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一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例题解析

2014-5-11 0:18:43下载本试卷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例题解析

 

【例1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a>0),公比为q(q>0),前n项和为80,其中最大的一项为54,又它的前2n项和为6560,求a和q.

 由Sn=80,S2n=6560,故q≠1

∵a>0,q>1,等比数列为递增数列,故前n项中最大项为an

∴an=aqn-1=54                                              ④

将③代入①化简得a=q-1                          ⑤

由⑤,⑥联立方程组解得a=2,q=3

 ∵Sn=a1+a1q+a1q2+…+a1qn-1

S2n=Sn+(a1qn+a1qn+1+…+a1q2n-1)

=Sn+qn(a1+a1q+…+a1qn-1)

=Sn+qnSn

=Sn(1+qn)

类似地,可得S3n=Sn(1+qn+q2n)

说明 本题直接运用前n项和公式去解,也很容易.上边的解法,灵活地处理了S2n、S3n与Sn的关系.介绍它的用意在于让读者体会利用结合律、提取公因式等方法将某些解析式变形经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并且变得好,则解法巧.

【例3 一个有穷的等比数列的首项为1,项数为偶数,其奇数项的和为85,偶数项的和为170,求这个数列的公比和项数.

分析 设等比数列为{an},公比为q,取其奇数项或偶数项所成的数列仍然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2,首项分别为a1,a1q.

 设项数为2n(n∈N*),因为a1=1,由已知可得q≠1.

即公比为2,项数为8.

说明 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进行运算、推理时,对公比q要分情况讨论.有关等比数列的问题所列出的方程(组)往往有高次与指数方程,可采用两式相除的方法达到降次的目的.

【例4 选择题: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对任意正整数n,有Sn=2n

[ ]

 D.

∵a1=S1=1,an=Sn-Sn-1=2n-1

∴an=2n-1

∴bn=(an)2=(2n-1)2=22n-2=4n-1

【例5 设0<V<1,m为正整数,求证:

(2m+1)Vm(1-V)<1-V2m+1

分析 直接作,不好下手.变形:

右边分式的外形,使我们联想到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于是有:

(2m+1)Vm<1+V+V2+…+V2m

发现左边有(2m+1)个Vm,右边有(2m+1)项,变形:Vm+Vm+…+Vm<1+V+V2+…+V2m

显然不能左右各取一项比较其大小,试用“二对二”法,即左边选两项与右边的两项相比较.鉴于左、右两边都具有“距首末等远的任意两项指数之和均相等”的特点,想到以如下方式比较:

Vm+Vm<1+V2m,Vm+Vm<V+V2m-1,…,Vm+Vm<Vm-1+Vm+1,Vm=Vm

即2Vm<1+V2m,2Vm<V+V2m-1,….

根据“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值大于等于其几何平均值”,这些式子显然成立.

(具体证法从略).

说明 本题最大的特点是解题过程中需要多次用到“逆向思考”:

C,B<D,等等.善于进行逆向思考,是对知识熟练掌握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平时应注意训练.

【例6 数列{an}是等比数列,其中Sn=48,S2n=60,求S3n

解法一 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若q=1,则Sn=na1,即na1=48,2na1=96≠60,所以q≠1

=Sn(1+qn+q2n)

解法二 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Sn,S2n-Sn,S3n-S2n仍成等比数列

∴ (60-48)2=48·(S3n-60)

∴ S3n=63.

解法三 取特殊值法

取n=1,则S1=a1=48,S2n=S2=a1+a2=60

∴ a2=12

∵ {an}为等比数列

S3n=S3=a1+a2+a3=63

【例7 已知数列{an}中,Sn是它的前n项和,并且Sn+1=4an+2(n∈N*),a1=1

(1)设bn=an+1-2an(n∈N*),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

 (1)∵ Sn+1=4an+2

Sn+2=4an+1+2

两式相减,得

Sn+2-Sn+1=4an+1=4an(n∈N*)

即:an+2=4an+1-4an

变形,得an+2-2an+1=2(an+1-2an)

∵ bn=an+1-2an(n∈N*)

∴ bn+1=2bn</PGN0161A.TXT/PGN>

由此可知,数列{bn}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由S2=a1+a2=4a1+2,a1=1

可得a2=5,b1=a2-2a1=3

∴ bn=3·2n-1

将bn=3·2n-1代入,得

</PGN0161B.TXT/PGN>

说明 利用题设的已知条件,通过合理的转换,将非等差、非等比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