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近史复习) 第一章 鸦片战争
会考要求: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主要目的,禁烟运动的代表人物、措施;鸦片战争中英国侵占香港岛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危害,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活动,《海国图志》的内容、意义,“新思潮”萌发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借口、时间、侵略军头目;《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时间、条约名称、割占的领土面积和范围;辛酉政变的时间、过程、实质;“借师助剿”的时间、实质。
高考要求:
分析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得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结论;分析“新思潮的萌发”的实质及影响;比较两次鸦片战争,说明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分析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的基础和实质。
一、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不包括( )
A.社会性质的改变 B.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
C.中国革命性质的改变 D.中国国内主要阶级地位的改变
2、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列强要打开或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英法已完成工业革命
C.禁烟运动或“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D.中国处于封建落后状态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大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封建制度;
②小前提:鸦片战争是一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与中国封建制度的斗争;
③结论:因此,中国的失败是必然的。
A.①②③都正确 B.①正确,②③错误 C.①②正确,③错误 D.①错误,②③正确
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
A.中国关税须保持低税率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C.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D.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5、《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记载:“厦门开市后,民间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它最能说明当时的社会经济现状是( )
A.厦门人的生活素质迅速提高 B.土布、土棉质量急剧下降
C.传统的纺织业受到严重冲击 D.清政府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6、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潮,其核心是( )
A.帮助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樊篱 B.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C.抵御外国侵略,寻求强国之路 D.介绍西方史地,开言看世界
7、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谋求传教权的根本目的是( )
A.从精神上侵略中国 B.进行单纯的宗教活动
C.传播西方科技文化 D.为清政府提供精神武器
8、规定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自由传教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9、以下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侵略鸦片战争的根本意图的是( )
A.割香港岛 B.赔款2100万元 C.协定关税 D.领事裁判权
10、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我国主权开始遭到破坏的有( )
①领土主权 ②司法主权 ③关税主权 ④领海主权 ⑤贸易主权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1、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攫取的第一个租界是( )
A.上海租界 B.天津租界 C.汉口租界 D.九江租界
12、“合众国人民在五港口贸易,或久住,或暂住,军准其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院、礼拜堂及殡葬之处”,这一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附件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13、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表现在( )
①传统农业、手工业日趋破产 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刺激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④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船坞和工厂 ⑤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14、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
A.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B.迈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第一步
C.认识到了中国和世界的差距 D.认识到了清政府的腐败
15、1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的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只相当于洪都拉斯人均消费量的一千二百四十六分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B.中国人贫穷,洪都拉斯人富裕
C.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D.中国国内商品丰富
1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在广州成立的占领委员会是( )
A.列强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 B.列强统治全中国的殖民政权
C.列强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殖民统治机构 D.卖国贼柏贵建立的地方傀儡政权
1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向英法赔款的白银数目是( )
A.600万两 B.800万两 C.1800万两 D.2200万两
18、西方国家把“辛酉政变”看成是自己的胜利,其原因有( )
①政变使《北京条约》签订 ②政变削弱了满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③政变后清朝统治者改变了排外立场 ④政变后的掌权者最可和外国人维持友好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19、19世纪60年代,出现“中外和好”局面的基础是( )
A.总理衙门的设立 B.外国操纵中国内政外交
C.洋务派掌握了实权 D.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0、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中国革命的标志是( )
A.辛酉政变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总理衙门的成立 D.清政府“借师助剿”
二、材料解析题
21、材料一:用中国产品去交换曼彻斯特产品可以搞到很大好处的希望落空了。不能再相信和中国所签订的条约,显而易见的是只有动用武器,只有通过大量牺牲、鲜血和金钱的代价才能够在那里发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
材料二:由于这种鸦片贩运事业已成为一种在中国投资的手段,所以庞大的资本、巨额的收入,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合法贸易都被卷入进去,这就排斥了任何的歇业或是撤退的想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
材料三:美国公使对英国公使说:“我相信贵国就英国政府的立场来说……必定利用目机会,达到修约的目的,法国政府可能采取同样观点。”
——摘自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和中国所签订的条约”指哪个条约?
②材料一中“希望落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③材料一中“发展贸易”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作者主张利用什么手段达到目的?
④材料三“利用目前机会”具体指什么机会?法国的“同样观点”是什么?
⑤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修约”的根本目的。
22、材料一:顾盛向美国政府的报告:“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他们订立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但现在,英国及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广。”
材料二: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黄金。在进入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针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请回答:
①两则材料各反映了什么具体的历史事件?
②材料一中顾盛为什么说“英国及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
③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试分析其活动的原因。
三、问答题
23、鸦片战争前中国同英国相比,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存在哪些差距?到19世纪60年代,外来因素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变化中进步的主流是什么?
24、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来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试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种观点。
中近史复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鸦片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D | A | A | C | C | C | A | D | C | D | A | C | B | B | C | C | C | C | D | D |
二、材料解析题
21、①《南京条约》。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③打开中国市场。战争手段。 ④以“亚罗号事件”为战争借口。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
⑤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2、①美国逼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抢劫北京。
②因为美国逼使清政府开条约“援引”的先例,使英国等列强不费一枪一弹就可获得更多侵略权益。
③欧美列强都侵略中国的权益、财富。原因:①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腐败落后;②外国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对外进行商品输出。
三、问答题
23、中英差距:①政治上——中国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腐败落后;英国早在17世纪就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经济上——中国落后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③军事上——中国军队装备陈旧,操练不勤,纪律败坏,而统治者“闭关锁国”虚骄自大;英国却是船坚炮利,掌握海上霸权,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变化:①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立自主地位开始丧失;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并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②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为主变成以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为主。 ③革命任务——变成反侵略反封建双层任务。 ④思想上——打破闭关锁国状态,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风潮。 ⑤封建统治阶级分化——部分封建官僚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进步的主流:向西方学习。
24、①.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是要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不是要把中国拉向近代化;
②.鸦片战争确实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但这只是战争的客观影响,并非侵略者的本意,而且战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文明是以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作为代价的。
该题观点没有正确区分战争发动者的本意与客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