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预测
重庆 邱国强
一、 以“神舟号”系列飞船为背景材料的生物学问题
1.自1987年7月,我国首次将大麦、青椒、萝卜等纯系种子和大蒜无性系种子放人卫星中搭载飞船,到
(1)太空种子种植后,往往能得到新的变异特征。这种变异的来源主要是植物种子经太空中的 辐射后,其 发生变异。
(2)试举出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 。
(3)如果在太空飞行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实验飞船内做“植物种子萌发实验”。已知舱内无光,则种子的幼根生长方向如何?为什么? 。
(4)这种空间诱变育种与转基因的种子一样吗? 。
2.我国于
(5)“神舟三号”上所做的有关细胞的科学实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天花粉蛋白对艾滋病有一定的疗效,通过空间生命科学实验,能够产生抗天花粉蛋白抗体。合成该抗体的细胞器是 。
(6)在“神舟三号”升空时,泰和乌鸡蛋也有幸遨游太空,泰和乌鸡蛋经太空返回地面后孵化,可能得到新的变异性状。请预测可能产生的新的变异对人类是否有益? ,你判断的理由是 。
3.
(7)细胞融合技术与传统的有性杂交相比,其优越性在于 ,在太空进行细胞融合与地面进行细胞融合相比,其优越性在于 。
(8)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是 。
(9)人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技术除物理法、化学法外,还可用 作为诱导剂。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神舟四号”飞船上所用的诱导方法是 。
4.自
(10)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进行育种的方法叫做 。
(11)下图的两项指标是对“神舟四号”飞船中“模拟航天员”实验测量得到的(A项为进食后的血糖变化,B项为体温变化),你认为 (填字母)指项与“神舟五号”飞船中的航天员杨利伟的指标最相近。
(12)人的各项生命活动是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只有在 和 的共同调节下才能保持正常状态。
(13)“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和降落时,你认为航天员杨利伟应采取什么姿势? 。
参考答案
(1)宇宙射线等 遗传物质(DP
==================================================================================
二、以“禽流感” 为背景材料的生物学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流行性感冒一般分为三种,即甲型、乙型和丙型。乙型和丙型流行性感冒一般只在人群中传播,很少传染到其他动物。甲型流行性感冒大部分都是禽流感,禽流感病毒一般很少使人发病。禽流感是禽流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按病原体(禽流感病毒)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十几个小类。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禽流感主要在鸟类中间传播,偶可感染至人,其临床表现与人类流行性感冒相似,但禽流感症状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疫苗接种无效,与普通流感有—定区别。
材料二:禽流感的宿主主要有①家禽:目前肯定的是鸡,.而火鸡、鸭和鹌鹑等尚未见报道。②野禽:如野鸡、水禽和海鸟等。③候鸟:从韩国飞到日本越冬的候鸟有14种之多,候鸟粪便污染水,可以引起禽流感。
材料三:禽流感病毒的结构: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个负链的单链RNA片段组成。这8个片段编码10个病毒蛋白,其中8个是病毒粒子的组成成分(HA、NA、NP、M1、M2、PBl、PB2和PA),另两个是分子质量最小的RNA片段,编码两个非结构蛋白——NSl和NS2。
材料四:病毒的RNA分为三类即正链RNA[(+)RNA]、负链RNA[(-)RNA]和逆转录RNA,分别存在于三种不同类型的病毒中。正链RNA能与核糖体结合,具有mRNA的功能;负链RNA必须在病毒颗粒携带的转录酶的作用下转录成(+)RNA才具有mRNA的功能;逆转录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整合到寄主的DNA中,再转录合成mRNA。
请问:
(1)感冒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它有许多亚型的原因是 。
(2)你认为禽流感易于流行传播的因素有哪些? 。
(3)禽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可概括为(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
(4)对家禽注射禽流感疫苗(灭活的禽流感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后还能有效地预防家禽患禽流感,为什么?请加以解释。
答:
(1)RNA//单链RNA稳定性差,突变率高。
(2)禽流感不但可以通过家禽传播,而且还可通过野禽和候鸟传播。鸟类特别是候鸟活动范围大,且鸟类没有膀胱,直肠极短,粪便尿液随时排出体外,易把其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传播到它们活动过的地区。
(3)负链RNA正链RNA(mRNA)蛋白质
(4)①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入鸡体内,通过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形成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②若禽流感病毒侵入鸡体内,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③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消灭分布在内环境中的禽流感病毒。//④禽流感病毒侵入体内细胞,效应T细胞及其所释放的淋巴因子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预以彻底消灭。因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后能有效地预防家禽患禽流感。
==================================================================================
三、以“微生物” 为背景材料的生物学问题
1.现有①金黄色葡萄球菌、②酵母菌、③硝化细菌、④圆褐固氮菌、⑤乳酸菌等微生物混合在一起的液体。
请设计实验,利用改变培养基成分等培养条件,将它们分离开来(它们不能在同一种培养基上生长),并说明注意事项。
例如:①用加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加少许液体,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答:(2)①培养基加青霉素,加少许液体,培养,分离酵母菌;②培养基中只加NH3·H2O,加少许液体,培养,分离硝化细菌;③用不含氮的培养基,加少许液体,培养,分离圆褐固氮菌;④培养基加少许液体,密闭培养,分离出酵母菌和乳酸菌,再移接到酸性培养基培养,分离乳酸菌(或答划线法分离开乳酸菌和酵母菌也可)。注意培养温度25℃~37℃,调节pH,用固体培养基。
