
25.
(1)醛固酮;渴觉/对N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2)对照组(B组);实验组(B组);对照组的体温调节机制完善,在低温环境中能维持体温恒定,实验组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受损(缺肾上腺素),使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故体温下降。
26.
(1)10
(2)水体微生物对新有机物的利用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诱导产生相应的酶需要一定的时间
(3)碳源;氮源
【励志故事】
没有鳔,就运动肌肉
鱼在水里流动,需要不断调节沉浮。而鱼一般有一个储气的器官——鳔,需要上浮时鳔膨胀,需要下沉时鳔收缩,非常自如。同是水中生物,鲨鱼就没有鳔,为了完成沉浮,它只能依靠肌肉的运动。由于重力的作用,只要它停下来,身子就会下沉,所以它只能做大海里的行者,永不停息地游弋。
作为水中运动生物,没有鳔可以说是不幸的。然而正是由于这一先天的不足,才成就了鲨鱼的“海洋霸主”地位。因为不停地游动,它身体异常强壮,从而成为了极具战斗力的水中杀手。而那些有鳔的鱼类,生存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却无一不成了鲨鱼的猎物。
某些条件不如别人,不见得就是坏事。只要奋力拼搏,不断创造条件,劣势也能变成优势,在这种意义上来说,不足有时反而能成就强者——在克服不足的过程中,人会变得日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