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题。(13分)
人类的远祖曾是动物界的一员,这就注定了人与动物有着共同的渊源。可是,常以“自然界的主宰”自称的人类,在其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甚至剥夺了动物生存的权利。人与动物本应和谐相处的关系,变为“你进我退”、“有我难有你”的对峙关系,结果是大量野生动物还没来得及被人类认识,就从地球上消失了。今天,全球每天都有几十个物种灭绝。多数生物学家认为,地球正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人类是“引爆”这次灭绝的罪魁祸首!有识之士早已大声疾呼,保护野生动物,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野生动物既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构件,又是人类的自然资源。前者指的是野生动物的生态功效,后者指的是野生动物的实用价值。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属于消费者,如食草动物采食植物,食肉动物捕食动物,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野生动物通过种间的相互作用维系着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与环境的互作使得地球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同时,野生动物是或者曾经是食物蛋白质来源、工业原料、医药原料等,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还是生产资料。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相对重要性却不相同。
在生物进化历程中,人类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类脱胎于动物界,人类的远祖是动物界的一员。那些树栖的、植食性的灵长类动物,与一般的动物相比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人类的远祖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只是普通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最初的类人猿采集树叶、野果,也捕食一些昆虫作为蛋白质来源。同时,那些类人猿也被其他猛兽捕食,是其他动物的食物。
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长河中动物界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结果。同时,人类的出现又是自然界中的偶然事件,因为生物进化历程本身就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的集合。一个偶然的机会,人类学会了用火,开始用火狩猎,而用火烤的动物蛋白为人类的大脑和身体发育提供了营养。于是,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野生动物提供的蛋白质是早期人类生存的必须物质,野生动物的皮毛是人类御寒的衣料,野生动物的骨骼、牙齿、角等是人类制作工具、武器和饰物的原料。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旧石器时代。
引发过去五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火山爆发,有的说是陨石撞击地球,等等。而这次物种大灭绝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是罪魁祸首。
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我们把草原和森林变为农田;我们拦河筑坝,排干湿地;我们扩建城市,建造道路……致使地球上的森林覆盖面积大幅度缩减,其中损失最多的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生态丰富的湿地大面积减少;沙漠化的速度正在加快,侵占先前的植被覆盖地区……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物生存环境,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退化,对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未来人类将仍然依赖野生动物作为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任重道远。人们的共识是在保证物种生存的前提下,可持续地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而只有可持续利用,才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出路。比如,澳大利亚的袋鼠数量很多,对草地和农作物造成了危害。每年澳大利亚都组织猎杀袋鼠,一方面控制袋鼠的数量增长,保护草场;另一方面向市场提供袋鼠的皮和肉。