2.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该同学设计下面的实验,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等真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
(2)材料用具:(略)
(3)主要步骤:
① 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无氮培养基,另一种是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将两种培养基各自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和B、b。
② 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适宜条件培养了3~4天。
③ 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并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
(4)请回答:
① 本实验中,根据上述原理配制的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② 根据所需目的配制上述培养基时除营养要协调外还应注意 。
③ 实验步骤中第③步的目的是 。
④ 圆褐固氮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异为 ___。
⑤ 青霉素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理是破坏或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请据此推测不影响酵母菌与真菌生长繁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①选择;②pH要适宜;③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④圆褐固氮菌无成形的细胞核;⑤圆褐固氮菌为原核生物,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它们细胞壁的成份不同。
3.下图是利用无菌操作技术,把某种细菌引到不同的琼脂平板上,然后用不同方法对这些平板进行处理并加盖。
(1)描述并解释下面各琼脂平板上
观察到的结果及其区别:
①1号琼脂平板和2号琼脂平板
。
②6号琼指平板和7号琼脂平板
。
(2)叙述并解释下列各琼脂平板上的结果:
①4号琼脂平板 。
②5号琼指平板 。
(3)假定3号琼脂平板接种的是另一种细菌的结果,回答观察到结果的可能原因有哪几种?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或假设。
答:(1)①两者都能抑制细菌的生长,但抗菌素Q的抑菌功能比抗菌素P要强。因为2号平板的空白区比1号平板上的大(2分)。 ②试验结束时,6号平板长出菌落,而7号平板却仍然透明,这是由于6号平板上的细菌在最适温度37℃时快速生长(2分)。 (2)①整个平板在试验结束时都是清澈,这是由于醋中的酸把生物杀死(1分)。②整个平板是清澈,这是由于菌体中的水势比浓盐溶液的高,因此,通过渗透作用把菌体内的水分除去,细菌也就死于脱水(2分) 。(3)抗生素P和Q所产生的空白区重叠地方长出菌落。 可能原因:①抗菌素P和Q产生的抗菌素有拮抗作用,从而两者都失去了对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抑制作用(1分)。 ②基因突变,细菌对抗生素P和Q产生的抗菌素均生产了抗性(1分)。实验设计思路:将3号琼脂平板上的菌落接种到重新配制的1号琼脂平板和2号琼脂板上,或出现类似(或相同)于原1号琼脂平板和2号琼脂平台的实验结果,则可证明假设①成立;否则假设②成立(3分)
4.阅读下面材料,请填写文中空白并回答问题。
大肠杆菌有很多菌株,有的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上能生长,例如野生型大肠杆菌,有的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需要添加一些特殊物质,称为营养缺陷型,如甲硫氨酸营养缺陷型只能在加有甲硫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生物素缺陷型只能在加有生物素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Lederberg和Tatum(1946年)做了一个实验:从大肠杆菌K12中选取两个菌株A和B,菌株A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甲硫氨酸和生物素,菌株B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苏氨酸、亮氨酸和硫胺。菌株A与B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因此把它们分别涂布在基本培养基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几天后没有看到任何菌落。若是把A和B混合培养在不含有以上五种物质的液体基本培养基中,几小时后,把细菌细胞洗涤后涂布在基本培养基的固体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各自的菌落,频率是1/107。
(1)对上述实验现象可作出三种假设:
① ;
② ;
③营养上发生了互补,即菌株A所需的甲硫氨酸和生物素从菌株B泄漏得到,菌株B所需苏氨酸、亮氨酸和硫胺从菌株A泄漏得到。
(2)为了证明上述假设,设计了一种U型管(如图),中间有过滤器隔开,细菌不能通过,但培养液和营养物质可通过,请你写出以下内容:
实验步骤:
① ;
② ;
③ 。
预期结果: 。
结论:菌株A与菌株B不可能通过营养互补产生菌落。
推想:菌株A与菌株B的细菌通过接触后,可能少数细菌就像高等生物的有性过程一样,发生了杂交,遗传物质有了交换,产生了与两个亲代菌株不同的野生型。
(3)菌株A菌落中的细菌在生态学上属于同一 。如果确实发生了遗传物质交换,杂交时是否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 。
答:(18分)(1)①基因突变(3分) ②不同同细菌间遗传物质发生了交换(3分)。(2)①在U型管中加入液体基本培养基(2分) 。②U型管两端各加入菌株A、菌株B,培养几小时(2分)。 ③将U型管两端的细菌各自取出洗涤后,分别涂布在基本培养基的固体平板上观察其数量和存活状态。(2分) 预期结果:没有任何新细菌或菌落产生。(2分)(3)种群 (2分) 不遵守(2分) 。
六、生物的新陈代谢与生物学问题
1.下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人2个试管,然后将2试管放人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环境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人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
装置 | A | B | C | D | E | F |
水浴温度T/0C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凝乳时间min | ∞不凝固 | 7.0 | 4.0 | 1.5 | 4.0 | ∞不凝固 |
(1)比较并解释装置B和D的结果。
(2)解释以下两种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什么?
