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2005年秋季学期高一语文段考(2)试题及答案

2014-5-20 5:59:24下载本试卷

2005年秋季学期高一语文段考(二)试题

 [注]本试卷共分两卷,第I卷为客观选择题,共45分;第Ⅱ卷为主观表达题,共105分。答卷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45分)

一、(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慰(jiè)   坍(pǐ)   (zhāo)唤  绵(gèn)

B.(qǐ)丽    (xuàn)耀  (kē)臼   百(gě)

C.发(jiào)  枯(gǎo)   (kè)守    (qiú)劲

D.(zhàn)开  叫(xiāo)  (juàn)永  河(pàn)

2、下列各组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风驰电掣    蓊蓊郁郁    丰华正茂    有口皆杯

B、 先发制人    脍炙人口    迥然不同    门廷若市

C、 改弦更张    层出不穷    抑扬顿挫    贻笑大方

D、 天涯海角    麻木不人    不同凡响    多愁善感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偶然遇见)

B、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江和天,江河上的广阔空间)

C、 落叶或飘摇或舞或坦然安卧,满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不自然、不舒适)

D、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指语言意味深长)

4.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常常不可理喻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B.升到中学,就应该遵守中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的课程,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C.新产品的试验已到了关键时刻,大家应作好充分准备,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D.长期以来,学生们对学校自来水龙头常自流水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要求他们自觉地节约用水,还要做很多的工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今年,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我校。

B.长次郎制造的称之为夕暮的名茶碗,对于我是十分熟悉的。

C.当今文坛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某些作家媚俗竞利。

D.山区那些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6.下列两组句子,衔接最好的句子是:(  )

{

①在有限的土地上,土地比房屋大,房屋比花园大,花园比花园中的路大,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

②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

{

③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④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 对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A、 第一诗句中的“温柔”描绘了日本女郎的情态美,欲言又止,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贤淑,温存,庄重。

B、 第二诗句中的“水莲花”是此诗的主要意象,诗人用它来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忍受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

C、 第三诗句运用了重叠的手法,写出了女郎的深情呼唤以及美好的祝愿。

D、 此诗以“送别”为题刻画了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更有缠绵的情志。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列节选课文的两段文字,做8—10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8.这两段文字分别描写的内容是:(  )

A.塘上月色 月下荷塘          B.月下荷塘  塘上月色

C.月下荷塘的荷与风  月下荷塘的花与树  D.月下荷塘的荷与水 月的光和影

9.第一段文字描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的好处是 (  )

A.写出流水含情,衬托荷的柔美风韵。  B.写出流水悄然,衬托荷的柔美风韵。

C.写出流水含情,与荷的艳丽形成对比。D.写出流水悄然,与荷的艳丽形成对比。

10.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来写的,第二自然段则是由光写到影。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泻”突出了月光的皎洁。

C.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讲,本文通过对荷塘和月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淡淡的喜悦的心情。

D.两段文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将景物表现得淋漓尽致,还用了许多叠字,使文章音节和谐、文气舒展。

三、(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11—15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又欲其西封    肆:扩张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若不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12.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壮也,犹不如人          B.邻厚,君之薄也

C.夫晋,何厌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

13.下列加点的字与“晋军函陵”的“军”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其中             B.今日不,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C.有衣者亦,无衣者亦衣       D.有狼当道,立而啼

14.选出不属于让秦伯退兵的理由的一项是:(  )

A.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5.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后来没有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第Ⅱ卷(105分)

四、(16分)

16.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短文,翻译加横线的句子。(6分)

魏文侯问李克日:“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日“数战数胜。”文侯日:“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日:“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刘向《新序·杂事》)

①  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以此亡者何也?(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默写(任选两小题,4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

(2)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_____      ______   ____,跫音不响,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屝紧掩。(郑愁予《错误》)

(3)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____    

 

_____,_____       ___;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廷之臣莫不畏

王,___________      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9—22题。

枯树与鲜花

雷抒雁

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他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它们原本就是浑然一体的。

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9.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

(1)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2分)

                   (不超过10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2分)

                       (不超过12个字)

20.第三自然段中枯树和牵牛花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描写这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4分)

(1)特点是                (不超过10个字)(2分)

(2)作用是                   (不超过12个字)(2分)

21.作者结尾说“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作者为什么微笑?作者从这棵树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6分)

(1)“微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感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以枯树的傲对寒秋象征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以牵牛花的迎风绽放象征永不自弃的生存精神。

B.枯树与鲜花,既是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也是作者主观情志的外化,花与树“浑然一体”的生命现象,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思考和美好企盼。

C.文章用时空交错、经纬交织的方法描写枯树和鲜花的形象,既有空间的扩延:由远而近,逐步推出画面;又有时间的展开:生命复活前后不同景象的描写。

D.老瘦僵直的枯枝,柔嫩纤弱的鲜花,奇妙地结合成一支青春奏鸣曲,和其它枯树的衰颓、牵牛花的委顿形成了强烈反差,展示了意味深长的生命现象,给人有益的启迪。

六、(11分)

23.调整下面句子画线部分的顺序,并使各短句格式协调一致,工整对称。

 (4分)

一个地方要成功,有几项必需的要素:完善的社会经济制度,稳定的政治局面,营商环境良好,法制法规健全。香港已经拥有这一切要素。

修改为:                             

 

                                

24.仿照下面划线句子的意思与句式,另写两个句子。(4分)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答:山上有了小屋,好比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5.下面一篇寻物启事中的文字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三处并修改。(3分)

今天上午10点左右,不幸在操场北端丢失英雄牌钢笔一枝,望拾到者赶快交给高三(1)班的王大鹏,必有重谢。

(1)__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谚浯,叫“条条大路通罗马”。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里有“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句子。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不畏艰辛,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乡村之路、校园之路、城市道路,平坦大路、崎岖小路,直路、弯路,现实之路、人生之路,探索之路、希望之路……

请以“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