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阶段考试生物试卷

2014-5-11 0:37:13下载本试卷

高三阶段考试生物试卷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表示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种距离或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曲线a代表两个中心体间的距离

B.曲线b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的着丝点间的距离

C.曲线c代表染色体与细胞两极间的距离

D.曲线d代表染色体纺缍丝的长度

2.一个小孩出生后被查出中枢神经系统有严重缺陷,

而其他器官和系统均正常,究其原因,最可能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A.卵裂过程受抑制       B.囊胚发育成原肠胚过程受抑制

C.外胚层形成过程受抑制    D.外胚层发育成脑和脊髓过程受抑制

3.在引进优良家畜(如牛、羊)时一般引进雄性个体,让其与本地的同种雌性个体杂交,考虑到经济与遗传方面的因素,一般以引进4头雄性家畜为宜,具体做法是:让一头引种雄畜与一头本地种雌性个体杂交得F1,F1与第二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 2,F 2与第三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 3,F3与第四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4,试问F4个体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属本地种的约有多少

A.1\8   B.1\16  C.15\16  D.1\2

4.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C. 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

D. 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5.自然界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被苍蝇舔食,而植物中的捕蝇草也能捕到苍蝇,即苍蝇捕蝇草。这一事实说明: ①捕蝇草只为异养型植物 ②捕蝇草既属自养型,也可属异养型生物 ③绿色植物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只有一个营养级 ④有些植物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不只有一个营养级 ⑤食虫植物的原产地生长环境往往严重缺乏氮元素,其根系不发达,甚至退化,叶肉虽有叶绿体,但制造的养料不足,必须捕捉小虫以摄取有机物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6.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D.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7.下列属于人体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最全的一组是

①水 ②脂类 ③糖类 ④蛋白质 ⑤纤维素 ⑥无机盐 ⑦维生素

A.①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⑥⑦

8.大气中的N 2,经过固氮后形成的化合物中,哪一组化合物被植物吸收后直接可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A.NH 3和NO-3    B.NH+4和NO-2   C.NH+4和NH3   D.NO-3和NO-2

9.叶绿体中光能转换成电能时,电子的最终来源及最终受体分别是

A.叶绿素a,NADPH   B. H 2O、NADP+

C.叶绿素a、NADP+    D. H 2O、NADPH

10.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11.实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块平板上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下图中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条件下恒温培养3d,结果如图所示,从实验结果看以下关于链霉素的哪一叙述是不正确的

A.它能阻止结核杆菌生长        

 B.它对结核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

C.它对结核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 

D.它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

12.下列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没有菌种特异性的一组是

①氨基酸 ②核苷酸 ③多糖 ④毒素 ⑤激素

 ⑥脂类 ⑦维生素 ⑧抗生素 ⑨色素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⑥⑦  C.①③⑤⑥⑦  D.①③⑦⑧⑨

13.下列对血糖浓度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的是

①胰岛素 ②肝脏 ③肾脏 ④脾脏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14.通过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把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固定转变为含氮化合物,这一过程就是一种生物固氮作用。为确定固氮的最终产物,做了如下两个实验:(1)把固氮菌培养在含15N2的空气中,细胞迅速固定氮素,短期内细菌的谷氨酸中出现大量的15N。(2)如果把细菌培养在含有15NH3的培养基中,固氮能力立刻停止,但吸入氨态氮迅速转入谷氨酸中。由此可以推断,该微生物固氮最终产物是

A.NH3      B.NO2       C.NO3-    D.谷氨酸

15.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区别在于

A.培养基不同   B.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动物细胞可以传代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

D.动物细胞能够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只能培养成植株

16.谷氨酸除用于制造味精外还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及配制营养注射液,应用前景广泛。光明制醋厂转产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本地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生产乳酸及琥珀酸,其原因是

A、温度控制不适    B、PH呈碱性    C、PH呈酸性   D、溶氧不足

17.DNA探针监测饮水中病毒、培养分解四种烃类的超级细菌、制造单细胞蛋白、用酶传感器快速测定水中的酚依次是下列哪项生物工程技术取得的成果   

①基因工程     ②细胞工程     ③发酵工程     ④酶工程

A、①②③④    B、①①③④    C、①②①④    D、②②①④

18.控制细菌合成抗生素的基因、控制放线菌主要性状的基因、控制病毒抗原特异性的基因依次在

  ①核区大型环状DNA ②质粒上 ③细胞染色体上 ④衣壳内核酸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①③  D、②①④

19.细胞株的特点是

A、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可以无限传代  B、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不可无限传代

C、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可无限传代

D、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且有癌变特点,可以无限传代

20.在结构上与内质网膜没有直接相连的是

A、外层核膜   B、细胞膜   C、高尔基体膜   D、线粒体外膜

2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再分化是指

A、植物体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过程

B、未成熟的种子经过处理培育出幼苗的过程

C、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D、愈伤组织形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22.下列过程不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是