①将装置A内混合物加温至400C。
②将装置F内混合物冷却至400C。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指出调控实验过程中溶液内pH值的原则。
(4)为什么酶和乳汁混合之前在同一水浴环境中保温15min实验结果更准确?
(5)若将酶和乳汁直接放人同一试管内混合并保温,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答:
(1)B的凝乳时间长而D短,说明酶的催化受温度的影响,
(2)A内混合物加温至
(3)将pH值调至接近中性,以保证酶的最大催化活性,并保证所有的实验过程始终都在同一pH值之下进行
(4)确保酶在某种特定温度下的催化作用;排除温度对凝乳的影响
(5)酶与乳汁一旦混合,在没有达到研究的温度,反应就已发生,这样实验结果不准确。
2.实验研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但pH值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
酶溶液的pH值 | 1 | 2 | 3 | 4 | 5 |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 13 | 9 | 11 | 45 | 60 |
(1)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有何关系? 。
(2)pH值多大时酶的活性最强? 。
(3)如何根据蛋白质的性质制取实验所需的蛋白块? 。
(4)提供3种方法使实验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5)除了关注蛋白块消失的时间,再设计一种方案来测定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6)人体消化道哪一部位能分泌本实验中的酶?
(7)为确认蛋白块消失是由于酶作用而不是其它因素作用,还应如何设计实验?
答:
(1)酶活性越强,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
(2)2
(3)如将鸡蛋煮熟,其蛋白部分则因蛋白质在高温下变性而凝固
(4)适当提高温度以增加酶的催化活性;提高酶的浓度;将蛋白块切得更小些,以增加蛋白酶和蛋白质的接触面积
(5)在一定时间内测定不同pH条件下蛋白块的消化程度
(6)胃
(7)另取若干不含酶,但pH值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中均加一块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了“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课题研究,欲探索一下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现已得到了两类动物的血液,并已离心分离出两类动物的血浆各50mL,请你帮助设计实验以完成研究任务。
(1)你的设计依据什么原理?
(2)应准备的仪器有
(3)实验的步骤是
(4)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 。
② 。
③ 。
(5)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是 ,原因是 。
答案 :(1)渗透作用 (2)烧杯、长颈漏斗、半透膜(玻璃纸、膀胱等)、细线 (3)①先将淡水动物的血浆倒入烧杯中 ②用半透膜封住长颈漏斗的口,用细线将半透膜扎紧。 ③将海洋动物的血浆倒人漏斗中,将漏斗浸入到烧杯中。(即淡水动物的血浆中),让两者液面在同一个高度上。 ④使漏斗管中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平齐,一段时间后观察漏斗管中液面的变化。 (4)①液面上升,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 ②液面不变,说明海洋动物血浆的渗透压与淡水动物相等。 ③液面下降,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低于淡水动物。 (5)漏斗管中液面上升,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海水浓度高于淡水,海洋动物长期适应环境,故血浆渗透压高。
4.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有必需元 素和非必需元素之分。现有如下矿质元素的离子溶液,其中含有N、P、Mg、Fe、I、Na、K、Ca、Mn、B等,还有若干盆玉米幼苗,以及其他必要的器具。目的是通过实验证明:
①I、Na是非必需矿质元素;
②N、Mg是必需矿质元素。
(1)设计实验时,首先应考虑的是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的区别。二者的区别是( )
A.缺少必需元素,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B.缺少必需元素,植物能正常生长发育
C.缺少非必需元素,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D.缺少非必需元素,植物能正常生长发育
(2)用下列哪种实验方法将更为可靠、方便、快捷()
A.无土栽培法 B.溶液培养法 C.营养繁殖法 D.杂交实验法
(3)实验中人工控制的可变因素是( ),不可变因素是( )
A.光照 B.温度 C.气体成分D.溶液浓度
E.植株数目 F.各植株表现的性状
(4)计划配制哪几种培养液?配制这些培养液是遵守的实验设计中的 原则。
(5)估计用 盆玉米幼苗比较合理合适。
(6)预期的实验结果:缺少必需元素的幼苗特点是 ,缺少非必需元素的幼苗特点是 。
(7)所设计实验的可靠性的理由是 。
答案:(1)A、D (2)B (3)A、B、C、D、E // F (4)计划配制5种培养液; ①含有全部矿质元素的全营养液; ②缺少I的培养液; ③缺少Na的培养液; ④缺少N的培养液; ⑤缺少Mg的培养液//对照(单一变量和等量性原则)。 (5)5盆(或l0盆、15盆等均可) (6)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出现病症//不出现病症 (7)①设置了对照 ②严格控制各种可变因素 ③实验管理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