如果人类能自觉地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减轻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减少对野生动物的直接开发利用,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保护动物的意识,革除饮食陋习等,是能够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地球是人类与动物共同的家园,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爱动物,就是爱我们自己。
(节选自《科学画报》2005年第4期)
1.文中第四自然段加点词“集合”的含义是: (2分)
2.作者说:“保护野生动物,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其理由有:(3分)
A.人类脱胎于动物界,人类的远祖是动物界的一员
B.野生动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构件
C.野生动物是人类的自然资源
D.未来人类将仍然依赖野生动物作为自然资源
E.只有可持续利用,才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出路
3.下列做法不属于“造成地球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的项是(3分)
A. 把草原和森林变为农田
B. 拦河筑坝,排干湿地
C. 扩建城市,建造道路
D. 组织猎杀袋鼠,向市场提供袋鼠的皮和肉
4.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应和谐相处的人与动物,现在演变为“你进我退”“有我难有你”的关系,以致大量尚未被人类认识的野生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了。
B.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人类的远祖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只是普通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
C.人类学会用火,使自身在生物进化长河中处于优势地位,以致于在动物界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过程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大量地捕捉猎杀野生动物,把野生动物作为食物蛋白质来源、工业原料、医药原料甚至生产资料等做法直接造成了地球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5.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你以为有哪些饮食陋习当革除。(2分)
答:
二、阅读下面散文,完成6—9题。(16分)
小河殇
舒婷
我们兄妹这一家,只有嫂嫂因为是长女照顾留城,其余五人都是知青。而除了我丈夫在另一个县插队外,我们四人均落户在上杭县一个绿色盆地里。我家小妹和准妹夫隔河相望。
河嘛,冬季里可以穿鞋着袜踩在卵石上跃纵而来。偶尔见一尾贪图淘米水的肥鱼,卡在石缝里,妹夫一鞠身顺手牵鱼。知青点里偌大的铁锅,许多不见油星,年轮似的锈了一圈又一圈,煎不成鱼。况且僧多鱼少。小妹便脸上很光彩地给我们汆鱼汤。
春水泛滥,河恣意爬上两指宽的桥板,嬉闹着把它当跷跷板压垮。小妹一天好几次跑到窗前看河。我未来妹夫惘惘然的口哨声,在水一方。
门前下几级石板,顺着碎石拼凑的小堤坝走两步,就到了河心。早晨我们在这里盥洗,淘米洗菜。下午收工以后团一把稻草刷锄板,颠晃着簸箕。簸箕里的番薯红艳艳,萝卜白生生,芥菜生动活泼。吃过晚饭冲过凉,披着湿漉漉的头发又下到河心,洗汗酸的衣服。邻队的知青在桥头拔吉他,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河中有我们的望乡台哩。
河是我们的避难所。
中秋那天队里杀了猪,我们匀到两斤肉。分头去豆腐房割一板豆腐,到房东家买几个青皮鸭蛋,讨一小把葱。大家团团围坐着喝着家酿糯米酒过节。忽然发现不知何时我们中间少了一人。
拉开咿呀小木门,踱到晒坪上,听到河边苇丛有一支不成调的口琴。那个来河边寻求安慰的同伴刚刚失去了父亲,除了感情上的重创之外,他还面临经济来源的断绝,从此他连8分钱邮票的家信都要小心斟酌了。
悄悄坐在他边上,我们无言盯着河面,那时我比他小,不懂如何安慰人。秋天的河流异常清澈,似乎要壁立起来,与山区剔透的空气融为一体。河风经苇叶淌到我们额上,溅出浪花如碎钻般晶莹。同样的心情一点一点开朗起来,他眼里萤火虫一闪一曳。
这才知道什么是夜凉如水,月色如洗。多少年过去,我们错将月饼当中秋,而把明月遗弃在哪一座高楼的屋顶了?
深山砍柴或出山赶墟,农民总告诉我们:若是迷路了,只要侧耳听到水声,找到山溪或小河,顺着水流的方向,就能找到人家。当我孤身翻山越岭去邻县找同学,一二十里路鲜有人烟。只听见汩汩溅溅的水声,有时在足下,有时在肩旁,有时在涧草葳蕤的谷底。老朋友左右逢源,给我壮胆又解我途中辛苦和寂寞。
伟大的河流是伟大民族文化的发祥地。那么小河小溪应是一方风水。我们去插队,其实是接受河的教育。在河两岸生养的人们展示给我们的善良、淳朴、乐天和无拘无束,正是沿袭了这一自然法则。
口噙水龙头,我们无形中萎缩,逐渐丧失活力。因为水不仅仅是水。
很多年以后我回到河边。老房东烧的是蜂窝煤,村民都到新掘的井挑水吃。河已不复当年“眼似秋波横,眉如青山黛”了。枯瘦如斯,污秽如斯,像负伤的动物苟延残喘。
祈求河的宽恕现在会不会太迟?