A、氧气的生成  B、NADPH变为NADP+   C、ADP转变为ATP D、光能转变为电能

23.下列不属于抗体的是

A、抗毒素    B、白细胞介素    C、凝集素    D、免疫球蛋白

24.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开始产生和次级代谢产物产生最多分别在:

A、调整期和稳定期      B、对数期和稳定期

C、稳定期和稳定期      D、调整期和对数期

25.下列能够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的是(  )

A、人工诱变    B、杂交    C、基因工程    D、发酵

26.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这是因为

A、于细胞分化而丧失了全能性   B、胞内的基因表达有特定的时空选择性

C、胞经过多次分裂而丧失了全能性     D、细胞所含有的基因不同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7.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为

A.细胞间期十分复杂的活动导致细胞分裂的启动

B.细胞间期的长短不同是由各类细胞遗传性决定的

C.肿瘤治疗措施之一的化疗,就是针对分裂期

D.肝细胞是一类始终保持分裂能力的细胞

28.冷作用于机体时,与体温调节有关的激素是

A.促甲状腺激素  B.肾上腺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29.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F 2中出现的性状重组类型的个体占总数的比例可能为

A.3\8   B.5\8  C.1\16   D.1\8

30.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过程中,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蛋白质有61%与果蝇同源,43%与线虫同源,46%与酵母菌同源,这一事实从分子水平上不能说明

A.一个基因制造一种蛋白质       B.一个基因可以产生多种蛋白质

C.生物之间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D.生物之间差异巨大

31.维持内环境稳定有关的生理活动是

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B.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

D.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

32.马铃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涉及到细胞的

A.有丝分裂   B.分化    C.减数分裂   D.全能性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共80分。

33.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A、B、C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其a~e代表观察到的细胞亚显微结构,其中a结构具有双层膜包被,且膜上有小孔,b、c结构均无膜包被,在细胞分裂时,c结构可以发出星射线;d结构有膜包被,内含液态物;e结构呈扁平囊状,在动、植物细胞内具有不同的功能。下表表示A、B、C三样品中各亚显微结构的分布情况,请回答:

(1)若A、B、C三样品代表大肠杆菌细胞、菠菜叶肉细胞、鼠的肝脏细胞,根据上表所示情况,分析A、B、C三样品分别代表何种细胞?

A代表_______;B代表_______;C代表_______。

(2)A细胞不具有a结构,细胞结构与A细胞相同的生物我们称之为_______生物,同属此类生物的还有(另举一例)_______。

(3)将样品B置于低温下离心,分离出亚显微结构a、b、c、d且形态保持不变,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可以调节细胞渗透压的结构是_______。

②合成DNA聚合酶的场所是_______。

③合成mRNA的场所是_______。

34.新采摘的玉米果穗具有甜味,但放一段时间后甜味便降低。如果采摘后放在沸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保存,甜味可保留较长一段时间;如果采摘后放在35 ℃~40 ℃的温度下,甜味消失得更快;如果采摘后马上放入冰箱中冷藏,也可使甜味的保持时间延长。请回答:

(1)放一段时间后,甜味降低的原因是                     。

(2)沸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保存,甜味可保留较长时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放在35 ℃~40 ℃的温度下,甜味消失得更快的原因是_______。

(4)放在冰箱中甜味延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右图表示光照下叶肉细胞中A、B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交换。据图回答问题:

(1)A、B细胞器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O2从B到A内必须通过_____________层膜,

通过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

(3)在黑暗中,其生理作用停止的细胞器是(填写字母)_____________。

(4)如果此叶肉细胞处于2 ℃的环境中,气体转移基本停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都能产生ATP,A产生ATP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作用,B产生ATP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作用。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据报道,我国西南某地区是一个仅有5万多人的地方,患呆小症者竟高达1223人,占全区人口的2.3%,科学工作者通过调查了解到:1958年,该地区并未出现过呆小症,当时该地区森林茂密,覆盖率在40%以上,自然条件十分良好;后来毁林开荒,森林覆盖率下降到10.4%,也就伴随着呆小症的发病率大幅度提高。

(1)毁林开荒与呆小症流行的联系是_______。

(2)该地区没有患呆小症的小孩成年后,还可能患的病是_______。

(3)要预防呆小症的继续出现,当务之急是_______。

(4)这一现象说明,人对自然界的任何行动,必须考虑到对生态系统中_______的影响,必须遵循_______。

(5)对该地区呆小症流行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是_______。

(6)这一事实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_______。

37.右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致病基因为A或a,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致病基因在       染色体上,

        性遗传病。

(2)Ⅰ一2和Ⅱ一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3)Ⅱ一2的基因型可能是       

(4)Ⅲ一2的基因型可能是       

(5)Ⅲ一2若与一携带致病基因的女子结婚,

生育出患病女孩的概率是      

38.1977年,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

现热泉。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

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令人惊奇的是,

在这样的海水中,竟发现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在热泉口周围还发现多种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没有口也没有消化道的管居环节动物等。近20年来,人们不断在深海发现这样的热泉生态系统。有些科学家认为热泉口的环境与地球上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类似。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上述硫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2)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哪些特殊之处?

