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一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一政治下学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14-5-11 0:26:04下载本试卷

第十课 第二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更有力,从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培养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分析、论证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比资本主义国家做的更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起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知识体系: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阅读课本96—98页第一段,回答以下问题:

1、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有哪些共性?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吗?

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意义?

练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下列不属于市场经济共性的有(   )

①   经济关系市场化 ②国家控股,扶持国有企业发展 ③企业均设有董事会、监理会等机构 ④经济运行法制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①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本质 ④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载人航天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众多科技领域和全国地区和部门。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充分说明(    )

A、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靠市场机制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B、 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C、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D、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加强宏观调控

制定者不同

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预算实现的,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订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手段。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订实施的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经济手段。

练习:

1、(2004.北京)今年头两个月我国固定资产增长了53%,增速超过去年一倍,仅钢铁投资就达到72.6%。为了解决局部投资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政府应采取的主要方法是(  )

A、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  B、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C、鼓励居民消费       D、降低银行利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据此回答2—3题

2、国家之所以加强宏观调控是因为(   )

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④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4、(2005.北京文综)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措施。如国家继续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而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对农业和房地产行业采取不同措施,是政府在(  )

①弥补市场调节资源的缺陷   ②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③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④利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活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制度是各国政府依照法律法规制订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是一种市场准入制度,没有通过3C认证的产品“不得出厂门,不得进国门”,从而构筑起防范假冒伪劣产品从流通到消费的防线。在这里主要使用的是宏观调控的(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制度手段

6、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政府于2004年打出了一连串的“组合拳”,5月份国务院又取消了495项行政审批项目,确保在下达命令、指标、规定方面决策科学。另外,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国家对高污染行业确立较高的征税比例;人民法院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重点打击涉及食品、药品、棉花、农资等犯罪。

上述材料中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方式各属于什么样的调控手段?

7、2004年6月7日《经济日报》报道,上海今夏高峰缺电200多万千瓦,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此,上海制定措施:一是确保优势企业、严格限制劣势企业的用电原则,合理组织安排企业错峰用电、避峰用电;二是进一步拉大峰谷电价差,促使用户使用低谷电,取消电石、铁合金等行业的优惠电价,适当奖励发电企业在用电高峰时多发电。

(1)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哪些道理?

(2)    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些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