6.文章标题《小河殇》的“殇”应当怎样理解? (3分)
答:
7. 在作者的心中小河具有多种功能,仿照“河是我们的避难所”的形式,根据文章的内容,再列出三个方面。(4分)
答:河是
河是
河是
8.联系上下文,简要回答如何理解“多少年过去,我们错将月饼当中秋,而把明月遗弃在哪一座高楼的屋顶了?”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
9.简析篇末“祈求河的宽恕现在会不会太迟?”这句话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5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0—11题。(15分)
苏溪亭
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10.这首诗描绘的是何时景色?诗人抒发的是什么情感?为什么?(请简要说明分析)(4分)
答:
11.宋代词人贺铸的《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与本诗“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的写法非常接近,你以为哪一句好,为什么?(5分)
答: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⑵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秦观《鹊桥仙》)
⑶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 , 。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1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国志》《三国演义》《蜀相》的作者分别为陈寿、吴承恩、杜甫。
B.《西厢记》《石头记》都是中国古代著名小说,讲述的也全都是爱情故事。
C.《哈姆雷特》《牡丹亭》是中外戏剧的经典作品,其作者分别是英国的莎士比亚与中国明代的汤显祖。
D.小说《红岩》《红与黑》《伤逝》的主人公分别是许云峰、于连、涓生和子君。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①,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鸿范》曰:“无偏无堂,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②,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原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③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民,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刀而虫出于户。
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
[注]①志:记载。 ②好:偏爱 ③亲近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⑴甘露时雨,不私一物 私:
⑵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 被:
⑶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 问:
⑷大勇不斗,大兵不寇 寇:
15.解释或说明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或用法。(2分)
⑴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 以:
⑵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 而:
⑶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则:
⑷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 也:
16.参照上下文,请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文字断句。(3分)
鲍 叔 牙 之 为 人 也 清 廉 洁 直 视 不 己 若 者 不 比 于 人 一 闻 人 之 过 终 身 不 忘
17.与例句画线部分句式特点不同的项是(2分)
例: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
A.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D.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18.问答(9分)
⑴本文题为“贵公”,请问“贵公”是意思?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答:
⑵管仲为什么不赞成曾举荐他的鲍叔牙继他而为齐国丞相?(3分)
答:
⑶文中最后说“舜弗能为”,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舜弗能为什么?(3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9—21题。(10分)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向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曹操《举贤勿操品行令》
1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 B. 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
C. 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 D. 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
20.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萧何、曹参,县吏也
译文:
⑵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译文:
⑶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译文:
21.读了这则《举贤勿操品行令》,你以为曹操能吸引大量人才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六、(6分)
22.下面文字引自05年11月11日《福州晚报》头版,其在表达上有不少毛病,请找出两处,并予以订正。(4分)
经过一年多的征集和评选,昨日,代表福州警察形象的卡通警察,“平平”和“安安”终于亮相。“平平”为男警,英姿飒爽;“安安”为女警,端庄威武。他们佩戴交巡警八大件装备及福州字样的反光背心,造型帅气、灵气,时代感强,在朴实中凸现福州地域特色,形象可爱、可亲。
