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一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一政治下学期全套教学资料

2014-5-20 6:01:15下载本试卷



编 稿:彭 艳  审 稿:闫云仙  责 编:唐开武

第二节  税收和纳税人

  本节分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的税收的性质和作用”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三框。

  一、基本知识点

  1、税收的基本含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不是经济条件取得的收入;税收是依法取得的收入,并不是随心所欲、没有标准的;税收是无偿取得的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为国家实现其职能服务的。
  税收从内容上看,是国家征收的货币和实物。但事实上,在商品货币关系不发达时,税收主要是征收实物,而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主要是征收货币。

  2、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基本特征在税收的含义中已有所体现。税收的强制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强制性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前提,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保证。
  税收的无偿性体现在:取得税收国家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这与购买商品不一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税收的固定性既是对国家的约束,也是对纳税人的约束。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经济组织和个人应不应纳税、应纳什么税、纳多少税,这表明国家与纳税人的根本关系具有固定性,也决定了国家不能随意收取税收。而纳税人只要取得了税法规定的应税收入,或发生应税行为,或拥有应税财产,就必须按规定的比例或定额纳税,不能自行减免和降低标准。这也体现了固定性。
  税收的“三性”,集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
  另外,税收与没收财产、罚款,都形成财政收入,都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的特征,但罚款和没收财产不具有固定性,这与税收有固定性是不同的。

  3、四种主要违反税法的行为。
  既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从纳税人手中取得收入,那么对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就要依法惩处。如果对违反税法的行为不惩处,税收的根本性质、特征就被否定了。所以,对违法者的处理是同税收的性质和特征直接相联系的。
  偷税也称为逃税,是明知税法规定而有意违反,这与不了解税法和其他规定而少缴、未缴税款即漏税是不同的。欠税即拖欠税款;骗税集中表现在骗国家出口退税,骗税与偷税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骗得税收优惠,后者是设法隐瞒应税项目和应税收入。欠税是纳税人知道纳税期限而没有按时纳税的行为。抗税使纳税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公然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无论任何人,藐视和对抗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惩处。

  4、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5、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以税收的形式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一方面是通过税务机关的征收,另一方面是通过纳税人的缴纳而实现的。前边分析税收的特征,注重的是前一个方面,这里的分析集中在后一个方面。
  纳税人是一个综合概念,而在实际生活中,纳税人都是具体的,同一定的税种相联系。所以,要了解纳税人,必须要了解各个税种。

税种

征税对象 

特点

意义

税率

增值税

增值额(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在生产领域,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就是c+m部分)

不论产品的生产环节有多少,每个环节也只对增值额征税,避免重复征税

可以促进生产专业化的发展。

17%、13%

营业税

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

不论盈亏,只要营业就要缴税

税源广,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3%~20%

消费税

特定的消费品或消费行为

是国际上普遍征收的一种税

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抑制超前消费,间接引导投资流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可以避免因过度消费而损害人体健康。

不等

企业所得税

收益额

税额的多少直接决定于收益的多少,而不是决定于商品或劳务流转额

对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有特殊作用。

33%

个人所得税

一个是个人从境外取得的个人所得,另一个是从我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所得

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

5%~45%

关税

详细内容第八课介绍

 


  6、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重点问题分析

  1、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该问题是本课的重点内容。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占到财政收入的95%以上。但是,许多人对税收的性质、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人甚至一无所知,违反税法的行为经常出现,而更多的人对违法行为往往抱无所谓的态度,起码没有同盗窃国家财产的行为等同看待。所以,深刻认识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有助于增强依法纳税、自觉纳税的意识。
  在明确了税收的基本特征以后,我们从两个方面加以归纳:一是税收的来源(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税收的增长(依靠经济的发展),税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二是税收为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最后归纳为: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教材中的“议一议”,要求列举税收用之于民的体现,目的是加深对税收性质的理解,实质是在讲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的作用。

  税收的作用: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也可以说是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这个作用是税收的基本作用,也是税收一出现就具有的作用。所谓的“基本”,是指税收占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即95%以上,因此说,用税收形式可以使财政收入得到切实的保证。从这一点具体来说,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收入,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税法,从而使财政收入得到保证。以国有企业为例,它既要向国家纳税,又要向国家上缴利润。国家要求企业纳税,是以国家政权机构的身份出现的,具有强制性、不容打折扣、讨价还价;而国家要求企业上缴利润,是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的,即企业作为经营者,有义务将利润的一部分交给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但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利润以怎样的比例分配,情况会多种多样,双方讨价还价是不可避免。可见,为了保证财政收入,上缴利润不如纳税那样稳定可靠。这也是教材中的“想一想”提出的问题。

  (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也是财政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是,财政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不仅限于通过税收,而要广泛得多。

  (3)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事实上,税收的这一作用也是财政的作用。首先从广义上分析税收的监督作用,因为经济的运行状况可以在税收上得到反映,据此,国家可以及时采取对策。例如,从各地个人所得税缴纳的状况,可以大致了解地区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又如,不同生产部门的企业上缴所得税的情况,反映了各部门企业的经营状况。
  从狭义上看,国家各级税务部门通过征管工作,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教材的辅助文列举了税收征管的规定,表明税收的监督作用是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该问题是本课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材是从纳税人的角度来介绍有关财政、税收的基本知识的,讲财政税收等宏观经济问题是为落实到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上来的。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全课的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
  该重点知识可以将第二节的内容穿成一条线。从税收的涵义、特征、性质和作用来强调公民应自觉依法纳税。一方面,履行义务自觉纳税,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税收的性质所决定的。税收同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因此,公民应当自觉纳税。同时,权利和义务是联系在一起的,在社会生活中,公民有享受国家提供的服务的权利,因而必须承担义务。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的公民,就应当自觉依法纳税。另一方面,要行使公民的权利,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

  三、易混易错问题分析

  1、 纳税人和负税人及征税对象
  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指税法规定的直接富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纳税主体,可以是自然人和法人。负税人指税款的实际承担者或负担税款的经济主体。有时纳税人所纳的税款无法转嫁,纳税人同时又是负税人;如果纳税人能够把所纳税款转给他人负担,纳税人和负税人属于不同的主体。
  征税对象是征税所指向的客体,表明对什么东西征税。

  2、 税收不同于利、费,也不同于罚款、没收财产。

  四、例题练习

  1、2004年我国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拟发行国债1100亿元,国债投资要向农村、社会事业、西部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保证续建国债项目建设。这表明①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②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③ 财政可以巩固国家政权 ④只有在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才会实现大幅度增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正确答案为D, ③④与题干无关

  2、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郑重宣布:从今年起,要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今年农业税降低可使农民减轻负担70亿元。税费改革、降低农业税之所以可以减轻农民负担,是因为
  A、税收具有强制性      B、税收具有无偿性
  C、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D、税收具有固定性

  正确答案为D,税与费比较,税收的特点是固定性,可以有效地防止乱收费,从而减轻农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