                                        

                                       

                                     

(3)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什么意义?

                                       

                                       

                                     

40.(6分)右图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部分结构(以N表示)和几种内分泌腺(分别以甲、乙、丙、丁表示)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

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

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

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

为_______调节。

(2)当N部的_______损伤时,人体出现头、颈、

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3)由于长期饮水和食物缺碘,_______可能出现增生肿大。

(4)图中a、b、c表示垂体通过分泌物对其它三种内分泌腺进行调节,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5)当S的活动加强时,丙的分泌量_______,丁的分泌量_______.

41.分析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森林生态系统发育过程中总初级生

产量、净初级生产量与叶面积指数

(地表单位面积上植物叶片的面

积数量)的关系

(1)由图可见,随着该森林生态系统

的发育,森林的叶面积指数也在变

化。当叶面积指数达到    时,

森林的总初级生产量达到了最大值,

这表明这片森林已经发育到成熟阶段了。

(2)若从净初级生产量方面来看,当叶面积指数达到       时,这片森林的净初级生产量达到了最大值。当叶面积指数超过这一值时,净初生产量开始下降,这是因为                            

(3)从图上分析,人们进行合理开采的最佳时机应是      

42.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基因用M和m表示)

方案一: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________;(2)________。

实验预期现象:______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

方案二: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________;(2)________。

实验预期现象:________。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43.在一堆垃圾中的有机物中检测到放射性,随后又在附近的植物中检测到了放射性,接着在其周围生活的动物体内也检测到了放射性。动物体内放射性的强弱情况见下图。

(1)如果放射性只是来自某一种元素,你

认为最可能的元素是      

(2)该放射性物质进入到植物体内的途

径是                

(3)图中3种动物中,体内最早有放射

性的动物是    ,它具有放射性的原

因是           

(4)曲线S滞后于曲线G的原因是  

                   

(5)曲线S的最大值大于曲线G最大值的原因是                 

(6)最迟在蚂蚁体内检测到放射性的原是                   

(7)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很长,而在上述3种生物体内却很快衰减了,原因是    

                     

答案:

1.A 2.D  3.B  4.D  5.B 6.C  7.B  8.C  9.B 10.A 11.D

12.B 13.A 14.A  15.A 16.D 17.B  18.D  19.C 20.C

21.D  22.B 23.B 24.A 25.C 26.B

27.ABD  28.ABD 29.AB  30.ABD 31.BCD 32.ABD

33. (1)大肠杆菌 菠菜叶肉细胞 鼠的肝细胞 (2)原核 蓝藻 (3)①d ②b ③a

34.(1)果穗中的单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 

(2)高温使水解单糖的酶失去活性 

(3)此温度是酶催化的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4)低温使酶的活性不能发挥 

(5)酶是生物催化剂,酶的催化作用受外界温度的影响。

35.(1)线粒体 叶绿体 (2)4  自由扩散  (3)B

 (4)酶的活性在此温度下大大降低  (5)呼吸 光合

36.(1)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土壤中的碘也随之流失,饮水和食物缺碘,孕妇生下的孩子患呆小症 (2)地方性甲状腺肿 (3)食用碘盐和多吃含碘的海产品 (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 (5)土壤的理化性质 (6)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7(1)常  隐  (2)100%  (3)Aa  (4)AA 或 Aa  (5)1/12

38.(1)化能自养型  (2)①能源是化学能,不是太阳能(1分)。②生产者是化能自养细菌,不是绿色植物(1分)。③无机环境是高温、高压、无光环境,不是常温、常压、有光环境(2分) (3)①丰富人们对生物适应性或多样性的认识。②对研究生物抗高温、抗高压的机理有重要价值。③对研究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有一定意义。(2分) (答对2项即得满分,其它正确答案也给分)

40.(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反馈(2)传导束(或白质)  (3)乙  (4)C (5)减少 增加

41. (1)8┈10  (2)4 呼吸作用增强造成消耗也增多 (3)叶面积指数达到4时

42. 采用测交法加以验证。(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 (2)让F1杂合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实验预期现象为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不同表现类型且比例为1:1。依据测交使用的糯稻为纯合体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的配子,后代既然出现两种表现型,粳稻(含M)和糯稻(含m,且为mm纯合),则F1中必然产生两种类型配子,即M和m。由此可见,F1中必然含有M和m基因,且M和m这对等位基因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必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

方案二: 运用F1花粉鉴定法。(1)首先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

获取F1杂合粳稻 (2)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的现象为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实验现象说明F1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蓝黑色)和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呈红褐色)。  由此说明,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