据悉,卡通警察代表了福州市公安局全体民警的整体形象。“平平”和“安安”寓意福州市全体民警“创建平安福州,构筑和谐社会的决心和信心。从即日起,这对卡通警察将作为福州市公安局的形象大使、亲民大使,在开展大型活动、警营开放日、社区防范及与群众有关系的活动中都会设置卡通警察形象。此外,还将在全市所有派出所内设立卡通警察形象,使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感到温馨,以此拉近市民与民警之间的距离。总之,凡是与市民有关联的警务活动都会见到卡通警察的身影。
错 误 | 订 正 |
第一处: | |
第二处: |
23.网友为庆祝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拟一上联,请对出主旨相关的下联。(2分)
上联:“神六”飞天,嫦娥舒广袖
下联:
七、(70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他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一直不停的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于做事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人的大脑里的某一图象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就往往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结果也往往事与愿违,这时候球大多会掉进水里。
现实生活中,你肯定也经常在处事时遭遇不同的心态,从而也有了不同的结果。现在请你以“心态”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900字的作文。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
一、(13分)
1. 文中第四自然加点词“集合”的含义是连缀汇聚(“集合”的基本义是“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而文中指的是进化历程中的一连串偶然事件的汇集,故除了汇集外还当有连缀的意思)
2.BCD(A项论述人类的渊源,不是作者观点的依据;D项论述的是如何利用与保护野生动物,也不是作者观点的依据。)
3.D(“组织猎杀袋鼠,向市场提供袋鼠的皮和肉”是可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做法,有利于保护地球上的物种)
4.D(D项所陈述的是造成地球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物生存环境,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退化)
5.诸如吃猴脑、喝虎骨酒、搞蛇餐大宴以及吃野生的穿山甲、果子狸等所谓吃野味的饮食陋习当革除(举两个实例即可)。
二、(16分)
6.殇,夭亡,非正常死亡。(原本清澈的)小河养育了正值青春岁月的知青们,给他们以许多精神上的抚慰,可现在却“枯瘦”“污秽”,因此在文中这“殇”既指河流的干枯、污染,又指人的精神支柱遭受的摧残。
7. 小河是我们的母亲,是爱情的摇篮,是我们的望乡台,是我们的向导,是生活的寄托,是文化民风的载体。(写出三个即可)
8.作者说我们把“月饼当中秋……”的含义是说我们过中秋只知吃月饼而忘记了望月思亲的本义,即仅记住民俗文化外在的物质成分,而忘记了民俗文化的内在的精神传统。
9.这句话的含义是祈求小可宽恕我们忘记小河的养育之恩、破坏小河环境的行为,警醒我们从现在起要珍惜我们的环境,珍惜我们的文明,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问话发人深省,强化了文章的情感力量。
三、(15分)
10.描绘的是暮春时的景色,抒发的是怨别的情感。第一句“苏溪亭上草漫漫”描绘出野草疯长,遍地青青的景色,它与第三句的“春事晚”共同表明了此时已是暮春。第二句“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的倚阑人给人以凝眸深思的印象,它想什么呢?第三句诗人借感叹“燕子不归春事晚”,道出了心中的真情:红颜将老,游子何以还不归。第四句“一汀烟雨杏花寒”所描绘的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了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
11.“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好。因为诗人写的虽是眼中景,却暗寓着心中情,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分析:你看: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将尽,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一切景语(即)皆为情语,情景融浑无迹。作者化虚为实,把情绪、心境和感触等物化,变无形为有形。)(参考:“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好。因为诗人借当前季节的风物——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一口气连用三个比喻不仅巧妙地回答了“闲愁都几许”的问题,而且同时又是在说:我这愁恨,已经够多了,偏又赶上这春末夏初草长絮飞、愁雨不止的时节,越增我无限的愁怀恨绪。意绪巧叠,令人回味无穷。)
12.⑴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⑶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3.B(《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戏剧作品)
四、(20分)
14.⑴偏爱 ⑵蒙受 ⑶探望 ⑷侵犯
15.⑴因为 ⑵就、便 ⑶那么 ⑷语气词,无义。
16.鲍叔牙之为人也/ 清廉洁直/ 视不己若者/ 不比于人/ 一闻人之过/ 终身不忘(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③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17.C(例句与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C项是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
18.⑴“贵公”即“以公心为珍贵”,就是崇尚公心的意思。作者要告诉人们治理天下要出于公心。 ⑵因为管仲以为鲍叔牙虽然自身清正廉洁,但是他不能亲近不如(鲍叔牙)自己的人,而且念念不忘别人的缺陷,若作为丞相,这就是一种心胸不够宽广、不善于团结人、不懂用人当取其长而避其短的致命缺陷。 ⑶舜不能做到天天喝醉酒还可以穿戴整齐(洁),利欲熏心还能够出以公道,贪婪暴戾还会成就王道。
五、(10分)
19.C(A项的“贼”在文中的意思是敌人、仇敌;B项的“污辱”在文中是被污辱或蒙受污辱的意思;D项的“自信”在文中的意思是(表明)自己忠诚。)
20.⑴萧何、曹参(原先)是县吏。 ⑵然而吴起在魏国,秦国不敢向东侵犯魏国;吴起在楚国,则韩、赵、魏三国不敢打南方楚国的主意。 ⑶(你们)要把各自所知道的这些类型的人推举出来,不得遗漏。
21.唯才是举,不拘品行。
六、(6分)
22.①“平平”为男警,英姿飒爽;“安安”为女警,端庄威武。 主谓表述不当,改为:“平平”为男警,端庄威武;“安安”为女警,英姿飒爽。
②他们佩戴交巡警八大件装备及福州字样的反光背心 动宾搭配不当及句式杂糅,一是“佩戴”改为“佩带”(因为警棍等大物件不可“佩戴”),二是改为他们佩带交巡警八大件装备,穿着印有福州字样的反光背心。
③造型帅气、灵气,时代感强 主谓表述不当,改为:造型帅气逼真,时代感强
④“创建平安福州,构筑和谐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少了一个后引号。改为:“创建平安福州,构筑和谐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⑤这对卡通警察将作为福州市公安局的形象大使、亲民大使,在开展大型活动、警营开放日、社区防范及与群众有关系的活动中都会设置卡通警察形象。 句式杂糅,改为:这对卡通警察将作为福州市公安局的形象大使、亲民大使,出现在警营开放日、社区防范及与群众有关系的各种大型活动中。
23.“长征”护航,吴刚献琼浆。
七、(70分)
24.作文略。
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5分 | 内容28分 | 一等(28-23) | 二等(22-17) | 三等(16-11) | 四等(10-0) |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 ||||
表达27分 | 一等(27-23) | 二等(22-17) | 三等(16-11) | 四等(10-0) |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 ||||
发展等级15分 | 深 刻 | 丰 富 | 有文采 | 有创新 | |||
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⑵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⑶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 ⑷材料丰富 ⑸形象丰满 ⑹意境深远 | ⑺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⑼文句有意蕴 | ⑽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⑾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⑿有个性特征 | ||||
说明:⑴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⑵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如观点有创新且言之成理,可适当提高发展等级,直至满分。
⑶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⑷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一:
早先的圣王治理天下,一定先公后私。出以公心,那么天下就平和。平和产生于公心。曾试着读上古记载,有很多获得天下的人,他们得到天下都是由于出以公心,而失去天下的一定是由于偏私之心。大凡国君得以做国君,都缘于公心。所以《鸿范》说:“不偏私不阿党,君王之道平坦广阔;没有偏私没有不平,遵从先王的正义;没有偏爱,遵从先王治国之法;没有私怨,遵从先王治国之道。”
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阴阳相和,不只生长一类东西;甘露和及时雨,不独独偏私于一物;万民的君主,不私爱一人。伯禽要出发前,向周公请教怎样治理鲁国。周公说:“一心给百姓谋利,而不要从百姓那里得到私利。”楚国有一个丢失了弓的人,不肯去找回它。说:“一个楚国人失落了它,另一个楚国人得到了它,又为什么要找它呢?”孔子听说此事,说:“去了那个‘荆’字就可以了。”老聃听到这件事,说:“去了那个‘人’字便可以了。”老聃是达到了公的极点了。天地之大,生养众人,却不把人看作是自己的儿子;成就万物,却不为自己所私有。万物都受到天地的恩泽,得到天地的好处,而没有人知道这好处从何而来。这就是三皇五帝的道德。
管仲病重,齐桓公去看望他,说:“仲父病得厉害了!病重时,所有的人都不回避说生死,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掌管)呢?”管仲对答说:“过去我殚精竭虑,也没把这事搞得十分明白,如今病得朝不保夕了,我又怎么能说得清呢?”桓公说:“这是大事,唯愿仲父告诉我。”管仲恭敬地允诺,说:“您想用谁做丞相?”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管仲说:“不可以。我与鲍叔牙相好,鲍叔牙的为人是清正廉洁,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不和他们亲近,一听说某人的毛病,一生都不忘。”“不这样,那隰朋可以吗?”“隰朋的为人是:记住上世贤人,要求自己仿效他们,因为自己的德行不如黄帝而自愧,又可怜不如自己的人;在处理国家大事上,抓总纳,对一些小事不去过问;对不是自己范围的事,并不求什么都知道;对人,也有看不到的地方。如一定要选,那隰朋是可用作丞相的。”丞相,是大官,做大官,不应什么事情都搞清楚。不应表现小智慧来矜夸。所以说高明的匠人,不亲自用斧斤砍削;高明的厨师,不亲自摆设餐具;大勇之人,不亲自上阵厮杀;王者之师,扫除无道,却不做害民的兵。齐桓公行公道而不记私怨时,起用管仲,使自己成了五霸首领;而齐桓公徇私情呵护自己所爱,任用谄谀之人竖刀,以至死后尸身腐烂得蛆都爬了出来还不得下葬。
人小的时候愚笨,长大了就有了智慧。所以,聪明了却用私情,还不如愚笨却出以公心。天天喝醉了还想穿戴整齐,利欲熏心还想出以公道,贪婪暴戾还想成就王道,就是舜都不能做到。(何况凡人呢!)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二:
从前伊挚、傅说,出身微贱,管仲是齐桓公的仇人,都受到重用而使国家强盛。萧何、曹参原是县吏,韩信、陈平有蒙受侮辱的名声,有被人讥笑的耻辱,但他们终于能成就王业,名声流传千载。吴起贪图做将军,杀掉妻子证明自己对鲁君的忠诚,又曾花尽家财出外游历求官,母亲死了也不回家。然而吴起在魏国,秦国不敢向东侵犯魏国;吴起在楚国,则韩、赵、魏三国不敢打南方楚国的主意。现在天下也许还有德行极高的人流落在民间吧,以及那些果敢勇猛、奋不顾身,与敌人交战能拼命死战的人;至于那些拘守礼法而又安于习俗的小吏,(也)有的才华极高,资质脱俗,可以担任将军、郡守;那些背着曾被侮辱的名声、有过被人讥笑的行为、或者真是不仁不孝的人,却具有治国用兵的才能和谋略。(你们)要把各自所知道的所有这些类型的人推举出来,不得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